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3055|回复: 40

『纹枰』 《超越实地与模样》 赵治勋著

[复制链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发表于 2018-10-31 22: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前言

关于围棋技术的书籍随处可见,但是记叙围棋的散文、随笔却屈指可数。鉴于围棋出版方面的这种倾向,有人希望我能随便谈谈赵治勋流的围棋观,即希望在领教较难的围棋技术之前,能先听听我对围棋的基本想法。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如果说它是棋艺论或棋艺谈之类的东西,这么高深的字眼儿我可有点儿担戴不起。那是立脚点要高,并要阐明棋艺的秘密的。本书没那么一本正经,而是将日常生活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原本道来,就像有名的相声演员的失败谈、苦劳话,如实他讲述他们的艺术生涯一样。

但是,棋手并没有什么值得讲给人听的波澜壮阔的生活内容。表面上平平凡凡,讲起来没什么劲。

如果说有什么可讲的,在我,只能是围棋,就是离开围棋,也是直接间接与围棋有关的事情。这也就是本书的内容。作为棋手,我现在能讲的只有这些,高于此。远于此的,都非我所长。

其实从少年时代,我就认为,棋手谈棋,也就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因为我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包含在围棋这种游艺之中,这或许是错觉)也许我把围棋看得太高了?

不过,一般被称做棋手的这类人都抱有这种想法。

本书的书名定为《超越实地和模样》,这是出版社的强烈要求。应该说,题目切中了我的意向,坦率地表现了我对围棋的基本看法。也就是说,通过本书我最想告诉读者的,都包涵在了这个题目之中。

不是死板地就实地论实地,就厚势论厚势,就模样论模样,而是把它们放在相互关系之中去考虑。不是固定地看,而是流动地看,不是绝对主义,而是相对主义。我相信,本书能够使许多读者根本改变围棋观念。

没有什么赵治勋流,如果非说有,那可能是人们常常看到的:向极限挑战,乍看是毫无道理的战法。我常开玩笑说,我的战法太危险,业余棋手们可别学!但是我这样走棋,确有我充足的理由,作为我,不但不觉得毫无道理,反而认为极为合理。
是的,不学我的棋法没准儿更安全一些,但是,相信我在本书中所谈的基本观点,绝不会吃亏。

本书后半部分所涉及的时间限制、对历代名人的评价、对棋手的评论,当然完全是我个人的意见,也可以说,只是我的一些印象,换了别人,自然有别的看法。

1999年8月名人位决胜战中 赵治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少年时代的包袱
1幼年的体验

在幻庵因硕的名著《围棋妙传》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是在还不懂拿的六岁那年秋天,不幸开始学习棋艺的……”江户时代的六岁就是现在的五岁。这一点和我很像,在还不懂事的年龄就走上了围棋之路。幻庵老师说“不幸”是因为他的韬晦。在我,很难说幸福还是不幸。至少在没有什么幸福感这一点上,也许和因硕老师有点儿类似。

一点儿也记不得在韩国时的事情了。不是快五岁,就是五岁刚过,那时父亲教哥哥下棋,大概把我也带到了街上的棋社。但这些在我的记忆里是一片空白。

大哥赵祥衍(日本棋院五段)很早以前曾在什么文章里写道:“治勋只是实战,定式什么的都没学过,只告诉过他一条:对方来碰就扳,对方断就长,”大概说的是图1:黑2、黑4那样的棋型。想起来就想笑,就教了这么一条,还教得这么没道理,当然我不会守株待兔,我甚至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2.jpg 图1


最早的记忆是一满六岁就来到日本,第二天正式与林海峰(当时六段)下了一盘五子棋,并且幸而得胜,后来被木谷实老师收为弟子。从此,记忆的相册才逐渐加厚,不过,进了木谷道场,一次也没有过谁来教我点儿什么,这里也都只是实战,少年棋手的学习方法有各种各样,很难说孰优孰劣。

大概正是那个时候,记不清是《棋道》还是《围棋俱乐部》上有一篇报导。我学说日语进步较快,汉字不久也习惯了,读杂志之类的没什么困难,那是一篇不长的报导,向著名棋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小的时候,关于围棋,老师是怎么说的”记得回答问题的好像有三位。

