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6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领导组织人事变动一览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00: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军委防空军(含防空部队)
1950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国土防空部队领导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


1950年10月23日,任命周士第为防空部队司令员,钟赤兵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兼民航局局长,唐凯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兼民航局副局长(因未成立政治部,故未到职);


1950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隶属中央军委领导。同日,任命谭家述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1年1月,防空部队临时党委成立,周士第为书记。


1951年8月,任命梁军为副参谋长;


1952年3月,调成钧任副司令员(7月25日正式任命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


1952年7月,任命黎映霖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任学耀为干部部第二副部长;


1952年8月28日,钟赤兵免兼政治委员职,调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


1952年9月,任命樊哲祥为第二副参谋长兼军训处处长;


1953年1月6日,任命唐天际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


1953年2月,防空部队临时党委改为正式党委,周士第、唐天际、成钧、谭家述、梁军、樊哲祥、黎映霖为党委常委,以周士第为书记,唐天际为第二书记。


1953年4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安东防空司令部,在志愿军空军司令部直辖下,统一指挥平壤、元山线以北,大孤山、凤城、通化线以南的所有防空部队,由成钧兼任司令员。


1953年4月,任命吴建初为政治部副主任;


1953年5月,增补吴建初为防空部队党委常委;


1953年8月,任命黎化南为后方勤务部第一副部长、代理部长,耿锐为后方勤务部副部长;


1954年1月,调谷景生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免唐天际政治委员职,调军委财务部;


1954年2月,成钧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职,谭家述改兼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免兼参谋长职;


1954年3月,增补谷景生、林接标为防空部队党委常委,谷景生任副书记;


1954年5月,吴建初任防空部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4年10月,梁军调高级防空学校;


1954年12月,樊哲祥调华东军区防空部队,任命刘秉彦为副参谋长;


1955年2月,增补刘秉彦为防空部队党委常委;


1955年3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将防空部队的番号总称定名为防空军;


1955年3月,任命张伯华为探照灯兵指挥部主任;


1955年3月28日,任命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为防空部队司令员,周士第调训练总监部。同月,任命李继开为副参谋长;


1955年4月,防空部队党委作了调整,增补杨成武为党委常委,并任书记。


1955年4月9日,国防部调陆军第9兵团机关充实防空军领导机关。


1955年5月4日,根据总部命令,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分别更名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军区防空军司令部。


1955年7月,任命朱志明为军械部部长;


1955年8月11日和23日,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分别颁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的总称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


1955年9月14日,防空部队正式改称防空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第四军种。


1955年9月,任命潘峰为干部部部长;


1955年10月,谷景生免兼政治部主任职,任命龙道权为政治部主任;同月,增补龙道权为防空军党委常委。


1955年12月,防空军党委又作了调整,谷景生党委第二书记,增补潘峰、李继开为常委。


1956年4月,任命刘准为战斗训练部副部长;


1956年5月,防空军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杨成武、谷景生、成钧、谭家述、龙道权、李继开、刘秉彦、潘峰、黎化南等九人第一届党委常委,杨成武任党委书记,谷景生任党委第二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书记,龙道权任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6年5月,任命刘秉彦兼战斗训练部部长;


1956年6月,任命徐明为作战值班副参谋长;


1956年7月,任命罗华生为高射炮兵司令员,梁家珍为战斗训练部副部长,李涛为作战值班副参谋长,傅英豪为对空情报兵指挥部主任;


1956年9月,任命黎化南为后方勤务部部长,周建平为作战值班副参谋长,杨文安为高射炮兵指挥部副司令员;


1956年10月,增补钟伟为防空军党委常委;


1956年11月,任命钟伟为参谋长,成钧免兼参谋长职;


1957年5月,防空军与空军合并为空军,原防空军番号即行撤销。

---------------------------------------------------------------------------------


沈阳军区防空军(含东北军区防空军)
1950年8月,以贺晋年兼司令员、高鹏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梅盛伟为政治部主任;


