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39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居,有多少种面孔?

[复制链接]

2142

主题

2547

帖子

81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0:5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心底最温暖而熟悉的地方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
衍生出了万般的样貌
民居是地理环境的映射
一个地方的房屋样式
往往反映了当地地貌和气候特征
我国疆域辽阔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理风情截然不同
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建造出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地 理 环 境 造 就 的 民 居
湘 西 吊 脚 楼


湖南西部正逢云贵高原边缘,多山地
珍贵的平地当然尽量用于耕种
于是,生活于此的土家族人就在山坡上建房
而为了尽可能减少挖土量,增加使用面积
吊脚楼就成了首选的民居形式


将房屋底层架空,如同吊在半空
故得名「吊脚楼」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或者水边
主要分为三段式结构
顶层通风良好,通常作储藏粮食之用
二层为生活起居之地
底层多作为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的场所
这种营造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让建筑内部的空间
同时又不占据可耕土地
也就是在有限的宅基地上,修建更大的房屋
道 孚 民 居


道孚县位于甘孜州的东部腹心地带
是高原向峡谷过渡的区域
降雨量丰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覆盖
同时又因地处鲜水河断裂带上
导致这里地壳活动强烈,地震灾害频繁
因此历来就有修建 “崩空”的传统


所谓“崩空”,即木头架起来的房子
即便有八九级的地震房子也不会散架
而是与地面一起移动,因此不会造成巨大伤亡
同时在装饰上也格外讲究
道孚民居也因此成为了
四川藏区“崩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土 碉 房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附刊 摄影:用旦
阿坝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气候冬季高寒,夏季多雨
夯土民居的出现
解决了人们防潮御寒、储存粮食物资的难题
被建筑学界视为独具阿坝特色的“土碉房”
以细黄土夯筑而成,辅以木料和石材
高大坚固、冬暖夏凉,是就地取材的建筑典范
一般三层的房屋需要建三年,一年夯一层
并不是夯墙速度慢
而是需要等夯好的墙经过风吹雨淋,变得足够结实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附刊 摄影:用旦
这些民居就像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
最终又会回到泥土中去
对生态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和破坏
到了冬天,一片片暖黄色的夯土民居
坐落在白雪覆盖的群山旁
安详静谧,构成了独居风情的人文景观
气 候 条 件 造 就 的 民 居
窑 洞


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
除少数石质山地之外,表面都覆盖着一层黄土
这里缺乏木材以及烧砖的燃料
加之常年雨水冲刷,形成众多沟壑
因此人们耕作在塬面,沟底为河流
选择在沟壑的崖壁上掘土为穴,形成了窑洞建筑


窑洞顶部往往会修成圆拱形
因为拱形的结构能够受力更均匀、不易坍塌
窑洞内部布局以火炕为核心
火炕与灶台结合
炕面下砌有数条用于取暖的烟道,专供取暖
这在漫长的寒冬里显得至关重要
来客人的时候,主人往往会邀请客人「上炕坐」
任外面寒风呼啸,炕上也温暖如春
土 拱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
然而,一到夜晚气温便骤然下降
一夜之间温差可达20℃~30℃
即所谓“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也正因如此
当地传统建筑往往有厚度可达1米的土墙
既能抵挡白天室外的高温,又有利于夜间保暖
在这样的厚墙上,只开几扇小小的窗户
减少日晒和风沙入室
这种厚墙小窗、平顶或拱顶的民居
就是我国新疆干旱区的典型建筑——“土拱”


在房间布局方面,以中间一个土拱房为主
两侧垂直方向建有居室、客房、厨房、库房等
房屋上的平顶,可以用来晾晒
夏夜里更是纳凉睡觉的好场所
庭院内还搭有葡萄架
即使天气炎热,葡萄架下的庭院依然凉爽宜人
海 岛 民 居
平 潭 石 厝


中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
福建沿海地区“盛产”台风
而风,也正是海岛居民最可怕的敌人
为了应对特殊的环境,平潭县的居民以岛上
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
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石头厝
石厝多为青黑色乱石砌墙、青瓦覆顶
再压上一排排的碎石,纯朴中还带着些许古意


一座座石头厝像碉堡一样
以古朴亘古的身姿屹立在海岛上
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
也是海岛祖先对抗海洋的生存智慧结晶
海 草 房


海草房因其海草屋顶而得名
胶东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在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屋墙,用晒干的海藻盖屋顶
创造出了独特的海草房民居
这种特色民居曾广泛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地区
现在主要集中分布于荣成市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0期
一般进深在3米以上的房子
每坡要苫20~60层左右,脊部草厚达70~100厘米
算下来每座房子要用数千斤海草
海草层层叠叠,蓬松而厚实,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为了防止雨水渗漏,加速排水,屋顶尖耸陡峭
从造型看,这些稳重朴拙、堆尖如垛的海草房
一座座矗立在海边,宛如童话世界
江 南 水 乡 民 居
水,是江南民居特有的景致
长江中下游河湖交错,水网纵横
小河围绕着房前屋后缓缓流过
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就连洗衣、买菜、做饭都在河边轻松搞定
同时,人们为了争取最大的空间利用
在这些一座座临河而建的房屋上
伸展出檐廊、阳台
夏可吹风乘凉,冬可晒太阳取暖,十分惬意


有水就要有桥
在江南如繁星般的千万座桥中
绍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点光
这里“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
整个古镇的格局
都是以河道为骨架构建起来的
是中国国内保存古桥数量和种类
最多的一座城市


据1993年的统计发现,绍兴共有桥10610座
其中现存古桥超过600座
包括13座宋以前的古桥,41座明以前的古桥
和清代重修、新建的550座古桥


马头墙也是江南民居的另一大特色
不仅是因为外形优美,更重要的在于防火
江南民居建筑密度大,不利于防火
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从而避免连片的火灾发生
防 御 民 居
开 平 碉 楼


广东省西南部的开平县是著名的侨乡
这里三面环山,地势低洼
每当遇到海潮或台风暴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
几百年来开平一带社会秩序也很混乱
经常有盗贼匪寇出没
天灾人祸,使得当地居民多闯出海外谋生
为了防洪防匪,海外华侨寄回巨资
开平的人们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碉楼民居


开平碉楼一般都建成高塔的形状
军事功能是碉楼首要关注的
楼体每层都开有直棂铁窗
平时开着通风采光,遇有盗匪来袭就变成射击孔
坚固的窗扇关上就可防枪弹和火攻
土 楼


土楼的创造者——客家人
原是生活在中原一代的汉人
后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南迁
在离乡背井的过程中
为了躲避乱军流寇和原住民的袭扰
他们定居在偏僻的山区中
最深刻的体会就是: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来解决


因此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逐渐形成了土楼内以血缘姓氏为纽带聚群的特点
而山林中野兽与强盗的出没
则让客家人把“防御性”的设计融入其中
楼中不仅可以堆积粮食,饲养牲畜
还有水井提供水源
大门一关,土楼就像坚强的大堡垒
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同时,勤劳的客家人
还围绕着土楼开垦了农田,兴建了水利设施
在大山深处营造了一个个世外桃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 20:38 , Processed in 0.2545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