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安徽断刀客

『纹枰』 《超越实地与模样》 赵治勋著

[复制链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表里一致的坚守
3-1、攻和守

可以说处理攻和守,或说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所有体育比赛和室内游艺的关键。在围棋上,除了守(守们这个词,还常常说坚守,坚守当然是守的一种。

人们常常会比较攻击型选手和防守型选手的利弊,把选手分成这两类的两分法很好理解,也容易给自己归类。比方说,将棋的大山康晴名人,相扑的横纲大鹏是防守型选手,但都取得了超群的业绩。据此有人就说,防守型比攻击型有利。但是这种说法很勉强,因为实际上攻击型选手也留下了很多业绩。

我是完全不赞成把人分成两种类型的观点的。看足球之类的体育比赛时,一气转守为攻的场面不是常有吗?就说围棋、将棋,连爱好者们也清楚地知道,攻和守是表里一致的,进攻的时候要想着防守,防守的时候要伺机进攻。这与前面谈到的,向上发展和向下发展的相互关系不是一样吗?当然,清一色的进攻和清一色的防守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是在某些棋型的场合,但是,不能把攻击贯彻到底。或者不能把防守进行到底,那是不可能胜利的。

业余的棋也许和专业的棋有不同的一面。不能说业余棋手和专业棋手的心情完全一样。

隔我家一条街,我经营了一个围棋沙龙。虽说是经营,因为地方偏远,不可能每天去槁,只是星期六。日开门,棋友以会员为主。会员个个都很强,如果举行棋社对抗赛,不是我自负,在关东取得名次是没有问题的。

在逐年举行的沙龙大赛上,我有时去看棋。大家都是一心进攻,不管水平高低,首先想到的是进攻,攻起来再说,结果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

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就是要不断地进攻。对踌躇不前、胆怯的人,我就给他打气,“横下心来攻攻看嘛!”这与段位和级位、棋力高低没有关系,不管是谁,被人追击总是不愉快,而追击却令人愉快。应该不断追求令人愉快的事情。

进攻的好处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看:
1.直接进攻,直接吃掉对手的棋子。这是下围棋最原始的快感之一。但是围攻或提掉已失去效用的棋子只能使对手高兴。
2.利用进攻在周围有所得。这是间接的攻击,比如,攻击对方,借机形成10目或15目的实地。
3.分而食之和合而攻之都是重视与周围相配合的间接攻击技术,能够有所收获就算成功。
4。以攻为守,自己的棋有重大缺陷(例如有断点等),利用进攻使对手上当,以此补强自己。
5.为了整形而进攻,利用进攻,一步步整顿前途不明或暧昧的棋型,使棋型明了或局势呈明显优势。

进攻的效果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应该在实践中在进攻的方法上下工夫,做到能够根据不同场合采用不同方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3-2兼备坚守和进攻

“矛盾”原指“矛”和“盾”。用世界上最好的盾来防守世界上最好的矛,结果如何呢,准胜谁负呢?因为矛和盾都是最强的,所以不分胜负,所以很“矛盾”。

用这个故事开头,是因为有一位业余高段者问我:最强最善的进攻和最强最善的防守对战的话,结果如何呢)记不得当时是如何回答了,其实应该考虑对局之前的情况。在起点上,没准儿就已经有一方有利了。比如,有10分儿有利条件,进攻的一方占了六分儿,还是五五对半儿分,或是只占了四分儿。这样,“最善的攻和守”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不过,判断起点上的两者孰优孰劣,常常因其微妙而难有结果。尽管是专业高段者,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也许说什么都不知道,更恰当吧。

必须特别强调坚守的一方和进攻的一方的思想准备,至少,有一种思想准备是必须注意的。

对坚守的一方来说,活棋本身,坚守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跳来跳去地逃,也可以在二线上爬,只要能活。但是,如果输了,这是最没出息的输法。如果在坚守的开始就注定要输,那么坚守是为了什么呢?

