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功资历都为零的唐铎1955年授衔时为何被授少将?

[复制链接]

763

主题

960

帖子

32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5年大授衔时,对于被授衔的将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因素,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德、才、资”。“德”就不用说了,我党绝大多数军官都有着爱党爱民崇高品德。那么军衔的高低就取决于后两方面因素“才”和“资”,说明白点就是“战功”和“资历”。
而要想被授予将军衔,战功和资历二者缺一不可。例如开国的 1048位将军,无不是功勋卓著之人。虽说军中无戏言,但“德、才、资”也不是绝对的硬性指标。例如我军有一位开国少将就很特殊,他就是唐铎。


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唐铎都没有过哪怕一次指挥或者战斗的经历,可以说他的资历和战功都是零,这是开国将军中绝无仅有的。但是很多脾气火爆、对给予自己的军衔不满意的将军,却都没有对唐铎的军衔提出任何质疑。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从唐铎将军的身世说起了。
唐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岳家桥乡,他的家庭尤为贫苦。但是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唐铎竟然在4岁开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要归功于他身份复杂的父亲。
唐铎的父亲名叫唐炳星,他虽然是一位贫苦农民,但是文化和武功都尤为卓著,因为唐炳星曾是光绪时期的武进士。
唐炳星本来可以混进官场,但本性忠厚善良的他,实在看不惯清廷的乌烟瘴气仕途。唐炳星一气之下,回乡当了一个农民。但是能文能武的唐炳星又深知文化治国的重要性,于是他又在自己家开了一所私塾,取名为蒙童书馆。
唐铎四岁时,书馆吸纳了十几个同乡的学童,唐炳星就让唐铎跟着大家一起念书。虽然唐炳星一直在山里教书务农,但外面的世界他也有所耳闻。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帝宣统退位,紧接着新学也蓬勃发展了起来。1915年,11岁的唐铎已经跟随父亲学习了不少传统文化,但是他一直没有走出深山,没有亲眼目睹外面的世界。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唐炳星明白时代的洪流不可逆转,不能把孩子囚禁在山里。于是唐炳星把唐铎送到九十里外的省城长沙读小学。
或许就是父亲这样“走出去”的思想教育,影响了唐铎的一生。
1916年,唐铎转入湖南一师附小。当时有一位和唐铎十分要好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他的名字叫任弼时。
如果说唐炳星的思想只停留在痛恨清廷腐败的层面,那么其子唐铎的思想,则较之父亲更进一步。在湖南一师附小学习时,唐铎接触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召开的集会,毛泽东、蔡和森在会上大谈救国救民的问题,让年幼的唐铎颇受启发。而另一位对唐铎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是他的老师肖子璋,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爱国诗人肖三。
肖三在教声乐时,经常唱着一首歌:
高丽国,琉球国,与台湾,地不小,可怜全被它吞并。
肖三悲怆的腔调感染了唐铎。正是在这些先进人士的引领下,国仇家恨的种子开始在唐铎心里发芽。
1918年,唐铎在一师附小毕业,本来因家中无钱继续上中学的他,已经做好了回家务农的打算。但这时唐铎收到了一封信。

任弼时


1918年秋,新民学会会员陈绍琳向唐铎发来邀请函,信中说:蔡和森正组织因贫苦无法上学,却又有志的爱国青少年,参加赴法留学预备班,如果有意向可以到湖南教育会报名。
这一消息让本来心情失落的唐铎喜出望外,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和父亲打声招呼,就跟着陈绍琳去了河北保定的预备班。在那里,唐铎如饥似渴地学习法语、国文以及一些工艺技术,并且逐渐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
1919年春天,唐铎因成绩优异被接到北京,住进了北大教授杨昌济先生家。也就是在那一年,一场影响中国进程的运动爆发了。
1919年5月4日,成千上万的学生走上街头,坚持抗议中国代表在巴黎合约上的签字。学生们举着白色横幅,上面写着“誓死收回山东”、“坚决拒绝签字”等口号,唐铎也在示威请愿的队伍中。
那一年唐铎15岁,这是他第1次加参加爱国运动,唐铎后来回忆说:
我这样一个幼稚的农村青年,在蔡和森同志、杨昌济先生的引导下,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这对于我能走上革命的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久之后,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的消息传来,胜利的呼声响彻在学生们中。
“或许示示威、游游行就能够救国?”唐铎起初就是这么认为的。但两年后,唐铎才真正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学生示威游行都能成功的。


