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阜阳颍东——叩响沉寂的程家大院

[复制链接]

2429

主题

2610

帖子

86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00:0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家大院位于阜阳颍东区袁寨镇南半里左右,是清朝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的宅院。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目前仅存的房屋有二三十间。
从外观上看,大院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大院四周是全封闭的砖墙,高五米有余,颇有气势。始建于光绪年间,前后12年方建成。布局错落有致,徽派建筑技法精湛,颇为壮观,不仅是颍东区仅有的一处地面古建筑,而且还是我市清代建筑中惟一一座官绅宅院。


01

惟一一座清代官绅宅院

在穷人与富人、官与民的土地上,富有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财富,确乎成了历朝历代富人、官员之间的难题。惟一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建一座牢固如宫殿般的住宅,再就是用砖头拉起一道道围墙,加高再加高,把自己连同家人一起关起来,就像把老虎锁于动物园,于隔绝中获取绝对的安全。
围墙的高度似乎与安全的程度有关,所以尽管颍州古民居以平房为主,但程家大院的围墙还是有了夸张的高度。
在袁寨镇,我最先就是从这里发现了这座古宅与周围其他民居的不同之处,也由此辨别出主人身份的不同寻常。忠于职守的高墙将两种不同本质的生活隔离开来,它试图使院内的时光永远停留在主人辉煌的阶段,任凭院外的时光像流水一样哗哗流走。高墙的坚硬印证了当年程家大院主人的辉煌,并达到了一个顶峰。滚滚红尘,随着程家大院的自然老化,则印证了主人已随着岁月沉寂于历史长河中。当年程家大院的两代主人,其政治地位不仅在阜阳,而且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位。清朝末期程文炳官至长江水师提督,曾国藩对其评价为具有“古仁将之风”,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其第六子程恩普,曾任淮北国民军司令,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受孙中山委托,回国组织革命团体,并组建安仁会。2004年9月9日,我坐车又一次来到袁寨镇。从袁寨镇街中下车,向南步行大约10分钟的距离就来到了程家大院。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高大的房屋,与周围的民居明显有较大的区别,面西处有一个大木门,在这座房屋处倒像是一个小门,门旁的墙壁上刻有颍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文炳宅院等两行大字。木门没有插上,推门径直进了院子,院子里晒有棉被等物。我先前曾来过两次,我知道可能是在此居住的闫老师暂时出去了。未隔几分钟,闫老师从门外面进来,看到是我,她便很热情地招呼到屋子里坐。我现在所进去的程家大院只能算是程文炳当年居住的北宅,因为在南面袁寨粮站还有其高大的门楼及一二十间房子。现在的程家大院(其实是北宅,目前只有这一个院子在保护)四面全部建有房子,坐北向南的主堂楼有四大间,上下两层,楼上有顶梁,木楼梯则在主房正中的客厅中间,客厅后面还有一个封死的木门。窗户全部是雕刻的,六根大红木柱子作为支撑,下面则各有一个圆形的石墩垫着,非常壮观。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几根红木柱已斑驳脱落。
在主堂楼向对的南面也有四间大房,中间一间则是过道,可能是程家大院的第一层过道。东面有三间厢房,略显矮些,无人居住。西面与东面是对称的房屋,现在是从袁寨中心小学退休的闫素侠老师暂时居住着。除去闫老师居住的西屋能看到外,其余三面全部锁住,则无法进得屋里参观。
院子里还有一株石榴树,已有成熟的石榴挂在上面了。闫素侠老师说,这棵石榴树是程文炳亲手栽种的,前几年还以为死了,没想到今年不仅发芽,还挂果了。末了,她摘了一个让我们品尝。她还说,每星期都会有一些人前来到这院子里参观,有些人都会用手摸摸石榴树,说摸着会带来吉祥。
看到铺在院子里的方砖已有大量绿色苔藓,从窗户里朝屋子里看,都会发现屋内地上的砖头散乱摆放,明显已脱落。房屋上则有大量的小草树木生长,在屋后面的墙壁上有一棵小树竟然长有2米多高。闫老师说,下大雨时,房屋都漏雨,她居住的屋子也在漏雨。颍东区文化局曾告诉她,最近几个月将进行修补一下。
1994年从口孜镇调过来的闫素侠老师在此居住已近10年,她未搬来居住前就听人说,程家后人曾来过这个宅院,回来看一眼后当天就回去了。至于来的是程家什么人,因她当时还未搬来,既不在现场也没见过,当然也就不知道了。
随后,在闫老师的指示下,我又绕过一个胡同,向南走了大约三四百米远,来到了程家大院最高最大的门楼。这座门楼有四米多高,站在门楼下,顿感自己的矮小。进了大门楼,里面有非常大的一个院子,建有许多房屋,然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人为破坏残存完好的房屋已不多了,许多房屋全部由粮站职工居住着。有些高大的房屋则做了粮食仓库。因为院子太大,房屋也有新建的一些仓库,我根本无法辨别哪些是当年的房屋,更猜测不出院落到底有多少面积。
