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5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月回忆——新中国杀伤手榴弹主要型号简史(有柄篇 上)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1: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油画《西沙海战》中,水兵朝南越军舰投掷木柄手榴弹
引言
杀伤手榴弹是步兵常用的近战兵器,在巷战、壕内战斗等场合能发挥其他武器所起不到的作用。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包括朝鲜战争时期都缺乏重武器的火力支援,因此尤其重视手榴弹的使用,将手榴弹作为步兵分队的重要火力,甚至出现过突击队战士不带步枪、只带短枪和大量手榴弹进行近战的战例。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我军步兵武器进入制式化时代,杀伤手榴弹也开始统一制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国民党军队“晋造” “巩县造”小型木柄手榴弹图纸继续生产,过渡到仿制苏联F-1、RG-42、RGD-5三种杀伤手榴弹,仿制品分别命名为防-1防御手榴弹、攻-42进攻手榴弹和攻-59进攻手榴弹。50年代末期开始,因为扩编备战压力、国内的工业生产水平加上部队长期使用木柄手榴弹的习惯,三种仿苏手榴弹停产,重新生产制式化的木柄手榴弹,第一种制式木柄手榴弹型号为59式木柄手榴弹。随后,又在59式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研制生产63式木柄手榴弹。59式和63式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管为铜拉火管,密封性较差,容易受潮失效,因此我国又从60年代开始生产使用铅拉火管的63-1、67式木柄手榴弹。
以上几种木柄手榴弹都使用铸铁弹体,属于非预制破片,重量大、有效破片数量少,为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先后研制了半预制破片型弹体的77-1式及82式两个系列的手榴弹。其中77-1式仍为有柄手榴弹,只是将弹体从铸铁改为钢板冲压,带有冲压刻槽的半预制破片,外形从圆柱形改成卵形,增加了炸药装填系数提高了破片性能。82式系列则变化较大,首先为无柄卵形弹体,除带有过渡性质的82-1仍采用拉火管外,82-2开始全部采用翻板击针引信,手榴弹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在82式系列的基础上,还研制了性能更好的86式全塑钢珠破片手榴弹。
为克服延期引信的手榴弹落地后不能立即爆炸的缺点,国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研制过73式碰炸钢珠手榴弹和84式碰炸手榴弹,两种手榴弹都采用钢珠破片、碰炸引信,适合攻击高处、水面和机动目标,虽然这两种型号最后没有批量装备部队,但作为技术探索还是有其价值的。
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将新中国研制生产的各型杀伤手榴弹大致分为有柄和无柄两大系列,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和技术特点,以及生产使用中进行的改进。
从仿苏手榴弹到复产木柄手榴弹