1950年9月,任命徐乃斌为副参谋长;


1951年4月,梅盛伟兼任干部管理部部长;


1952年10月,任命周彪为政治委员;


1953年1月,升徐乃斌为参谋长,高鹏免兼参谋长职;


1955年9月,任命黄立清为司令员,免贺晋年兼司令员职;


1956年9月,任命梅少卿为干部部部长,高鹏仍兼参谋长,徐乃斌调学,程明为副政治委员;


1957年2月,任命王作尧为副司令员;


1957年8月,并入空军。


补充:
副参谋长      
雷育龙(1956.7~1957.5)
情报副参谋长    张 侠(1953.1~1957.5)
通信副参谋长    刘 远(1953.1~1956.6)
雷达副参谋长    李 川(1956.11~1957.5)


政治部副主任   
梅少卿(1954.8~1956.9)
叶树柏(1956.9`1957.5)


干部部副部长   
梅少卿(1951.5~1954.8)
李明钧(1951.5~1956.9)
傅任远(1956.9~1957.5)


后勤检查处处长  
郭振江(1952.8~1957.5)


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
周承重(1956.7~1957.5)


副司令员      
周承重(1955.3~1956.7)
匡扬胜1956.9~1957.5)



--------------------------------------------------------------------------  


北京军区防空军(含华北军区防空军)
1950年10月,任命杨成武兼司令员,刘秉彦为参谋长,吴建初为政治部主任;


1951年2月,任命吴建初兼干部管理部部长;


1951年6月,杨成武免兼司令员职,由唐延杰兼司令员;


1952年7月25日,成钧兼任华北军区及首都防空司令员,免唐延杰兼司令员职;


1953年4月,吴建初调离;


1953年5月,着刘秉彦暂代司令员职;


1953年6月,任命林接彪为政治委员;


1954年3月,调孙超群任司令员,免成钧兼司令员及刘秉彦代理司令员职;


1954年12月,刘秉彦调回防空军,任命刘光裕为参谋长;


1955年3月,任命陈其峰为干部部部长;


1955年9月,任命李际泰为副司令员;


1955年11月,任命贺明为政治部主任;


1956年8月,任命蔡爱卿为副司令员;


1957年5月,并入空军。


补充:
副参谋长   
刘 鹏(1950.11~1953.4)
刘光裕(1953.5~1954.12)
李佩之(1953.6~1957.5)
于克忠(1955.6~1957.5)
周 宏(1955.12~1957.5)
鲜才文(1955.12~1956.6)
王俊杰(1956.6~1957.5)


政治部副主任  
王尔鸣(1953.5~1957.5)


干部部副部长  
陈其峰(1951.2~1955.3)


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杜镜秋(1952.10~1957.5)


副司令员   
张朝一(1952.10~1955.11)
      (1956.9~1957.5)


后勤计划处处长
郑宝瑞(1955.1~1957.5)


副处长     
陈振民(1955.1~1957.5)




----------------------------------------------------------------------------------


南京军区防空军(含华东军区防空军)
1950年3月28日,以华东军区防空处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任命杜新民为司令员,高志荣为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任命何以祥兼司令员,调刘文学为政治委员,杜新民改任副司令员,谢斌为参谋长;


1950年12月,任命贺敏学为司令员;


1951年1月,任命王智涛为副司令员,郭化若兼政治委员,杜新民另行分配,黄径琛为参谋长,张希才为政治部主任;


1951年4月,任命郭化若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贺敏学为第一副司令员,刘文学为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


1952年2月,任命成钧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免郭化若所兼职务;


1952年5月,贺敏学调华东军区另用,王智涛调军委另行分配;


1952年6月,任命龙福才为副政治委员;


1952年12月,刘文学调浙江军区,由龙福才兼任干部部部长;


1953年4月,任命高厚良兼副司令员;


1954年12月,任命樊哲祥为副司令员;


1955年5月,任命龙潜为副政治委员;


1955年5月6日,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改为南京军区防空司令部。


1955年10月,任命朱凡为干部部部长;


