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通古镇上的庐州人

[复制链接]

2427

主题

2608

帖子

86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00: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曾经世人只知大通不知铜陵,当年和芜湖、安庆、蚌埠一起号称“安徽四大商埠”,自然也留下了庐州人的身影。

A、功过于一身的“李合肥”
太平军的历史功过在史学是有争议的,比如在合肥,庐州城里的许多古建筑都毁于他们手中,至今还留传“二郎庙无人把香烧”的民谣,就是因为太平军连躲在庙里的百姓也不放过。
不同的是太平军在大通的时候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连官方文书都承认:“买办物件,均各照市价付给,并无干扰”。为了安定民心,太平军还摆队上街,告知居民铺户,照常营业,不必惊惶。

而不管总样,太平军的兴起都给了庐州人李鸿章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于是,当1853年太平军相继攻克安庆、大通等长江沿线城市,他便随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一起回家乡招兵买马。
太平军被镇压下去以后,大通这座江防要塞成了经济关卡,朝廷在和悦洲建立“盐务招商局”,统辖和督办沿江数省的盐务。建造起富丽堂皇的盐务管理机构和与之相适应的高级财政税收机构。“一时间,大通港湾内船桅如林,一河两岸商店人口爆增。街市熙攘,人流滚滚,灯火通明。”大通终于演变成一座初具规模的繁华商埠和重要港口,有“小上海”的美誉。
大通的繁荣得益于盐业,而盐业的兴旺和李鸿章以及他的老师曾国藩是分不开的。
早在1849年,清政府为了统购食盐,就在大通设立了楚西掣验局。这是一个盐务管理机构,管理着由长江下游开往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各县的盐船。楚西掣验局掣秤、验票、加税,过境的盐船,凭票纳厘,每票征税银二十八两,俗称“二八佳人”。每月通过大通港进出口食盐达十万担以上,故被朝廷赞为长江“食盐集地”,中国皖南“大盐仓”。

大通有一句古话:“一业带来百业兴”,这实际上指的就是盐业。
 李鸿章接管大清盐务以后,将大通盐务招商局改为大通盐务督销总局,另在和悦洲上设皖岸督销分局,还有一个分局在芜湖,都归大通盐务督销总局管辖。
 李鸿章对大通和悦洲的盐务机构极其重视,水师大通营是一支比较有效的防护力量,但他不放心,又增设水上关卡,专门检查江上来往船只,防范越关逃税。总卡设在和悦洲大关口,全洲设上、中、下三道卡,每卡配炮船一只,日夜游弋江面。
当然,李鸿章也给大通带来了屈辱,那便是1876年9月13日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在新辟芜湖等四城为通商口岸之外,又允许“安徽之大通、安庆,准暂停泊,上下客商货物,皆用民船起卸”。本来这只是对英国人的条约,可很快就被列强们“利益均沾”。和悦洲也从此便成了外国商人的货物中转港和集散地。

B、煊赫一时的金斗帮
当然,大通古镇上遗留下的绝不仅仅只有“李合肥”,还有曾经威镇八方的“金斗帮”。
所谓“金斗帮”指的是清末明初由庐州籍商人组成的帮派,声明仅次于徽帮。
当时淮军的势力日益强大,其将士多来自于庐州府管辖的四县一州。他们在随军采购粮秣时取得一些回扣,有的还利用军饷投资商业,大发横财。一些人干脆脱离军界。为了相互帮扶,各地先后成立了庐州五属同乡会。起先称为“庐帮”,但旧音“庐”发“鱼”音,商人们嫌不好听。而庐州府首县合肥旧称“金斗城”于是改称“金斗帮”,不仅音节响亮,而且含有“日进斗金”的寓意。
大通在其鼎盛时期,商业兴隆,商号林立。各种大小行业、乃至青红帮和黑社会的团伙,鱼龙混杂,一有尽有。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导致人口日益增多,各类服务性行业随之纷纷兴起。那时通和两岸,仅管吃管住的酒楼茶社、大小旅馆、客栈,就有一百余家。

渗透到了各地的金斗帮自然不会放过这块风水宝地,当时弹丸之地大通及其和悦洲有居民十万人,分为八帮:一曰两湖帮,为湖南、湖北人;二曰金斗帮,为庐州人;三曰大邑帮,即安庆府人;四曰新安帮,即徽州人;五曰泾太帮、六曰旌德帮、七曰池阳帮、八曰土著帮。
那时清廷在大通虽有衙门,但局势难以控制。市面上以强凌弱,欺行霸市,争夺码头,斗殴不断。这样角逐相争,旅通人士自生乡谊情感,渴望同乡成帮,以求伸张公理,不受欺凌,保障经营,安居乐业。大通的金斗帮不仅涉猎商业,也把持了码头上的一应事等,势力很大。
其实,当时的金斗帮在各地都是势力强大,比如同时长江流域的南陵航运,在上个世纪初期,客运小船发展到300多条,1000多个船工,一半以上为金斗帮把持,控制了了西河以下所有客运码头。此后,和另外两个帮会势力在青弋江上鼎足而立,垄断了所有客货航运业务。

而芜湖的金斗帮头子是李鸿章的侄子李仲浩,民国初期担任芜湖招商局总经理,同时兼任芜湖商务总会总理,皖江流域的金斗帮都多多少少沾了他不少光。
虽说金斗帮在当时和徽帮齐名,但由于金斗帮使用的手段许多是不入流的,所以,史料上与此有关的记载很少。
与同乡会、帮会的特点一样,金斗帮最初是每逢过年过节都要聚会一次,烧香磕头,饮酒叙旧。而大通的金斗帮聚会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是和别的帮会一起赛会。1936年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一篇《鹊江风俗志》,对此有详细描述。
大通的八帮赛会一般选择秋后举办,“在四官殿集城隍头衔,为敕封显忠大王。”各帮有各帮特色。
金斗帮后来扩大为淮南帮,因为大通聚集的淮河以南人士愈来愈多,后来还有山东、河北等省人士也相继加入。他们大多是贫民,以码头搬运,做机匠砖木铁匠手艺为生。当时大通五家半码头,他们就占领四家。淮南帮人彪悍体壮,个性强直,人称“府大驾”。如遇有不平或损其权益,一致上前,毫无畏惧。因此在鹊岸角逐中,始终鼎足相持,从未受挫。
淮南帮起先还是以合肥人当家作主,后来也有外地人担任首领。比如首任会长倪秀岩是合肥人,但继任会长宁吟堂就是阜阳人。
1931年,金斗帮(淮南帮)根据国民党政府当时政令,和其他帮会一样,将名称更改为旅通同乡会。帮会长更名为理事长,并增选了理事和监事,直止1949年。(李云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9 05:13 , Processed in 0.2232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