1920年5月,已在预备班学习了两年的唐铎,踏上了赴法的阿芒博西号。满怀求学热情的唐铎来到巴黎后,本想潜心苦读一番后报效祖国。但不成想最难的一个问题还是压在了他的肩上:没有钱。
本来赴法留学生大多出身贫苦,远在异国他乡就更没有经济来源了。而且当时的华法教育会和中国驻法大使馆贪污学生的经费,只给留学生一点点可怜的补助。为此,先于唐铎来到来的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等人,与教育会和大使馆多次周旋,但都无济于事。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唐铎还算是幸运,他在列夫汽车厂找到了工作。当时大多数赴法留学生都选择勤工俭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法国境内共有1700余名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在中国和法国联合压迫下却连最低微的工作都找不到,处境十分艰难。
当时华法教育会给每个学生五法郎的补助,但是就这一点点微薄的补助,在1921年1月的时候,差一点就断绝了。
1月份,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不再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补助,这无异于给这些有志的报国青年浇了一盆冷水。而驻法公使馆的做法更可恨,扬言要把所有学生遣送回国。广大留学生无不愤慨不已。蔡和森、李维汉带领400多名学生涌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唐铎也在其中。
当时公使馆的负责人叫陈箓,他勾结法国官厅,派军队镇压学生。唐铎亲眼目睹了一位名叫王木的同学,在他面前被电车碾过去,活生生地被压死了,肠子都流了出来。
但是这次斗争还是收到了效果,公使馆和法华教育会决定延长三个月的补助费。但唐铎不知道的是,这次排斥留法学生只是一个开端。


1921年9月,创办勤工俭学会的吴稚晖以资助学生为名,向法国索要部分庚子赔款,建立了里昂中法大学。然而吴稚晖却并没有把这些钱用来照顾贫苦学生,反倒是吸纳了一大批达官显贵子弟。为此蔡和森、陈毅、李维汉等人号召学生组成先发队,待里昂中法大学修建完毕之时,指挥学生占领了学校。
当时正在列夫汽车厂干活的唐铎接到消息后,立马赶赴到里昂。但是这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了,在大学门口的100多位中国留学生被押上囚车。这是16岁的唐铎第1次进监狱。
随后,法国当局把这100多名学生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将他们遣送回国。10月14日,蔡和森、陈毅、李立三、唐铎等共104名赴法留学生,被驱赶出了象征着浪漫、自由、博爱、平等的法兰西。
唐铎回国辗转到广州,他先是找到了同乡潭延闿。潭延闿给当时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写了一封信,唐铎就这样在杨仙逸那里谋得了一个差事。杨仙逸告诉唐铎:
现在航空局有一个飞机制造厂,需要实习生,不久就会开办一所飞机学校,你年纪还轻,到时候就可以去学习飞行技术。
唐铎踌躇满志地来到飞机制造厂,结果才知道,杨仙逸美其名曰的飞机制造厂,其实就是个修理所。但身为中国航空之父的杨仙逸对唐铎的这一人生规划,直接影响到了唐铎后来的发展。
1923年春,唐铎在“飞机修理所”老老实实当了一名实习生。没过几天,他看到许多从国外购买回来的大型飞机设备及部件,经过唐铎等人的组装,中国第1部自行组装的飞机正式诞生。
试飞当天,唐铎作为飞机组装的出力人之一,也来到了现场,他亲眼看到了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来参加试飞仪式。
飞机只有两个座,除飞行员座位外,还有一个空座。飞机起飞之前,孙中山笑着说:
在场诸君,谁愿一试?
孙中山或许本以为会有人毛遂自荐,结果他这一句话一说完,全场鸦雀无声。毕竟这是第1架组装的飞机,谁心里也没有底儿。突然,站在孙中山身边的宋庆龄站了出来说:我愿意。就这样,宋庆龄成为了国产飞机的第1位试飞人。