新中国成立刚一年就投入了抗美援朝战争,此时国内的轻武器生产尚未制式化标准化,部队仍在使用战争年代缴获的各型杂式武器弹药,但为了支援前线,524厂、884厂、364厂、104厂、732厂、454厂仍担负起生产手榴弹的任务。此时相关厂没有统一的制式图纸、标准,大致仍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生产过的手榴弹产品图进行试制,弹体材料除工厂自行生产外,还发动当地群众用土法浇铸生产,以满足前线急需。如104厂当时刚刚建厂,就接受了生产120万枚手榴弹的任务,通过发动群众土法上马等方式,当年完成生产任务,第二年又生产了350万枚,到1954年,该厂共生产了700多万枚。
1954年,二机部引进了苏联RG-42和F-1两种手榴弹的生产图和技术资料,命名为攻-42型和防-1型手榴弹,1958年,又从苏联引进RGD-5手榴弹技术资料进行仿制生产,命名为攻-59型手榴弹。按照最初计划,我国将生产三种仿苏手榴弹作为制式武器,老式木柄手榴弹将停产淘汰,中国军队使用木柄手榴弹的历史本该到此结束。
但随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内发生了西藏武装叛乱和三年经济困难,国际上各种反共反华势力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进行围堵和骚扰,备战的压力骤然加大。国内虽然已经能独立生产攻-42、攻-59和防-1三种仿苏手榴弹,但三种手榴弹都使用击针引信,击针引信需要的钢珠、弹簧、击针等零件需要有机加工和热处理条件的工厂进行生产,两种进攻手榴弹使用的冲压弹体虽然工艺不复杂,有冲床就可以加工,但是可供冲压的薄钢板则需要专门企业生产。这些条件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根本算不上困难,遍布全国各地的乡镇企业、个体民营金属制品厂都有生产条件,但对50年代的中国来说,机加工零件的生产仅限于少量工业城市。当时,中央最坏的预计是全国主要工业城市都可能在战争中被重创,一旦这些工业基地被毁,仗就会打不下去,因此一边大力建设三线工程将工业生产能力分散,一边又要求尽可能用简单的可土法替代的工艺生产武器装备战备物资,尤其是手榴弹这样的一次性消耗品。另一方面,在备战方针下,全国武装力量又急速扩编,武器弹药需求量激增,当时甚至要求所有基干民兵一人一支枪,所有民兵平均一人4颗手榴弹,如此海量的需求,在当时薄弱的工业水平下靠少数几家工厂进行生产显然不够,必须广泛动员利用一切条件,包括各种土办法。木柄手榴弹虽然各方面性能都更落后,生产也不见得省力(对工业化大生产来说,生产木柄手榴弹其实更费工费料),但是需要的机加工条件很低,加工木质手柄的木车床成本要比金属车床低很多,铸铁弹体需要的浇铸工艺不需要专业工厂设备,这些农村的小五金、小农具工厂也能生产,有更广泛的动员潜力。因此在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不得不停产性能更好的仿苏手榴弹,重新开始生产木柄手榴弹。到1964年前后,除了原有的732厂、104厂、342厂、524厂、547厂、506厂、516厂、526厂外,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都建立了手榴弹生产地方军工厂和动员厂,生产各型木柄手榴弹,年产能力达到惊人的1800万枚!
复产木柄手榴弹的另一个原因是部队的使用习惯。我军长期使用木柄手榴弹,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换装仿苏手榴弹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存在一定的偏见。1959年,在西藏平叛战斗中,制式化的仿苏手榴弹是无柄结构,在秃山野岭投掷时顺坡滚动,影响了战斗效果甚至误伤自己。当时部队认为,木柄手榴弹在山地更不容易滚动,就要求生产老式木柄手榴弹,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因为木柄手榴弹在山地一样会滚动,所以在重新装备木柄手榴弹后,我军教范上仍旧规定,禁止往上坡、屋顶投掷手榴弹。


