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滴个!宿州从古到今有过这么些厉害的人!

[复制链接]

1269

主题

1409

帖子

5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0: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宿州市,位于安徽的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辖埇桥区、砀山、萧县、灵璧、泗县,面积9939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人,物产丰富、景观荟萃。
它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是一处诗词中飘来的古州,繁星闪烁的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在此逐鹿中原,多少文人墨客到访游览,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故事......
宿州名人堂
闵子孝悌动世人
位于宿州市萧县的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有中国最长的村庄名称
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弟子闵子骞
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
▼ 芦衣顺母雕塑,宿州埇桥区新汴河,来源/资料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在明《二十四孝图》中,有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孝”的典范。闵子幼时丧母,父亲续娶姚氏,生二子闵革、闵蒙,后母偏爱己生。一年冬天,闵子父亲乘车外出,三子随从,闵子驾车。走到萧县城南时天气骤变,朔风怒号,闵子衣难御冷,浑身颤抖,失掉手中鞭子。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他,闵子衣服被打破,里面的芦花漫飞,原来闵子的衣服里装的是芦花。父亲惊异的又看另两子棉衣,都是丝絮,恍然大悟,知是继母虐待前子,遂决意休妻。闵子跪求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深受感动而止。孔子知后赞叹曰:“孝哉!闵子骞。”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彩云追月得知己。”
知音难求,
嵇康眼中
莫过于伯牙、子期之间~
▼ 伯牙鼓琴雕塑,宿州埇桥区永镇镇关湖村,来源/资料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正鼓琴抒怀,偶遇樵夫钟子期竟能识其音律,知其音志。伯牙大喜,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与子期相见恨晚,视子期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作为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发生地,埇桥区关湖村有一个高高堆起的坟茔,虽然墓前无碑,但当地百姓都把它称为“伯牙墓”。《警世通言》中“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至交典范,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知音难觅,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来源/资料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濉溪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理论家。为“竹林七贤”之一。在魏国曾做过中散大夫,故世人称“嵇中散”。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临刑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愿赦免嵇康,不许。嵇康索琴而弹一曲《广陵散》,慨叹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即,从容引首就戮,时年39岁。
陈涉大泽揭竿起
中学课本里都学过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揭开了秦未农民起义的序幕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史记》中,《陈涉世家》记述了农民陈胜吴广首举义旗,推翻秦朝强暴统治的历史。
陈胜,字涉,虽是一个农民,却有着不同反响的人生,在《陈涉世家》中,他说过的三句话,振聋发聩,流传千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呐喊,如一道闪电,划过了神州大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遗址,宿州大泽乡镇涉故台,来源/资料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埇桥区东南25公里处)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秦律,误期当斩。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当年陈涉筑台誓盟的涉故台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陈胜吴广起义雕像、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龙眼井、鸿鹄苑、柘龙树等,吸引游人前来感怀纪念。
楚汉争霸英雄事
时势造英雄
汉高祖刘邦
为躲避追杀
曾先后两次藏身于皇藏峪,躲过一劫
而后打下大汉江山
皇藏峪既是一块化险为夷的祥瑞之地
又是一块飞黄腾达的发家福地
▼ 皇藏峪汉高祖刘邦铜像,宿州萧县皇藏峪,来源/资料


皇藏峪原名黄桑峪,又名九龙窝,黄桑峪因原来满山黄桑而得名。后因汉高祖刘邦避兵乱而藏身于山峪山洞中复出取得天下而称帝。故改为皇藏峪。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皇藏峪以山险、树奇、石怪、林幽为特点。峪内有峭壁矗立,路断陡崖,攀悬崖,登峭壁,可见一巨石当门之天然石洞,洞深10余米,四壁光滑,顶壁如穹,其底平坦,可容十数人平坐,这就是曾庇荫汉高祖刘邦的“皇藏洞”。古民谣有云:皇藏山中有一洞,能荫天下苍生离乱命。这是意味刘邦可在洞中躲过一劫,然后平秦灭楚,结束战乱,使天下太平,使众苍生免除离乱之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虞姬
生死相依的英雄美人
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
虽凄凉却美好
▼ 项羽虞姬雕塑,宿州灵璧县虞姬文化园,来源/资料


