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省级非遗“天官画”: 为“活标本”插上“活化”之翼

[复制链接]

2157

主题

2273

帖子

7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1:0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长“天官画”,与凤阳凤画、灵璧钟馗画并称为“江北三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它不仅展示了天长民间绘画艺术的奇芬异彩,也是研究天长民俗文化、风俗礼仪的“活标本”,解锁探秘天长民众社会文化心理的鲜活图景。走进新时代,天长以天官画为源头活水,大胆尝试,积极开拓,传承创新,为非遗插上“活化”之翼,重新激活天官画的艺术生命,让天官画回归寻常百姓家。

  前世今生: “天官画”的演变历史

  天官画,是以天官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流传至今至少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据相关专家学者考证,天官画最初起源于汉末,曾流行于以天长为中心的高邮、盱眙、来安、六合、金湖等周边地带,伴随着天官祭拜等仪式活动,且与五斗米道祭拜“天官尧”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天官,于周代典章制度中为六官之一,是总御百官的六卿之首,最早出于《周礼》“天官冢宰”。冢宰,是本部首长的泛称,职责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而“天官星”在中国传统星相命理学系统中属于紫薇斗数乙级星,为仕官之星,主清贵,显达,天赐之官,入命身官宫主贵显。

  天官画本为一种神祇画,反映了古人的神仙崇拜思想,而天官作为沟通人神、人天的媒介,承载了民间敬神畏神、祈福禳灾、赐福迎祥、避祸趋福等深层心理需求。早期的天官画主要以天廷之官、神仙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有时候所绘画的就是天官“尧”。到清代顺治年间起,天官画的像主开始演变为天长乡贤人物——王永吉,天长地区也逐渐成为天官画的主要流行区域。

  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号铁山,是明代高邮最后一位进士,王永吉于处于明清易代、社会鼎革之际,以其明哲保身之术,于明清两朝皆能维持仕宦畅达,在位期间亲政为民,隐居乡里造福地方,受到乡里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清朝顺治年间,淮河两岸曾遭受暴雨,洪水泛滥。当时归隐乡里的王永吉为治水患、解民忧,请命修整淮河大堤,疏浚河床。大堤建成,王永吉却积劳成疾,因病而逝。为纪念这位为有恩乡里的本籍官员,天长人将其画像请入天官画中,从此,“王天官”的形象永载画卷,受到家乡人的尊崇膜拜。

  天官画在画种上为匠笔画,画材主要为白棉布和宣纸。画法上吸取工笔画技法,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内容上主要宣扬人间真、善、美,反映百姓祈盼平安、吉祥、富裕、幸福的心灵诉求。从种类上,天官画分为赐福天官、招财天官、消灾天官、太平天官、送子天官、进宝天官、镇宅天官、水上天官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内容有“天官赐福”、“天官福禧图”等。天官画广泛应用于居家悬挂、门市开张、新居落成、生儿育女、堂会续家谱等,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天官画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天长民间艺术家的精研描绘、传承创新,并在不断的演进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天官画现有传承基地冶山镇高巷村、万寿镇汊河村,有代表性传承人12名,其中省级2名,市级2名,县级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立成出自当地的天官画世家,祖祖辈辈以画天官画为业,在继承传统规范画谱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颜料由原来一般民用颜料改为古朴而不失韵味的国画颜料;画面质材由以前以胶矾涮浆白布,改为熟宣纸,并将原来只能平面装裱的天官画改为精装裱的立轴画,可装入盒中作为礼品,便于携带和馈赠亲友。省级传承人王永龙以祖传天官画画谱为基础,加以临摹,施以线条、颜色、眉眼、胡须,面部轮廓清晰,栩栩如生。擅长绘制三堂、组合五堂、堂神,并积极参加天官画展、天官画创作班、天官画创作研讨会、天官画传承人创作交流会,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展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7 11:34 , Processed in 0.2251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