中国第1架飞机的诞生,唐铎也出了一份力,他喜不自胜。飞机制造厂隶属于国民党,国民党人士就自然而然在厂内发展大批党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刚刚召开,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厂里的人也给唐铎发了一张入党志愿书,唐铎想继续为孙先生效力,于是就加入了国民党。
1924年9月,杨仙逸当初答应唐铎的许诺,也成为了现实。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决定成立第1所飞机军校,校址就在唐铎的飞机制造厂附近。学校因初期条件有限,只招收了两批学员,唐铎与另一位共产党员刘云荣幸成为第1批学习飞行技术的青年。
1925年,唐铎从飞机学校毕业,此时的他就像7年前从小学毕业时一样迷惘。但共产党员刘云这一天突然来找唐铎问道:“小唐,你愿不愿意到苏联学习飞机技术?”
唐铎一脸疑惑,这对他一个贫苦出身的孩子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儿,立刻回答愿意。刘云接着告诉他:国民政府决定派几名留学生到苏联深造,你要想去的话就可以报名。唐铎立刻欣然接受报了名,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一去苏联,28年后才回到祖国。
1925年8月,唐铎和刘云一道,踏上了去苏联的旅程。唐铎给家乡年迈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他既劝慰父母不要为他担心,也告诉父母自己的志向:
人不可以死为惧,生故有一死,在家岂有不死者!
从笔法上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唐铎虽一腔热血,但还略显稚嫩。10月,唐铎、刘云等人终于到了莫斯科。唐铎被安排在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
苏联是当时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唐铎满怀憧憬来到莫斯科。但不成想,现实和他预想的不太一样。苏联的同学告诉唐铎,莫斯科的社会治安很差,这里到处都是小偷,上街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防着。
在国内时,唐铎就想拥有一块手表,但是国内手表太贵了,唐铎买不起,有同学就奉劝他,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手表一定特别便宜。结果唐铎来到苏联一看,表店门可罗雀,只放着几块儿破旧的怀表。可见当时苏联经济之凋敝程度,偌大的首都莫斯科,竟然连个像样的手表店都没有。
在巨大的心情落差下,唐铎也逐渐意识到社会主义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湖水,而是随时都会面临着险滩的江河,任重而道远。
1926年,唐铎经刘云介绍下,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共旅欧支部正式加入共产党。
1927年春,唐铎刚接到去图拉省希尔普霍夫空军学校学习的消息,国内却传来了蒋介石叛变的新闻。不久之后,蒋介石向所有留学生发来电报:所有在所留学生一律限期回国,去南京报到。


蒋介石下的是死命令,但当时苏联却给了留学生另一条道路:留学生愿意回国的不挽留,不愿意回国的可继续深造。
面对政治变故,唐铎的人生前途就掌握在这一念之间。而在这之前,国内传来的可都是好消息啊!北伐胜利,上海工人起义。他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还没享受到革命胜利的果实,就被蒋介石给窃取了。
胜利的曙光化为泡影后,唐铎也感到了迷茫和惆怅。回国就意味着他要给背叛孙中山的蒋介石卖命,但是不回国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亲人。
唐铎左思右想,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坚决不为蒋介石效力,于是他决定留在苏联。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历程。
1929年,唐铎的军事学习暂告一段落,被分配的去驻防在斯摩棱斯克的空军第6旅第十八航空飞行大队,当了一名中尉飞行员。
1933年,苏联红军诞生16周年之际,莫斯科红场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唐铎所在的空军第6旅的部分飞机,将飞越红场上空接受斯大林检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唐铎这么一位中国人,竟然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被任命为排头驾驶员,他所驾驶的飞机位于100多架飞机的最前方。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第16个十月革命节当天,唐铎出色地完成了这一领头雁的任务,斯大林表示十分满意。
检阅仪式结束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待了全体飞行员,这是唐铎第1次面对面接触斯大林。


唐铎也因为阅兵仪式上的突出表现,于1934年初,被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科夫斯基学校录取为试读生。1935年,唐铎正式成为该校本科生。
唐铎就读于航空军械系,专门研制空军武器,课程多而复杂。唐铎虽然很刻苦,但是有很多问题还是经常困扰着他。这个时候,很多友好的苏联同学向唐铎伸出了援助之手,例如后来的苏联空军总部长奥列霍夫。在这里唐铎度过了愉快的三年。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粹的,但官场之上可就没有那么太平了。
1938年,苏联的肃反运动铺天盖地,苏联有关人员在搜捕留学生物品时,从唐铎那里发现了一张日文药物说明书。就这样,唐铎被莫名其妙地扣上了“日本特务”的帽子。他的学籍、军籍和党籍全部被开除,唐铎本人甚至还被关进监狱。
好在唐铎曾经的同班同学、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长的任弼时,以及在苏联文艺界风生水起的唐铎曾经的老师肖三,二人联合出面给唐铎作证。唐铎才于1939年年初被释放出来。1940年夏,唐铎正式恢复学籍、军籍和党籍,重新回到了茹科夫斯基空军学校,直到1942年毕业。
在1942年这个节骨眼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第2次世界大战这段期间,无论是对法西斯国家还是反法西斯国家来说都是残酷的。当然对于唐铎来说也是这样,这是他人生第1次游在死亡线的边缘游走。但这段时间对于唐铎来说又是美好的,他不但收获了爱情,而且正是这时期的表现,为他日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8月,毕业后的唐铎成为了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的教官,军衔少校。唐铎讲起课来一丝不苟,但是他并不甘心在这里只当一个老师。因为很多和他相处的苏联学生,都被送到了战场上。有的满载荣誉而归,有的却伤痕累累地回来了,也有的再也没有回来。
为此,唐铎拼命要求上前线作战,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请求都被拒绝了。唐铎并没有放弃,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打动了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打字员,一位美丽活泼的乌克兰姑娘——瓦依戈妮娜。
我们再看唐铎,此时的他已经34岁了,这些年为了学习空军技术,早就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置之度外。并且而唐铎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婚约,瓦依戈妮娜的热情让唐铎无法抗拒。1943年春,二人正式结为伉俪。
1943年末,唐铎喜得一子。本来应该享受家庭的幸福,但是唐铎依然没有放弃去前线的请求。1944年初,唐铎晋升为中校主任教官。1944年6月,唐铎终于迎来了上前线的机会。