必须具有坚守就能赢的棋形。并且,要注意培养这样的坚守方法。“取地”的思想也是这样。如果单纯为了取地,只要在二线三线上爬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赢不了,爬又有什么用呢?取地是为了接下来的进攻,这我已经强调过了。

可以说,进攻和坚守是一张纸的两面。一味进攻,结果对方活净,如果因此而输棋,进攻又有什么意义呢?要进攻,必须有第二次攻击、第三次攻击的准备。必须培养攻击方法:即便你守住了,我也不吃亏。

外势是进攻的有力武器。但是必须是这样的外势:即便对方打人进来,并且还躲过了攻击,但我方最终还是能赢。厚势一旦被侵消,棋也就结束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吗?

不管是攻是守,有了这样的两手准备、三手准备,才有可能走出好棋来。这就是所谓“深奥的着法”吧。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攻击型棋手,在专业棋手中,武宫正树最有代表性。特别是在他的全盛期,柔软的宇宙流为他争得了不少头衔,不但被报刊杂志争先报导,也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欢迎。

和他年轻的时候不一样,“新宇宙流”不再是单纯地扩张庞大的势力范围,而是谨慎地在稍小一点儿的范围里发展势力。对方如来打入,就围攻驱赶。对方如果置之不理,就接着扩大,强迫对方承认既成实地,这种扩张手段很有分寸,它逼迫对方不得不强行打入。

对于打入的对手,不是非要围吃不可,而是围攻侵蚀,使其在小范围做活:于是不知不觉之间,背后(中央)又立起了一道新的城墙,这回又不得不侵消新的城墙了。于是再次围攻侵蚀,再次制造新的厚势。最后,在想像不到的地方一下子成了十五目、二十目的空。这就是武宫靠地盘取胜的战法。

当然,实战还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小情节,不过上述这种基本战法就是柔软宇宙流的风格,其两根坚强的支柱是致命的攻击力和明确的全局观念。

两手准备的深奥之处就在于此,所说的进攻和防守,并不是单纯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3-3攻击型坚守

人们一般把我看做“坚守派”。说起赵治勋的坚守,一般也评价较高。对此,我有些不同意见,后面将会谈到。

从棋书里例举的我的实战来看,确实是我处于坚守地步的情况比较多。图6是名人战决胜时的一局。大家从黑棋棋形上一看就知道,对手是武官正树。

孤军深入,或说四面楚歌的一子的动向,不用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幸运的是,下面该白棋先走,于是白1侵角,以下,从黑2到白7是实战经过。

9.gif
图6

我为什么要举这个实战的例子呢?目的只有一个。让白7出头以后,这块白棋如何坚守得了?这是我想也没想过的。这块白棋是生是死,在我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坚守得了。它能够经受攻击是不成问题的。

不能只是逃命,不能只是做两个眼成活,这我已经说过,在坚守时要策划反攻。但是这盘棋有点儿特殊。周围黑棋的包围网坚实强固,反击不大可能。不过逃跑本身因为是在黑棋的巨大模样的中心,只要能经受攻击,白棋就胜。这个道理非常好懂。

实际上在下棋的时候,我脑子里根本没有坚守这个词儿。

不过,我想说的事情的结论是很简单的:小心棋力高的人。本来能做三四个眼的一块棋,一旦受到攻击渐渐变得不成样子了,结果为了做活什么也顾不上了。我最后虽然成功了,但是玩儿悬玩儿出了一身冷汗。

仔细一想,图6的时候,我和武官的感觉就已经不一样了。正在我觉得“这么大的地方”没什么问题的时候,武官已经像老鹰准备扑食似的两眼炯炯发光了,一心想着“这下可好了,攻击可以发挥作用了。”有意思的是,后来间有关人员,说是大家的意见大约半儿对半儿。净是些谁也不得罪的说法:如果是赵治勋的活,坚守大概没问题,问题是怎么个坚守法儿。

就是面对这样的攻击和防守,判断完全不同的事情也很多。说玄了,判断的悬殊有时也许会差到一个眼位,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造成这种结果,多少与自信有关。
下面的这一个实战的例子,说明了坚守的难度。

图7一1棋圣战决胜战的一局,我执白。
到右下的黑A为止告一段落。一看就能知道,白棋在各处占到了一点儿实地。但是黑棋右边的棋形(模样和厚势)很好。这样,消减黑棋的规模成了此后的主要问题。那么棋盘右半边的战斗就无法避免了。