59式木柄手榴弹因为生产时间较早,留下的照片不多,这张老照片上的极有可能就是59式木柄手榴弹,特征是弹体外周有小方格刻槽
在备战的大环境和部队使用惯性的作用下,木柄手榴弹重新开始生产,1959年,732厂对早先生产过的非制式木柄手榴弹进行了少许改进设计,定名为1959年式木柄手榴弹,此型号成为恢复木柄手榴弹生产后的第一个制式型号。
1959年式木柄手榴弹(以下简称59式木柄手榴弹)由弹体和木柄两部分组成。弹体为圆柱形铸铁弹体,外周侧面铸有小方格刻槽,当时认为这能够产生规则破片。铸铁弹体口部和木柄之间通过三颗木螺钉固定。59式木柄手榴弹弹体装药为25克TNT炸药,采用柱装法,即将25克TNT炸药压成密度为1.5~1.59克/立方厘米的药柱,再用固定剂将药柱固定在铸铁弹体内,固定剂成分为70%的石蜡和30%的松香。
木柄为优质木材加工成型,经过炸蜡处理以封闭内部孔隙,提高防潮性能。木柄内部中空,安装有铜拉火管、拉火绳和拉环,尾部有铁盖。铜拉火管用玛蹄脂(石蜡44%、松香34.7%、工业用硬脂酸12.8%和一氧化铅8.5%的混合物)固定在木柄下部。拉火绳一头连着铜拉火管、一头连着拉环,从木柄中心通孔内穿过,为了防潮,当时生产的59式木柄手榴弹木柄通孔内还塞有棉球或蜡纸团,并灌入石蜡与仪器油混合而成的防潮剂浸润封闭通孔。
手榴弹使用时,拧下铁盖,划破防潮纸,将拉环取出套在小拇指上,握紧木柄用力投出,出手的瞬间拉环通过拉火绳拉燃拉火管,点燃延期导火索,经过一定的延期时间后引爆雷管并引爆手榴弹。


铜拉火管结构图:1.铜拉火管;2.拉火帽;3.铜丝簧;4.绸布;5.纸垫;6.铁垫;7.导火索;8.小粒黑药;9.雷管
59式木柄手榴弹的核心部件就是铜拉火管,它的结构原理是这样的:
拉火管本体用0.3~0.5毫米厚的紫铜板或紫铜带经冷冲压而成,表面经过氧化处理。铜拉火管内装拉火帽、铜丝簧并与导火索卡合,顶部有供铜丝簧穿过的小孔。为了使手榴弹有一个稳定的延期时间,必须保证导火索在常压下燃烧,因此,要求拉火帽及导火索燃烧时产生的火药气体能从拉火管中顺利排出,为此,在铜拉火管侧壁上开有两个排气孔,为了防潮,装配时用10毫米×24毫米的绸布将排气孔糊住。当拉火管及导火索点燃后,产生的火药气体将所糊的绸布烧掉,排气孔敞开,从而保证导火索在常压下燃烧。
拉火帽装在拉火管内顶部,由紫铜的火帽壳和拉火药组成,中心有小孔,铜丝簧通过小孔从拉火管顶部穿出。铜丝簧是一根表面拉毛的铜丝,一头弯曲成弹簧状,一头连着拉火绳。当用力拉拉环,通过拉火绳拉动铜丝簧时,铜丝簧被拉直并从拉火帽内拉出,与拉火药摩擦生热将拉火药点燃。拉火管的另一头卡着导火索,导火索头部涂有黑火药头,拉火药爆燃的火焰点燃黑火药头,将导火索点燃,经过固定的延时引爆导火索另一头的雷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1:40:40 | 只看该作者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画面,可见志愿军战士投掷木柄手榴弹


对铜拉火管手榴弹的改进
使用铜拉火管的59式木柄手榴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战,暴露出一些缺陷,大致如下。
1. 1克以上有效破片过少(当时的理论认为只有超过1克的破片才是有效破片)。主要原因是,59式木柄手榴弹装药为柱装法,是将TNT炸药先压成药柱再装入弹体的,柱装法装药因为密度大,爆炸力较大,将壳体炸得太碎,所以有效破片过少。
2. 断绳。这类故障在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出现较多,在战斗中有1/3的拉火绳被拉断。经实地调查,主要原因是为防潮可靠,59式木柄手榴弹的拉火孔用棉球或蜡纸团封住,并灌入防潮剂密封,在高寒情况下,棉球蜡纸团、拉火绳和木柄被凝固的防潮剂冻结在一起,以致拉火时发生断绳。另外,59式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绳为棉绳,强度较低也是一个原因。
