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古探仙 云游琴高山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1053

帖子

37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01: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琴溪镇距县城8公里,琴溪以水得名,自古即为风景名胜,境内有悬崖峭壁、摩崖石刻众多的琴高山;有清流涓涓、盛产琴鱼的琴溪河;有建筑精美、贯若长虹的琴溪桥等,并有“琴高炼丹”,“控鲤升天”的遗址与美妙传说。唐宋以来名流学者游踪不绝,诸如武平一、邢巨、欧阳修、梅尧臣、许国、施润章等都曾来此游览,并留下众多诗篇,历史陈迹至今仍可寻觅。琴高山自唐宋以来有数十处石刻,经千百年风摧雨蚀,至今仍有部分未被磨灭。清康熙年间陈孝所书“仙峰”二字,字大盈丈,清晰如初,神韵不减。
  琴高山·起源
  坐落在琴溪镇琴溪大桥附近的琴高山一峰突兀,高壁嶙峋,气势雄伟,是泾县“东大门”的标志性景点之一。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道成仙,“控鲤升天”,后人就把此山称为琴高山,又名琴高峰。其山巍然屹立,姿如雄狮,故本地人亦称狮子山。
  清代赵青藜作《琴高曲》云:“泾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开玲珑,道是琴高修炼处,丹成御鲤培天风”。
  琴高山·摩崖石刻
  琴高山北东走向,是北西向地质断裂作用形成的。其东部、西北部的悬崖峭壁长约100米,高110余米。琴高山里面溶洞较多,探明有8处,较大的溶洞有朝阳洞、丹霞洞、炼丹洞。
  据《安徽史志丛书(皖志述略)》记载:“琴高山以南有朝阳洞,其西北和尚山有二处仙洞,洞口狭隘,内阔六丈,长数里,有石阁、水池、丹灶诸胜。”朝阳洞位于悬崖中部凹陷处,也称隐雨岩,距地面垂直高度大约60米。据说,该洞高和宽均在3米左右,洞内较平坦,并散落着方解石石块,洞内10米处有石门堵住通道。
  琴高山北侧的丹霞洞洞口长15米左右、宽28米左右、深60米左右,洞内由宽变窄,岔洞较多,有钟乳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洞壁、洞顶圆洞较多,像炉灶似的。洞内有黏土填入,疑似人工填充。炼丹洞体最大,洞内有水,峭壁上有隐雨岩。传说,太平天国时期,侍王李世贤、匡王赖文鸿部驻防在泾县至琴溪一线,炼丹洞为太平军后勤仓库,太平军在撤退时可能将洞口封闭。
  炼丹洞有丹灶、石桌、石凳,是昔日琴高公的炼丹之地。据清嘉庆《泾县志》记载,炼丹洞外左侧有岩石卓秀屹元,貌似雄鸡,昂若鸡立,称为“金鸡石”。昔日常见金鸡出没此石,每当听到琴鼓声,就引颈振翅,高声啼鸣。明朝嘉靖年间,泾县进士王廷干在《琴溪金鸡石》一诗中留下了“琴川开玉洞,怪石拟金鸡”的诗句。这些记载表明炼丹洞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琴高山悬崖峭壁下一石临溪,浮蹲水面,传说是琴高公垂钓之处,名日“钓鱼台”。
  仙峰
  据《泾县志》记载,琴高山悬崖峭壁上分布有“琴高台”“仙峰”“琴仙丹所”“仙溪”“钓台深处”“琴高公隐雨崖”等历代摩崖石刻25方,为全县之冠。其中13方石刻字迹尚存,可以辨识。
  这些摩崖石刻中,唐开元年间的石刻年代最早,涉及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题刻有唐宋的李白、欧阳修等名家的绝句、长诗。唐代的邢巨、武平一、杜伟,宋代的蒋颖叔、郭祥正、晁端本、刘谊、赵经臣、林淳,清代陈孝等历代名流都留有题刻。其中,刻在面溪峭壁最陡处的“琴高山”三个篆体字,为南宋乾道年间泾县县令林淳所书;字大盈丈的“仙峰”二字,为清康熙年间陈孝题书。
  这些摩崖石刻以琴高公炼丹成仙、炼丹洞、钓鱼台、琴鱼为题材,内容涉及宗教、政治、文化、自然等诸多方面,书体有楷书、篆书、行书,具有方圆兼具、圆润均匀、秀丽苍劲、大气磅礴、雄强豪放等特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刀法上,雕刻者也是艺匠高手,可谓笔笔传神、出神入化,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虽经历过了数百年风吹雨打,但是不少字迹仍然依稀可见,“仙峰”二字清晰如初,神韵不减,光彩依然。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不仅艺术美,而且借一个缥缈的神仙人物,表达了道教“抱元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自然清新、修身养性、超越俗世的生活向往。2004年10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琴高山·诗赋
  “千古佳名唤行客”,以琴高山为中心的琴溪风光,既有青山绿水之美,又有幽洞怪石之胜,自古就是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唐时起便已游人如织,名流学者更是游踪不绝。“诗仙”李白在《九日登响山》中云:“赤鲤涌琴高,白龟导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酬遥相知。”又在《酬崔十五见招》中云:“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宋代文豪欧阳修曾赋诗“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清袁枚亦专门作词《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琴溪山,若待人,终朝鹤立向水滨。琴溪水,清可弄,穿出中桥十一洞。洞中丹书不可识,乱引寒烟摇石壁,溪草溪花秋复春,仙人一击无消息。我笑琴高子,毕竟非仙才。但骑鲤鱼去,不骑鲤鱼来。”清赵廷挥在《过琴溪赋》中云“涉灵溪以流览,经岩邑之通津。眷硕人之风韵,怀其仪之可贞。望邮亭而息止,喜仙迹之未沦。耳寒潭之汹涌,目远岫之嶙峋。”历代文人咏游的众多诗赋,给琴高山留下了千古佳话。
  杂 诗
  宋 梅尧臣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
  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船。
  小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凭书不道薄,卖取青蚨钱。
  琴溪道中
  清 康熙 赵廷挥
  不向溪边久,连崖翠竹深。
  波光摇岫色,云影护潭荫。
  风吐幽岩籁,泉鸣石上琴。
  窅然一川眺,谁识此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8 07:03 , Processed in 0.2374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