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连载』《我的履历书》赵治勋/著(连载中)

[复制链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0: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题:趙治勲(囲碁棋士・名誉名人) 私の履歴書
摘自:日本经济新闻
作者:赵治勋 名誉名人
翻译和整理:找借口安静
1  才华和心理创伤


我想大家也许不知道我的事情,但我想大家可能听过仲邑堇的名字。她是一名围棋职业棋手,现年15岁。她是围棋界最受欢迎的人物,但我关注的是她下棋时的出色表现。她的棋风自由,很有远见,我甚至会摆她的棋来学习。然而,仲邑堇也曾有令人担心的时期。

3年前,当她从日本棋院关西总部转会日本棋院东京本院时,我开始为她感到担心。我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她在关西那边再多赢一些,成为山顶的大将军后再来东京也不算晚”。我曾担心她来到棋手众多的东京后,才华未能发挥而被埋没。然而,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来到东京之后,她也获得了很多胜利,甚至赢得了女流棋圣的头衔。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平,仲邑堇选择转会到韩国棋院。她在高水平的地方努力提升自己的态度让人深受敬佩。

而我为什么会感到担心呢?其根源在于我的童年经历。

我6岁时从韩国来到日本,突然被送到一个聚集了强者的道场。在家乡釜山被称为天才少年的我,归根到底还是业余水平。起初水平相差太大,根本就不是对手,一开始甚至还有语言障碍。

即使是练习棋,与前辈们的让我的子数越来越多。高傲的乡下天才少年被彻底教育,虽然经常看到从此触底反弹的故事,但在对当时我而言,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还太年幼了。

后来,我总算在11岁时定段成功,后来长期进入了争夺头衔的行列。我一共获得了史上最多的76个冠军,表面上看是一段幸福的围棋人生。所以我对木谷实老师和前辈们感激不尽。

99%是感激之情,但是剩下的1%仍然抱着“如果再晚一点来到日本,我可能会下出更自由,更光明正大的棋局”的想法。相信在许多棋手都无法获得任何冠军的情况下,我的这番话可能会被人说“你再说什么风凉话”,但我确实无法为自己的棋局自豪。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一直无法摆脱“无论做什么都赢不了棋”的思维。我总是悲观地看待形势,无法果断地下判断。我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地说“井山(裕太王座)什么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实际上水平差距太大。在对局中,悲伤和沮丧总是伴随着我。

围棋是一种游戏,双方在一个19路的棋盘上轮流下黑子和白子,争夺围成的地盘面积。由于几乎没有象棋那样的“规定手段”,因此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变化万千,非常深奥。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遇到这项“神创造的最伟大的游戏”之后,才有了现在的自己。但是在60多年的时间里,我仍然一无所知。现在向AI(人工智能)请教教诲也已经太迟,作为一名拥有名誉头衔的棋手,我不愿意下出丢人现眼的棋局。

铃木一朗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说过:“我对棒球生涯没有任何后悔”。但在我的情况下完全相反,每天都充满了后悔。我是一个除了略有围棋才能之外,是毫无取舍的平庸之人,在棋盘上跌跌撞撞地前行。对此我想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1:00:20 | 只看该作者
2  韩国的天才儿童


1956年6月,我出生在韩国釜山市。父亲名叫赵南锡,母亲名叫金玉顺。我有3个哥哥和3个姐姐,是7个孩子中的第七个。起初叫丰衍,但据说在1、2岁时根据一位年轻的僧侣的建议改名为治勋。我还有一个弟弟,但他夭折了。

据说我的祖父是一位资产家,所以我们家原本是富裕的,但我出生时已经相当没落了,当时我们家是如何维持生计的我也不太清楚。

据说我学围棋是在4岁左右。我父亲喜欢围棋,所以可能还教过我的哥哥们。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学围棋了。

从刚学会围棋那会儿,父亲和哥哥们就经常带我去附近的围棋会所,我和叔叔们对弈。那时的韩国围棋水平应该还比较低,就被他们夸张着“小家伙是天才啊”,大约一年后我就达到了业余五段的水平,那个时候我的棋确实不差。