至于到底有几层院落,因有人居住每个房屋都锁着门,也无法探得明白。但有一点可以明白,这座程家大院当年一定有个跑马场,因为从空旷的场院来看,如此大的院落不是跑马场也应该是练武场院。一个很好的验证就是,程文炳是一员武将,他少年没有读过书,走向政治仕途时曾深为当年没有书读而感叹过。而其子程恩普虽读书,然也是戎马一生。
一直关注程家大院的市地志办主任邓建设说,程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两层楼房,东西23米,南北10米,高9。5米。门窗透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左右回廊贯通前后院落,整个建筑群内,砖雕、木雕、石雕点缀得体,错落有致,技法精湛。
现存的北宅为传统的四合院,正房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东西两面的厢房为平房,南面是门庭,由此门经南宅直通程家大院的跑马门楼,北宅的总占地面积约为900平方米,从现存北宅的规模上看,程家大院中以北宅建筑最为讲究,也最豪华。南宅和东宅都是平房,北宅及东西厢房的花窗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完整精美,象这种具有江南风格的民居在皖西北是独有的。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程家大院是我市现存清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官绅宅院。从中国近代革命史的角度看,程家大院又是辛亥革命在阜阳的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大院的主人之一——程恩普(稚周)是辛亥革命时期,阜阳地区响应武昌起义的第一人。鉴于程家大院所具有的独特的文物价值,颍东区人民政府于2000年4月批准程家大院为颍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邓建设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目前历经100多年风雨的程家大院自然老化十分严重,几乎年年都有房、墙坍塌,如不及时修缮,程家大院可能在近年内将大部分塌毁。届时,我市不仅将失去一处古建筑文化的历史实证,亦将失去一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见证。因此,对已濒危的房屋进行抢救性修缮,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02
程氏父子的辉煌
回顾一下程家大院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同其他有作为的官员一样,在程家的发展史上,并没有留下罪恶的痕迹。既没有南霸天似的横行霸道,也没有黄世仁的欺男霸女,甚至没有坑害当地百姓的不良记录,他们所遵从的职业道德完全值得今天人们的敬重。他们父子两代人一生不仅没有做祸国殃民的事情,也没有做一件对不起颍州百姓的地方。因此,颍州百姓也以程家大院主人的辉煌引以为荣。应该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不起人民的人,那就是人民的千古罪人。在程家大院采访,居住附近年长的不少百姓口中都是赞叹程家主人如何热情照顾他们的点点滴滴的恩情。我们从时间的长河中看清了程文炳的身影。淮北平原的黄土地上正在放大他身后的背影,在粗糙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背布包背井离乡的青年正奔向一个新的生活。他是程氏家族走向兴盛的第一代创业人,是传奇故事的第一个主角。
在程氏家族中,他最早悖离了庄稼为他规定的命运轨迹,毅然走出家门,独自出外闯荡谋生。我们已经无从推知程文炳出走的具体时间,我们只知道被他抛在身后的故乡袁寨,多年以后,将有一座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高大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他的里程纪念碑。
但在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前途在哪里,甚至连将来能不能吃上饭都不敢想,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无意间打造出了阜阳大地上一座稀有的官绅宅院遗存。人生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有些人付出也许不会有成果,有些人付出则会藉以辉煌腾达。显然,程文炳属于后者。他是一位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在今天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弄潮儿。随后,他第六个儿子程恩普继承了他的大志,也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近代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人物。
我们不妨翻阅浩如烟海的史料寻找程氏父子当年的赫赫战绩。据《阜阳县志》记载:程文炳(1833——1910年),字从周,清末阜阳县人,少有大志,爱研兵法,常以无钱读书为憾。同治年间,他应募入伍守城。
颍州知州才宇和见他身材魁伟,足智多谋,交守兵200名让他带领。袁甲三来颍州镇压捻军,将要他去,他转战直、鲁,屡战皆捷,被提升为皖军总统制。他温文尔雅,治军严明,曾国藩夸他有“古仁将之风”,十分器重。累官至九江镇总兵、湖北提督、长江水师提督。他多次解囊赈济邻里饥民。宣统二年(1910年)卒于水师提督治所。