说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写下的垓下歌, 表达了项羽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这其中的美人,就是虞姬。项羽和虞姬生死离别的故事就发生在安徽宿州的灵璧县。当年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虞姬,面对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的绝境时,唱出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歌,随后拔剑自刎,葬在此地。
应是天教开汴水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皮日休站在汴河边,
遥想隋炀帝出游时的场景
或许皮日休的诗句
才是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最诚恳的评价
▼ 新汴河航拍,宿州市埇桥区,来源/资料


皮日休,晚唐著名诗人,原籍襄阳,后移居宿州。晚年病卒符离,葬于顺河集近郊濉河北岸,墓冢犹存。
万艘龙舟,浩浩荡荡的,行在杨柳夹岸间的水道。行到了扬州的时候,就没有再回来。这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凿运河,让一千里的地方,不再有山道阻隔。
都说,隋朝的亡国,是因为运河。但至今千里的航运都依靠着这条人工河流。若没有隋炀帝过分的奢侈,这样的大工程,和大禹治水比起来,其功劳,也是相当的呀!
提起陈希亮的名字
很多今人未必知道
但一提起北宋张择端绘制的
《清明上河图》
恐怕不知道的人会少
其中“画眼”汴梁桥
就是陈希亮设计的
▼ 汴梁桥,史称“陈希亮式独空飞桥”,来源/资料


陈希亮管理宿州(今安徽宿县)的时候,当地人正在汴水上造桥,但这个桥总也造不好,因为河水上涨季节桥墩没入水中,常常导致过往舟船撞在桥墩上。
陈希亮陷入苦苦的思索,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设桥墩,架设独孔飞桥。最终,按照陈希亮的设计造出的桥,既壮观,又实用,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嘉奖。后来从汴京到泗州,都修建起了清一色的“陈希亮式独孔飞桥”。
诗王乐天成长地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湘灵的一段“不了情”
至今说来总是让人叹息不已
▼白居易与湘灵,宿州埇桥区符离集,来源/资料


白居易故居,在古符离东菜园,原名毓村,白宅名东林草堂。民国时期有人在这里建白公祠,后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随家到符离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当时诗句传出,名扬四海。但由于无人推荐,没有谋到官职,还在长安病了一场。病愈后,悄然离开长安,仍回到符离读书。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在长安应进士试,及第。九月回符离,外祖母陈氏卒。居易即在符离准备应中都考选。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到宣城,秋到洛阳,又回符离葬六兄,祭乌江十五兄。贞元十八年(803年)秋再赴长安。次年经吏部考核,拔萃登科,授校书郎,时年32岁。同年冬回符离搬家,在符离度过春节,才与友人依依惜别,移家长安。白居易在符离前后达22年。
苏仙笔下温柔乡
有词云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去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苏轼称赞宿州为“此去淮南第一州”,并多次在为官就任期间途经宿州,
留下美好的生活记忆。
▼扶疏余韵,宿州埇桥区,来源/资料


宿州八景之一的“扶疏余韵”,旧志均说是苏轼知徐州时,曾赠给宿州知州墨竹1幅,知州将墨竹刻在石上,嵌于亭壁,名亭曰“扶疏亭”。墨竹题诗的落款为“东坡居士”,并有印章,诗后有“旧和太白句也”的跋。苏轼是在黄州时才称东坡居士的,可见这幅画并不是在徐州时所作。墨竹和题诗究竟何时所作,赠与何人,待考。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也许对苏轼而言,宿州只是他一生中惊鸿之一瞥。但就在这只鳞片爪之间,我们已经看到他目极八荒的气度、包纳百川的胸襟、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针砭时弊的勇气。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光芒,历经千年而不衰,可能这就是他不同寻常的地方。
重八有幸聘马氏
“非后德齐一,安有今日,其敢以富贵忘贫贱哉!”
作为贫贱夫妻到帝国皇帝与皇后
朱元璋对发妻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没有马皇后的襄助与劝勉
朱元璋许多重大转折中必然遭遇挫败
其中分量只有朱元璋自家知道
▼马皇后雕塑,宿州埇桥区新汴河景区,来源/资料