我父亲的围棋只是个人爱好,但我父亲的弟弟赵南哲是被誉为韩国围棋界传奇的人物。

在日本照顾我的木谷实九段是顶级围棋棋手之一,以培养众多弟子而闻名。我的叔叔赵南哲是最先从韩国来到木谷道场拜师的,那是在战争前的1937年,他那年14岁。早在此之前,木谷实老师就在一次与围棋同好的旅行中,在首尔发现了赵南哲在棋上的天赋,并决定邀请他来到日本。

四年之后,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所属于日本棋院的韩国人职业棋手,二战后回到韩国围棋界并成为领军人物。作为一名棋手,在韩国长期无敌。

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了不起的叔叔,我的哥哥们对围棋也充满热情。比我大15岁的长兄赵祥衍比我稍早成为了日本棋院的职业棋手,次兄赵祺衍在1975年就读昭和药科大学时,曾在学生十杰战中获得冠军。

而提出让我去日本学棋的,是我的长兄祥衍。

赵祥衍的实力在韩国无法与叔叔赵南哲相媲美,于是在19岁时下定决心来日本,但很快被日韩之间的差距所震惊。目前,日本围棋被中韩两国压制,但当年日本围棋的实力远超其他国家。在木谷道场,他发现比叔叔赵南哲更强大的棋手存在。

赵祥衍是个聪明人,很快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追不上那个年龄段的水平。“如果不从小就开始训练,就来不及了。虽然我自己已经追不上了,但6岁的治勋还来得及。赶紧把他送到日本来吧”。赵祥衍坚持不懈地说服父母,最初他们反对我去日本,但最终同意了。那时,我们家经济上也并不宽裕,这个决定也可能是为了减轻负担。

总之,我的去留决定与我的意愿无关。

我有时候就在想“去日本是不是太早了点”,即便如此,我对哥哥和父母没有一丝怨恨,相反我非常感激哥哥,在生活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还把我带到日本。

据说我被告知要去日本并入道场时,我意外地很快就答应了。也许那时我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或者是因为我无法理解自己所处的境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32 | 只看该作者
3  公开对局



我的叔叔赵南哲是在1962年8月1日这一天,把我带到了日本。然后在第二天安排了一场在大舞台进行的公开对局。

这是在位于东京大手町的产经大厅进行的“木谷一门百段突破纪念大会”。庆祝木谷门下生的段位总和超过了100段。

我是第一个登上舞台下棋的,我来到日本之后,就连报纸都在报道“昨天刚来到日本的韩国天才少年,水平究竟如何”,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公开对局是快棋,成为我对手的是当时还是20岁的林海峰六段(当时)。林海峰生于上海,4岁开始在台湾生活,此后来到了日本。后来拿到名人等头衔,成为了一名传奇棋手。不过为什么在这盘棋没有选择木谷门下的棋手,而是选择了林海峰老师。

这盘棋的棋份是我受让5子。围棋这个游戏,如果两人实力相差较大的话,实力较弱的一方就可以通过“让子”的方式平衡实力。我在棋盘上摆了5子之后,开始了这一盘棋。

照片是我抱着手臂思考局面的样子。我在韩国的时候下棋几乎不花时间思考局面,不过我的哥哥赵祥衍说:“你明天还是稍微考虑一下比较好”。毕竟是第一次在观众面前下棋,旁边还是大盘解说。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淡定下棋,那个时候或许就有一颗大心脏。

从当时的实力差距来看,这个棋份其实还挺合适的,不过那盘棋的内容,我其实下得非常好。在这盘棋中我利用了弃子战术,弃子战术就是让对手吃掉一些棋子,然后在周围收获更大利益的高级战术,我这样的菜鸟在这盘棋中下出了这样的高级战术,还是非常意外的。本来有一块棋子只是被对手吃掉,不过我没有拘泥于救出这一块棋,反而很好地执行了弃子战术。

另外林海峰老师下得还是比较手下留情。如果职业棋手硬要和我死磕的话,我或许顶不住,不过在那个场合,面对一个小孩,林海峰老师不会下狠手,再加上林海峰老师的棋风也并非如此。这盘棋最后118手林海峰老师示意认输,然后会场笼罩着掌声当中。