程恩普,(1882——1943年)字稚周,程文炳第六子。性豪爽、沉静。幼好百家言,尢爱兵书。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曾与柏文蔚、卢镜寰、杨国弼等共倡改革,响应者四起。光绪三十一年,东渡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
孙中山见他才智超人,十分器重,委他与孙毓筠(少侯)同主安徽革命事宜。不久,派他与吕荫南等回国,并亲授安仁会钤记,组建国内革命组织。他回国后,利用父亲提督长江水师之便,在官兵中发展安仁会会员,进行革命鼓动工作,翌年回东京复命。不久,复回南京,拟同孙毓筠、权养之、张汇涛(孟介)发动士兵起义。孙、权等人进城后,行动被清军识破,事败。遂相约各回家乡播种火种。
恩普回颍,开办益智书局,以此作为安仁会办事机构,先后发展刘幼山、宁隽元、张锡三、陈学员等一大批青年会员,创办商会、团练。广大商民乃至团警皆翕然从属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武汉首义,邮电遍梗,传闻不一。程恩普派余化南等南下摸清情况后,于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公历1912年元月15日)在农学堂召开安仁会会员大会,成立皖北革命军,宣布颍州独立。颍州知府长绍、阜阳县知县闻讯惊慌遁逃。
未几,张汇涛率淮上革命军北上,恩普亲往颍上劳军,共商会师北伐大计。汇涛认为颍州殷实,应先筹粮饷而后行,恩普主张直取京汉路,以防清兵南下。争执之后,汇涛统兵驻守阜阳城,恩普率队光复太和、涡阳。亳州清军统领李竹明得知皖北国民军已经跨过涡河,一面诈降,一面于亳州南布伏兵。
当皖北国民军行至溜子集时,伏兵四起,在仓促应战中,终因从寡悬殊,不支退去。这时,倪嗣冲所统之清军已经窜过行流集,对阜阳城形成包围之势。恩普得知后,为救援淮上革命军,引兵而南。未至,阜阳城陷,汇涛缒城走。恩普知事不可为,置兵中流村,亲赴害皖请兵。不久,南北议和,倪嗣冲成为合法的安徽督军,擅权专政,肆意捕杀革命党人。孙毓筠任安徽都督后,正式委任恩普为淮北国民军司令。恩普坚辞,遂去上海,与吕荫南、张秋白(蒙城人)等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大造讨袁舆论。
湖口战起,皖籍反袁人士亡命于沪者日多。恩普把他们保护下来,并出资安排生活。倪嗣冲得知,仗着与恩普有世姻关系,派专人去沪要人,恩普拒不接见,坚不交人。帝制发生后,孙毓筠变节,恩普愤甚,将地产变卖5万元,于上海法租界永乐里密设淮北讨袁办事处,为此家产荡尽。后袁世凯羞愧而死,黎元洪下令解散所有讨袁组织,恩普对此引为奇耻大辱。此时,他的财产荡尽,精力亦逐渐衰竭。许多老同盟会员得知他的窘状,非常同情。后国民党中央欲行资助,他谢绝道:“牺牲乃革命党人之本分,若计较得失,(也有史志说是“若望报偿”四字)与术工投机者何异?”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国难日深,程恩普主张抗日收复失地,因忧愤交加,疾病日重,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25日呕血逝世,时年61岁。
慢慢阅读当年程家第一代主人和第二代主人辉煌的历史,内心突然心生落寞。悠悠岁月,当年他们居住的豪门大院已人去楼空,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远去了,民国淮北国民军司令也远去了,仅留下了这座空空如也的大院,让有机会前来程家大院的人,了解这段平凡而又辉煌的历史。
能够让后人记住,并被时时提起,当然不失为一种人生最大的收获。而程文炳、程恩普父子两人就达到了人生这种最高境界。完成任务的他们,把记录他们辉煌的程家大院推到了历史的前沿,接受世人的荣誉和勋章,而他们,就躲藏在历史的身后,满怀欣慰地审视自己做过的一切。
《清史稿》大书特书,刘鹗的《老残游记后传》重重抒写,安徽近代史、阜阳地区志、阜阳县志等等也记载了程文炳的辉煌历史。谁又能想到程文炳少年时曾是个小叫花子,并险些被淹死呢?在颍州城老百姓口中就流传着程文炳两次差点丧命的故事。一次是他小时候在袁寨镇被淹的故事,另一次是程文炳发迹后建造住宅或祠堂,被指控有篡逆之心和犯上之罪。


