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那么光鲜,却比电视剧更辛酸——现代法医的中国前身:仵作

[复制链接]

642

主题

791

帖子

29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15: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一部低成本网剧《御赐小仵作》靠着紧凑的故事节奏、丝毫不侮辱观众智商的情节设定和打动人心的台词成为收视黑马。



靠着电视剧的成功,仵作,这一中国历史上的“贱业”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在人们的认知中,当代法医可是“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相关的刑事科学技术、司法鉴定技术对与法律有关的人体(活体、尸体、精神)和犯罪现场进行勘察鉴别并作出鉴定的科学技术人员”,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有距离感,让胆小的人“敬而远之”,但这个职业本身绝不存在什么“低贱”的成分,一些以法医为题材的影视剧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那么,为何作为法医的前身,古代的仵作会这么不受待见呢?
仵作的起源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会去现场勘验尸体的工作人员——令史,牢隶臣/妾,还有笔录报告——爰书。

睡虎地秦简



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封诊式》里,有着这样的记载:“令史己爰书:与牢隶臣某执丙,得某室……”; “署中某所有贼死、结发、不智(知)可(何)男子一人,来告。即令令史某往诊。令史某爰书:与牢隶臣某即甲诊,男子死(尸)在某室南首,正偃。某头左角刃痏一所,北(背)二所,皆从(纵)头北(背),袤各四寸,相耎,广各一寸,皆中类斧,脑角出皆血出,柀(被)污头北(背)及地,皆不可为广袤……”
这些文字相对不容易理解,其实就是当时的凶案以及现场的勘验结果。由此可见,每当罪案发生,主管刑狱的秦国官员就会派遣令史携助手牢隶臣前往现场处理,一起检验,其中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流程就有测量检验、搬运尸体、收集证物等等,如果涉及到对女性犯人和尸体的检查等,还会有女性的牢隶妾操作,可以说是比较文明了。

秦始皇陵园中的文官俑



这些工作人员便是“仵作”的萌芽。
有人的地方难免会有犯罪,牢隶臣们自然也是被社会所需要的。不过,一直到了五代时期,《玉堂闲话》中才首次出现了“伍作”这个词,而宋朝初年《疑狱集》内才最早写下“仵作行人”这样的说法,而直到清代,“仵作”才正式吃上了公家饭。
宋慈与《洗冤录集》
宋代对于我国法医学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朝代,因为这时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法医学家,而他留下了一本传世的法医学作品,不但成为了宋之后每一个朝代仵作的学习教材,还被翻译成了不同的文字出版,影响了世界。


宋慈,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曾任多地提点刑狱官,办案非常注重实地检验。在宋慈之前,仵作只能算个糊口的营生,没有可以系统学习的课本,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更没有实验器材和工具,人们只能依赖世代相传的经验为判案做一些粗浅的辅助工作,专业水平低下,至于因此发生过多少冤假错案,那就只有天晓得了。



面对这些案件,一般的官员也就难得糊涂,但宋慈意识到了法医学的重要性,他曾言“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每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在宋慈看来,案件的审理是牵扯到人命关天的大事的,不能不慎之又慎。
随着经手的案子越来越多,宋慈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和实践所得的知识通通记录下来,写成《洗冤录集》。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也有详细论述。



宋慈的作品被后世所尊崇。以清朝为例,雍正六年规定,每名仵作都会被发一部《洗冤录》,并由一名刑书专门讲解;乾隆二十八年,西安按察使秦勇要求个州县日常督促仵作们学习《洗冤录》,每年都要考核一次,考试的时候随即抽查讲解《洗冤录》中的任一章节,讲得好有奖,讲得不好就得重修或者被革职了。
从仵作到现代法医学
不过,仅仅有宋慈这样的人还是远远不够。在封建社会,出身良好、读书科考的人是不可能从事仵作工作的(宋慈是进士,以官员之职,身怀责任感主动研究,但并非仵作),因此担任仵作的大多是社会底层人士。毕竟,在当时的观念里,这个职业要接触尸体,不甚洁净,而且动辄就会触犯某些忌讳,也是常人十分畏惧的。
因此,元代《无冤录》记载的“其仵作行人南方多系屠宰之家,不思人命至重,暗受凶首或事主情嘱,捏合尸伤供报”,也并非完全的污蔑。



试想,一群出身低微的人,为了糊口勉强从事这个职业,既没有高收入(容易被贿赂诱惑),也没有权力(受到官员管辖压制,无法坚持自己的见解),还完全不受社会尊重(贱籍,子孙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那他们怎么会有时间精力和欲望去钻研专业水平或提升社会责任感呢?(“仵作,贱役也,重任也,其役不齿于齐民,其授食不及于监犯,役贱而任重,利小而害大,非至愚至陋之人,谁肯当此。 ”——清·《洗冤录解》 )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的仵作们才是真冤枉,他们的工作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反而为此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明对中国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清朝的有识之士提出应当有医生或专业学者负责鉴定、检验,也逐步承认了尸体解剖的合法性。法医渐渐地成为了一个专业性极强,懂得法学、医学、化学等各项学科的高门槛职业,而仵作也就随着陈旧的司法制度消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0 13:28 , Processed in 0.2207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