10.gif
图7一1

这时候。白棋的态度是:
1.周边的侵消
2.打人
二择一,可以说提出的问题很简明。都说我的棋很严厉,实际上根据情况进行周边侵消,适当节制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是很明白的事情,只要是棋手,都会“耍双剑”。什么时候严厉,什么时候节制,什么时候冷酷,什么时候温和,这种问题意识与业余棋手在深深打入和周边侵消之间的犹豫是完全一样的。

我相信,眼前的这个局面可以提供参考。

从白1开始行动。其他地方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手段,并且相信这一着能有结果。根据对全局的判断,不能只在表面上做些零星的侵消。不从根基上动手术,怎么也是不够的。

白1出动,是因为旁边有一个断点。当然这个断点会成为援军。从预期的持久战考虑,远处右下方还有贴着黑棋墙壁上的四个白子。它们也会起到援军的作用。不,应该说一定要让它们发挥作用:。

贴在黑壁上的白一子,可以说是生机勃勃的散子(散石)。对这一子的不同认识,导致此后完全不同的作战方案。

贴在对方墙壁上的一子,有人叫它废子、死子。这种脑子缺根弦儿的人何其多也。还没尝试就己放弃的人何其多也。真是可惜!它绝不是废子。白上边一子是充满生机,朝气蓬勃的棋子。这一子的出动可以有两个前途。

1.一点儿一点儿地壮大,作为整体来坚守。
2.根据对方的对应,舍弃部分棋子,以达到破空儿的目的。

究竟哪一个方法好,不能一概而论。我是“根据对方的对应”,施行了第一个方案。

图7一2之这里列出众多参考图中的一个。白1在此处出动,让黑2吃掉贴在黑壁上的一子:尽管白棋先牺牲了一子,但是这样的走法有什么道理呢?

11.gif
图7一2

白3、白5在中腹摆开架子,这样就可以破坏黑棋的模样了。看上去是很稳当,事实上,无论专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采取这样的走法的人还很多。这样走使得上边和右边的黑棋很容易就得到了补强,尽管如此,但是人们仍然认为这是常规的走法。
但是我却不会采用这种走法。因为它对白棋的未来没有一点儿好处,只剩下跳来跳去地逃跑这一条路。这盘棋的主导权恐怕也只能拱手交给对方了。

我在前边说过,要使对手感到威胁,要给对手施加压力。光是逃跑,这算不得真正的、即强有力的坚守。这块棋要光逃的话,也能活命,但是如果活了以后盘面上还差十目,那么下棋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这就叫做常规的着法,那么常规的着法就意味着碌碌无为。

图7一3这是图7一1的继续,过程比较长,途中的变化丰富多彩,但那是报纸的观战记者和围棋杂志的事情了。这里只顺次将坚守的过程说明一下。

12.gif
图7一3

黑17、黑19读棋仿佛有错儿,黑19可以走22位飞压,这样,坚守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前边白8向右尖,把黑9这一要点让给了对方。如果白8在9位尖,安全可以保证,但是与最初斩草要除根的精神就不符了“,就是说,白12长出白子,是为了反过手来切断黑棋,这种精神与图7一2的那种稳妥的着法是截然不同的。

白22跳意味着坚守的成功,就像图6所示,使人放心了。当然接下来还有各种风波,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自棋的意志运行。

白22的跳受到黑23的阻挡,这时白棋还有在A位向上尖的可能。这样白12接出白一子、分断黑棋的目的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就是说,此时已经不单单是防守了,有了机会还可以攻击上边的黑棋,它已经变得很薄了。

这个实战的例子是攻击型防守的典型例子。深入下去,在根部动手术。不是逃跑,而是以互角的精神来坚守,瞄准对方的缺陷,一边反攻一边坚守。

不过,这种着法如果走得过了火,那就危险了。有时候不但没守住,反而被对方杀死了,所以要根据具体局面,区别对待。图7一1的具体情况是,白棋完全有可能进行攻击型防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3-4坚守的棋风