林海峰老师在21年前的该连载中这样回忆:“当年赵治勋够不到棋盘的另一边。当然我不会因为对手是小孩子而情敌,不过结果是我输掉了那盘棋。当时的赵治勋,已经具备了远远高于同龄人的水平”。

说实话,这盘棋我有几手棋还是下得不错,在最后阶段选择简明收束,自己也意识到“这么下我能赢”。相信很多人看到棋谱之后,职业棋手都能感觉到这个孩子有才华。“有一个了不起的孩子”的名声很快就被传开,那个时候,木谷实老师萌生了“10岁成为初段”的期待,或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是只高兴了一天,从第二天开始的木谷道场的内弟子生活,让我体会到了残酷的现实。

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孩子连小学都没有读的情况下,来到了语言都不通的地方,然后和高手们一起学棋,显然是很荒唐的事情。并且实力差距也很大,用一个很复古的例子来说就是,在高尔夫界的“尾崎军团”里,混进来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两者在挥杆后打出去的高尔夫球的距离显然是没法比较的。

在我来到木谷道场之后,木谷实老师的夫人——美春夫人对我非常担心,而她担心的各种事情,全都被她猜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35 | 只看该作者
4  开启内弟子生活


内弟子是指与师傅共同生活并学习的弟子。如今这种形式已经不多见,但过去在围棋界和将棋界是很常见的。


特别是木谷实老师,他对弟子的培养非常热心,只要认为有才华,不论国内外都会召集来培养。在40多年里,他总共培养了五十多名职业棋手。


我加入木谷道场的时候,是内弟子中最小的,大约有十个内弟子。除此之外,还有同样数量的走读弟子,加上老师的七个孩子,就这样我突然被丢进了这个近三十人的大家庭。


事先声明一下,入门后的四年里,我几乎没有什么记忆。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年纪小,或者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痛苦,潜意识里把这些记忆抹去了——以下很多是后来听别人说起的故事拼凑起来的内容。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被安排去离道场有点距离的东京韩国学校上学,但没多久我几乎就不去学校了。也许是因为觉得课程无聊,或者是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我总是找借口说“周一到周五要忙于道场的围棋学习”,所以只在星期六才去学校上学。有时还会和喜欢围棋的校长下一些棋。


那段时间我每天假装去上学,实际上我去的是位于道场和学校中间的哥哥(赵祥衍)的公寓。因为哥哥白天几乎不在,我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度过时间。在公寓画画、写文章、读书——。


当然,书都是日文书,我最喜欢的是吉川英治的作品。像《三国志》和《宫本武藏》这样的历史小说,我读得津津有味,日语也因此学得相对较快。对我来说,吉川英治的作品就像是我的教科书。


过上这种“隐居”般生活的原因,是因为道场里的弟子们围棋水平太高,导致我对围棋失去了兴趣。


在道场我们都是放任自流的,没有人会专门教你。木谷实老师只会在后面观察。想要变强,就必须和弟子们互相切磋。


刚开始的时候,前辈们还会说“来练练吧”,主动找我下棋,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里的水平和韩国的棋馆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他们不像在和林海峰老师的公开快棋赛中那样温柔地下棋。


特别是在当时,那个道场被称为“魔鬼之住所”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实力非常强的前辈。像后来获得二十四世本因坊称号的石田芳夫,名誉王座加藤正夫,以及佐藤昌晴和久岛国夫,当时还不是职业棋手,但已经具备了超过普通职业棋手的实力。


围棋是比拼地盘的游戏,但与这些前辈对局时,我刚围好的地,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进来,轻易地就被破坏掉。反过来,我想打入他们的地盘,却总是被全部吃掉。每下一盘棋,我都会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有多差。


规则是如果赢了,受让的子数会减少;如果输了,子数会增加。我一度在与石田芳夫的练习棋中被让到9子的局面。九子局被称为“井目”,是用来指导初学者的。“韩国的天才儿童”在这里毫无光彩。


如果晚来两三年,也许我能更勇敢地面对这些强大的前辈,但年少无知的我,精神上被击垮了,心态也随之崩溃。在这个重视自主性的道场里,更没有大人会责骂我“你给我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38 | 只看该作者
5  调皮捣蛋的我


