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皖西北小镇,皇帝专门为它起名,辞海单独为它作解读,所产品种全世界独一无二 [打印本页]

作者: 神一手    时间: 2022-1-20 01:01
标题: 皖西北小镇,皇帝专门为它起名,辞海单独为它作解读,所产品种全世界独一无二
岁月涤荡,历经千年,无论是繁华还是没落,都是一时的,而即便只是瞬间,若昙花一般,也会让世人记忆。

作为江淮地区的安徽,中原边陲便一直似乎被人遗忘,说道中原,遥想的便是河南、山东。
而曾经因为中原而繁华的很多商业古镇也随时代没落,一如亳州的沉寂一般。
而今天所说的小镇,坐落在皖西北的边陲,安徽阜阳临泉境内,今日掀开他曾经繁华的光景。
这个地方就是鲖城镇,曾经皇帝专门为他起名,而这个名字又是专指,以致于辞海都要专门为这个字做出解释。
可见这个地方名声之盛,关键并非名不副实,因为以地名而起名的所出产品全世界独一无二。
这个古镇,曾经几度设郡,更是南北之间的商业重镇,不亚于如今为淮北的相城。
岁月涤荡,历经千年,无论是繁华还是没落,都是一时的,而即便只是瞬间,若昙花一般,也会让世人记忆。
汉朝皇帝专门为他其名,辞海单独为他做注
鲖城镇原名鲖阳城,是一个历史古镇,“鲖”是字典上一个仅有的地名专用字。
辞海里的解释:"鲖"这个字是"鲖城"专用字。
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则要上溯到2000多年前。
相传很久以前,鲖城这一带久旱无雨,沟干河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非常艰难与困苦。
勤劳而又善良的人们除了用他们最虔诚的方式求雨之外,已别无他法。
于是他们就在当地的一条河的河底搭台唱戏,叩头求雨。
他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苍。
有一天,来了一位黄袍道人,口中念念有词:“地河通天,只要心坚。”
百姓们见此情景,于是纷纷跪在地上,请求他祈雨。
黄袍道人来到河底,开始挖土,一直挖到见水,然后用手捧水放入嘴里,再朝空中一喷,顿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顷刻之间,下了一场大雨,很快沟满河平。
过了一会就云开雾散,雨过天晴。这个时候,人们才缓过神来去寻找那道人,
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从河中腾云驾雾而去。百姓们都认为那个黄袍老道就是巨龙的化身,
于是人们就对着天空叩拜,那金龙回过头来把身子一抖,几片金灿灿的龙鳞落入河中。
从此,这条河里便有了全身金黄的鱼,因其全身呈现古铜色,就称铜鱼。
此鱼肉呈蒜瓣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有补胎、健胃、消肿、止泻之功效,为鱼类之佳品,后来又成为贡品。
相传有一皇帝非常喜爱此鱼,就赐给它一个名字即“鲖鱼”,生长鲖鱼的河也就叫“鲖鱼池、鲖水或鲖河”。
(据勘测,下有铜矿、钨矿,因量少至今未曾开采,普通鲫鱼放养于河中,不久鳞片金黄,鳍尾鲜红,专家称与矿藏有关。)
说完了鲖鱼的美丽传说之后,再来说一说鲖城这个地名的由来。鲖城古名为鲖阳。
《辞海》这样解释:“鲖阳,旧县名,汉置,应劭曰:在鲖水之阳,因名。北齐废,隋复置,唐废。”
东汉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封他的表弟阴庆为“鲖阳侯”,在此建立鲖阳侯国。
历史上还曾在鲖阳城两次置郡。
《宋书》有如此记载:“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东晋称帝,改号宋(南朝宋),治都建康(今南京),移新蔡郡治于鲖阳。”
479年,“箫道成废宋自立,改号为齐,新蔡郡改为北新蔡郡,仍治于鲖阳。”
由此可见,鲖城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城镇,曾设县、置郡还建过侯国。
它的名字一直是“鲖阳”。
一直到民国24年(1935)年临泉建县时,才改名为“鲖城”。
物种物产,世间少有
鲖城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量夏季偏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而较之于其他农业区来说,鲖城有自己宝贝:鲖鱼、鲖蒜。