从小时候就听人家说“赵治勋很贪”。当然说的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而是指在下棋的时候。我自己是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很贪,但是人家都这么说。

过去,处在全盛时期的坂田荣男老师也被人家这么说过。除了嫉妒揶揄他一个人占了所有头衔,当然也指他的棋风。根本不用费什么脑子就能很容易赢了的棋,结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了好着,就一口气把对手彻底摧毁。周围都说,哪至于这么心黑手辣,不过其实,这与贪心是没有关系的。用最简捷的着法尽快结束战斗,应该说是棋手的正确态度。

说到棋风,我的棋算是坚守的棋。先抢夺实地,然后四处防守。所以人们认为,我与过去的坂田老师有共通的地方。

这种贴标签的方法,不仅我,其他棋手也不大喜欢,虽然先实地再防守的现象是存在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如果揭开这种表面现象,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隐蔽在深层。

首先,权田老师和我的棋风很不一样,我一点儿不觉得我们相像。

如果只看数字,也许防守棋比进攻棋要多一点儿。不过一点儿就是一点儿,用数字表示的话,52:48,顶多如此。就说进攻型的棋手,用数字表示的话,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比例。

用分类的方法来区别棋手,也许容易被爱好者和记者们理解,但是实际上,棋手的真实面貌并不是这样。分类的方法表现了一种极为单纯的固定观念:即攻击和防守是互相对立的,就像白和黑一样旗帜鲜明。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进攻和防守绝不像黑和白那样界限分明。在防守中有进攻,进攻又隐含着防守。这就像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这两面是永远分不开的,走着下面(实地),想着上面(模样和厚势),同样,走着上面,想着下面,我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告诫自己。

虽然我不喜欢标签,不过被贴上了标签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棋手都是在向着与贴着的标签不同的世界前进。棋手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那么明确,虽然难以言表,但就我而言,可以暂且把它叫做超越实地和模样的东西,超越进攻和防守的东西。

如果说我从十几岁开始就有了防守的色调,从人生观的角度来看,这大概是起源于幼年的体验。我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这样的人生选择了我,童年的东西也许会是一生的东西,因而也许不像我想像的那么容易改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必然的读棋和偶然的读棋

4-1 读棋是唯一的武器

人们或说或写:赵治勋读棋很深。但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所以这和“防守棋”的说法一样,也许又是二个标签。

这里,还得说起幼年时代的体验。十五岁以前,可以说我的棋什么也不是,可以说是零,是无。毫无可取之处,就是说,保证棋力的感性、战斗力、全局观念,我一无所有。

这样的话,我下棋靠什么呢?赤手空拳,只有靠读棋的本事。只有这样,幼年的我才能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开拓未来。实际上,我正是拼命读棋,用掉了限定的所有时间。所以,长考(长时间考虑)是我从小时候就有了的习惯,而不是近来才有的。

重看当时的棋谱,确实读棋很认真。有棋的地方都读到了,常常超过同期和前期的棋手。两段的时候,就是只靠着读棋的本事战胜了有名望的九段老师,现在,初段、二段的棋手战胜九段的棋手已不那么新鲜,以前可算是新闻。入段以后,我一心在围棋上下工夫,所以棋力也相应地长了。

我也用过几年的时间研究死活题。不是出题,是解题。比较起来,最大的难题是名人因硕的《发阳论》。这是史上最难的死活问题集,就是现在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完全正确的解答,翻开几本解说书,着手次序的错误随处可见。

我曾试着一题一题地解答,最后还是不能征服所有难题,不得不中途而废。我想,还是先从容易的着手,于是把濑越宪作者师和前田陈尔老师为业余棋手编写的较为简易的死活问题集解了几遍。不可思议的是,不管弄几遍,50题里或100题里总有一个不正解。同时,我却也在书中发现了一些错误。

我常劝爱好者们找几本简单的死活问题集,反复解答。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没有什么方法比解死活题更能训练读棋能力了。