高川格:“老师说,围棋是抢占实地的游戏,地盘大的胜。”
木谷实:“老师说,围棋是提掉对方棋子的游戏。…
岩本熏:“老师说,既不是抢占实地,也不是提掉对方棋子,
而是做两个眼,求得生存的游戏,”

也许不是木谷老师,而是藤泽朋斋。总之,回答是三人三样,说出了围棋的不同侧面和自己的独特的棋风,也说明了幼小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我却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包括技术方面的指导。老师只是默默地看我下棋,师兄们也不教我,什么都要靠自己去开拓、去发现。这就是木谷道场的自由放任主义。

不过,木谷老师却只给了我一个人一个特别的任务,或说目标:十岁人段。当时,一般说,十三岁人段的比较多,十三岁左右人段被当做目标。以前比现在更强调早期人段。

尽管如此,十岁还是早,太早了。下达任务的是木谷老师本人,就像公约似的,弄得周围无人不晓,木谷老师的逻辑是,学了一年就能达到业余五段的水平,弱龄六岁进入道场,所以十岁也不能说是太早了。

我的精神支柱只有这个目标,可以说其他一无所有,人段比期待的晚了一年,是十一岁,关于这一时期精神上的动摇和蛮化,我在此前的几本书里写到过:周围的巨大期待对孩子来说有可能成为负担,也有可能成为激励。在我的童心里,我是把推迟了的这一年当做最后的背水一战才人段成功的。

因此,在行棋技巧方面,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也不记得那时我有过什么技巧,“凭赵治勋那点儿实力,还真入了段/别人这么看,我也这么想。那么,我为什么人段了呢?那是因为精神的力量使我发挥出了超出实力的水平。我一直保留着少年时代的这种体验,我的精神结构到今天、过了几十年也没有变。我总是做出超出我的实力的成绩,我这么说,人们也许怀疑我说的不是实话:现在的赵治勋;不可能吧!不过看了这本书就会知道,作为棋手的我,我的围棋观念,恐怕和大家想像的差得太远了,那我也就不必客气了,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超出实力的精神

到日本的第二天,正式和林海峰对局(让我五子),这既是我的围棋史的起点,也是可称记忆的最初的记忆,没必要做特别详细的分析,只要浏览一下棋谱就能知道,我的棋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充分发挥了头脑灵活的一面,战斗力强,全局的构思也很巧,当时,我自己都以为,我没准儿有围棋的才能。

但是对于当时的新生力量林海峰来说,对手昨天刚到日本,还是个不知深浅的孩子,并且对局是在木谷一门纪念突破百段的庆祝会上,这种时候一般不用真刀真枪,说高抬贵手也许不太恰当,但是谁不想差不多对付一下,早点儿完事几呢。这如果是在道场里的训练,根本不用客气,肯定得让我七子、八子。

所以,不能根据那一局就说有没有才能,实际上,棋力比看上去的要低。正像前边所说,我是用精神力量来弥补才能的不足。

人们常常随口就说才能啦、天才啦,然而这些词汇究竟说出了多少实际情况呢?说心里话,我从没觉得自己在围棋上有出众的才能。

为了不至于误解,我再强调一遍,我那样说既不是客气,也不是谦逊。而是说真心话。“你既然没有下棋的才能,那你有什么?总得有点儿什么吧!”围棋。将棋。体育运动都是与对手比高低。比到最后总得有个胜负输赢。我总觉得,这与自己的性格不相符,而一个人创作点儿什么的工作好像更适合我的本性。这种想法很早以前就有,直到如今还盘据在我的心头。

“但是,你下棋下到四十多岁,并且留下了这么多业绩,却说没有才能、棋力欠缺,这是要遭报应的。”遭报应,说的没错儿,非难,我也认真接受,越说没才能的人越有才能,人们也许这样看。并且都这样看的话,我也许就显得更棒了。

大量这样的看法,大量这样的错觉……每个棋手的世界都少不了这些。这对健康的、不健康的、正常的、不太正常的棋手来说,都一样。

那么,我为什么说自己没有才能、棋力欠缺呢?

