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画《清代最大文派——桐城派》:千古文风 浸润桐城

[复制链接]

2157

主题

2273

帖子

7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7 06: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庆桐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之美誉。说起桐城,叱咤中国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其文风、思想独占中国文坛300年之久。
  由安徽画家罗耀东创作的国画《清代最大文派——桐城派》就描绘了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桐城派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师生相传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紧扣这一特点,将200年间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聚合在同一画面中,以表现桐城派文论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源远流长。罗耀东说:“画面的布局是按照桐城文派的师生传承还有早、中、晚三个阶段把他分成画面人物的顺序,实际上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核心啊还是桐城文派发展的背景、时间、历史以及师承对于中国文学、文坛这种影响。特别是桐城文派一直坚守的是儒家的德行观,竭力推行传统的德行教育,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共进步、同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说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艺术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深远的影响。”
  △罗耀东《清代最大文派——桐城派》
  图源:安徽省美术馆
  中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到了清代,出现了显赫一时、风靡全国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姚鼐等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传承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富清正而闻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传世作品2000多种,影响延及近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耀东介绍说,国画《清代最大文派——桐城派》采用了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打破时空限制,突出画面文化感及文人气息的传达。
  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稿,对每个人的性格、外貌、精神气质,有的呢你像早期的有些像方苞、刘大櫆,他有些画像,有的是没有画像,只有通过阅读他的文章、阅读别人对他的评论等等来琢磨他的精神气质。包括现在这个桐城中学,我专门去考察,桐城中学里面有一棵老的紫藤,画面上也有表现,据说是吴汝纶亲自栽植的。包括画面中间有一棵银杏树,是冬天的银杏树,没有画叶子,也是有记载的,是方苞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方苞亲自栽的这个银杏树,最后组成画面,既有象征的部分,也有深入研究文稿所形成的,一种对这些文人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判断。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东树、姚莹、管同、梅曾亮……一串又一串闪亮的名字,横亘千古,绵延古今,他们用才情书写历史,而昔日厚重的历史今日也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赋上了一块块金字招牌。
  一山一湖一文派,一街一巷一文庙。文庙是桐城文化的象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有近700年历史,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城市中心,由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就设在桐城文庙内。
  △文庙
  图源:携程旅游
  桐城文化博物馆建立于1984年4月,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既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又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约4万多人次。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
  图源:最桐城
  桐城文化博物馆以收藏桐城明清名人书画为馆藏特色,尤以方以智、方苞、姚鼐、张英、张若澄等明清桐城名家书画为主要馆藏内容,独具地方特色。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创立了义理、考据、词章为核心的文论,聚集了大批学者和作家,桐城派文化集中代表了桐城文化中的雅文化,体现在喜茶好酒,合院而居,尊孔推儒,忠孝礼让,崇文尚礼等方面。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展区一角
  图源:最桐城
  桐城文化博物馆的设计依据古桐城七拐八角,曲折萦回的街巷肌理,提炼其丰富的里巷语言,将两座建筑设计为街巷布局,改变通常博物馆大空间的处理手法,将建筑空间分解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街巷的走向来组织各种建筑空间并向场地延伸和扩展,营造亲人的体验尺度,设计成为反映老城历史的重要载体。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
  桐城文化博物馆的特色灰砖和木构梁架古朴素雅,博物馆入口简约大气,同时设计了多处条状天井空间,以及中央天井,并将参观人流引入一个塔式中庭,并可在此拾阶而上,鸟瞰整个场地,侧墙上的不同开窗形态将有趣的光线引入室内,形成异常丰富的光影效果。而内部走廊植物荫翳,茅草拂面,塑造出了安静素雅的博物馆休憩空间。
  桐城文化博物馆分为展览区,藏品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其中配套设施里包含游客服务、学术研究等部分。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展区一角
  图源:最桐城
  在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一件件展品穿越历史烟霞,承载着桐城曾经的苦难与荣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石钺,诠释远古的刀耕火种生活,讲述着早期人类的艰辛与智慧。青铜尊、鼎、盉及钟等,诉说青铜时代的辉煌与荣耀。
  徜徉其中,仿佛看到了宋代李公麟的佳作《龙眠山庄图》,引得黄庭坚、苏辙大文豪们雅集桐城,歌咏桐城,更听到了桐城夜半街衢曲巷的书声琅琅、清晨竹林茅舍的弦歌阵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8 08:10 , Processed in 0.2432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