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264|回复: 0

世界上最美图书馆就藏在京城

[复制链接]

2429

主题

56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11
发表于 2019-4-19 0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这里曾是元明两朝的皇家道场,民国时变身为世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管理者竟是鲁迅这样的大腕儿。走进国图古籍分馆,圆明园文物摆放院中,《四库全书》收藏馆内,油然升起的是深入中华文明心脏的神圣感。
Library
院内建筑犹如宫殿,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难怪国图古籍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
秘史:皇家马槽终成仁
琉璃厂街、成贤街都不长,但皆因“有文化”而令人肃然起敬。不过跟文津街相比,它们就要甘拜下风了。没办法,最有文化的还数这儿。街名就告诉你了——中华文化,津要在此。而若问怎么得了这么个名,您往街北瞅:一座气势恢宏的琉璃瓦顶大门,把守的石狮子威武庄严。透过朱门往里望,里面的建筑犹如宫殿一般,楼台殿阁错落有致,抄手游廊环绕两边。但它可不像旁边的北海、景山、故宫那样是旅游景点,而是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国家图书馆分馆。
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在京城过着如同神仙般的日子,而平民百姓却没有半点权利。就拿读书来说,偌大的京城,没有一座为百姓开放的图书馆。直到20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有识之士力奏清政府建立西式文化设施,兴办图书馆和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九月初九,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馆舍设在北京什刹海北岸广化寺。但直到清帝逊位之日,始终没有正式接待过读者。
这里曾是京师图书馆、北平图书馆
后来的京师图书馆移往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和中南海的居仁堂,但都因曲高和寡而应者寥寥,归根到底还是社会教育普及程度太差。直到1929年才发生变化。那时的教育部,为北平图书馆选址在北海之畔的皇家重地:在元代,这里是兴圣宫,到明代更是提升为御用“玉熙宫”,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常来这里做醮供,到了清代这里又成为皇马的地方——不是西班牙那足球俱乐部,是皇家的御马圈,总之身份了得。不曾想,在世代皇家禁地建设的这座服务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其命运竟应了老北京那句歇后语:马槽改棺材——成(盛)人了。
图书馆门前的丹陛石也彰显了这里的皇家地位
1931年馆舍落成。所有花费皆来自当初退还的庚子赔款,由德国设计师主持建造、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所以和之前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一脉相承。不仅建筑外观华丽大气,内部设施更是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比之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都毫不逊色。据在这里工作了40年的郭师傅介绍:“单是那中央大厅左右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的都是六角小瓷砖,还有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看得见外面的花玻璃,一水美国货,比当年北京饭店还讲究。”
国图古籍馆气势恢宏的外观,与其所在的皇家地理位置颇相符。
这座图书馆一建成,就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有夏曾佑、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李四光等人,个个都是一等一的民国大牌文化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北图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只是不能借出。但无门槛不代表没规矩: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否则谢绝入内。镇馆之宝还得属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这得感谢鲁迅先生,正是因他的努力,这一国宝才得以安存。
至宝:《四库全书》馆内藏
京师图书馆原先为皇家督办,后为民国“重点投资项目”,因此藏书之丰富,非其他图书馆可比。它是在继承了故宫文渊阁内宋、元、明、清四代皇家藏书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又购买了归安姚觐元“咫进斋”和南陵徐乃昌“积学斋”的私人藏书。因此草创之初,藏书就达十万多册。宋、元刻本,善本无数。而其中的镇馆之宝,还得属文津阁本《四库全书》。
图书馆保留着早年手抄版的图书检阅索引卡
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丛书,一共抄写了七部。其中抄写最工整,字体最优美的有三部。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被英法联军焚毁、紫禁城文渊阁本则流落台湾,而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本,则正身在此。但在民国初年乱世中,这一本也变得岌岌可危。这还得感谢时任教育部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和博物馆工作的鲁迅先生,由于他的努力要求和坚持,才让这一国宝全部移交到北图,一直存放至今。
图书馆的阅览室也保留着复古的风格,多是专家学者来这查阅资料。
除去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京师图书馆中还藏有敦煌石窟的写经,明《永乐大典》的残书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作为国家图书馆,馆藏更是一扩再扩,如今光是甲骨实物就有3.5万块,占去全国馆藏大半;还有古今舆图20余万幅,外文善本2.5万件,其中包括反映西方早期书籍形态的摇篮本;另外还藏有3万余件新善本,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前后的进步书刊、马列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革命文献、近代名家手稿等。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藏经阁。
院内有两个石碑,也残留着图书馆建立时候的记录文字。
街区:养蜂夹道开峰会
紧挨着如今的国图文津馆的西围墙,是一条极不起眼的小胡同,别小看它,这就是无数名人留下踪迹的养蜂夹道。有意思的是,这里其实压根没养过蜜蜂。原来,据明代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录,这里本是“羊房夹道”,后来讹为“养蜂”。
图书馆门外胡同里的俱乐部如今已经无法寻觅考证
明代这里曾是皇家饲养珍奇异兽的地方,后改为安置年老或犯错的宫女、太监的安乐堂。而弘治皇帝居然在此度过了童年。原来,弘治皇帝的母亲怀孕时,被当时正在宫中横行的万贵妃强迫堕胎。多亏宫女太监的保护,将小弘治皇帝秘密送往养蜂夹道抚养,直到五岁时,才真相大白,被接进皇宫。
到了解放初期,这里就更神秘了。周围的居民发现胡同里的大院门前,开始有武警站岗,过往于这条偏僻小胡同的轿车也渐渐多了起来。直到几十年后,街坊们才知道这里竟然有着一座传说中的“养蜂夹道俱乐部”。
胡同路边的围墙和植被,还能看出当年这里被精心打理过的痕迹。
人民太过爱戴也带来了领导人没法正常出门的问题,由此邓小平、彭真等人提议在北京建立一个俱乐部,为副部长、少将以上的首长提供一个休息、健身的舒适环境。最后确定在北海西侧的养蜂夹道一号。首长们在俱乐部可以打网球、台球、游泳、钓鱼、等,总之是一条龙服务。但别看是首长,也得按账单付款。
直到后来“文革”爆发,养蜂夹道俱乐部也就随之关闭了,留下的健身设备和游泳池一度为北京花样游泳队使用,牛莉和小陶虹两条“美人鱼”都在此镀过金,成了影视红星。
周边逛逛
延吉餐厅解解馋 西什库教堂听唱诗
延吉冷面店的咖啡色冷面
出了国图分馆大门奔西,西安门大街东口有家延吉餐厅,这家周总理关怀在京朝鲜族同胞而开设的老字号,多年来小小的一碗冷面堪称京城一绝。这里的面是咖啡色,不像一般朝鲜冷面是黄色,这是因为选材考究。而面里的汤,冰凉酸辣,开胃消热,就跟吃水果一样可口。再顺着空气里的香味,就到了西什库教堂前的美栗乡。
顺着美栗乡路口向北望去,就能看到西什库教堂颇为壮观的哥特式教堂尖顶。作为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这里早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开堂了。教堂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钟楼尖端高约31米,曾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礼拜堂四周则有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想想当年在一片皇家建筑中兀立着这么一座西洋建筑,场面想必也很是独特。教堂主日和平日会有弥撒活动,还有人数不少的儿童唱诗班,有兴趣的可以坐下来听听静静心。
文 | 杨多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9:41 , Processed in 5.4225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