这些都源于我幼年时代的体验,并且这些体验现在还起着作用。当然这里不是在说这些体验的好坏,而是说这些体验偶然被我经历到了。

说起来,六岁出国是好呢,还是不好?虽然围棋杂志常常登载关于道场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关于少年棋手可爱的生活场景之类的文章,但是作为弟子,我们却各有各的烦恼。并且最终,这些烦恼大都还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消解。

没有才能、棋力欠缺的想法产生于最初:
第一,年龄大小,连日常生活的规则尚且槁不清楚。
第二,身量太小,完全是个毛孩子。师兄们几乎不把我当做他们的师弟。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我的棋在道场里是最臭的。从北海道到九州,来自全国、被称做“地方上的天才少年”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无论年龄还是棋力都在我之上。当然,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却不能心安理得。

尽管被称做汉城的神童,但是在道场里,只是普通的孩子,并且是最弱小的毛孩子。这一时期的幼年体验,夸张点几说,就像是精神上的外伤,使我直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没有才能、棋力欠缺。

也许有人会说:很难理解,过了三十多年还这样想,肯定是吹牛。也许是不好理解,但是我绝没有吹牛的意思。到现在为止,我一次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棋厉害。自己具有围棋的才能。在这一点上,大概大部分的专业棋手都有同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3自负的意义

就人生的可能性而言,如果我在韩国再多生活一段时间,那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可以肯定,会成为充满自信的自负少年,那时,因为还没有儿童和少年少女的围棋比赛,所以我是在很多棋社的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出了名的。

成为自负少年这件事本身没什么不好,可以等到斗志发展起来之后再来日本。比如柳时薰、赵善津他们就是这样一代人,并且现在他们在日本也取得了成功。

要是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那就得说李昌镐了。他没有离开过韩国,作为韩国的自负少年成长起来,并且作为自负少年夺得了天下。可以想像,我所饱尝的幼年体验的滋味,他可能一点儿也没有尝到过。

这样看来,什么时候人门拜师是因人而异的,我现在也收弟子,并且以后也打算收下去,当然,事先判断孩子是否有前途的事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对孩子说出“愿意的话,可以到我这儿来”,这是需要勇气的,并且什么时候说,也是经常烦扰我的问题。

我作为师父,根据经验得到的一般结论是,不希望孩子在七八岁这样较早的年龄进入道场,当然在地方上,就是成了自负少年、棋力有所增进,也属于没见过大世面。但是在少年时代成为自负少年这件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培养自信,另一方面,斗志也充分发展起来了。即使受到攻击,也会有胆量把进攻看做“臭棋”,也会有旺盛的斗志进行反击。处于这一阶段再人门拜师,这就是赵治勋道场的一般标准。

在这种意义上,我六岁就来到日本,这只能说是一个例外,和其他人的情况无法比较、对照,这种例外恐怕不会再有了吧。

不过,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取得平衡,在精神和肉体上过于幼小反而没准儿是件好事。由于过于幼小,“这给我危险”的意识和“这使我安全”的意识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两三年以后,也许还会失败,但是五六年以后就会成功了。

本书主要论述我的围棋观、我对围棋的看法。然而开篇我就聊起了我的幼年体验,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但是除此,读者无法理解我对围棋的看法。

总之,我无缘成为自负少年,这是我和其他棋手不同的地方,过了四十岁,我才得到了这些头衔,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是别人,还不知怎么威风呢,但是我却怎么也威风不起来。如果能自负一点几该多好啊,可我幼年时代的缺憾却一直索绕着我。

没有自负心,于是就没有一局接一局地赢下去的自信,反而有一种不安的心理:下一盘大概要输,以后也许赢不了了。也许有人会说,赢不了有什么办法,只好认倒霉,当然,这也是个办法,但问题是,从以前到现在,在我一直摆脱不了周围的棋手都很强这种意识。
几十年如一日都摆脱不了这种意识,这样的话,我也很担心这本书恐怕会成为一本极为幼稚的“谈艺录”。,
下面我将详细谈到实地与厚势、模样的关系问题,因为与一般的看法很不一样,也许会使读者感到惊讶,我的棋风源于少年时代没有经历过自负少年的阶段这一事实,即使我铺开了模样,对手也会大胆地冲进来,结果我还是大败,总是担心早晚会被打垮的这种心理状态,就是由于“周围的棋手都很强”的意识造成的。