不过,我在十几岁基本上就完成了解死活题的过程。读出棋来,看出手法,这是一。笔可以信赖的财产,读棋的能力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培养起来,岁数大了就不容易开发了。像现在这样,一手棋30秒、一手棋60秒的棋战越来越多,读棋能力的高低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感觉、战斗力、全局观念也都很重要,没有了这些要素,是走不出好棋来的。不过幸运的是,这些要素以后也能一点点儿地掌握。还有,围棋的这些要素并不是毫无关系、互相孤立的。感觉、战斗力、全局观念都和读棋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十几岁的时候我的围棋是读棋的世界,只以读棋为武器好歹走了过来,这样说来,也许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反而是一种幸运。如果有点儿什么才能,并以此为本钱,而忽视读棋的世界,那没准儿倒危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4-2 读棋的质比量重要

围棋爱好者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一流棋手到底能看出多少步棋?”不管围棋还是将棋,棋手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虚张声势说只要看一眼,凡秒钟就能看出去五百步的,也有一本正经做答的:如果十五着棋可以告一段落,其中四着可能有岔道。每条岔道都有变化,参考图加上参考图的参考图,全部一共三百着左右吧。

遗憾的是,时这种问题我无法做答。并不是不理解提问者的心情,而是对大量读棋是否重要抱有疑问,不是么,毫无意义的着儿读出去一万步,不如读十步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好着儿。

如果是国际象棋那样的游艺,使用大型电脑,用消去法在几兆的着法中清洗出适当的着法,那么就可以成为世界上的名人了,现在不是已经进入这样的时代了吗?但是据说,围棋是寿命最为长久的室内游艺,围棋世界除了读棋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太不好对付。

所以就围棋而言,与其问读棋的量,不如问读棋的质。称赞我读棋的量很大,我并不感到高兴,并且最起码我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读出去那么多步棋。如果用数字表示读棋的量,棋手都差不多。

单说读棋,还有局部与全局之分,不用说,两者密切相关才能构成一局活生生的棋。如果只限于死活、对攻和收官等局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谁都有能力深入追究下去,也许还能得出正解。

不过就是这样,专业的读棋和业余的读棋也不一样,这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13.gif
图8

图8我在别的棋书里也用过这个例子,不过那是在很久以前,所以这里再说一次,是黑先的死活问题。,我把这道题给业余高段者看,“这有什么?”他马上走了黑a的虎,当然接下来白b打吃,打劫是正解。

但是他只告诉了我一个答案,只告诉了我很多变化中的正解。就是说,这是一个常见的棋形,他知道结果,所以才走黑A的虎,换句话说,在解答过程中,他根本没有读棋。

如果(在没见过的棋里)他不知道A是正解的话怎么办呢?实战中有很多见过的棋形,专业的读棋是准备对付这些没见过棋形。
除了黑a——
黑b 的立
黑c的拐
黑d 白e黑c的粘
黑d白e黑f的虎
黑d白e黑g的虎
黑d白e黑h的立
这些全部一一读过才能说征服了这一问题。专业的读棋就是这样。特别是黑b的立和黑d白e黑h的立,这两个变化出乎意料地难,就是业余高段者也感到棘手。都是黑死,但是白棋就是花了时间,是不是能正确地置黑棋于死地,这也是个问题。

强调一下,这两个变化要求的就是读棋的质,就是说,要看到手筋和要点。所以我希望,不要只注意“读了多少步棋”,还要注意“读了些什么”。

就是这样,在这么狭小简单的棋形里蕴含着这么难的问题(黑b和黑d白e黑h)。它告诉了我们围棋的深奥和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4-3两种长考

我长考。有时候是超过两个小时的大长考,于是周围的人就说:“在这么早的阶段,赵治勋到底在考虑什么呢?读棋读到了哪儿了呢?真想打开他的脑袋看看。”还有人在文章里也这么写。

其实,我读棋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也许脑海里浮现的构图和相对而坐的对手所考虑的几乎一样。

那么,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呢?我有个别人没有的毛病,就是即便决定了着法,也要将它同其他着法进行比较,苦苦思索各种变化,这样精神才能振奋起来,精神一旦振奋起来,就是时间没有了,也能精神高度集中地走完终盘,我不会在终盘出错儿,并且读秒的时候也会走出高着儿来。