1955年12月,龙福才免兼干部部部长职;


1956年4月,樊哲祥调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


1956年10月,高厚良免兼副司令员职;


1956年11月,任命瞿道文为政治部主任,批准张希才调学;


1957年9月5日,南京军区防空司令部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并入南京军区空军。


补充:
副参谋长      
李大磊(1951.4~1954.11)
刘光远(1951.4~1956.6)
宗书阁(1954.11~1957.9)
王大可(1956.6~1957.9)
陈 洪(1956.6~1957.9)
谭 勋(1956.7~1957.9)


政治部副主任  
朱春和(1950.11~1951.8)
瞿道文(1951.1~1956.11)
夏期发(1956.2~1957.4)


干部部副部长  樊道余(1951.7~1956.6)
刘东涛(1956.6~1957.9)


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李大磊(兼1952.6~1954.11)
刘奠西(1954.11~1957.9)


副司令员      
陈庆华(1956.9~1957.9)




-------------------------------------------------------------------------------


广州军区防空军(含中南军区防空军)
1952年7月,任命张西三为司令员,曹传赞为政治委员,王作尧、蔡爱卿、王璞为副司令员,阙耀华、刘自双为参谋长,罗丰为政治部主任;


1952年10月,阙耀华、刘自双调学,由王璞兼任参谋长;


1952年11月,曹传赞兼任干部部部长;


1953年4月,任命刘奠西为第二参谋长;


1954年6月,任命张翼为政治部主任,免罗丰政治部主任职;


1954年11月,王作尧调学,刘奠西调华东军区防空部队;


1955年5月6日,


1955年9月,任命黄霖为副司令员;


1955年10月,任命江腾蛟为政治委员,曹传赞调广州军区军事法院;


1957年5月,并入空军。


补充:  
①    蔡爱卿副司令员职任至1952年8月;


②副参谋长  
蔡作政(1956.6~1957.5)
韩少逢(1956.7~1957.5)
武成先(1956.7~1957.5)
郑戈令(1956.9~1957.5)
训练副参谋长  毛春林(1955.3~1956.6)


政治部副主任  
叶树柏(1952.7~1955.12)
焦红光(1956.1~1957.5)


干部部副部长  
刘 刚(1952.9~1953.4)
刘日东(1953.3~1954.8)
钟 辰(1954.8~1957.5)


后勤计划检查处处长
杜瑞宝(1955.4~1957.5)


副处长
张培仁(1952.10~1952.12)
韩巨有(1954.12~1957.5)


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于 韬(1955.3~1956.8)
鲁 风(1956.8~1957.5)


副司令员
鲁 风(1955.2~1956.8)
赵海清(1956.9~1957.3)




------------------------------------------------------------------------------------------


防空军第一军

1955年9月14日,根据国防部命令,以原公安部队第12师师部在福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1军;

1955年10月,任命罗维道为政治委员,许法善为政治部主任,何丁为干部部部长;

1955年12月,任命方升普为军长,叶泰清为副军长兼参谋长,李成春为副军长;

1956年6月,李成春调学;

1956年11月,任命彭宗义为副军长兼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

1957年2月,任命刘鹏为副军长;

1957年6月,番号撤销。


防空军第一军的组建


防空军第一军的组建
    1955年7月12日,国防部决定,以公安部队第12师师部为基础,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一军”。这是根据福建地区防空作战需要,为统一领导该地区防空部队而组建。9月底,防空军第一军在福州组建完毕,归南京军区防空军建制。10月20日该军正式担负防空作战值班任务。

军 长:
方升普少将(1955.12.14.任命)

政治委员:
罗维道少将(1955.10.5.任命)

