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段棋手生涯规划研究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984

帖子

33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2:3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杭州智力运动


0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运动员职业和生涯发展的研究文章呈上升趋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运动员职业意识养成教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引导和鼓励退役运动员积极从事全民健身服务、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
近年来,在我国运动员职业转换和就业安置工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体现了对运动员职业发展的重视,但这些政策还只是落实在少数优秀运动员的退役保障上,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对于体育发达国家的运动员职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和运动员职业保障计划,我国运动员职业发展指导工作还比较滞后,目前的工作重点依然停留在退役运动员职业安置和职业转换上,职业教育培训比较碎片化,还没有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和具体实施规范。
那么,作为相对小众的竞技运动项目,围棋运动员的职业发展状况又如何呢?定段棋手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否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选题将通过对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对定段棋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的方法,为完善职业棋手的培养模式和棋手退役出路机制提供参考。
1.2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者们相继提出了职业生涯这个概念,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概念作了界定。
萨特列最先提出:职业生涯是指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是职业和工作职位的关联顺序。麦克法兰德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个体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舒伯给职业生涯做出的定义是: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体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韦伯斯特认为:职业生涯是个体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体终身发展的历程。罗斯威尔指出:职业生涯是人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和愿望的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不仅与个体相关,还与组织、社会环境、生活角色和职业性质等有关,并且贯穿于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的从业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也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个人前途所做的设想和规划。
整合学者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可归纳为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倾向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等。学者们提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清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而舒伯则把自我概念看作是核心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工作满意的程度与自我概念实现程度成正比。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职业生涯都要经历许多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相应的职业知识能力的要求。较著名的有舒伯、施恩、金斯伯格、尔赫勒、格林豪斯等,他们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根据人的生命周期,以年龄为标准,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与对策。
这一理论中的集大成者,就是被称作美国职业指导之父的舒伯,他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阶段性模型,将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1.3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赵亚菲在《浙江省队现役游泳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一文中,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指有过运动员职业经历的人,从进入职业角色前的训练和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结束,离开岗位为止,所经历的心理、生理、智力、技能、伦理等,以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过程。
根据训练年限的长短,又可将运动员职业生涯划分为运动生涯和后职业生涯。运动生涯规划是指运动员从开始进入职业队以后,结合竞技能力、运动负荷、运动成绩进行最高目标的设定,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运动员后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运动员产生退役想法后,或者终止运动员身份时,针对自身情况,对未来从业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生涯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王进的研究认为,运动员退役角色转换包括了退役准备、退役心理调节、角色转换和适应现实生活四个过程,而运动员退役后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主要在于心理状态、退役意识、退役计划、自我调节、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六个方面的不同特质。成功退役的运动员通常有一个良好的退役意识,主动计划选择退役后的事业发展;退役失败的运动员则表现为对退役问题消极回避的应对行为。
有学者提出了“运动员退役质量”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健康的职业转换和苦恼的职业转换,前者的选择,是个体在自我认知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职业规划,这样的选择和转换是积极正向的;而后者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更多是消极和负性的,是棋手还没有完成对社会角色转换的心理认知而做出的选择,属于被动的行为,这种苦恼的职业转换,会影响棋手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陈忠南在《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规划研究》一文中提到:国内对运动员的就业指导往往从运动员退役后才开始,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起步晚、不成体系、碎片化、知识获取渠道狭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部门对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不强,教练领队支持不足,运动员需求不够迫切,师资教材欠缺的因素造成的。


0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杭州智力运动队和国家青少年集训二队的56名签约棋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棋手39名,女棋手17名;初段23名,二段3名,三段8名,四段9名,五段5名,六段6名,八段1名,九段1名。棋手定段年份在2000年至2020,其中2005年以前定段的5人,占比9%;2006年至2010年定段的6人,占比11%;2010年至2015年定段的9人,占比16%;2016年以后定段的36人,占比64%。棋手学历包括小学8人,约占14%;初中17名,约占30%;高中21名,约占38%;中专3名,约占5%;本科及大学在读7名,约占13%。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百度、自媒体等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2.2.2 访谈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段位、不同性别的部分棋手进行访谈,了解定段棋手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和职业困扰。同时,也对一些相关领导、教练、退役和转型的职业棋手进行个别访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经验,为设计和制定调查问卷提供参考。
2.2.3 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部分棋手、领导、教练、退役转型棋手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定段棋手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当下竞技状态、训练比赛和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中短期目标、实现目标的自身优势、影响目标达成的主观原因、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开展职业辅导的必要性等。棋手通过问卷星作答,共收到有效问卷56份。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本课题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0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定段棋手的职业发展现状
3.1.1 定段棋手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
定段棋手经过长期竞技训练和大赛磨砺,大都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目标清晰,积极向上,在“你的中期和短期目标是什么”的选项中,有33.93%的人选择成为围甲主力,21.43%的人希望进入世界大赛本赛,16.07%的目标是获得全国冠军,12.5%的希望成为世界冠军。见图1。当然,也有不在少数的棋手选择了“其他”,这里有角色转变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目标失落,有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不足,也有对自己当下竞技实力和发展前景较为客观的了解和评估。


