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顾:历史上王家坝的15次开闸蓄洪

[复制链接]

2647

主题

3022

帖子

97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20日上午8时32分
接国家防总命令
淮河王家坝闸
开闸放水
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


这是自2007年
王家坝闸开闸蓄洪后
时隔13年的再一次开闸
每当淮河抗洪进入危机时刻,蒙洼蓄洪区的人民就实际行动舍弃家园、开闸蓄洪。践行“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图为2003年7月3日
淮河水位上涨
村庄被淹的场景
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每到汛期
大家都十分关心王家坝的情况


王家坝闸的产生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地形落差大,再加上淮河没有入海河道,因此它承灾能力弱。夏季水患一直是困扰鄂皖苏人民的难题。
这张老照片记录了1953年的阜南人民脚踏龙骨车排洪泄水的场景。


1951年5月15日
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辞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中央从全局出发
在淮河设置了第一座蓄洪区
蒙洼蓄洪区


1953年1月
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分界处的王家坝
成立淮河王家坝进水闸施工处
王家坝闸应运而生
该闸13孔,长118米,高5.5米
成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安全屏障”
王家坝闸历史泄洪情况
自1953年建成以来
王家坝闸先后12个年份
15次开闸蓄洪
两岸百姓为削减淮河洪峰
保卫淮河安澜做出了巨大牺牲
1954年7月6日13时
第一次蓄洪。全县连降暴雨1034毫米,洪、淮二河出现4次洪峰。王家坝水位达28.64米,开闸蓄洪。
1956年6月9日5时
第二次蓄洪。连降暴雨成灾,王家坝水位达28.65米。淹没午季作物98.39万亩,旱秋作物32.52万亩,淹没庄台321个,水围庄台1197个,倒房28506间。
1960年6月30日8时
第三次蓄洪。连降大雨,平均降雨167.4毫米,王家坝水位高达29.08米。
1968年7月15日22时
第四次蓄洪。连降暴雨632.3毫米,王家坝出现最高水位30.35米,淮、洪堤防多处决口。
1969年7月16日9时
第五次蓄洪。连降暴雨207毫米,王家坝水位28.74米。
1971年6月13日5时
第六次蓄洪。王家坝水位29.04米。
1975年8月15日17时
第七次蓄洪。淮、洪二河上游特大暴雨,王家坝水位28.71米。方集、地城特大水灾。0908公路被水毁,9月底始修复通车。
1982年7月22日17时
第八次蓄洪。连降暴雨达663.6毫米,王家坝水位29.01米。
1982年8月22日10时
第九次蓄洪,同时也是该年第二次开闸泄洪。王家坝水位达28.73米。
1983年7月24日10时
第十次蓄洪。王家坝水位29.18米。全县涝灾面积80.72万亩。
1991年6月15日7时
第十一次蓄洪。全县普降暴雨,雨量在540毫米以上,造成特大水灾。王家坝水位高达29.30米。
1991年7月8日
第十二次蓄洪,同时也是该年第二次开闸泄洪。王家坝水位在29.25米。
2003年7月3日1时
第十三次蓄洪。淮河上游地区普降暴雨,致使淮河水位猛涨。王家坝水位高达29.39米。
2003年7月11日2时
第十四次蓄洪,同时也是该年第二次开闸泄洪。王家坝水位高达28.87米。这也是王家坝老闸的最后一次泄洪。
2007年7月10日12时
第十五次蓄洪。淮河、洪河累计雨量290毫米,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王家坝水位达到29.48米。
王家坝闸的战略地位
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的交汇处。
从淮河源头的桐柏山至王家坝闸地理落差达178米,每年暴雨季节,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冲王家坝闸,使王家坝闸遭受巨大的抗洪压力。王家坝闸以下至江苏的洪泽湖三河闸为淮河中游,地理落差仅16米,河道坡降平缓,狭窄弯曲,宣泄不畅,洪水难以迅速流向下游。
淮河中游有许多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大动脉,因此,王家坝闸成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一道安全屏障,决定了淮河中下游的安全,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王家坝闸也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灾情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已经达到往年同期的1-2.5倍,王家坝闸又以“开闸蓄洪”的姿态,再度出现在大众眼中。
我们都在等待
等暴雨结束,雨过天晴
等洪水退去,绿洲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3 22:06 , Processed in 0.3298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