副军长:
叶泰清大校(第一 1955.12.14.任命)
李成春大校(1955.12.14.任命



--------------------------------------------------------------------------------


防空军及高炮部队的组建、发展


    早在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中央指派延安炮校干部学员随军进入东北地区,接收日伪军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筹建高炮部队。在辽东本溪官园接收日伪4门75毫米高炮,于同年11月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16军分区高射炮大队,任命刘奠西、刘益民为大队长、政委。1946年4月,以该大队和辽西军区炮兵旅一部组成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炮兵团,次年改为辽东军区高炮第2团,并将民主联军炮兵纵队直属高炮大队改为高炮第1团。高炮部队成立初期,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战,曾先后击落击伤敌机7架。

    到1949年7月,全军共有野战高炮团8个,一面随同野战军作战,一面担负要地防空任务。8月,中央军委考虑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重要保卫目标不断增加,8个高炮团已不敷使用,随即向苏联订购武器装备,又新建了1批高炮团。到1949年底,已有16个高炮团,分别担负沈阳、鞍山、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主要城市的防空作战任务。

    从1948年8月开始,军委提出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战略方针,并明确规定:解放区各大城市及各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均设防空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和督促进行防空工作。先后成立了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南京、沈阳、鞍山、本溪、抚顺防空司令部、上海、济南防空处、重庆、成都防空科等机构,主要任务是建立对空监视哨,掌握空中情报,组织部队对空射击,并协助地方实施人民防空。

    1950年3月至5月,空军组建了第1批高射炮兵师:高炮1师在武汉、2师在沈阳、3师在上海成立。6月,因朝鲜战争爆发,军委决定扩建防空部队,并重点加强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防空。8月,以高炮2师为基础组成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后为装甲兵副司令员)兼任东北防空司令员。

    1950年9月,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10月23日,任命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后为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为防空部队司令员,第4野战军特种兵炮兵纵队政委钟赤兵为防空部队政委兼军委民航局局长。12月16日,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军委还任命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谭家述(后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参谋长,后调广西军区参谋长钟伟(最后职务为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为防空部队参谋长。此时,全军共有防空部队12个高炮团、1个探照灯团、2个雷达营和1个对空监视营,全部划归防空司令部建制。随着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的需要,防空部队得以迅速发展,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结束时,防空部队已拥有2个高炮师、33个高炮团、8个独立高炮营、4个探照灯团、1个雷达团、8个雷达营、17个对空监视团。还先后建立了高级防空学校、高炮学校、防空学校、雷达学校、技术学校和3所补习文化的预备学校,总人数达10余万人。

    在此期间,除将东北、华北、华东和上海防空司令部划归军委防空司令部领导外,先后新建了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西南军区防空处、安东(丹东)、小丰满防空司令部,浙江、福建防空处,南京、天津、武汉防空指挥所等指挥机构。

    同时,防空部队的领导干部得到不断调整和充实,领率机关也得到了加强。1952年7月,军委任命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成钧(后为空军副司令员兼技术部长)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华北军区和首都防空司令员。1953年1月,任命湖南军区司令员唐天际(后任总后副部长)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1954年2月,任命陆军第15军政委谷景生(后任乌鲁木齐军区政委)为防空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调杨成武任防空部队司令员,同年4月,国防部调陆军第9兵团机关充实加强了防空部队的领导机关。

    1955年5月4日,随着各大军区名称更迭,国防部决定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分别改名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军区防空司令部。8月,国防部颁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番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至此,防空军成为我军的一个军种。

    同年9月,在福州成立了防空军第1军,并将一些地区的防空处、防空指挥所改编为高炮师部和防空军师部。

    至1957年5月空防合并前,防空军共有4个军区防空军领导机关,1个防空军军部、8个高炮师、3个防空军师、8所院校,拥有高射炮兵、探照灯兵、对空情报兵等共14,9万余人。

    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防空部队先后以21个高炮团又10个营、5个探照灯营又2个连、2个对空监视哨团和1个雷达营又4个连组成志愿军防空部队参战,与美国空军作战10038次,击落(照落)美机413架、击伤1559架。在1949年8月至1957年5月的国土防空作战中,防空部队共计击落入侵美军、国民党空军飞机42架、击伤136架。