唐铎被任命为空74团副团长,参加的第1战是收复白俄罗斯。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军已成颓势,苏联开始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土地,战场主动权逐渐掌握在苏联一方。
在前线作战时,唐铎驾驶着佩—2式轰炸机和伊尔—2式强击机进行战斗。唐铎需要驾机俯冲向敌军阵地,或在敌方后退线以及补给线上发射大量机关枪炮,投掷大量炸弹。
尤其是伊尔—2式强击机,射击轰炸武器尤为强悍,但是也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噪音特别大。
因为投弹大多需要低空飞行,所以每当伊尔—2式强击机一出现,犹如山呼海啸一般。德国士兵非常害怕这样的声音,他们称之为“黑魔鬼”。在战场上,唐铎有一次亲眼目睹到他的飞机刚低空飞行时,敌人就紧紧捂着耳朵乱窜乱跳。但是声音大也意味着更容易引来敌人的火力。
在一次战斗中,唐铎驾驶着伊尔—2低空飞行,需要穿过敌人的防空线去接近后方的指挥所。指挥所是一间非常不显眼的小平房,投弹难以命中。于是唐铎不断降低飞行高度,让射击员投弹射击。
因为飞机发出巨大的声音,敌人防线上的炮火不断向飞机射来。在枪林弹雨下,唐铎冒着生命危险,前后进行了两次轰炸,终于将那所平房炸毁。正当唐铎兴奋之时,他喊了两声背后的射击员,但是却没有得到应声。唐铎这才知道事情不妙,赶忙找到就近的安全区降落,他这才发现后面的射击员已经牺牲了。
这样的经历,唐铎在战场上面对过不止一次。


唐铎在二战中先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以及1945年春解放东普鲁士战役。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苏联红军向莫斯特堡发起进攻,先是大规模的炮火轰炸,紧接着出动空军继续轰炸。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唐铎一天就有6次放飞作战。在那一天的战斗中,和唐铎一同出动的5位战友,一人牺牲、三人重伤、一人轻伤,只有唐铎一人安然无恙。唐铎因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获得了一枚苏联卫国战争勋章。
二战结束后,唐铎被分配到彼尔姆苏联空军技术学校任教官,他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这时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已经停息了,唐铎的唯一心愿就是回国,但苏联方面迟迟不放行。
唐铎在战争中表现英勇,苏联方面也给予他很高的荣誉。从1938年开始,唐铎前前后后共获得了7枚苏联颁发的勋章。1940年,唐铎在苏联空军服务15周年,获得一枚红星勋章;1948年,苏联建军30周年之际,唐铎荣获红旗勋章;1950年,苏联颁发给唐铎一枚列宁勋章。
要知道列宁勋章在苏联军队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那些功勋尤为卓著之人,才能获得此殊荣。这不但证明了唐铎20多年来为苏联空军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代表着中苏两国之间友谊的见证。
当然,勋章可以发,但是人想要回国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1939年初,唐铎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就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苏联未予回复。二战结束后,唐铎再次重提回国要求,苏联方面依然默不作声。新中国成立后,唐铎的很多同学都成为了中国的顾问,唯独没有唐铎。每次苏联向中国派出顾问时,好像都故意绕开他。而唐铎向苏共中央的请求信,每次也好像石沉大海一般。
苏联人之所以一直把控唐铎不放手的原因,仔细想来也非常简单:唐铎在苏联最高空军学校待了那么长时间,掌握了太多高精密技术,这样的人才留在苏联是最好的。
不过好在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顶尖人才的把控,没有当时美国那么严格。唐铎的回国之路也不像钱学森那样遭受那么大的波折。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这时候,周总理才从苏联人那里把唐铎要了回来。
在此之前,周总理曾多次向苏联请求让唐铎回国,但苏联总是跟周总理打太极。1953年3月,周恩来总理赴苏后,再一次提出了要让唐铎回国的请求。周恩来亲自找到苏联多位领导人商谈。这一次,苏联人终于放行了。
1953年4月,唐铎满怀激动的心情,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踏上了回国的火车。这是他28年来一直朝思暮想的事。然而在列车上,唐铎回忆往昔,对苏联仍依依不舍。
毕竟苏联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待了28年之久。他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了一名军事长官。尤其是在分别之际,曾经的老战友和唐铎紧紧拥抱在一起,不忍分别。唐铎在这里经历过人间的生死,有波折,也有喜悦。
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前方的使命在召唤他,唐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旅途劳顿的唐铎刚到北京还没休息,就立刻向中央军委提出工作请求。组织决定将唐铎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
1954年4月底,唐铎随陈赓一起到中南海面见朱德总司令。从朱总司令办公室走出来后,唐铎又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激动地握着唐铎的手说:
“唐铎同志,欢迎回来。我多次向苏联人交涉,才把你要回来。希望你把航空知识传给年轻的下一代,为建设人民空军做贡献。”