所以我以为,专业棋手的棋风。围棋观都是在少年时代就逐渐形成了的,不用一一例举,一流棋手都是如此,说起来,怎么也无法超越自己的棋风,这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是棋风和围棋观是可以随年龄渐长而日益精进的,少年时代在精神上留下的印象也不会一生毫无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劝君取地
1 为什么取地

人们都说:“赵治勋的棋是取地的棋。”报刊杂志也频频这么宣传,算起来,也许我取地的棋比较多,所以人们才这样说,报刊杂志怎么写,那是报刊杂志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对于实地,厚势、模样这围棋三要素,围棋记者们有着极大的误解。对此,我想具体说说。

我想先说的是,“取地”本身谈不上好坏。同样,“制造厚势”。“扩张模样”也谈不上好坏,它们只是行棋过程中的一种手法。

它们都只是围棋的正当手法之一,所以当专业棋手告诫围棋爱好者“不要一味地取地”的时候,爱好者们还会感到很惊讶:“哎,是吗?”围棋当然是抢占地盘的游戏,但问题是取地的方法,本来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却当做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当做了普遍真理。

本书希望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取地的意思。

在赵治勋道场,不管专业棋手,还是棋院院生,一概互先,并且一般是一着三十秒的快棋。在看棋力较高的人和棋力较低的人对局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觉得棋力较低的走得不错,较高的就开始打入了,即打入对方的模样。一会儿,打入的棋子不但没有被吃掉,反而把模样弄得漏洞百出,甚至杀死了对方的棋子。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就不禁想起自己的过去,我小的时候正是这样,没有才能,棋力欠缺,具体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时,幼年时代的体验也会又在我脑海里重现。

那么,经历过自负时代的少年会怎么样呢?

以自负少年为对手,是不敢打入他的模样的,因为打入进去反而会被吃掉。当然不一定总是被吃掉,不过孩子王们对自己的棋力充满信心,所以会想办法让你出错。我因为从没有过那样的自负时代,自己的模样总是被对方毫不客气地打入进来,一点点地蚕食掉。所以我到现在也不敢走模样棋,大概因此,我的棋才被称做取地的棋。

当然也有和我正相反的人,喜欢扩张模样,喜欢攻击打入进来的棋子,喜欢提掉对方的棋子。比方说,武宫正树。他原来就很厉害,小时候是个典型的自负少年。和我的胆小正相反,他是你敢过来,我就宰了你的架式。这种架式如果不叫自负,也可以说成是拼劲儿十足,这就是为什么武宫能创造出他的宇宙流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你小时候胆几小,那么现在呢?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尽管幼年时代的体验十分重要,但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人不是总在不断变化吗?

就是说,你以前也许是真是那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吧?难道不想试试模样棋吗?其实,我自己也有这种念头,赵治勋的棋不单单只是取地的棋。比方你翻开《围棋年鉴》,就可以知道,从很早以前我就走过不少模样棋。

我觉得我是进行过各种尝试的。四十多岁的我已经不是十几岁的我了。不过只是我的各种尝试不易被人发现,因而没人提及罢了。当然,我不是想让谁来注意这些尝试,而是想清清楚楚地告诉围棋报刊杂志,特别是围棋记者,围棋的三大要素:模样、厚势、实地是什么意思。

不单单向人们传达谁胜谁负,更重要的是我们棋手的具体感觉方式和思考方法,不单单在我们棋手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决胜战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和神经高度紧张,这时我们都想了些什么,这些深层的东西是必须告诉读者的。这样,赵治勋的棋是取地的棋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也许就会不消自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取地才能厚实

对于取地,我认为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甚至连一些专业棋手都抱有误解,所以在这里再谈一谈。

“实利对厚势,黑棋已得到了10目实地。”
“黑棋得到约15目实地,基本可以与背后的白势抗衡。”

我们经常这样说,并且这种说法在围棋杂志和棋书中也常见。这话虽然不错,但是只用10、15这样的数字来评价实地,充其量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

当然,围棋归根结底是争夺实地,下到终盘的话, 10目就是10目, 15目就是15目。但是在一局棋的中盘阶段,实地的价值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与实地相对的厚势。如果要间厚势到底是什么;根据人们的不同感受,回答会各种各样。不过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点:

1.因为城墙很坚实,所以很有力。
2.因为具备宽裕的眼型,所以很有力。

这两点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因为,背后的城墙很坚固就意味着有宽裕的眼型,不怕攻击。

我们再来看看实地是什么。先看一个例子,图2是一个普通的定式,一般认为黑得实地,白得外势,黑地约有10目,并且黑棋靠这10目基本上活透了,虽然a处的缺口可能受攻,但是没有直接的危险,如果遇上打劫,接蹬而来的两手棋可以将其攻破,但这只是例外,因为黑棋完全成活了,可以换句话说,黑棋很厚实。

3.gif
图2

取地就是厚实!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这一事实,图2的黑地约有10目,所以很厚实。那么白棋如何呢?一般都说白棋很厚实,果真如此吗?请看图3,如果白棋不采取什么手段,黑外面一子生气勃勃,很难说白棋城墙厚实。它只是一个模样。

4.gif
图3

再加上白a一手棋,总算有点儿厚实了,尽管如此,黑外面一子还有生气,黑B的立,黑c的扳都很有余味。

这样看来,在这个定式里,厚实的当然是黑棋。又厚实,又有实地。应该说,有了实地才能厚实。只有有实地才是真正的厚实。而白棋却不厚实,目前只是前途不明的模样。

不过因此也不能就说黑棋有利。因为黑的实地受到限制,不大有发展,而白的模样有可能膨胀得很大。这就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对立。

我这样说是根据一种观点,或说判断方法。走棋当然总是与全局有关,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根据部分的利害就下判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打个比方”,我们这里关心的是前途不明的白棋的发展,假如就目前的状态,白棋不再费一手棋就能把白地保住,那么可以肯定是白棋好,相反,如果白棋不得不在白a、白6等处下子,这样白棋的效率就太差了,不能不说白棋不利。

黑棋不会让白棋膨胀得很大,于是就搔扰,就侵消,或者考虑进攻。这样就如前边所说,还是有实地的一方厚实。因为厚实,因为强,所以才能断然采取各种行动,因为有了实地,因为厚实,站稳了脚跟,接下来才能大踏步前进,这就是棋道。


但是挑战要有个限度,这才是问题所在,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所谓与周围相配合的全局判断,不仅业余爱好者,我们这样的专业棋手也常常为此而苦恼。挑战主要有两种:


1.尽全力向白棋的城墙发起进攻(比方说,黑b的贴)。
2.搞一定程度的妥协,满足于适当的侵消(比方说,黑e的跳)。


判断根据棋局,这是至难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取得实地的一方必须怀有下一个目标。须清楚地意识到,比起对手的模样,自己的棋要坚实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2: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3什么是“地铁棋”

取地则棋厚。具体说,有了时机就要切实地取地,这才叫厚实,真正实践这一观念的专业棋手至少有两位。小林光一和林海峰。至于我,尽管我想要跟他们看齐,但是目前还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水平。 我甚至想说,要学小林的棋!要学林海峰的棋!他们绝不会白费力气,该妥协的时候妥协,但是切实地争取实地,该拿到手的拿到了,所以他们的棋总是很厚。

请特别注意“妥协”这个词,这正是我怎么也做不到的,就是说,“这里到此为止”,然后果断地撤兵,我怎么也做不到,但是小林却做得很地道。

赴早儿一点点儿地抢占实地,作为资本,这些实地又一点点儿地加厚。摆小林棋谱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点。也许应该说,必须注意这点。

以前,有人管小林的棋叫“像地铁一样的棋”,但是小林根本不在乎,还留下了丰硕的战果,因此说,小林很了不起。

“地铁”的意思是指,周围的景色全都看不见,并非不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但小林流的“定形下法”当时在棋坛十分有名。因为从序盘开始他就一步步整形,我本人也多次感到震惊。

他的这种风格被评论为地铁棋。一位一流棋手评论说,小林从一开始就将围棋的宽度及无限的可能性抹杀掉了,确实,小林有这样的倾向,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小林就是靠着这种风格战斗在第一线上的。因此我觉得,他这不也挺好吗?关键是你能不能赢小林。

这些暂且不论,这样的评论居然在围棋杂志上洋洋洒洒地登了出来,真令人吃惊,就是说,令人不快的讽刺挖苦原封不动地印了出来。不知道杂志的主编怎么想的,这只能让人觉得围棋杂志太没水平。