03

历史上的程家大院

一个经过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将领,在功成名就后,寻觅安享晚年的居所时,想必他们的目光是挑剔而谨慎的。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叶落归根。程文炳也没能免俗,少小离家老大回,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颍州城。然后就圈墙盖房,安稳地居住下来。
对于已近晚年的程文炳来说,修高墙盖豪宅,自己享受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却给后人留下一处可以瞻仰游玩的大院。
人杰地灵,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孕育着淮河儿女,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武官正一品)就出生在颍州城。在清代官至正一品的武官寥寥无几,程文炳确实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他当年曾经建造并居住过的程家大院,如今让我们为之自豪和向往。
颍东区文化局局长赵海滨说,程文炳宅院也就是今天的程家大院。程家大院大约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程文炳宅院原建筑规模是仿故宫规模而建。寨墙是按长城的样式而建,上有枪垛口,为12公分的正方形状,寨墙里面是土壕与路,寨墙外是寨沟,寨墙四角有4个敌楼,宅院为一宅三院,西院因故未建,中为正宫,东为东宫,院四层,现保存较好的堂楼就是供程文炳居住休息的地方。

程家大院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三次较大的破坏。第一次是1948年解放袁寨时,曾因农民哄抢宅内粮食衣物而引起大火,东院被烧。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破四旧、立四新”,宅院的建筑被严重毁坏,特别是整个建筑内部的雕刻部分几乎被铲掉完了。第三次则是在大院内建袁寨镇粮站,不仅在大院里面建了房子,影响了大院当年的气魄,还毁掉了大门楼的石雕建筑,破坏了许多建筑设施。现在汽车每天来往,轧坏了院内许多青砖。
目前,颍东区人民政府根据“文物工作五纳入”的精神,按照守土有则的原则,对程文炳宅院进行修缮和全面测绘,并跑省进厅申请将“程文炳宅院”列入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之列内,相信不久,这座具有120多年古建筑将呈现出它那迷人的风采。
今年63岁的秦良发说,当年他的爷爷就在程家大院居住,是一名打更人,每天夜间拎着铜锣在固定时间敲。听他爷爷说,院内驻有几十名士兵,东院外还驻防着一支军队。67岁的刘子中老人是刚解放搬来的,他目睹了当年程家大院大门楼的两对石狮子被破坏情景。那是文革时期,来了一队红卫兵,带着大锤把许多雕刻精致的门窗砸烂,又把在大门楼旁镇守的一对石狮子砸烂。他说,那对石狮子有1米四五高,不仅雕刻精致而且还气派。
与程文炳是自家的后裔程传鼎说,在南门五米高的大门楼上方悬挂着一块圆木,也就是上方的一个柱子,古代称“看方”。上面雕刻的是十八罗汉朝南海图,还绘着色彩,非常好看。然而,在文革时期也被红卫兵砸毁了。
同时,他还说,在解放军攻打袁寨时,程家大院居住的七老爷、九老爷搬走了。当地农民在夜间哄抢了大院没有搬走的财产,许多碗筷碟子、屏风及桌椅、床等等抢一空。就在那天夜间哄抢中煤油灯被踢翻,发生了火灾,烧毁了东院二十多间房屋。现在他还能约略知道在袁寨次哄抢中,遗存的有些物品散落在谁家。一个清时期的大木床,现在还在一位姓李的家里。
市广电局助理调研员朱华昌,小时候就在程家大院附近居住了十几年。朱华昌回忆:他家离程家大院非常近,每天都跑进去玩。解放初期,大院一分为二,前院为粮站的仓库,后院为区公所驻地,同时也是政治、文化活动场所。院子里有两株石榴树,五月花开时节,火红的石榴花把院落映照得别有生气。
朱华昌说,六七十年代,经常有集会和文艺演出。记得有一年的军烈属新春慰问演出,舞台就设在四合院里,二层楼便是舞台,由县城曲剧团来的演员,一曲《北风吹》响起,不知是演员声音特好,还是小院有一定的声学结构,特别响亮、委婉、动人。后来,随着撤区建社,撤社建乡,并乡建镇,在行政建制的变化中,袁寨的行政文化中心渐渐北移,本来程家大院居于袁寨街的东北角,而今却居于袁寨偏南一隅。真是应了那句古语,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朱华昌向我回忆起当年的程家大院时,仍然陶醉在少年时那无忧无虑的时光中。
斗转星移,多少往事,已成过眼烟云。今天,程家大院已随着程文炳当年的辉煌走进了历史,并走进了我们所探寻的生活中。