    1957年1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八大关于压缩军政开支,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精神,作出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并确定调整编制体制,撤消防空军、公安军,将防空军与空军合并为1个军种,保留空军番号,取消防空军建制,建立空防合一的新体制。2月21日,中央军委第99次会议正式确定实施空防合并。

    现在看来当年作出空防合并决定是绝对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我国幅员广大,需要保卫的重点目标很多,因此效仿前苏联的做法,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防空部队及其领率机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防空军中并没有像前苏联那样编制歼击航空兵部队,仅有高炮、雷达、情报、探照灯等兵种部队。由于歼击航空兵编配在空军,因此也赋予了空军担负要地防空的任务,这种交叉重叠的体制,导致在实际运作中,空军和防空军任务相近、机构重复、指挥不便,有必要统一作战指挥,有力于执行防空作战任务,同时可以精简一些机构,裁减人员,节约经费。

    1957年2月18日和3月4日,空军和防空军党委召开了两次联席会议,决定了合并后空军的组织形式:1、原防空军高炮、探照灯和对空情报兵指挥机构和部队保留,并把空军原有的雷达分队编入对空情报兵;2、防空军和空军机关的同类业务部门合并,其它附属机构待上述单位合并后再具体研究确定;3、原防空军和空军的各级防空作战指挥所统一合并为统一的防空作战指挥所;4、原防空军的学校一律保留,如需作某些调整,待空军、防空军领导机关合并后再行研究决定。

    1957年3月26日,军委公布了合并后的空军和军区空军主要领导干部名单。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副司令员王秉璋、刘震、成钧、曹里怀、谭家述、常乾坤、徐深吉,参谋长王秉璋(兼),副参谋长张廷发、何廷一、李继开,政治部主任王辉球,副主任林接标,干部部部长朱虚之,副部长王平水、黎映霖、任学耀,军训部部长曹里怀(兼),副部长姚克祐、刘善本、刘准,学校管理部部长常乾坤(兼),副部长陈熙、李东流、梁家珍,后勤部部长石忠汉,副部长刘放、李雪炎、刘忍,军械部第一部长朱志明、第二部长吴云清,副部长王太然,财务部部长暂缺,副部长李生平、樊九思。

    中央军委同时任命了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军区空军主要领导,周赤萍、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分别担任司令员,黄立清、漆远渥、余立金分别担任沈空、北空、南空政委,李世安任广空副政委。

    同年5月15日,中共空军党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刘亚楼为空军党委书记,吴法宪、王秉璋、成钧为空军党委副书记,王辉球、徐深吉、曹里怀、常乾坤、谭家述、周彪等6人空军党委常委。

    5月16日,总参命令:军委空军、防空军从5月17日零时起正式合署办公。

    各军区空军、军区防空军于5月9日至9月10日先后合署办公。原防空军各部队、学校根据国防部7月26日命令,番号均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某部队、某某学校,原防空军军种名称正式宣布撤销,空防合并工作至此即告结束。

    高射炮兵在空防合并时共有11个高炮师。1959年1月,高炮第106师改编为空军第3(地空导弹)训练基地。1965年以后,为加强华北、西北地区的防空力量,又新组建了一批高炮部队。最鼎盛时,空军共拥有高射炮兵师19个、探照灯团6个。后来随着飞机机载雷达效能和高炮、地空导弹自动火控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探照灯在防空作战中的作用日益减弱,1975年10月,探照灯部队全部撤销。

    在1958年空军紧急入闽,夺取福建、粤东沿海地区制空权的斗争中,空军高炮部队积极配合航空兵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要地防空和对金门地区敌占岛屿实施封锁的战斗。1958年9月15日,空军高炮第524团、526团和陆军炮7师1个营配合作战,分别封锁敌对小金门和大担、二担岛的空投,至10月4日,对敌C-46运输机开火23次,迫使敌不得不停止对小金门的空投支援。在这次历时4个多月的作战中,高炮部队共作战7次,击落敌机2架、击伤2架。