棋手可以任你怎么写,但是读者读了以后没准几就相信了。而且报导又没有一点儿真实性,什么地铁棋、什么定形下法,这只是表面现象,小林光一的围棋本质是以确实的方法取得实地,然后以实地作为厚势发展起来。正是这样。而至今为止,对他的优点、特长进行报导的报刊杂志恐怕一家都没有。

如果说到我个人,也是蒙受大量干扰的棋手之一。不管别人说什么,写什么,最终,我们这样的棋手只有把那些闲话当做耳旁风,装做什么也不知道,一心只想着,只要做出成绩,管他说什么呢…

关于我,也有很多过火的言论。什么“坚忍”啦、什么“就靠黏劲儿”啦,所以我从小就绝不看报纸、电视和杂志关于围棋的报导,不看围棋报导,对于棋手来说,是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一项。

可是有时候,也会漫不经心地翻开杂志,扫一眼开篇的对局解说,这一扫可不要紧,是正经的人材在解说我的围棋,文章也是正经的人材执笔。像“坚忍”之类奇妙的形容词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说内容的幼稚,不能说有什么错误,可是对棋手殚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赵棋圣这一着有问题,致使形势转危,”看到这样的记叙。真可谓吓一跟头,形势怎么就转危了呢:真想说,“那么咱俩接着下。”

虽然这么说,但也不是所有的报导都不可信。人们能够看到围棋方面的报导,是因为有了解说的人,不过,我个人因为理解、解读别人的对局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所以几乎从不接受解说对局的工作。如果有了解说不到的地方,对对局的棋手不是很失礼吗?年轻的时候也接受过解说的工作,为了研究一局棋,大概要用掉三天的时间。现在我实在没有这个精力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解说的话,解说自己的对局最好。

说着说着又离题了。我的主题是实地与厚势、模样,那么回到主题上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4应该提防的一点

有人在教棋的时候说,“棋子要向上发展,不能总是留在下边。”我们在听到这样的教导时,就要提防了。围棋并不是往上走就能发展,在下面爬就没出息的事情。就是走中腹,如果墙壁上有窟窿,这样,非但不厚,而且很薄。就是在边角爬,如果有了坚实的实地,棋也是厚实的。这我已经说过了。

不过,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局面总是千差万别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真有一味往下爬的人,作为有益的指导,告诉他“要往上发展”,这当然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在回答“棋怎样走才算最好?”这样泛泛的问题时,如果一概告之以向上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非要用上、下这样的词儿,那么“走着上边想着下
边,走着下边看着上边”这样的回答更为妥当一些。

这种表里一致、这种多面性正是围棋的特征。

一般说,围棋报刊杂志和围棋宣传的表述方式都很不得要领,大部分都很肤浅。不可否认,不单围棋、将棋,任何体育项目的报导都存在着这种倾向。新闻、报导属于卖不出去不行、多卖多得的世界。这就需要简明易懂,有时候还要有煽动性。当我买了体育报阅读棒球、高尔夫球的报导时,确实感到那些片面性的东西看起来最方便。

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说到围棋,我不单是专业棋手,还是报导的对象,令人无法忍耐的报导实在大多了。前边说到的地铁、棋就是典型的一例,片面地报导小林的一个方面,就此意义,应该说报导本身就是“地铁式”的。因为他们并不想全面报导小林的棋风。

我已经说过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写,大部分棋手都保持沉默,一心下棋。我就是其中之一,到现在为止,我没还过一句嘴。这是因为一一做答容易被误解为个人的恩怨,并且在精神上也显得跌分儿。

不过,既然接受了写作本书的任务,内容又不仅包括个人的喜好。感情,还要涉及围棋的本质问题,那么借此机会谈谈我自己的想法,也算是一种风流吧。

再追加几句。“棋子不能总是留在下边,要向上发展”这种说法多少总是给人高雅的感觉,它不是围棋技术论方面的问题,多少让人联想到审美意识方面的事情,也许它与日本围棋的悠久历史有关吧。

确实,不要没完没了地在狭窄的边角上做文章,应该大大方方地放眼中央大场,这种棋风古来自成一派,到今天,这种审美意识仍然很有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不敢完全肯定,但是与围棋历史不长的韩国,还有中国相比,日本有其独自的围棋观。这是可以肯定的。