04
传说程文炳两次差点丧命
人杰地灵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孕育着淮河儿女,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武官正一品)就出生在颍东区枣庄镇。《清史稿》大书特书,刘鹗的《老残游记后传》重重抒写,安徽近代史、阜阳地区志、阜阳县志等等也记载了程文炳的辉煌的历史。谁又能想到程文炳少年时曾是个小叫花子,并险些被人淹死呢?在颍州城老百姓口中就流传着程文炳两次差点丧命的故事。一个是程文炳小时候在袁寨镇被淹的故事,另一个是程文炳发迹后建造住宅或祠堂,具有篡逆之心和犯上之罪。
在袁寨镇流传最广的就是程文炳小时候偷红芋母子的故事。小时候的程文炳是个要饭的叫花子,相传他出生在颍东区枣庄。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要饭来到袁寨,没要到饭,实在饿极了,便偷了地里的红芋果子吃。谁知程文炳正吃着,被种庄稼的农人发现,把他捉住,狠狠打了一顿。而这个打他的人家家族是村上大户,族里的一个人说不如把这个小叫花子扔在河里淹死算了。
结果这户人家竟真的把小程文炳装在麻袋里扔在了沙河里。也该程文炳命不该绝,装在麻袋里的程文炳手没有被缚住,加之麻袋口也被这户人家一位好心人没系紧,他挣脱掉后在水里竟游到了附近船下面潜伏了,幸好被这家船主救上来。这家船主是个好心人,船主则是沙河对面的人家,知道程文炳不能在家呆着,就给了一身干净衣服,给他一个布包让他去到颍州城闯荡世面。程文炳离开袁寨回头发誓,倘若我发迹了必定在他家祖坟上建房。
福大命大造化大的程文炳,后来因作战勇敢,保皇上有功,直至升至为长江提督。果真回到袁寨选址建房,但当了官的程文炳决非当年口吐狂言的少年,他没有在这户人家祖坟上建房。但他却买下了这户人家及他们家族的田地,大约150亩左右,建造了今天的程家大院。
传说程文炳在袁寨镇建造程家大院也是险象环生,并险遭杀身之祸。在袁寨镇任镇党委委员的任守思向我讲述了流传在袁寨镇的这个历史传说。自从程文炳升官发迹后,先在颍州城建了程家祠堂,随后,又打算在袁寨镇定居,因为当年他曾立过重誓。为此,他带风水先生来到袁寨镇曾淹他的那户人家。而淹他的那户人家当时还不知道是当年被扔在河里的那位少年。
待程文炳告诉他们后,他们吓得手足无措,程文炳却没有与他们计较。在离沙河很近的地方选了一处,买了150亩地建造了几百间房屋。仿照江南风格建造了一处非常气派的官邸住宅。因其房屋建筑是仿照朝皇宫午朝门所建,被人参奏一本,说程文炳有篡夺皇位之心。皇帝对此半信半疑,便派钦差大臣前来查访。程文炳得知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幸颍州城有一聪明秀才,人称刘桂嘴,一张嘴皮子能把死人说活的功夫,一眨眼一个鬼点子。
在颍州城许多达官贵人都敬他三分。在属下指点下,程文炳求教于刘桂嘴。聪明的刘桂嘴听后,微微一笑,这有何难。告诉程文炳,只须把老祖宗的像请回来就行了。程文炳有点纳闷,传至几千年的老祖宗到底是谁他也不知道呀!刘桂嘴说,在山东不还有程咬金的画像吗?他当年曾做过皇帝,后来也是九九千岁呀!把他请回来不就行了。
程文炳一听,茅塞顿开,当即他带着绫罗绸缎,及颍州土特产,前往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叙家谱。找到程咬金的后人后,程文炳就把其遇到的事说了出来,并说他的祖父从山东流落到颍州城的,因一直没修过家谱,程咬金的后人看到当朝这么大的一个武官如此坦诚,又加之是主动前来寻宗溯祖,有这么大的一个官认祖,便答应了把程咬金的金身画像让程文炳请去。
就这样,程文炳把程咬金的画像请回来后便挂在了会客厅里。刚请回来没几天,钦差大臣就到了,程文炳带他来到自己建造的官邸骑马看了一遍,便把钦差大臣带到了会客厅。这位钦差大臣一看到正中挂着程咬金的金身画像,慌忙跪着嗑了几个响头。那时,虽然是清代,但自古以来讲究仁义,毕竟程咬金当过皇帝,古人又相当迷信,对凡是做过皇帝的人都认为是真龙天子出身,不是一个朝代下跪,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嗑过响头后,钦差大臣小心翼翼地问程文炳,这堂上为何挂的是程千岁的画像。
程文炳就把刘桂嘴教的那几话说了出来,“吾乃山东人士,因祖上逃难分离,流落到颍州。吾辈实乃程咬金后裔的一个支系。现在建造一座住宅,一来自己居住,让老祖宗看到后人建功立业的功绩;二来也为吾的后人牢记老祖宗一生的丰功伟绩。”钦差大臣一听,感觉确实有道理,回去到京城复命,便把程文炳讲的话向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一听,便不再追究。
这个故事也有说是程家祠堂,不是程家大院。原阜阳市(县级)副市长李世宗,也颇为热袁?阜阳历史。他说,程文炳建造程家祠堂,因为在其柱子上有雕刻了龙燔,被称镀金龙燔柱子,被人参奏为犯上之罪。后来的故事跟上面就一样了,到山东请来了程咬金像方化险为夷。
到底是程家大院还是程家祠堂惹事生非,因无史记记载,在今天我们已无从所知,但有一点则是无可置疑,那就是无论是大院也罢,还是祠堂也罢,都与程文炳脱不了关系。可以说,是程文炳政治仕途中一点插曲。不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程文炳也颇为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不讨皇帝欢心的大臣,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程文炳能够化险为夷,至少说明了他领军打仗是有真才实学,不是靠阿臾奉承爬上去的官员。