    针对60年代开始敌使用RF-101战斗侦察机对我大陆沿海地区的窜犯骚扰,空军指挥参战的高炮部队进行战法研究和分析,1961年8月2日,高炮第527团、503团在福州机场集中火力,及时抓住战机,从设在闽江口的前沿观察哨发现目标到将其击落,仅用了3分20秒即打掉1架RF-101,打了1次漂亮的速决战。从1962年开始,空军在福建前线机场普遍配备了100毫米口径的高炮部队,配合歼击航空兵作战,迫使敌最终放弃了使用RF-101侦察窜犯活动。

    在辽东半岛地区,为打击夜空窜犯的P-2V电子侦察机,空军在沈阳军区配合下,先后调集了空军、陆军部队8个高炮团、16个队属高炮营共377门高炮和138挺高射机枪以及6个探照灯连,集中部署在150公里沿海地段,并以驻该地区的陆军部队调集轻重机枪组成对空射击组,构成了一道6至8公里的火墙,组成了高、中、低多层绵密的火力网,由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常仲连亲自坐镇指挥。1961年11月6日17时05分,国民党空军1架P-2V从南朝鲜群山机场起飞,利用暗夜低空由黄海上空窜扰东北地区;18时48分,敌机窜向我庄河、城子瞳设伏高炮群的间隙地带,驻该地的佯动雷达灯站立即开灯照射,诱使敌机改航西窜,待敌机临近碧流河口时,探照灯第402团8连东、西两个雷达灯站首先开灯搜索,迫使敌钻入我火力网;18时55分,该连中央雷达灯站开灯照中敌机,紧接着4个灯站接光跟踪,敌机迅即向东南急转下滑,正好进入我高炮502团8连阵地上空,地面10多个高炮连猛烈开火,集中火力进行急速射击;18时55分敌机被击中,坠毁于碧流河以东永宁屯北300米外,机上国民党空军技术研究组中校副组长叶霖等13人全部毙命。

    在广西地区反击侵越美军骚扰前线,空军高炮3师、10师与歼击航空兵部队密切配合,摆开火网,痛击来犯之敌。1967年5月1日,美军3架A-4B攻击机侵入广西峒中地区,高炮10师第30团集中火力,55秒内打掉其中2架。

    从1965年开始,应越南、老挝两国政府的请求,空军高炮部队先后派出多批部队参加了抗美援越、抗美援老作战。1965年8月1969年3月,向越南共派出8批高炮、探照灯和雷达部队,担负友谊关至河内一线的克夫、宋化、谅山等交通线的作战任务,与美机作战558次,击落597架、击伤479架,损失火炮15门、炮瞄雷达4部、指挥仪2部、探照灯2部,牺牲280人,负伤1166人。1970年底至1973年11月,向老挝先后分两批派出高炮15师、11师两个师及配属的5个高炮团、19个高炮营和11个高机连。在近3年时间内共对空作战26次,击落美军F-4、F-111、A-7D、UF-2、OV-10A、T-28等各型飞机17架、击伤3架,圆满完成了任务。

    1985年在全军精简整编的过程中,由于受所谓“高炮无用论”的影响,空军先后将全部现役的高炮师统统撤销,同时按照“弹炮合一混合部署防空”的思路,将部分保留的中口径,主要是59式57毫米高炮营与地空导弹部队实施混编,组建了一批弹炮合一的防空混成旅,1984年8月1日空军还在陕西西安组建了空军预备役高炮师(98年全军预备役部队整编时移交陕西省军区,改为陆军预备役高炮师)。

    进入90年代以后,空军进一步将防空混成旅编成内的57高炮营逐步撤销,并且由于海湾战争中高炮的作用再次充分体现,空军在兰州、广州、南京等军区空军建制内恢复了一批高炮独立团,担负要地防空任务。同时,为加强高空防空火力,在现用红2地空导弹性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空军又在部分军区空军的防空混成师或高炮独立团编成内,恢复了少量的五九式100毫米高炮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4 20:05 , Processed in 0.2297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