自然,一派只是一派,还有其他不同的流派,有很多伟大棋手就认为,上下本没有什么关系。这些伟人在令人难以思量的狭小地方引起争端,结果使全局随之风雨飘摇。

如果不谈围棋的话,不要鼠肚鸡肠,而要大大方方,这也是日本人审美意识的一个部分。因此“棋子要向上发展”这样的教导一出笼就会受到欢迎。说起民族性的问题,也许扯得太远了,但是我总觉得多少有点儿历史的影响。

如果仅就围棋技术论而言,对“棋子要向上发展”这样的说法还是提防一点几为好。像大大方方、鼠肚鸡肠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尽量少用。不是因为棋形看上去大大方方就好,也不是因为在鼠肚鸡肠那么点儿地方就搞不出名堂。棋子向上,或者向下,这本身什么也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5、取地就是施加压力
图4一1是名人决胜战中的一个场面,我执白。至此,白棋左边被提掉一子,有点被动。另外,白5的尖也没有什么意思。

5.gif
图4一1

但是先不考虑这些,请注意白1到黑4这几着棋。

关于白1和白3,当时的评论是,“白棋光知道抢地盘”。言外之意是,这样抢地盘,将来可不好收拾。那么,不这样走,怎么办呢?像图4一2那样跳,不是很正常吗?意思是说,这样的节奏才不紧不慢。“一般”、“公认”、“正常”是常用的围棋用语,这些词儿有个共同特征,就是暧昧。

6.gif
图4一2

当时的评论代表了多数人的意见,可以说是公认的。那么,我就是少数派,也许只好缩头缩脑地听着,但是,“一寸的虫子,五分的魂”,比喻也许不太恰当,但是不管怎么走,都是根据某种明确的考虑。这种考虑不一定肯定对,但是至少,我是认为对才这样走的。

周围的人们这样看:白棋先抢到实地,然后左边的那块白棋再想法儿做活,尽管如此,抢地盘抢得有些过分。

但是,我想的完全不是这样。像图4一1的白1和白3那样的着儿,根本不是取地、不是抢地盘儿的问题,这里,我特别希望得到理解。

我一直认为围棋是这样一种游艺,即不管什么时候,必须走让对手感到威胁的着儿,不能走对对手没有威胁的着儿,这就是我对围棋最简要的看法,换言之,就是给对手以压力。

我从小时候就一直抱着这种观念,现在依然如此,大概将来也不会变吧。

道理用语言说明起来很抽象:比方说,有两个力量相抗衡,一方有点儿弱。很清楚,弱的一方如果一味逃跑,很快就会陷入败势,这是我们靠经验就可以理解的。
逃跑并非不可以。但是在逃跑的过程中,不走出让对手感到威胁的着儿,不做出反击的姿态,就不会有争夺胜负的战斗。话这样说,没人不同意,谁也不会觉得没道理,可是为什么面对图4,大家的意见就不一样了呢?

爱吃萝卜的不吃梨。这我承认,各有所好,一个人一个看法,感觉方式也不一样。同画一幅风景,有人觉得山是蓝的,也有人画的山是绿的,也许还有人选择黑色。
正因为围棋这种游艺充分发扬了这种个性的差异,所以既可以说它不好对付,也可以说它丰富,还可以说它深奥。

不过图4一1的问题还不单是感觉方式的问题,其中潜伏着更为根本的问题。

先说结论:白1 和白3不是抢地盘儿,而是夺取那块黑棋的根,或说根据地,夺取根据地,就是说,让对手感到威胁,给对手压力。

那么图4一2的“正常”的一着又怎么样呢?到底这一跳意味着什么呢?不知道白棋接着打算干什么,也不知道结果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先不说以后,目前,这一跳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就是说,这一跳没有给黑棋什么刺激,“正常”往往说的就是这种暧昧的着法。当然,我并不是说,一盘棋的每一着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但尽管如此,我到底还是不明白这样的着法有什么好,回首自己的围棋历程,像那一跳那样的着法,我常常是视而不见的。就是后来有人告诉我,我还是觉得不可理解。

