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教寺旁有座“宝莲寺”,是什么来头?

[复制链接]

282

主题

358

帖子

14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1: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摄影:热心市民阿诗玛
不知大家在逛步行街时,有没有注意到明教寺东侧,有一座小小的“宝莲寺”。整座寺宇向巷内伸出了一部分,以让寺门坐北朝南,门前香炉靠在教弩台东墙侧,全寺上下共有三层。不知道的路过,还以为是隔壁哪家新搭的披厦。事实上,这处小寺却有大来头!民间歌谣有句“二郎庙,无人烧香”,说的便是它的前身——大名鼎鼎的合肥二郎庙。
——编者按
二郎神与二郎庙
‍‍‍‍‍‍
受明清小说和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的印象中——二郎神姓杨名戬,是玉帝的外甥,家住灌江口,俗称“灌口神”“灌口二郎”“杨二郎”等,为生有三眼的俊秀少年或青年,手持“三尖两刃刀(或作枪)”,座下携带一白犬,俗称“哮天犬”,曾“劈山救母”……实际上,这一经典形象综合了历代各个版本。


· 二郎神杨戬 ·
▲ 来源:封神第一部
首先来说,明代以前的二郎神并不姓杨,而诸家则提出了各自说法。例如,传统儒家据蜀中民间奉祀,以秦蜀郡太守李冰次子“李二郎”协助其父治水有功,自五代后蜀开始,延及宋、元、清均予以官方敕封。而李二郎又有“李昱”“李泰”和“李兆”三个名字,今众所周知的四川都江堰二王庙,便是其纪念场所。


· 都江堰二王庙李冰父子 ·
▲ 来源:岁月都江堰
道家则将“二郎治水”的事迹,赋予在“赵二郎”——隋眉山太守赵昱(亦作煜)身上,“斩杀恶蛟,骑马飞升”,并纳入道教神谱中。当然,特别强调了他曾“隐青城山”学道的经历,而这点恰恰是关键所在。到了佛教,有学者曾提出,二郎神原型为毗沙门天王次子独健,但在具体年代上,存在异议较多。


· 灌口二郎神赵昱 ·
▲ 来源:《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
此外,还有称其原型为古蜀王“蚕丛”、羌族“罗和二王”、彝族“支格阿龙”及东晋邓遐、蜀汉王孟昶,等等。而其稍晚的“驾鹰牵犬”的猎神形象,以及“三目天眼”“三尖两刃刀”等元素,都有氐羌文化的影子。


· 高平铁佛寺妙道真君(二郎神) ·
▲ 来源:溪山艺品美术馆
归根结底,二郎神信仰——根植于李冰治水真实历史事件,吸纳了来自各地的斩蛟治水、离堆降龙、担山赶日、搜山降魔、劈山救母等民间故事,从而以人格形象被古代官方列入神位,历代敕封、建庙、祀奉,司掌风雨、护国威灵、扬善除恶、赐福护佑、去灾弥祸,亦是游戏、蹴鞠、巡猎之神及川蜀之主,等等。


· 都江堰 ·
▲ 来源:青城山都江堰
二郎庙在庐州
相比川蜀及江浙沿海,江淮地区的“二郎庙”则出现较晚。除合肥、六安、来安、全椒、临淮等少数几处创立于明及以前外,其余均仅追溯至清初。如前文所言,各地“二郎”不完全一致。成化《中都志》在讲述临淮二郎庙时,特别提到了赵昱和李冰次子二人,并称其祀奉前者。而来安为“张二郎庙”,可能源于在地传说。


· 临淮二郎庙 ·
▲ 来源:成化《中都志》
当然,二郎庙既非为每个州县所拥有,更不是古代城市的建筑“标配”。从清中期庐州府“一府五邑”来看,也只有合肥、巢县、无为三地,可以查到有关“二郎庙”的兴建记录。至于二郎庙与城池的关系,“隐于乡野”的情况往往要多于“建在城内”。比如无为二郎庙,即位于距城80里的“南乡一图棃林”。


· 无为二郎庙 ·
▲ 来源:嘉庆《无为州志》
合肥二郎庙,建年无考,一说宋代所建。从史料来看,至迟不晚于明代,也可能同临淮二郎庙皆为元代——至顺元年(1330)及至正十四年(1354),二郎神曾被两度敕封。而基于二郎庙在合肥北门内创立,早在明隆庆年间,以其命名的“二郎巷”既已在附近形成,属左一厢,为庐州城内25巷之一。


· 合肥二郎巷 ·
▲ 来源:万历《合肥县志》
但囿于其建筑规模及官方重视程度,合肥二郎庙在正史上的记录并不多,反倒在民间流传了不少故事。比如《合肥老城志略》便记述了一则——话说在清初的一场战乱中,城内百姓逃避一空,来不及走的人便躲在二郎庙中。乱兵进城后,四处搜寻而不见一人。不想,当他们来到十字街附近,突然发现一只狗迎面狂吠。


· 二郎庙 ·
▲ 来源:康熙《庐州府志》
乱兵便跟在狗后面撵,而追到二郎庙门口,那只狗却消失不见了,于是便进庙搜查。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只听见神龛座下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小孩的哭声,在将其推倒后,惊奇地发现下面有处大地窖,里面藏了好几百人。继而将窖中百姓都赶了出来,在一片哀求声中,还是将他们残忍的都杀害了。