3. 拧不下盖。59式木柄手榴弹是直接在木柄末端加工出螺纹,再将铁质保险盖直接拧在木柄上的,虽然木柄已经经过炸蜡处理,但当遇到潮湿天气或者低温时仍有可能受潮膨胀,造成保险盖拧不下来。还有就是早期产品的保险盖与木柄结合部涂有炮油,低温时炮油被冻结粘住了保险盖。
针对这些情况,732厂立即进行了改进,一是将炸药装填方式从柱装改为散装,即将38克TNT炸药直接压入壳体内,装药密度约为1.23~1.30克/立方厘米,适当降低了爆炸力度,少许提高了破片性能。二是改变防潮剂配方,从石蜡和仪器油混合物改为石蜡与炮油混合物,后来干脆取消了防潮剂和棉球蜡纸团。三是将拉火绳由棉绳改为尼龙-6材料,提高了拉火绳强度。四是在木柄末端加装一个铁质螺纹套,保险盖旋接在螺纹套上,并将螺纹上原来涂的炮油改为不容易凝固的炮弹油。此外,为了降低模具成本,原来弹体侧面的刻槽被取消,改为光滑的圆柱体,改进后的木柄手榴弹正式定型,被命名为63式木柄手榴弹。

通用发火件的原理


63式木柄手榴弹和59式木柄手榴弹在基本结构上没有太大差别,属于同一技术水平的武器,在批量生产和部队实际使用中,又逐步发现和解决了一些质量问题,在产品细节上作了少许改进:
1. 瞎火,即手榴弹拉火投出不发火不爆炸。主要原因是:铜拉火管表面防潮密封涂得不严,水分潮气进入拉火管内部导致拉火帽、导火索和雷管受潮;拉火帽感度低,有不发火和半发火现象;导火索质量差,有药芯过细、断药、药芯被杂质堵塞、油污蜡质渗入药芯等情况;导火索头部的黑药头质量差,有的涂得过厚、调和黑火药糊时水分和粘结剂用得太多等;铜丝簧在加工或装配中受损,或由于拉火管顶部小孔与拉火帽中心小孔装配时不同心,造成铜丝簧拉力过大,拉火时拉断铜丝簧而瞎火。
瞎火的问题有的属于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或包装技术问题,如导火索药芯被油污蜡质渗入,主要原因是1964年导火索制造厂为提高包装防潮性能,将导火索包装袋由夹层沥青纸改为蜡纸,为保证蜡纸不折损,使用前将蜡纸袋加温再装入导火索,这样导火索表面就沾上了蜡。当手榴弹厂在给导火索涂黑药头烘干时,部分石蜡油就渗入药芯。后来导火索的包装纸改为两层水泥袋纸中间夹一层沥青防潮纸。还有的一些问题属于手榴弹厂工艺不严密,装配质量不好,例如铜丝簧要求盘旋弯曲部分表面毛刺轧制均匀,直线部分表面光洁没有毛刺,拉火管和拉火帽装配时要严密牢固,供铜丝簧穿过的小孔要同心,但实际生产中有的产品就没做到;铜拉火管表面防潮密封应当涂严、密封排气孔的绸布应当糊实,但个别产品没密封到位甚至漏涂,这类问题通过加强产品工艺管理,强化生产纪律可以减少或避免。但也有一些问题属于产品设计本身固有的问题,如铜拉火管的密封性,是因为拉火管侧面必须开排气孔,密封防潮存在固有隐患,这只能通过更改初始设计来解决。
2. 震动炸和跌落炸,即手榴弹在出厂前进行震动试验和跌落试验时,或者运输、保管和使用中,手榴弹经震动或从一定高度跌落到地面发生爆炸的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拉火帽、拉火管和铜丝簧装配时固定不牢固,震动或跌落时互相摩擦点燃了发火药导致的。在之后的产品中,厂家改进了拉火管、拉火帽和铜丝簧的装配方式:原来拉火帽是通过硝基胶固定在拉火管内,而铜丝簧在拉火管内无固定措施,后来改用机械固定法,拉火帽装入拉火管后将拉火帽口部附近的拉火管作收口处理,牢固卡住拉火帽;铜丝簧装入拉火管后,在位于铜丝簧圈底部的拉火管上打三点卡住铜丝簧;另外,要求装配时铜丝簧的拉毛部分要离开拉火帽一定距离,防止震动中互相摩擦发火。
3. 脱柄。即手榴弹在投掷中弹体与木柄脱离,原因是早期产品木柄与弹体结合处有锥度,也有的是木柄与弹体结合深度不够,因此影响了木柄与弹体的结合牢固度。在改进的产品中,木柄与弹体结合处不再有锥度,要求木柄压入弹体的深入在15毫米以上,并且调整木柄与弹体结合部的尺寸,使之有一定的过盈量。
