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2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西北野战军12名纵队司令员与政委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5: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5年8月,中央军委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的120师部队组建为晋绥野战军,下辖358旅,独1,2,3旅共4个旅。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撤销晋绥野战军番号,组建整编为晋绥军区直属第一、第二、第三3个野战纵队。4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将晋绥军区第一纵队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新4旅,警1、3旅合编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
47年3月16日,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兵团,由晋绥军区野战纵队和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一部合编,下辖教导旅,新4旅,第1,第2纵队。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改编为西北野战军,到49年2月改称第一野战军之前,共辖7个纵队(含48年7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组建的第8纵队)。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原所属7个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至第8军(其中第5军番号空缺)。49年6月,一野原属6个军组建为第一、第二两个兵团(原8军与49年5月与绥远军区合编为绥远军区,番号撤销),49年11月30日,一野与西北军区合并,50年4月一野和兵团番号撤销。


从46年11月晋绥军区第1纵队成立,到48年7月31日西野第7纵组建,西北野战军时期共组建了7个纵队(含军区地方纵队8纵)。西野7个纵队前后共产生了12个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其中纵队司令员8个,纵队政委4个。西野7个纵队司令员政委合计12人具体名单为:
  • 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46.11-47.9);贺炳炎(47.9-49.2)。
  • 第一纵队政委:廖汉生(46.11-49.2)。
  • 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46.11-49.2)。
  • 第二纵队政委:王震(兼)(46.11-49.2)。
  • 第三纵队司令员:许光达(46.11-49.2)。
  • 第三纵队政委:孙志远(46.11-48.7)。
  • 第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47.9-49.2)。
  • 第四纵队政委:张仲良(47.9-49.2)。
  • 第六纵队司令员:罗元发(47.10-49.2)。
  • 第六纵队政委:徐立清(47.10-49.2)。
  • 第七纵队司令员:彭绍辉(48.7-49.2)。
  • 第七纵队政委:孙志远(代)(48.7-49.2)。
  • 第八纵队司令员:姚喆(48.7-49.2)。
  • 第八纵队政委:(空缺)。
西野12位纵队司令员政委建国后有3位转地方工作(王世泰,张仲良,孙志远),另9位则继续就职于军队。在52年军队与地方评级中,西野12位纵队正职均评定为兵团级以上级别(地方行政七级以上),其中正兵团级4人(许光达,张宗逊,王震,徐立清);副兵团级2人(彭绍辉,廖汉生),行政六级2人(王世泰,张仲良);准兵团级3人(贺炳炎,罗元发,姚喆),行政七级1人(孙志远)。
在55年军队授衔授勋中,西北野战军12位纵队司令员政委中,参加评衔授勋的共九人,三名地方干部因已转业未授衔授勋。9名授衔人员中有一人授予大将(许光达),四人授予了上将(张宗逊、王震、彭绍辉、贺炳炎),还有四人授衔中将。四名授衔上将中有3人曾在55年1月中旬入选拟评22人大将初评名单,但因大将名额压缩为十人而最终授予了上将军衔,另一人贺炳炎是在55年9月16日上将评定临近关门的最后一刻才被国务院敲定增选为上将军衔。




四名授予中将军衔的是徐立清、廖汉生、罗元发、姚喆,四位中将中徐立清与廖汉生本拟授上将,但两人高风亮节,在中央军委55年9月上旬决定削减上将名额时,二人主动申请低授为中将。在授勋9人中有八人获得三个一级勋章,只有姚喆一人获得了两枚一级勋章(独立自由与解放勋章)和一枚二级八一勋章。下面本文将西野12位纵队司令员与政委的综合资料分类归纳如下,首先介绍参加55年评衔授勋的西野7位纵队司令员与2位纵队政委:
一,在红军与抗战时期的任职(早期革命资历):1,红一方面军(4人):
  • 张宗逊:24年入团,26年2月黄埔军校四期学员,同年入党,27年参加秋收起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12军军长,红三军团四师师长,红四方面军4军参谋长,到达陕北后任军委作战局局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


  • 彭绍辉: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三军团6师师长,红5军团15师师长,获二等红星奖章。红四方面军30军参谋长,到达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彭358旅旅长,独2旅旅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


  • 姚喆: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29年2月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三军团一师参谋长,获三等红星奖章,长征中任国家保卫局政保团团长,红三军团10团团长,陕甘支队12大队大队长。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78师参谋长,抗日红军陕甘独立师师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塞北军分区司令员。
  • 罗元发:28年3月入团,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三军团5师15团政委,三军团12团政治处主任。到达陕北后任1军团1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二旅政委。
2,红二方面军(4人):
  • 许光达:25年入党,黄埔军校五期学员。28年参加南昌起义,29年赴湘鄂西根据地,历任红6军参谋长,红17师师长兼政委,红8师师长。32年至38年1赴苏治病学习。抗战爆发后于38年1月归国历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八路军120师独2旅旅长,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员、雁门军区司令员。