所以,长考和读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直接产生效果的好着一般都不是长考的结果。就是说,我就像传说中的动物貘,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停地在吞吃噩梦似的时间,简单说,就是优柔寡断。像我这样的棋手,恐怕没有第二个吧。可谓多余的棋手。

不过仔细想想的话,长考的意义还不止于振奋精神这一个方面。也许在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长考带来了某些具体的好处(同时也有坏处)。

比如,中盘的时候走到了岔路口上,是选择A呢,还是选择B呢?即便决走了选择A,在下这个决定之前,考虑十分钟和考虑一个小时的效果也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说,不都是A吗,有什么不一样的?但是在我,十分钟的A只是平凡的一着,一小时的A却是内容丰富的高着。

为什么?不是一样吗?

经过十分钟考虑的A总是拘泥于常识,只是想到这种选择比B要好,而缺乏进一步的深思。对A这一着所激起的波纹、它的影响,以及它与周围的配合缺乏周密的想象。而是根据对手的反应,可以说是听凭对手安排。

而磨磨蹭蹭地苦思苦想的一个小时就不同了。并不是被动地等待精神高扬的到来,作为棋手,一定会想到很多情况。即使不想考虑,一个小时里也会有很多东西浮现出来。A这一着棋所激起的波纹会向各个角落扩散,当然最后结果还很难预测,但是比较各种情况之后下判断,这是需要长时间苦虑的。

有时候,就在左思右想的时候,会在其他地方发现出乎意料的妙手,即所谓将来的财富……于是乎,既然有这样的妙手,那么作战方针也要改变一下。

所以,即使同样是走A,长考的A常常可以发挥具体作用。

并区长考也不都是因为优柔寡断。彻底解读复杂的局部攻守也需要时间。还有陷于苦境、必须别开生面的时候。但是这种时候是不需要磨磨蹭蹭地苦思苦想的,只要朝着目标笔直地前进就可以了。

自己倒没注意,还是别人告诉我,我的后一种所谓“充实的长考”没超过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一般都是三十分钟到一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大概是神经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的最大限度吧。

就在这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脑海里逐次浮现出大量的参考图,其中大部分都有其意义和价值。这样不行,那样呢,又差一点儿,只好放弃。这个时候,如果问“读了多少步棋?”大概是可以回答的。参考图加上参考图的参考图,“有取有舍,连枝带叶,三十分钟大概一共一千步吧。”

再说一遍,因为这事很重要。三十分钟、一小时精神集中于一个目标,这大约是在一盘棋决定胜负的地方。不用说,需要谨小慎微,但是,比方说死活这样的问题,对手在什么地方设了什么圈套,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隐蔽着的手筋。妙手是绝不能看漏了的。

看漏一步棋就会造成全军瓦解,一败涂地,前边已经说过,读棋的量虽然很重要,但是读棋的质更不容忽视,就是这个道理。

怀有目标的充实的读棋给我带来的成功多,失败少。一方面优柔寡断,另一方面精神高度集中,在我的身上仿佛存在着两个完全对立的人物,连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棋手很怪。不过专业棋手多少都具有这种两面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4全局的读法

读棋有局限于局部的,还有涉及全局的。涉及全局的读棋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某一场面或说盘面考虑全局的变化或着法,换句话说,就是切断历史、在静止的状态中纵观全局。还有一种,是沿着着子的顺序将盘面做整体的把握,就是说,流动的、走马看花式的。

概括说就是这样,对局的双方不管用什么形式,都要对全局进行分析,这就需要与部分的读棋不同的能力了,所谓判断能力,大局观,或者看上去十分神秘的对未来的预知能力,说的就是这种能力。

以全局为背景进行比较检讨,这也是很难的。比如有A和B两种进程,根据自己的读法要实践其中的一种,那么就要考虑到与其他部分的配合。因为选择不同的进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局势,因此这时候是必须要读透的。读到最后,两者半斤八两,这就又麻烦了,左右为难,进退不得了。

最后,你只是受到难以分辨的毫厘之差的影响,或者根本无视这微小的差别,才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方。那时的心境颇有点儿豁出去了的味道。

可是面对这种令人苦恼的局面,也有人能够飞快地做出决断:,我二十凡岁的时候和大竹英雄多次在决胜战上相遇,常常会感到吃惊。我以为这一着够他想二三十分钟的,结果只用了两三分钟,他就拍出一子。尽管我知道大竹流的明快,但还是因他的敏捷而惊讶。我甚至会怀疑,他真的确信自己拍出的这一着棋是好着吗?