在有多个头衔战的现如今,很难想象早年间棋手们为了生计,为业余爱好者进行指导对局而四处奔波。1963年末,木谷实老师因第二次脑溢血倒下,但他很快恢复并重新开始了“巡业”。我也曾多次和几位师兄弟一起陪同。

我们的任务是代替老师进行指导对局。当面对那些自信满满、立志成为职业棋手的业余高手时,我从不手下留情。据说曾经有几次,我这个小屁孩直接把几位大学生打破防。不过当对手是“顾客”时,我还是懂得适当收敛的。

1964年夏天,我们在关西地区巡回时,住在老师的朋友——神户的富商武冈四郎家中。当时,我正在注视他家门厅里的大老虎画,武冈四郎问我是否喜欢老虎。我点头后,他慷慨地说:“那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你吧”。

然而,木谷实老师觉得这样不妥,于是说:“等这孩子10岁成为初段后,再拜托您吧”。据说,这也是老师第一次提到“10岁成为初段”。这段话在美春夫人的书《木谷道场与七十个孩子》中有记载。

我当时完全没记住这件事,所以也没有感受到压力。但在这之后,美春夫人每次训斥我时,都会重复这句话,让我逐渐意识到了这个目标。

实际上,我经常被训斥,是因为我顽皮捣蛋。对我的说教有时会持续一两个小时,非常难熬。美春夫人曾说:“养育治勋一个人所费的精力不亚于其他所有孩子的总和”。

1965年3月,“比我大四岁的师弟”进入了木谷道场,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我一生之对手的小林光一。

在围棋中,通常是低手执黑,高手执白。而当时我在对局中执白战胜了刚入门的小林光一。据说,他因为输给了挂着玩具手枪玩耍的小孩而激起了斗志,半年内就超过了我,但我自己已经不记得这场胜利了。

我记得的是,与我同住的小林光一认真到惹人嫌,每天早上按照要求摆谱,还按时上学。晚上当我困倦时,他依然在灯下用功学习,那时就觉得他真是个“令人厌烦的家伙”。

也正因为如此,我完全没有专心学习,棋艺也停滞不前。后来我因为在练习对局中输了,便在对局中欺负比我弱的师姐们。

佐藤(旧姓井上)真知子、石榑(旧姓大代)莳子、小川诚子等人都成为了我的目标,因此美春夫人严厉批评我:“欺负弱者算什么本事。”

我还曾把枕头砸向师姐们,但她们都很宽容,温柔地忍受了我的恶作剧。尤其是小川诚子,她甚至听过我的抱怨,也许那时我把她当作心灵的寄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林光一在1966年冬天的入段考试中成功成为职业棋手,而我连连院生之间的预选都没能突破。当时我只有9岁,现在仍然感到如果当时多用功一些,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40 | 只看该作者
6  挫折与改过自新


因世事艰难,我一度产生了“只能跳进瀑布”的念头。那是我在院生之间的预选赛中失利,未能实现“10岁成为初段”的目标的时候。

包括我的哥哥祥衍在内,周围的人都觉得我这样继续在日本拖沓下去也无济于事。“10岁成为初段”这一话是由木谷实老师亲口说出的,我想他一定是对我的努力不足感到担忧。

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后,美春夫人也对我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回老家去”是她责骂孩子时的常用语。当然,这是为了鼓励我,但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一点。被小林光一追上也让我倍感打击,当然这也有我看了芥川龙之介和太宰治等著作的小说的影响。

后来我来到了华严瀑布(栃木县日光市)。具体到了哪里我已经忘记了,但当外面变暗时,我突然感到害怕,于是打消了念头。这次“骚动”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几年后,当我要出版一本关于围棋的书时,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负责的围棋作家,他却写得相当夸张。

美春夫人读到这本书后,悲痛和愤怒到了极点。她是带着极大的决心照顾其他人的孩子,而孩子却做了这种蠢事,确实让她非常难堪。

从那时起,华严瀑布的事情就变成了“没有的事”,但也不是必须一直隐瞒下去。无论如何,这是由于我自己的不成熟和不足引发的骚动,对此我深感歉疚。

关于入段,最终决定再观察一年,但这件事成为了契机,让我第一次真正地认真对待围棋。我强烈意识到“我到底为何来到日本,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韩国”。