· 二郎庙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战后幸存而归的人们在得知此事后,纷纷认为是二郎神捣的鬼,故意放出哮天犬引兵进庙。原本香火鼎盛的二郎庙从此遭到冷落,逐渐衰败,无人问津……这里提到的“乱兵”当是争议颇多的张献忠起义军。也有说是太平军——在二郎庙内搜出十几名豪绅,当场杀害。为此,后由合肥知县下令封庙数月,遂致使“无人烧香”。


· 二郎庙 ·
▲ 来源:《续修庐州府志》
而无论是哪种版本,都强调了一个共识——风雨飘摇的年代,神祇只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并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庇佑,自己祀庙都无法保全,何况千万信众?当然,这个现象绝非是“民众意识的觉醒”。在当时社会的逻辑中,只有对“大巫小巫”的选择,二郎庙“靠不住”,还有“六观、七寺、八庙、九宫、十三庵”……


· 合肥十大景致歌 ·
▲ 来源:《合肥歌谣集》
‍‍
从二郎庙到宝莲寺
从1951年《合肥市寺庙统计表》中获悉,二郎庙曾于清顺治时修建,光绪年间重建。或许正是这次重建,即在二郎神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后,让位于佛门。时隔数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二郎庙再度翻建,拥有30余间房屋,并改称“净土禅林”(民间仍称二郎庙)。“禅林”即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 合肥市寺庙统计表(1951年) ·
▲ 来源:《合肥市志》
据“老合肥”范毓顺回忆,二郎庙与李府仅一巷之隔。当年的规模很大,前有庭院,古树参天,后为大殿,殿内二郎神高大威武,栩栩如生。而民俗专家牛耘也提到,进入庙内,迎面是弥勒佛,背后是护法菩萨韦陀,到了正殿,才是二郎神,只见他三眼微睁,金盔金甲,手执三尖两刃刀,旁边众神侍立,哮天犬张牙舞爪。


· 二郎庙 ·
▲ 作者:夏晓明
三十五年(1946),私立新生小学创立,校址设在二郎庙,后改称二郎庙小学。1949年,更名为新生小学。1951年,转为公办,并因地更名为柳木巷小学。1953年,校址登记为“二郎庙巷16号”。1955年迁至现址(今寿春路125号),1968年改为向阳路第一小学,2009年更名为逍遥津小学,沿用至今。


· 合肥市柳木巷小学报表(1953年) ·
▲ 来源:欧阳林斌(提供)
该校办学早期,曾长期租用二郎庙房舍。比如据1953年一则报告称,当年——曾租二郎庙草屋3间为一年级教室,接着分扎1间为教师宿舍。而到了新学期,由于种种情况,现有教室容量不够,遂拟将宿舍1间让出,借大殿瓦房扎1间为宿舍。柳小毕业的王学武亦回忆称,有段时间,学校因修缮,曾租用佛殿做教室。


· 合肥市柳木巷小学报告(1953年) ·
▲ 来源:欧阳林斌(提供)
当然,二郎庙的功能并非就此停止。净土禅林创始人暨住持为胜海法师,所谓“尼姑当家”,犹如尼庵。1953年尚有尼众3人,至上世纪60年代,仅剩下胜海及其徒弟二人。“文革”期间,二郎神像被毁,尼众被下放农村。事实上——此前,二郎庙大部分房舍早已外租,师徒靠房租维系度日。此后,便与民居相差无异了。


· 二郎庙(1957年) ·
▲ 摄影:金石声
札记
笔者曾在去年公布的城市规划学家金石声《1956-1965年合肥规划留影》中,发现了几张疑似二郎庙及其附近的珍贵影像,后经由多名“老合肥”及专家学者甄别,基本确定了这一事实。照片中,二郎庙的拱形大门十分亮眼,两侧厢房及二郎庙巷内、附近巷口的情景清晰可见,巷内嬉戏的孩童可能系当年柳木巷小学学生。


· 二郎庙附近(1957年) ·
▲ 摄影:金石声
‍ ‍
值得一提的是,二郎庙门前及其西侧的两条小巷——曾经都被称为“二郎庙巷”。其中,前者即明代“二郎巷”,后者则出现较晚。新中国成立后,按城市道路规划,东西小巷并入同春路、向阳路,即今寿春路;南北小巷则为向阳二巷,现存南段,即今北油坊支巷(并非为北含山路)。


· 北油坊支巷 ·
▲ 摄影:又心
1987年,因旧城改造特别是扩建寿春路需要,位于其沿线的二郎庙遭整体拆除。胜海法师年事已高,不愿迁徙他处,最后落脚在明教寺东蝴蝶巷内,改称“宝莲寺”,但格局较以前要狭小很多。1998年5月9日,胜海法师(一作圣海,俗姓夏氏,合肥人)在安庆三城寺圆寂,但无人知晓她的确切年龄。昔日二郎庙处,早已群楼拔起,而宝莲寺至今仍在。


· 宝莲寺 ·
▲ 摄影:热心市民阿诗玛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二郎庙遗址 ·
▲ 摄影:又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 16:51 , Processed in 0.225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