当时,大竹对观战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治勋真能想,那不是明摆着的吗?”明摆着的?不管是青年时代还是四十多岁的现在。我一直想反问。真是明摆着的吗?

说到着手快。小林光一也是出奇地快:好像他的棋从一开局就都决定好了似的,他的出色之处是,他能够有条有理地摆出他选择某一进程的理由或根据:不过事后问起他的想法,又不一定都能说服人。有时候我真想针锋相对地反驳:“下对吧,不像你想的那样。”

尽管如此,小林有他自己坚实的世界,这一事实是无可怀疑的,我因为没有这样的坚实的世界,所以总是磨磨蹭蹭、优柔寡断、往返仿惶。

14.gif
图9一1

图9一1请看实战,本因坊决胜战的一局,我执白。这是在一盘棋的进程中,根据流动的读法来决定局势的走向的例子,因为读棋对局势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特别谨慎。

白棋一着一着苦心经营,当然在决定每一着棋的时候,多少也能感到一些创造的喜悦。这样说,也许太通俗化了。

从白1开始,自3、5断,白7、9逼,让黑10提掉一子。虽然提掉一子很大,但是因此会产生中间的白三子的取舍问题,有了选择上的犹豫,也就有了自由。从白11开始先整理下边,这是颇具匠心的。不过,这里想要说明的不是这一进程的好坏问题。接着看图9一2,白棋好像发挥了效力,但又不能因此说白棋就好。

15.gif
图9一2

图9一2白12长是先手,确保右下角很大。在此之前的白10的虎是一条岔道,后来想想,这一着还是走右上的A挂角效果为好。

不过至此为止,棋子已充分发挥了效力,先虎一下看看动向也未尝不可,故意将棋走重,可以使取舍两种可能不可琢磨,最后再舍子,到白22为止扩张了右边的势力。

本书不便例举参考图进行详细分析,但是读者可以充分想像,至此为止双方的种种读法在激烈交锋。并且所有的读法都是全局的读法,因为只靠局部的读法已经无法进行判断了,所以才采用按照着子进程的流动读法。相对黑方来说,主动左右局面的白方需要在读棋上下更大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4-5读不了的部分

围棋有靠对局者的努力完全能读透的部分,还有不管怎么努力也读不透的部分,如果对局结束之后,两位对局者彻夜琢磨,或许能够把对局时读不出的部分读出来,但是这是在脱离了实战的情况下。

在大规模的中盘战时,碰到了“读不了的部分”,是凭直感就能知道的:“啊,不管用掉多少时间也是读不透的。”就是说,即使花掉一小时、两小时,也不能读出所有变化。这时候怎么办呢?形势判断就成了重要因素,劣势就得采取积极的措施,不这样就等于坐以待毙。

16.gif
图10一1

图10一1这是我二十多岁第一次向名人挑战时的一局,我执黑。

不过下一着该白棋,到此为止,白棋处处占先,如此下去贴子肯定不够,虽然是相差无几,但是不管怎么折腾,最后还是赶不上的情况是常有的。

在这种意义上,白棋如果经过白A到黑D的阶段,再从白E到白I巩固实地,就可以最后保住胜势了。就是说,用坚实的着法向终盘推进,这样黑棋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

17.gif
图10一2

图10-2可是在实战中,白棋突然走了X位的刺。可以理解,这是白棋很想走的一着,如果黑棋老实的接上,白棋就先手占了很大的便宜。之后再像前图10一1那样推进,最后以白I补强实地,这样的话,白棋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不过白棋的理想太完美了。就在白棋刺的那一瞬间,反击的机会降临了。黑棋不能不采取措施,不如说,黑棋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了。

首先,黑1长、黑3断。好容易才决心一刺的白X又不能被吃,所以白4强行打吃。黑棋从5到7先设下接应,然后黑9打入一子,等黑棋做好了各种准备,黑17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决战。