正因为如此,才有评论说,赵治勋的棋没有妥协啦,很严厉啦,走极端啦。批评,我无条件接受。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棋严厉。

我关于围棋的基本观念,如前所述,来自于幼年时代的体验,并且一直保持至今,棋力高于我的人或师兄打入我的模样,于是我的棋被冲得四分五裂,濒临绝境。这时候,如果我能一着不错,彻底围杀对方打入的棋子,也许我的棋风会是另一副样子,成为一位信奉力量,不管对付什么局面,都绝对充满自信的棋手。比如,像武官正树那样。

但是我的情况正相反,我的出发点就是没有自信。因为我的出发点是战绩高于实力,所以我对我的棋一点儿自信也没有。这就是我幼年的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的童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在努力探索一种东西,一种叫做棋子的根的东西。我要让棋子有根。因为我实在想要确实的、坚固的、不可摧残的东西。

在本书的开篇,我曾谈到木谷老师、高川老师、岩本老师,我的情况是,没有人教过我,从开始就靠自己体验,如果与三位老师相比,我对围棋的看法是:
“围棋就是让棋子根深蒂固。”

虽然我一直这么想,但是把它叫做赵治勋的围棋哲学,我又不敢当。这是经过漫长的围棋生涯自然而然形成的想法,只能算做一个棋手的经验之谈。
——多少要给对手以威胁。
——把对方棋子的根拔掉。
——让自己的棋子根深蒂固。

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棋子就无所谓上下了。不管棋子在上(中央)、是在下(边角),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喜欢中腹的人和喜欢边角的人可以各行其便。
但是不管喜欢什么,在根本上都必须有一个坚实的根基,这是不可差之毫厘的。为此,我特别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对专业棋手而言。我曾提到了小林光一和林海峰,从确实的实利(根据地)开始向全局发展的不可抵挡的力量,这只能是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产物。

如果我是江户时代的棋手,比如是本书开篇登场的幻庵因硕,写到这里会添上一句:
——请诸君明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主题

736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6进攻模样

图4的实战没能列出具体的参考图,也许有点不好懂。因为有关围棋的基本思想,这里我再例举一个特别简单的实战。

图5一1:这是名人决胜战中的一局,我执黑,轮到我走,作为下一手的问题,这个例子可能最合适。问题的难度也适合于一般业余棋手的水平。

7.gif
图5—1

先把握一下整个布局。下边和右下边的攻守告一段落。白棋侵入右上角,最后一手的白在右上2.2位虎,有打劫的意思,如果详细分析:

右下方的战果,白棋处理得比较巧妙,因此形势要求黑棋必须采取决断。

不过,这时候可以不必去考虑形势上的微妙差距。因为它并不影响下一手的问题。
从右边到右下边是黑地,白五子被围,这是一大块实地,毫无疑问。不仅大,而且很坚实,就此图,有两个人说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感想。

A:“下边和右边告一段落。中央好像是白的模样。这样的话,应该考虑右上角的劫,或者上边和左上边的大场,”
B:“右下边的黑地十分坚固,应该利用起来,这么厚实的黑棋,只要敢干,不是有很多可行的方案嘛。”
B的感觉和想法高出一筹。不过,想法虽然好,但是具体怎么做,下面怎么走,是个问题。

8.gif
图5—2

图5一2 黑1冲击要点,攻击白棋模样。从白2开始了双方的进攻和防守,根据白棋的对应,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和进程。

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进攻这块白棋的模样,并且这块模样只有黑1的位置是要点,就像B所说,周围的黑棋很坚固,所以应该进攻白棋模样,而且这种攻击很容易成立。

如果在这里不采取什么措施的话,情况如何呢;那么白棋不用着手,就净得十目或十五目。用不了多久,黑棋就会败下阵来,这时候如果示弱,就等于认输,因此,在当前的局势下,黑棋的生机就在于攻击白棋的模样,只有这一条活路。并且机会就在现在的一瞬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还磨磨蹭蹭地着手别处,就贻误了天赐良机。

再一次明确基本观点,在图5一1中,怎么看待中腹白棋的模样呢?是厚还是薄,是强还是弱:因为有很多人认为它厚,所以需要再次确认,如果认为它很厚、很强,那么棋是绝对赢不了的,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6 18:46 , Processed in 0.2920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