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第一状元县 走出过19位文武状元

[复制链接]

2142

主题

2547

帖子

81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01: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千百读书人
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
从宋代至清末
先后有19位安徽黄山休宁人
演义了“蟾宫折桂”的传奇故事
谱写了“中国第一状元县”的皇皇诗篇




宋朝 2位

吴潜(1196-1262),字毅,号履斋,宋休宁县城玉堂巷人,寄籍宁国。
嘉定十年(1217)状元。
历任承事郎、吏部员外郎、吏部尚书等职,最高职位为左丞相兼枢密使。
主张加强战备以抗御元兵。后谪贬死于循州(今广东惠阳)。
著有《履斋遗集》。
《宋史》有传。

程若川,字号、生卒年不详,南宋休宁汊口人。
武状元。
历任监丞、滁州太守等职。曾奉诏出使金国。
《休宁县志》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均有传。




明朝 3位

任亨泰,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休宁古楼村人,寄籍湖北襄阳。
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使安南(今越南)。
沈坤(1507-1560),字伯生,号十洲,明休宁城西门风湖街人,寄籍安徽太和。
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
1566年8月,在淮安为亡父母合墓守孝期间,曾组织乡兵抗击倭寇,声震鞔野。
黄赓,字仲叙,生卒年不详,明休宁龙湾人。
明崇祯十六年(1643)武科状元。
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他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
清兵入关后,曾随抗清义士金声抗击清兵。后出家为僧。





清朝 14位

戴有祺(? -1711),字丙章,号珑岩,清休宁瑶溪人,寄籍江苏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
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家居守丧。不复出仕。
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
《乾隆江南通志》、《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等有传。
汪绎(1671-1 706),字玉轮,号东山,清体宁城西门人,寄籍江苏常熟。
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中贡士,因回家奔父丧而未能参加殿试;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准补考殿试高中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后辞官归里,卒于扬州。
汪应铨,字度龄,又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体宁梅林人,寄籍江苏常熟。
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
由翰林院修撰官至物品左春坊赞善。擅长书法,曾主编《湖广通志》和《江南通志》。
著有《闲绿斋文稿》和《容安斋诗集》。
金德瑛(1701-1762),小名贵兆,字汝白,号慕斋、桧门。清休宁瓯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
乾隆元年(1736)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史。主要建树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生性好古,善于鉴别古代金石字画。
著有《桧门诗存》。《清史稿》有传。
毕沅(1730-1797),字湘蘅,号秋帆,清休宁闵口下毕村人,寄籍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
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修撰、侍读、左庶子、陕西巡抚等职,官至湖广总督。
位居地方军政要职二三十年,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有一定功绩。
黄轩,字日驾、小华,号蔚塍,生卒年不详。清休宁古林村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又奉召入值上书房。后在四川督办军粮病卒,追加三品按察使官衔。
吴锡龄(? -1776),字纯甫,清休宁大斐人。
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号莲士,清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今大余县)。
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
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
著有《震无咎斋诗稿》。《清史稿》有传。
汪如洋(1755-1794),字润民,号云壑,清休宁城西门人,寄籍浙江秀水(今嘉兴)。
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后人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
著有《葆中书屋诗集》。
王以衔(1761-1823),字署冰,号勿庵,清休宁洽阳(今属屯溪区)人,寄籍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
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曾三次参与顺天乡试组织工作,一典江西省试,一督江苏学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
《清碑传合集》有传。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生卒年不详。清休宁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
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
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乡试主考官,累宫四品侍读学士。道光年间请长假回乡侍奉父母而终。
著有《玉树楼稿》。
戴兰芬(1781-1833),字畹香,号湘圃,清休宁城北人,寄籍安徽天长。
道光二年(1822)状元。
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曾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等职。
著有《望湖轩诗赋》。
汪呜相(1794-1840),字佩珩,号朗渠,清休宁松萝山东麓汪村人,寄籍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
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
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
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编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
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清休宁五城人,寄籍江苏江宁(南京)。
光绪六年(1880)状元。
幼丧双亲,历经磨难,曾教过书,当过太平军。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四品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




中国状元博物馆

中国状元博物馆坐落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状元文化广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展示状元文化,兼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于一体的组合型博物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整个状元博物馆现设七个固定展览,分别是“状元文化和科举知识”展、“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休宁历代名人字画”展、“齐云山碑拓”展、“荫馀堂”展、“海阳献宝珍品”展和“鱼鳞图册”展。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休宁县能出这么多状元呢?据说,首先,休宁是古徽州的地理中心的交通枢纽。古代徽州通往外面的黄金水道就是从休宁开始;
其次,休宁自古文风昌盛,受程朱理学影响深重,这个学派发源于宋代,崇尚格物致知做学问,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这种思潮影响下的地区,书院、私塾在这里可谓星罗棋布,“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读书做学问蔚然成风。
另外,休宁这个地方多山,多丘陵,可耕土地较少,生活相对比较清贫,所以要想走出大山,要么外出读书,要么外出经商,所以,在休宁县等徽州地区,不仅出人才,同时,也出大商人,比如驰骋商界三百多年的徽商,就是一个例子。而遍及海内外的徽商为学子们到处聘请名师、也为学子们的出游提供了经济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 21:52 , Processed in 0.2442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