05
颍州曾有程文炳三处建筑
一个经过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将领,在功成名就之后,寻觅安享晚年的居所时,想必他们的目光是挑剔而谨慎的。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叶落归根。程文炳也没能免俗,少小离家老大回,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颍州城。然后就圈墙盖房,安稳地居住下来。
对于已近晚年的程文炳来说,修高墙盖豪宅,自己享受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处可以瞻仰游玩的大院。
人杰地灵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孕育着淮河儿女,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武官正一品)就出生在颍东区枣庄镇。在阜阳许多人都知道程文炳建造了程家大院、程家祠堂,然而,程文炳还有一处程家公馆却鲜为人知。在清代官至正一品的武官寥寥无几,作为阜阳人的程文炳确实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他当年曾经建造并居住过的程家大院、程氏宗祠、程文炳公馆,如今让我们怀念并为之向往。
在阜城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鼓楼附近的程家祠堂应该都不会陌生。位于今天的人民西路,文昌阁西,聚星街处的中国建行阜阳分行就是当年的程家祠堂,现在建行后面则被一开发商建成了高楼大厦。
今年68岁的李文华老人,一直在程家祠堂附近居住。或许因年龄大了的缘故,仅能记住当年程家祠堂有东西廊房,有非常高大的宫殿,大约有50多间房屋,解放前还保存完好。到了五十年后期就扒完了,仅剩余一处大殿。去年,大殿被现在建房的开发商扒了。
从颍泉区残联退休的宁光奎,对阜阳历史也非常热心。他曾多次到程家祠堂观看,当时未扒掉的大殿建造的门楼相当华丽,飞檐条棱,两边是八字门,前面全部是青石条,台阶非常高。程家祠堂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书四个大字:程氏宗祠。后来,这块匾额也不知去向。
对于程家祠堂建国后一段历史变迁,始终热衷阜阳历史的李世宗老人能够说清。他说,程家祠堂在解放前仅剩余大殿,东边还有几间瓦房式的厢房。解放初期,扒了几间厢房盖了两层小楼,作为阜阳阜阳行政公署招待所。1958年,阜阳地委在人民西路处建成颍州宾馆作为招待所,阜阳行政公署招待所改为阜阳专员公署第二招待所。文革期间改为阜阳专署招待所。
文革结束后,恢复第二招待所。九十年代初期,大约在1991年,整个大院全部卖给了中国建行阜阳分行办公。
与此同时,李世宗老人还告诉了程文炳在颍州建有一处公馆的住宅。这座程文炳公馆当年刘伯承曾在此居住过,遗憾的是现在这座公馆已从土地上消失了。那是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军乘胜前进,直驱长江沿岸。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中央在河北省平江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后,我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高级将领,率二野司令部去渡江前线总指挥部(驻安徽省肥东瑶冈)。
并于当月26日下午到达阜阳,驻军分区司令部(原系程文炳公馆)。刘伯承住东屋,李达住西屋,张际春住此院东北院堂屋。。。。。。刘伯承3月28日离开阜阳到颍上,30日顺利地渡过淮河,经正阳关到寿县。
这段史料是李世宗老人当年访问原省人大主任王光宇及查阅聂晓光同志笔记而整理的。后来,李世宗老人曾建议阜阳军分区负责人将刘伯承等同志住过的地方,作一标志,留作纪念。以缅怀刘伯承同志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激励后人。然而,不知因何原因,这一革命遗址未能保留,如今已荡然无存。


那么,当年的程文炳公馆是何时所建,又是怎样的一栋建筑呢?
对于程文炳公馆建于具体年月日,因无史料记载,李世宗老人说不清楚。他说,可以肯定地是,程文炳公馆是建于光绪年间,与程家大院、程家宗祠时间相差都不会太远。对于当年程家公馆的建筑情况,李世宗说,1951年,他21岁,因组织安排他被留在了阜阳军分区机要科。
当时就在军分区居住,也就是程文炳公馆的东院落厢房。那时程文炳公馆有三层院落,正院两层院子,后面有堂屋三间,东西各有厢房三间,在东面还有一层院落,好像东面大厅向后退了一点,有点狭窄,大约是佣人所住。总共大约有50多间房屋。占地大约15亩,在东边还有一块广场地带,一口老井,至于是不是当年驻兵或其菜园,就搞不清了。大约到了1964年,阜阳军分区院内进行改造,扒了不少房屋,仅剩下东院三间。九十年代初期,这东院三间也被扒掉了。
程家祠堂和程文炳公馆旧址我都去了,但没能看到留在地面的遗存建筑,所能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当我们寻找程氏宗祠、程文炳公馆这两处遗址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一种无奈和尴尬,因为它是历史,但却没有留下自己的足迹。我翻阅手中大量的阜阳历史资料,却没能找到当年这两处遗址的记载,甚至于片言只语也没有找到。但流传在阜阳百姓口中的故事以及当事人见证的遗存,都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这两处可以观看并值得纪念的建筑已被拆除,多少让人感觉一丝苦涩,然后长久叹息。在走远的程文炳背后,能供后人怀念的东西,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但是正因为他曾经在阜阳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所以无论岁月如何尘封,都无法淹没那从刀光剑影中走出来的清末将领程文炳。