马皇后,宿州人,史书称其父为“马公”,母为“郑媪”。她生于元至顺三年( 1332年),幼年父母即死。马公在世时,与定远土豪郭子兴极要好,马公死后,郭子兴将她收作养女,待之如已出。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烈火燃烧在淮河两岸,郭子兴趁势于至正十二年( 1352年)起兵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也从皇觉寺里投奔到他的的麾下。郭子兴对他“甚见亲爱”,派他当了“九夫长”的小头目。其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女二十岁,两人还没有成亲,郭子兴和夫人张氏商量,决定将所养马女嫁给朱元璋,于是军中称朱元璋为“朱公子”,也成了朱元璋创业之初的最大背景。
史载马皇后“聪明出人意表”,且又“好诗书”、“精女红” 的巾帼佳人(毛奇龄:《彤史拾遗记.高后传》)。朱元璋在创建帝业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她是很得力的贤内助。朱元璋曾经说过:“惟后与联,起自寒微,忧勤相济。”(《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七)事实确系如此。
文坛珍珠孕宿州
赛珍珠
生于美国
长于中国
以反映中国社会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故居,宿州埇桥区,来源/资料


赛珍珠,本名泼尔·西登斯屈里克·希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我国清代名妓“赛金花”而取的名字。她1892年生于美国,自幼随父母来中国,在江苏镇江长大。17岁回美国读书,毕业后又回到我国,在镇江一所教会学校里任教。大约从1917—1922年的五年间,赛珍珠在宿县工作,经常与各界人士交往,有时到农村踏青采风,了解宿县农村的风俗民情。1926年她进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得硕士学位后又来我国,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大地》。《大地》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主要取材于宿县农村。1931年在美国出版,获普利策奖金,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另外,她还翻译了我国的优秀长篇古典小说《水浒》。
至今,赛珍珠是唯一侨居中国并以反映中国社会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星火传播铸英魂
一腔热血铸英魂
吴可
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青春誓言
▼吴可,安徽宿州,来源/资料


吴可(1900—1927),宿县水池铺人,中共早期党员。幼失父母,被徐州“教养院”(外国人创立)收留。稍长,半工半读就学于教会中学,目睹帝国主义分子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及外国传教士对院内儿童的摧残虐待,在心灵中印上了对帝国主义分子仇恨。
1923年秋,吴可离开徐州,在友人的资助下,去北平考入“中国大学”,进一步接受革命教育,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寒假返宿,宣传革命思想,指导宿县的旅外学生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宿县小组”。
1926年曾任北平市党部工人部部长。
1927年4月,革命先驱李大钊等被北洋军阀政府以宣传共产主义罪逮捕,吴可亦以“同案罪”被通缉。同年农历十月,吴可、刘愈等与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王荷波等开秘密会议,被敌人发现逮捕。同年十一月,被张作霖杀害于北平市黄寺附近。
1949年12月10日,由周恩来总理、薛子正同志主持,将王荷波、吴可等18位烈士遗骨,迁往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安葬。
抗日名将彭雪枫
字里行间见峥嵘
琅琅书声传薪火
一张报纸 一座小学 一位英雄
彭雪枫
这个名字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拂晓报,安徽宿州彭雪枫创刊,来源/资料


在安徽宿州,提起《拂晓报》可谓家喻户晓。而这份如今作为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机关报的报纸,当年的创刊人和领导人正是彭雪枫。
1939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在率部东征前夕,倡议创办一份属于豫东皖北地区抗日军民自己的报纸。
1939年9月29日,报纸正式创刊。彭雪枫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名《拂晓报》,“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这是将军对报名的解释,也是将军对报纸寄予的期盼。
拂晓报的创刊日,也正是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出征日。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初代拂晓报人冒着枪林弹雨,不顾劳累,坚持办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拂晓报社共有15位同志为革命捐躯,年龄最小的才17岁。“不管有多困难,都要把报纸办下去,精神食粮比吃饭更重要。”这是彭雪枫将军对报社同志们的谆谆教诲。无论在艰苦的行军路上,还是炮火纷飞的战场,他都亲自为《拂晓报》撰写文章。
人民医生李月华
扎根乡村
鞠躬尽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医生李月华
▼人民医生李月华,宿州曹场公社医院医生,来源/资料


李月华(1939—1971),女,江苏省宿迁县人,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医生家庭。建国后。走上医疗卫生工作岗位。她先后在泗县曹场公社医院、草沟公社医院、丁湖医院工作。
她常走村串户为农民防病治病,视病人如亲人。总是病人一到就看病,病家一叫就出诊,一夜出诊数次是常事。病人多,医院病床不足,她就在自家设立“家庭病室”,有时还把自己的床让给病人住,并为病人准备火炉,方便病人烧茶水、烤馍、做饭。月华对技术精益求精,时时以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勉励自己。
71年8月,月华患脑型疟疾,在持续高烧中,带病抢救垂危产妇,因劳累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丁湖公社人民要求,她的遗体安葬在丁湖村东口的高地上。
中国共产党宿县地区委员会根据李月华生前的申请,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烈士称号。《人民日报》和绝大部分省市级报纸都刊载了李月华事迹,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易云着的传记文学作品《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龙城书画出英才
以书法为根基
笔墨为利剑挥洒浓厚的人文情怀
是“龙城画派”最显著的特点
就不得不说一下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萧县
▼萧龙士、王子云、朱德群,宿州市萧县“龙城画派”画家,来源/资料