鲖鱼:鲖鱼古之贡品,盛产于鲖城护城河而得名,状如鲤鱼,体形美观,鳞片金黄,鳍尾鲜红。
其肉质成蒜瓣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鲖鱼有补胎、健胃、消肿、止泻之功效,为鱼类之佳品。
古往今来,远近客人都以品尝鲖鱼为快。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吃了鲖鱼煮鲖蒜,治愈了多年的胃病。
鲖蒜:盛产于鲖城集西头火星街一带,古代鲖城又一贡品。
鲖蒜九叶,又名九叶云香草。紫红皮、小四瓣,蒜头呈扁圆状,像狗牙。捣碎后汤如米汁,味道鲜美,辛辣十足,营养价值也颇高。
鲖蒜蒜汁可以连兑三次水而辛辣依旧,享有“鲖城蒜辣掉蛋,两口难吃一头半”之美誉。
鲖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死蒜”,早晨调制的酸汁,到晚上仍味鲜如初,没有臭味。
鲖蒜可以作为药用,有治痈疽,解百毒、止疼痛之功效。患红白痢疾者,只要把四至五头鲖蒜放在火里烧熟,早晚吃下,两天既愈。
常吃鲖蒜,能增食欲、强体质、治病疮。群众有“吃鲖蒜,疮不见”之说法。
据传,东汉明帝封其表弟阴庆为鲖阳候,阴庆将鲖阳城的特产鲖鱼煮鲖蒜进贡明帝,
明帝食后,对其香辣共济、味鲜可口而大加赞赏。自此鲖鱼、鲖蒜为每年进贡之珍品。
中国地大物博,而各地均有自己的特色,鲖鱼、鲖蒜的同类品种在附近或者同纬度均有,
但是均难有其惊人的功效。
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如今,这两种农产品甚至远销海外,药用、食用,保健、美肴。也再一次证明了鲖城的魅力。
历史遗产丰富,值得一观
作为农业地带,又是平坦无奇,鲖城没有什么旅游资源,但却因为历史而有一处值得游览的地方。
古颍州坐落中原,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动乱时代,兵匪交加。
如今的鲖城就有一处存在近两百多年的兵寨——同德寨。
该寨曾是方圆十几里、近十个村子百姓的避难所。如今天下太平,村民像当初寨子守护先民一样,守护着古寨门。
寨门木门上包有铁皮,用铆钉固定。因岁月久远,部分铁皮已锈蚀,薄如纸张。
古寨门所在村子名叫马小寨,坐落在鲖城镇大涂庄行政村,村子修了水泥路,水泥路从古寨门前向东西沿伸。
马小寨原居民全部姓马。马姓在这马小寨一带是有名的大地主,家境殷实,气派不凡。
为了防御土匪的抢掠烧杀,马家人筑起坚固的寨子。
寨子有里外两道寨沟,寨墙高一丈有余,寨墙外全部用青砖砌墙,固若金汤。
寨门分主寨门和两侧耳房三部分,主寨门和耳房均留有“枪眼”,用于向外射击。
新中国成立前,周边村民一听说“土匪来了”,就赶紧收拾粮食被褥等家当“跑反”, 有近十个村子的村民都躲到“同德寨”内。
寨里除有刀枪外,还有土炮。加上寨子坚固,土匪不敢轻易来攻寨。
马家老人讲,同德寨自建成以来,从未被攻破过,守护周围近十个村的村民免遭抢掠烧杀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土匪没有了生存空间,匪患成为过去。
用于防御匪患的寨门,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很多寨子被毁。
1958年,马小寨响应政府号召,创建“卫生村庄”。
村庄要卫生,先要把路修好。
当时资质短缺,修路的材料要就地取材。
当地有负责人要拆寨门上的青砖铺路,村民们坚决不答应。
寨子曾庇护村民一两百年不受侵扰,村民没有忘记寨子对他们的恩泽,一直悉心保护着寨门,没有人敢破坏。
多年来,古寨门虽然对村民的出行有影响,但没有一人提出要拆掉古寨门。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保护,才有今天的一处风景。
目前,马小寨古寨门已列入临泉县不可移动古物名录,文物管理部门将对其进行妥善保护。
马小寨古寨门建筑风格典雅,保护完整,为皖北地区罕见防御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喜欢自驾游,又喜欢让自己的孩子了解历史文化的,值得一去。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www.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