06
今天的程文炳后裔

一直居住在袁寨镇罗行街的程传鼎、程传礼堂兄弟俩是程文炳第三代旁系后裔。今年74岁的程传鼎说,他们是从程楼逃荒过来的。以前他的爷爷与程文炳是本家,都在枣庄居住。
后来,程文炳发迹在袁寨建房,他爷爷逃荒便跑过来了。不过,他爷爷没有住进大院。他家当年曾有一个老家谱,上面还排着后代起名顺序,他依稀记得是:“登庭照文章,传家裕永祥,松鹤寿命长......”,现在他们家族已排到“裕”字辈了。
他说,他爷爷因是从程楼逃荒而出来的,死得早,学名不知道了,只记得有个别名叫支谱。爷爷有三个儿子,他的父亲程裕章也是弟兄三个,都是单传,而到了他这一支,也是单传。在堂兄弟中,他是老大,程传鹤是老二,(在宿县做官已逝世)程传礼是老三。老二程传鹤只有两个女儿,都在北京工作。老三程传礼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都已成家立业。而他则有五个儿子,然而有两个儿子却意外死亡。现在三个儿子分别是程家平、程家国、程家民,六个孙子,三个孙女。大的孙子程涛22岁了,今年刚当兵回来,还有几个孙女在北京打工,因为程家有亲戚在北京,多少能照顾点。对于现在的晚年,他非常幸福。
在颍东区文化局局长赵海滨的帮助下,我用因特网联系上了程文炳第六代直系亲属程恺。目前在苏州工作,是一日本建筑和设计公司的苏州地区负责人,职务是江苏冲山工程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闻听我了解他先祖的事迹,表示非常欢迎。但他对于当年先祖程文炳有几个姨太太和几个儿子不清楚,他说只有回去一趟问爷爷才知晓。对于现在他所知道的情况,他没有隐瞒,如实告诉了我。程恺说,程恩普(稚周)是其曾祖父。有两个儿子,程传颐和程传江,程传颐是其祖父。
程传颐有五子,“家“字辈,分别是程家铭、程家铎、程家镭、程家镛、程家铉,孙子孙女为永字辈,但均未遵循。程传颐是苏州大学教授,早期清华大学毕业,是钱伟长同学。程传江目前在上海工作,他们两位的儿女也大多已退休。
而程文炳还有一个儿子在历史上也是光彩夺目,那就是程恩培,字绍周,在清代曾是浙江候补道。后主要从事教育研究,同时涉足生意,他是太谷学派成员,和《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是儿女亲家。程恩培还有个女儿嫁给扬州大户何家,后有两女,一女嫁给现任政治局常委罗干,她们是祚字辈,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是她们的堂兄。
程文炳曾先后任职福建提督、湖北提督、长江水师提督。目前,湖北襄樊古隆中旅游景点《石牌坊》是隆中的标志,为当年程文炳所建。而据湖北省地方史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公元1874——1908年),湖北提督程文炳维修隆中诸葛亮故居时,在躬耕亭处修抱膝亭并立抱膝处石碑,并留下笔墨:“躬耕亭”三字,同时将部分躬耕改为方池种莲藕,名日“荷花池”。而目前有人考证则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从我所了解的史料中发现,程文炳与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有共同之处,都是创业前拉兵时共同做过剿杀捻军行为。不过,这是当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无从苛责。
历史不能用想像来补充,在对待历史的时候,我们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客观、严谨。这或许也就是历史的最终宿命,也或许是人们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
在历史学家眼里,历史是心目中的高山仰止,是高台远望,是可望而不可及。但在一些普通人眼里,历史只是一堆残砖烂瓦,抑或是一处残垣断壁,或者说是路边的一堆黄土地,不被他们所重视。
目前我们阜阳仅有一处程家大院(黄山市有程文炳纪念馆,就是程文炳的指挥所在地,门票大约20元),在走远的程文炳背后,能供后人怀念的东西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然而,正是因为他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所以无论岁月如何尘封,都无法淹没那从刀光剑影中走出来的清代将领程文炳。