“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许辉祖、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侯子安、谢来占、王为翰、袁汝霖、刘云巢等,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四王”画风,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趣趋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因其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又在龙城,故称“龙城画派”。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新美术运动迅速兴起,使“龙城画派”的发展得到了新的契机,如果说,清代萧县画家,其影响还囿于徐淮一带的话,那么,此后王子云、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王青芳等一批大师级书画艺术家的出现,真正使萧县画家走向全国,乃至海外,他们对“龙城画派”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推动作用。
埇桥书法育大家
不仅仅书画方面有着不俗的造诣
宿州人的书法也让人眼前一亮
李百忍
精于草书,被誉为“草书圣手”
▼李百忍,安徽宿州书法家,来源/资料


李百忍,号蕴威,1927年生于宿县老汪湖畔,后定居宿城。百忍在书法方面初学颜、柳、欧、赵,继而宗法二王,兼及苏、黄、米,再追孙过庭、怀素、张旭诸家之法。并得力于《石鼓文》、《石门颂》等,然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李百忍书法作品气势大,风格新,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并在全国数十家刊物上发表。1979年以来,曾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人书法专展。并曾多次在日本展出。其作品流传到加拿大、美国、菲律宾、西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李百忍曾出版《楷书字帖》、《行草书法集》、《书法初步》等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银幕硬汉杨在葆
豪放果敢、性格刚烈
杨在葆在荧幕中
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位位荧幕壮汉的形象
▼杨在葆,安徽省宿州市著名演员、导演,来源/资料


杨在葆,宿城人,著名电影演员。1935年生,2021年在北京去世。1959年戏剧学院毕业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先后在《年青一代》、《甲午风云》、《红日》、《从奴隶到将军》、《双雄会》、《代理市长》、《血总是热的》等影片中饰主要角色,并多次获电影演员金鸡奖、百花奖。
扎根三农沈书记
群众拥护你
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这可能是对沈浩一生最大的肯定
▼沈浩,安徽省宿州人,来源/资料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汉族,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铜陵财经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
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任凤阳县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为小岗村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为党的事业,为“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
沈浩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
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
育人治学孟老师
追求真知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坦然面对病痛折磨
不朽的师魂
孟二冬
▼孟二冬,安徽省宿州人,来源/资料


孟二冬(1957.1-2006.4),男,汉族,埇桥区曹村镇郝庄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
孟二冬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化,是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的典范。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教。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但他坚持为学生和教师授课,直至病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北京治疗期间,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大国工匠许启金
立足岗位不懈钻研
勇于创新
奋战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
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一线
许启金
以30多年坚守一线的“钉钉子”精神
得到总书记的肯定
▼许启金,安徽省宿州人,来源/资料


许启金,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启金工作室负责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委委员、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许启金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安徽省技能大奖,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果100多项,获得专利83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启金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许启金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德道模范、央企楷模等荣誉称号,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观礼仪式、列席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他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先模典型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春雨赛场展精神
更高,更快,更强
奥运精神赋予体育竞技的内涵
王春雨
用“飞”起来的姿态展现
中华健儿奋勇向前的昂扬风貌
▼王春雨,安徽省宿州人,来源/资料


王春雨,1995年1月17日出生于安徽宿州,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芜湖团市委副书记。
小学五年级的王春雨参加了宿州市埇桥区运动会。自参加埇桥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崭露头角后被教练郑晓峰相中,开始进行专业训练,主攻800米。
2021年7月31日,王春雨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800米半决赛中,跑出了1分59秒14的个人最佳成绩,名列小组第二,直接晋级决赛,成为首位晋级奥运会800米决赛的中国人。8月3日,王春雨在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中以1分57秒夺得第五名,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这样文化厚重,英才辈出的宿州
怎能不爱?
今后宿州的发展更让人向往!
厚积薄发的宿州,已登上泛长三角经济大舞台,加快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倾力建设现代化新宿州,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成为镶嵌在淮北平原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转载:宿州文化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7 11:18 , Processed in 0.3108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