我和哥哥一起摆自己下过的棋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努力学棋。而在技术方面,我在看了吴清源老师所著的书之后对我影响很大。

吴清源老师是生于中国福建省的棋手,在二战前后的日本围棋界开创了一个时代。在报社主办的“十番棋”比赛中,他把对手一个个打成到降格。

实际上,在木谷道场,《本因坊战全集》一直是我们的圣经。本因坊是江户时代确立的围棋家元之一,培养了道策、秀和、秀策等著名棋手。在道场中,反复摆这些棋谱是每天的必做的任务之一。尽管各位棋手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多数棋手都在追求正道,直到今天,无论是资深棋手还是年轻棋手,仍有许多人沿袭这一风格。

然而,我对这种摆棋方式总觉得有些拘泥。吴清源老师的书虽然像教科书一样,但并没有“这种情况就该这样下”这样的规定,而是提倡“围棋可以更自由地去下”。

吴清源老师与我的师父木谷先生一起,创立了为布局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新布局”。接触到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我感到仿佛被解放了。

这么说来,或许会让人觉得我从木谷实老师那里什么也没有学到,但事实并非如此。木谷实老师只是在后面默默地看着,仅此而已,就能让孩提时代的自己意识到“围棋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在木谷实老师培养的对围棋的热情,再加上吴清源老师的“自由思维”,我这个“天才少年”终于要开始绽放光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主题

1403

帖子

5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7
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42 | 只看该作者
7  最年轻定段记录


进入木谷道场的约五年里,我确实没怎么学习,但在与石田芳夫、加藤正夫等优秀前辈一同生活、同吃一锅饭的过程中,我还是积累了一些实力。在拼命学棋了大约一年之后,我开始能战胜他们了。

在11岁那年的入段考试中,我顺利通过了预选赛,进入了17名院生的循环赛。在此之前,即使我受让两子,我也无法战胜的同门的前辈井上国夫,这次我战胜了他。在还剩一局的情况下,我取得了11胜4败的成绩。

虽然感觉还算不错,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获得定段资格。最后一场比赛的对手战绩几乎全败,他表示“我和定段肯定无缘,所以让你赢吧”,结果他果然很快就选择认输。最终我以第二的成绩顺利入段。

后来听说,那一年定段人数较多,我其实早就确定已经定段。虽然最后一场比赛中我感谢了对手,但其实并不需要。不过,也多亏自己能够赶上这一届入段人数较多的年份。这次定段真是幸运。

我以11岁9个月的年龄定段成功,当时是最年轻的纪录。如今,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都启动了全新的棋手采用制度,已经出现了9岁的职业棋手,但作为正棋士的最年轻纪录仍未被打破。不过,对我来说,相较于11岁定段的喜悦,不如未能在10岁定段的遗憾深刻。

成为职业棋手后,木谷道场并没有规定必须离开道场。即使像石田芳夫那样取得了头衔,仍然继续住在道场。所以生活本身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道场里被视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棋手,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在木谷道场,弟子们经常在附近的中学校园玩垒球。大多是比我大八九岁的师兄,我总是被当作小不点。虽然有时能上场打击,但如果出局了也不会算数,这让我很不甘心。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我有时会在公园的墙上练习接球。

然而,一旦成为职业棋手,对待我的方式立刻发生转变了。我被当作队员之一,如果三振出局,也会被记为出局。尽管年龄上有差距,但成为职业棋手后,大家都是平等的。身为职业棋手被大家认可,这让我感到无比高兴。

职业棋手的对局都是从“大手合”开始。当时的棋战较少,“大手合”是棋手们维持生计和升段的场所,段位相近的对手之间的对局成为了日常。

我在4月入段,在“大手合”刚开始就连败两场,但之后连胜六场。在11月,我从初段晋升为二段。能够作为职业棋手下棋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每次下棋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真是美好的人生。紧接着,从二段到五段的五年间,我在“大手合”中取得了33连胜的纪录。

在经历了遣送回老家以及事关生死的大胜负之后,我的对局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充分利用保留时间。在这之前我几乎不加思索地快速下棋,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会仔细思考。

压抑已久的能量终于往好的一面爆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 19:54 , Processed in 0.2619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