经过一系列细节上的改进,63式木柄手榴弹的质量有了提高,但是铜拉火管防潮密封差的固有缺陷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设计新的拉火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1:44:07 | 只看该作者
铅拉火管木柄手榴弹
59式和63式木柄手榴弹使用的铜拉火管侧面必须留有排气孔,存在固有的防潮缺陷,根据当时的抽样调查,长期储存后,约有30%的铜拉火管木柄手榴弹使用中出现瞎火,解决手榴弹发火件的防潮问题,就成了手榴弹生产中的技术关键。1962年,732厂组建了以工程师王志久为首的4人攻关小组,着重分析了手榴弹的拉火管、排气孔等部位,认识到是由于拉火管排气孔用绸布涂硝基胶密封,经不起潮气长期侵袭,导致拉火管受潮,发生瞎火。他们通过多种方案反复试验,研制出一种密封性更好的全封闭铅拉火管。


早期全封闭结构的铅拉火管:1.铅拉火管;2.拉火帽;3.铜丝簧;4.缠纸;5.导火索;6.小粒黑药;7.雷管。和铜拉火管相比,铅拉火管不再留有排气孔,防潮性能有很大改善,但是全封闭结构给蹿火早炸留下了隐患
铅拉火管的拉火原理和铜拉火管完全一样,区别在于拉火管材料由紫铜改为铅锑合金,侧面没有排气孔,顶部铜丝簧穿过后周围间隙也用焊锡封闭,整个拉火管除底部卡合导火索和雷管外没有别的孔隙。拉火时,因为铜丝簧被拉出,拉火管头部密封的小管被拉开,拉火帽产生的火药气体可以从铅拉火管头部排出,由于铅锑合金熔点低,铜丝簧与发火药摩擦点燃发火药,引燃导火索后,产生的更多火药气体迅速将铅拉火管侧壁熔胀开放排气通道排气,不需要预留排气孔。平时整个铅拉火管属于封闭式结构,因此防潮性能大大超过了铜拉火管。
在研制成功铅拉火管后,在原63式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用铅拉火管代替铜拉火管,新的木柄手榴弹被命名为63-1式木柄手榴弹,随即进入大批量生产。但是,这种63-1式木柄手榴弹在装备部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发生了5次出手炸事故,即手榴弹刚刚出手就突然爆炸,造成了伤亡。
经过大量试验和实弹解剖分析,发现出手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拉火帽拉燃后,火焰不是先点燃导火索,而是从拉火管和导火索之间的空隙直接蹿入雷管导致的。造成蹿火出手炸的原因既有产品结构方面的,也有加工工艺方面的,还有配件方面的问题。
产品结构方面:早期的铅拉火管因为追求防潮性能,采用长管设计,将导火索全部包在管内,拉火管底端直接扣合雷管,这种全封闭结构虽然有利于防潮,但是当雷管与导火索扣合不严存在缝隙时,也给蹿火造成了条件;等壁厚的铅拉火管既不利于抗弯也不利于排气,当出现极限尺寸配合,即直径最小的木柄通孔配合直径最大的铅拉火管时,铅拉火管被木柄紧紧包裹缺乏熔胀排气的空间,以至于遇到个别爆声大、产生火药气体压力较大的拉火帽时,铅拉火管没有及时熔胀,管内压力迅速升高促成了蹿火出手炸;雷管与导火索卡合方式不好,对尺寸间隙没有明确的要求。
加工工艺方面:通过解剖成品弹发现雷管与导火索卡合不紧,有松动现象,导火索外面缠绕的纸没有将雷管口部的缝隙完全封住给蹿火创造了条件;拉火帽用88号胶与铅拉火管固定,有的产品胶水涂得过多堵住了铅拉发管头部的小管,即使拉出铜丝簧发火,头部小管也没有开放,拉火帽在封闭空间内发火排气不畅燃气压力太高,造成蹿火早炸。
在配件方面:拉火帽中的药剂,由雷汞、氯酸钾、硫化锑、木炭等成分混合而成,由于混合不均匀,可能会出现个别爆声特别大、产气特别多的拉火帽;另外,部分导火索外的缠线间距过大,不容易和雷管严密卡合,也容易造成蹿火早炸。