07
一座慢慢开发的金矿

2002年10月秋,安徽省考古专家方贤达曾专门到袁寨镇的程家大院进行考察,这位安徽省的考古建筑权威看后,兴奋地说,他找到了安徽省南北方徽派建筑的分界岭。到了程家大院,可以看到江南的徽派建筑在这里终止了。
方贤达说,安徽的建筑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徽派建筑,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徽派建筑又分江南风格、江北风格,程文炳所建造的程家大院,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从袁寨镇再往北走,就再也看不到江南风格的建筑了。
谈到今后的程家大院开发,一脸兴奋的颍东区文化局局长赵海滨说,今年9月中旬,颍东区编制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文物管理所,主要是针对程文炳宅院即将被列为省保单位机构准备的。将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把程文炳宅院进行维修,使其对外开放。
作为景点开放一定要有内容,为此,他们准备搞一个皖西北民间民俗博物馆。着重把皖西北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俗等一些多少年保存下来的东西收集展览,如皖西北的婚丧嫁娶、大车、小车、纺花车、花轿、猫头鞋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多少年用过的东西,将作为一种摆件,进行展览。
其中包括阜阳当地土特产、地名等来历进行宣传摆放,如枕头馍来历、插花来历等,把枕头馍、插花姑娘等全部做成蜡像,用文字介绍。与此同时,还包括民间的老照片、民间剪纸、(如中国剪纸大师程建礼要搞一个专门的展室)王甸子农民画等等这些东西展示出来。
程家大院不仅成为一座民俗博物馆,同时,还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展室里给程(恩普)稚周专门建一个展室,以文字、绘肖像画为主,把程稚周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日本求学,如何认识孙中山,又听取孙中山教诲回阜阳发展革命的故事。
再以现存的程家大院的北宅院堂楼程文炳居住的房屋开展室,专门介绍程文炳生平事迹,从其当年如何发迹开始,在福建省当提督、湖北当提督做的有益百姓的事进行展示。在文字里则让游人了解到,看程文炳要从两种辩证观点看人,站在历史上看程文炳,毫无疑问他是一个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文武双全的将才。当然,他也曾镇压过捻军起义,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最后,再搞一个程文炳第五个儿子程恩培的展室,这也是程恩培在此居住过的院子,这位一生致力于国家教育的官员,曾是太谷学派的一分子。
对于这几个设想,赵海滨是充满了希望,他说,只要省保单位一批下来,首先就要全部进行修复,布置展室,进行边开发边开放。
赵海滨还向我说起了江苏同里的一座全国闻名的退思园,这个同里仅是一个小镇。退思园的主人与程文炳是同朝做官,还没有程文炳官职大。然而,其退思园却比程家大院名气大,园内假山、小桥、清朝建筑都集苏州园林所有优点汇于一体,同时还把同里以来的历代举人、状元、秀才画幅像展示,再进行大量的文字介绍。
退思园优美的建筑风格,不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还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同里镇在全国的知名度。而有意思的是,赵海滨介绍没几天,我就在10月9日早上7时收看央视四套节目时目睹了同里退思园的景点,那真是一个美得不能再形容的园子了。一座私家园林,却能走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由此可知,这座园子所拥有的江南建筑风格及景观一定别具一格而美丽。
赵海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程家大院恢复古色古香的老街,按原先建筑设计,雕梁画栋,全部是小瓦的,建成门面,当地居民可以像江苏周庄那样做生意。但提到具体开发程家大院附近居民区,赵海滨则是有点忧虑,因为他知道当地居民旅游意识较淡薄,文化品位素质也不是太高。他对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袁寨镇曾有块长条石头,上面刻有“中留村”三个字,当时这块石头被镇上一户人家当做砖头铺在大门口的,一直没人注意。
去年,颍东文化局同志偶然发现了,待知道文化局同志要收留,却不给,现在也不知道弄哪去了。他遗憾地说,这块石头可以考证袁寨镇的来龙去脉,以前袁寨是不是叫中留村,还是程文炳居住的地方叫中留村,这些都是历史之谜,需要实物来考证。然而,当地居民的做法却实在让人伤心。
(另外,我在六七次前往程家大院采访中,还了解到程家大院在建国前曾发生一次火灾,大院遭受当地居民哄抢,现在有些居民家中还藏有程文炳使用的锅碗、坛坛罐罐、屏风、木床等等,不仅不缴获,有些居民还偷偷地开始朝外卖。)
谈到开发程家大院,赵海滨恳切地借本报呼吁,希望当地居民积极配合保护文化的发掘,文物开发,文物资源利用,程家大院开发出来,不仅为当地居民今后生活带来丰富多彩,还能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届时,将会吸引全国亿万人民来此参观游玩,还会成为全国美术家、摄影家的创作基地。


喜爱研究阜阳历史,并对程家大院开发寄以厚望的颍东区委书记李兴武说,程家大院潜在价值很大,是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他说,为什么江苏浙江、珠江三角洲一带能够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最大原因就是抓文化建设。
宏观上看似在抓文化建设,实际是在抓经济建设,这就是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道理。阜阳在历史上曾是发达地区之一,特别是北宋时期的颍州,成为阜阳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经济上富裕,文化上也是名人荟萃之地,北宋时期的颍州一时成为“名公巨卿、燕游之地”。
沧海桑田,今天的阜阳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颍东区则是阜阳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然而,颍东区又是阜阳经济发展希望很大的一个地方,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潜在的地下资源及地上历史建筑。
袁寨镇的程家大院就是颍东将来的一个经济增长点。不仅在阜阳,甚至在安徽也是屈指可数的一座清代官绅建筑。程家大院经历文革这个大破坏时代,还能够保存下来这么一座完整的建筑,实是阜阳人的幸事。程家大院代表了两个朝代,程文炳代表了洋务运动的一个朝代,程恩普则成为中国近代史思想上的先驱者之一。
程家大院已成为社会巨裂变革的一个历史缩影,一个文化缩影,一个历史景点,更是一座慢慢开发的金矿。曾经让人遗忘的,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他们重放异彩。一旦历史原貌恢复,程氏父子的辉煌将成为颍东发展旅游业的最好资源。
李兴武满怀希望地说,未来五年,开发成功的程家大院将会成为阜阳的一处重要旅游胜地。阜城也会形成一个旅游三足鼎立之势。届时,到阜城旅游的人将会东游程家大院,中游生态园、会老堂,西游颍州西湖。
程家大院,是程文炳、程恩普父子昔日的居住地,一个代表了洋务运动时代的象征,一个代表了近代史思想上的先行者,会走向何处?
是让程家大院仍然孤寂落寞地待在那里,还是像乔家大院那样走向新生,或是像同里的退思园一样走向全国,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经济增长点?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只须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5 06:17 , Processed in 0.2625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