唐铎也果然不负众望,呕心沥血地为我国空军工程建设付出着。在唐铎的领导下,哈军工首创我军航空兵器、航空无线电、飞机特种运输、航空气象、飞机工程、空军机场建设等6个专业。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事业的优秀骨干。后来又创办了原子弹、导弹专业,也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5年授衔仪式上,唐铎因为情况特殊,中共中央一再考虑,最终决定授予唐铎少将军衔。
唐铎虽然没有参加哪怕一场国内战争,但是他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实事求是地说,以当时唐铎在空军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才能,我军将领中几乎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人。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的取胜尤为艰难。若论军队素质以及单兵作战能力,美军根本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对手。但美国人强就强在拥有先进的武器,尤其是空军,而当时的志愿军空军力量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在美国制空权的封锁下,志愿军后勤补给难以跟上,使得志愿军不能扩大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果。为此我军也逐渐意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在抗美援朝中后期,中国大陆开始加急训练空军,苏联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力和物力援助。


苏联对我军的援助应当十分感谢。然而换一个角度,所谓非我族人,其心必异。在社会主义旗帜下,苏联人当时教给中国空军很多宝贵的飞行知识和经验,但他们绝对不会倾囊相授。
而在苏联空军学校学习了28年之久的唐铎,回国后就可以充分解决中国空军领域存在的诸多不完善问题。再考虑到二战时唐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是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将领,因此中共中央最终决定授予唐铎少将军衔。
可以说,中国空军能有现如今的辉煌,唐铎将军功不可没。唐将军不但自身空军军事素质过硬,技能经验和知识丰厚,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国航空领域的人才,桃李满天下。
1983年,唐铎已经79岁高龄了,并且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虽然他已经从学校退休,但是依然坚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辞辛劳地为学生、为学校、为中国科技实业奋斗着。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
1983年11月23日,唐铎因劳累过度,在会议发言时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地,最终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唐铎将军逝世不久后,苏联的《消息报》就刊登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从未有这样一个人的命运能与中苏关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唐铎的后人也都成为了国家栋梁,唐瓦柳女士(瓦依戈妮娜)的大儿子唐维加,成为了中国激光领域的科学家;小儿唐瓦加,是辽宁大学外语系教授。用“一门多才俊,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唐铎将军一点都不为过。
唐铎虽然没有参与国内战争,但唐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表现依然是光荣的。晚年的唐铎经常会回忆起当年的战友情,那些异国他乡的苏联青年,为了反法西斯胜利,从来不顾个人安危。在74团时,唐铎曾有这样的经历:
战士中谁不知道战场上的任务,将会面临着巨大的牺牲?但是战士们没有人退缩,都争着抢着去。甚至有人被选定后,立马会有同志站出来说:他是独生子,他留下吧,我去。没有人畏惧,没有人退缩,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有一次,唐铎的队伍中又发生了这样的争执,唐铎毅然决然站了出来,斩钉截铁地说道:
谁也不要争了,任务就交给我吧。法西斯侵略者不但是苏联的敌人,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敌人,我在这里就算丢了性命,也是无上光荣的。
说完,唐铎背起飞行图囊,义无反顾地奔向了飞机……


中国能有现如今的辉煌,是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很多像唐铎一样的前辈在战场上将生死置之度外,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定祥和。所以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前人已经替我们承担了蹉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5 13:07 , Processed in 0.7564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