黑13和白14的交换,当然黑棋在局部有所失,不过这点儿损失没什么关系,黑棋的最终目的是从上到下彻底打破白棋的模样。接下来是一场大战,结果黑棋获得胜利,可以说是反败为胜。

最初走黑1、3的时候,即便是非走不可,也要向读不了的混沌中突进。棋高一方面表现在可以读出棋来、看出着法来的明朗的世界,另一方面表现在读不了的,无法看出着法的混沌之中,这两者同时存在于棋局之中。

看似“不负责任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却走出棋来把对手搞垮,我小时候,前辈棋手经常用这种手法收拾我。现在我长大了,也学会了用这一手来对付他们,其实,所举的这个实战例子极为普通,对于专业棋手来说,这样的着法是完全自然的。一旦意识到形势不利,谁都会这样去做。毋宁说,这是棋手的常识。

不可思议的是,劣势的时候肯走出棋,肯定会反败为胜。

双方都会出错:不可思议的是,优势的一方肯定总是比劣势的一方多错一次。黑棋错一次,白棋就错两次,黑棋错两次,白棋就错三次。当然可以说,侵入模样的一方和阻止侵入的一方在气魄上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更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胜负的分水岭就隐藏在那毫不在意的突然一刺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主题

668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4-6偶然的读棋

事情偶尔会进行得很顺利,局面偶尔会与自己理想的棋型完全一致。有时候,简直没什么希望的棋,结果却随手就赢了。每当这种时候,就会有人吹捧我:“赵治勋读棋实在是深!”

真是不好意思。不过我说的是实话。下好一盘围棋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所以说它是偶然的产物,或说是由于对方的协力。但是在下棋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如果偶然走成这样,或者偶然走成那样,就好了。“走得好”或“走得不好”,这不过是几次偶然的结果。比如打棒球,到了第七局、第八局还没有让对方得到比分,却突然被击中一球,就因为这一球,投手失去了自信,最后导致失败,这种事情不是没有的,是很可惜,投手也很可怜,但是这是打棒球,没有办法,也许是因为到第七局、第八局偶然太顺利了。好事情偶然多次重复。球飞向了外场手的正前方,这不是选手的问题,只能说是上帝的旨意。

如果一开始被击中一球,当然投手还会笑,观众的紧张情绪也会松弛下来,多少松一口气,虽然一方面觉得很遗憾,但是另一方面,松了一口气是因为再次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

所以,自始至终不让对方得一分,这只是偶然的多次重复,是奇迹。

围棋也是一样,不管走得多么好,只能认为这是偶然时运不错,只能认为偶然这个奇妙的东西正大踏步地在棋盘上前进。谁能知道,没准儿就在这时候,对手击中了将置你于死地的一球。实际上这样的败局数不胜数。

18.gif
图11一1

图11一1这是本因坊决胜战的一局,我执自。黑棋在X 位打入,自棋很难走,对前景的各种展望浮现在脑海里。不过,在中盘开始的阶段,不管抱有什么设想,大都以白日梦告终。

白1拐,之后右上角白3顶,然后白5飞压,白9占据要点以示进攻,当然战场最后还是要转向右边。

这个局面在杂志和棋书里已经出现多次。白1和白3在几十着之后发挥出了绝妙的作用。这时就有人说我读棋很深,说我的读棋令人惊叹。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不是读棋的问题。只是因为觉得这几着先走了比较好,结果它们偶然发挥了作用,制造了无安打无得分的比赛结果。

图11一2这是前图的发展结果。

19.gif
图11一2

对付黑X ,白1扳,显然白棋优势,黑棋如果防止打劫还需一手棋,白棋就在A位打吃,提掉黑子,白棋很厚,并且还有白7到白B的断。

黑2努力扭转局面,但是留下了右边的大劫。黑10、黑12进行了转换,但是被提掉六子的黑棋显然吃亏。

说起来,这样的结果真有点儿漫画色彩。这样的情况一年没准儿都碰不到一次,结果却在决胜战时让我遇到了。我甚至想,像这样偶然的对局恐怕再没有第二次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06:46 , Processed in 0.4382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