  • 贺炳炎: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第5师师长,36年7月任红6师师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独立三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兼晋绥3军分区司令员,44年11月南下任江汉军区司令员


  • 廖汉生:29年参红军,33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三军9师政委,红二军团4师政委,6师政委。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委,独2旅副政委、代旅长,44年11月南下任江汉军区副政委、政委。


  • 王 震:27年入党,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8军代政委,红六军团政委。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


3,红四方面军(1人):
  • 徐立清:28年8月参加红军,30年9月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4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参加西路军征战。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委,陕甘宁边区新四旅政委。


二,参加评衔的九位西野纵队正职在52年的评级与任职:1.正兵团级(4人):
徐立清:总干部部第二副部长
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
张宗逊: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王震: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22兵团政委
2.副兵团级(2人):
彭绍辉:西北军区参谋长
廖汉生: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3.准兵团级(3人):
  • 贺炳炎:青海军区司令员,1军军长(四川军区司令员)
  • 罗元发: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
  • 姚喆:23兵团副司令员
三,参加评衔的九位西野纵队正职在55年授衔时的职级、军衔、薪金与所获勋章:1.正兵团级大将(1人)
  • 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83元。
2.正兵团级上将(2人)
  • 张宗逊: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83元。
  • 王 震:副总参谋长兼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83元。
3.正兵团级中将(1人)
  • 徐立清:总干部部第二副部长。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83元。
4.副兵团级上将(1人)
  • 彭绍辉: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55元。
5.副兵团级中将(1人)
  • 廖汉生:国防部副部长(学习)。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55元。
6.准兵团级上将(1人)
  • 贺炳炎:成都军区司令员。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薪金为429元。
7.准兵团级中将(2人)
  • 罗元发:原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学习)。荣获二级八一勋章(57年),一级独立自由勋章(57年),一级解放勋章(55年),薪金为429元。


  • 姚 喆:总高级步校第一副校长。荣获一级八一勋章(57年),一级独立自由勋章(55年),一级解放勋章(55年)。薪金为429元。


二,西野纵队司令员政委中三位未授衔人员:
在1955年评衔工作中,根据毛主席指示,已从军队转业地方工作未担任军队实际性工作的人员一般均不参加军队现役军衔的评定。55年授衔时西野三位已转业地方工作的王世泰,张仲良,孙志远三人均未评定军衔与授勋。其时在55年1月中旬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王世泰做为陕北红军代表曾入列初评上将名单,在上报初评上将名单上王世泰榜上有名。只不过因为毛主席首肯阎红彦为陕北红军唯一代表,王世泰才临时从初评上将名单中被涂掉除名。王世泰后被罗荣桓上报列入授预备役军衔名单,他的预备役上将军衔评而未授。张仲良55年授衔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他是罗荣桓上报评而不授军衔的22个省委书记之一,后来他的预备役中将军衔也评而未授。孙志远做为政府人员因就职国家建委副主任而未参加55年军队评行衔工作。
1.未授衔的行政六级(2人)
  • 王世泰:29年3月入党,30年10月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32年12月王世泰由陕甘游击队班长直升为红26军2团团长。抗战时期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三旅政委、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王世泰先后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47.9),49年2月任4军军长,49年6月至50年9月任二兵团政委。50年1月任甘肃省政府副主席,甘肃省军区司令员。51年调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委。52年8月至54年1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54年11月任国家建委副主任。55年授衔时王世泰的级别工资为300元(行政六级),地方津贴补助为48元(六类区),工资合计348元。


  • 张仲良:31年2月入党,33年参加耀县游击队。抗战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一旅政委。解放战争时任西北野战军四纵政委(47.9),49年2月任4军政委。共和国成立后转地方工作任青海省委书记(49.9),54年5月调任甘肃省委书记。授衔时张仲良的级别工资为300元(行政六级),地方津贴补助为90元(十一类区),工资合计390元。


2.未授衔行政七级(1人)
  • 孙志远:29年入团,30年11月入党。抗战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三纵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三纵政委(46.11),七纵代政委(48.7),49年2月任一野7军代政委。49年6月任一兵团政治部主任。共和国成立后孙志远转地方工作,50年6月任西南军政委秘书长,52年11月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54年11月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授衔时孙志远的级别工资为260元(行政七级),地方津贴补助为40.6元(六类区),工资合计301.6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5 14:16 , Processed in 0.2229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