改进后的铅拉火管,注意铅拉火管管体不再直接扣合雷管,拉火管和雷管之间有一段导火索是外露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造成蹿火出手炸的原因,主要是设计铅拉火管时只注重了防潮性能,采用长管全封闭式设计,而忽视了排气不畅,造成拉火管内密闭燃烧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蹿火早炸。针对铅拉火管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将原来长铅拉火管直接包住雷管口的全封闭结构,改为短拉火管不包住雷管口的半封闭结构,即拉火管口与雷管口之间留有一段间隙,这样遇到爆声大的拉火帽或者雷管口与导火索卡合不严时,也不至于拉火帽火焰直接窜入雷管导致早炸。
2. 导火索装入雷管后,雷管口部采用球形收口,严密扣合导火索不留空隙。
3. 对铅拉火管进行改进,将原来厚度为0.45毫米的等壁厚设计改为内部有5条筋,两条筋之间管壁厚仅为0.25毫米的设计,预留了薄弱点,使拉火后火药气体能快速外泄。采用带筋的拉火管还比原来等壁厚的拉火管刚度更高,更抗弯折。
4. 拉火帽的固定方法从原来的88号胶粘接改为拉火帽口部向外翻边卡入铅拉火管内壁,新的装配方法不但更牢固,还避免了88号胶流到铜丝簧上造成拉火瞎火。
5. 拉火帽口部到导火索端部的距离从5.5~13.9毫米增大到13~16.4毫米,既避免了爆声大的发火帽炸坏导火索头部造成延期时间缩短,又增加了拉火管内容积,减小了拉火时管内火药气体压力,避免蹿火。
6. 改变木柄内通孔结构,将拉火管大部置于通孔内直径较大段,使拉火管有充分的空间溶胀破裂释放火药燃气。

使用改进后的铅拉火管的67式木柄手榴弹,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手榴弹,最保守估计也有3.5亿枚


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弹体为平底球形,壳体厚度大,产生的破片更多


经过一系列改进,新的铅拉火管木柄手榴弹在之后的生产中未再发生过出手炸的重大质量事故,这种使用了改进铅拉火管的木柄手榴弹由五机部责成506厂出具统一的产品图,制定了统一的装配工艺要求,并发往全国各厂生产,将全国各厂生产的各种大同小异的木柄手榴弹型号统一为一种,这就是大家熟悉的67式木柄手榴弹。67式木柄手榴弹从20世纪60年代末一直生产到80年代,生产数量数以亿计,几乎成为一段时期内解放军战士的形象标志之一,也成为大多数人心中“手榴弹”的唯一形象代表。除了解放军,全国的民兵也都大量配发67式木柄手榴弹,现在年龄在五六十岁,在“文革”时期当过民兵的中年人几乎都参加过67式木柄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到1983年停产为止,67式木柄手榴弹的产量超过3.5亿枚!直到今天,新战士训练用的手榴弹教练弹也还是67式木柄手榴弹的造型。因为生产的数量太过巨大,以至于到今天67式手榴弹大多到达了报废年限,还有极大的库存没有消耗完,不得不大批量销毁。
除了普通的木柄手榴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还生产过一种加重木柄手榴弹,主要有65式和67式两个型号,65式使用老的铜拉火管,67式使用铅拉火管。和普通木柄手榴弹比,加重木柄手榴弹主要的区别是将壳体从圆柱形变成平底球形,加大了壳体厚度,使破片数量从70片左右增加到150片以上,全弹重量也从600克左右增加到980~1060克。加重木柄手榴弹主要用于既设阵地防御,携行性能较差,用增加重量牺牲携行性能的方式提高了破片数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9 21:11 , Processed in 0.2784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