图1 定段棋手的中短期目标

多数定段棋手对围棋事业充满了热爱,在“假如有一天退役了,你会选择什么职业”的选项中,有78.57的棋手选择了围棋教练和与围棋相关的职业。这和另一个选项“你选择围棋作为职业的初心是什么”的结果,基本是相一致的,有78%的人认为选择围棋是出于个人热爱和职业理想。见图2。


图2 定段棋手选择围棋的初心


3.1.2 定段棋手的满意度呈分化现象
冲段少年在经历了多年拼搏,终于目标达成,走进了职业棋手的队伍,但是,由于棋手之间的个别差异和主客观因素,他们并不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因此,对当下训练比赛状态的满意程度也各不相同。调查发现,有55.36%的人表示不太满意,30.36%的比较满意,12.5%的非常不满意,只有1.79的表示非常满意,见图3。


图3 定段棋手对当下训练比赛状态的满意度

在对当下竞技状态的调查中,有41.07%的棋手认为自己目前正处于瓶颈期,37.5%的人处于上升期。在“最希望有所改变的”选项中,排在前面的依次为提升竞技水平、多参加比赛、强身健体、训练更自律。
陶忻在《定段赛三十余载,职业棋手今何在?》一文中,对我国从1986年至2020年来定段的572名男棋手和149名女棋手进行了数据分析,在这721名棋手中共产生了19位男子世界冠军,117位围甲报名选手;目前仍然在训练和比赛的职业棋手206位,占比31%;参加围棋教学的有216位,占比33%;有98位自己创立了棋社,占比15%;目前在大学就读的有40位,占比5.5%;担任围甲教练和棋协管理工作的38位,占比5.2%;离开围棋圈和从事与围棋相关工作的分别都是30位,各占比4.1%;有28位棋手选择退段,占比3.8%;还有279位定段棋手已经超过两年没有参加正式比赛,被定义为“不活跃棋手”,占总人数的39%。
孟繁雄在《定段之后,何去何从?》一文中,把我国的职业棋手分成了两类,一类为光鲜职业棋手,另一类为隐身职业棋手。光鲜职业棋手指征战在围甲和围乙,并在各大棋战中能够经常打进32强的职业棋手,总数不超过100人。每年能够成为光鲜职业棋手的只有 4-5人,占定段人数的20%左右,另外80%的定段少年,最终还是要沦为隐身职业棋手。
3.1.3 定段棋手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随着定段机制的改革和围棋市场化的推进,导致竞争加剧,棋手们普遍感受到了压力,但另一方面,定段棋手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缺少积极主动性和职业危机感。在“有没有必要接受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这个选项中,有近一半的棋手选择了没必要或暂时没必要。分析定段棋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学训矛盾导致文化知识断层,围棋运动员大多没法兼顾学业和训练,过早脱离学校教育和相关知识普及,不像大中学生那样,可以系统接受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和职业指导,因此,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的概念比较模糊。
第二,棋手们从小习惯了听从家长的安排,缺少围棋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与社会接触十分有限,加之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个人能力和文化储备相对不足,人际交往圈子狭窄,社会融入度较低,对未来社会角色的主动转换和职业发展缺乏规划意识。
第三,社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中的心血辩护效应(Effort Justification),即实现某一目标所需的代价越大,这一目标在行为主体心目中的评价就越高。棋手和家长为定段付出的越多,对职业棋手的身份认同就越强烈,也会阻碍对其他职业的心理认可,因此,即便沦为“不活跃棋手”,生存和发展状态不佳,但大部分棋手还是会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或被动等待,甚至有意回避退役问题,也就很难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行为。
第四,随着棋文化的推进和围棋培训市场的火爆,多数棋手对退役后的择业前程无忧,对未来的出路相对乐观,以职业棋手的身份,退役后做一名围棋教练或培训机构的围棋教师,是所有定段棋手自带的资源,也是他们择业的备选,是未来生活的保障。目前围棋市场教师缺口较大,职业棋手更是十分稀缺,工作岗位比较容易,据说一名低段棋手退役后教棋的薪酬,会高出于大部分在训棋手的收入。
3.2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因素
3.2.1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调查显示,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竞争激烈62.5%、参赛机会53.57%、年龄因素42.86%,见图4。

图4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低段棋手无棋可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周玉川《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现状及改善和发展方向》中的数据显示,低段棋手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在3到5次的占比例为56%,大部分没有能够进入国家队或围甲围乙的在训低段棋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比44%。潘昆镒在《大数据视野围棋一流职业棋手的成长规律研究》中,也提到了棋手的收入问题,认为职业棋手普遍收入不高,纵使明星棋手,社会地位与收入也远不如其他体育项目,对一流职业棋手的未来有断层的忧虑。但是,本研究的调查显示,“收入水平”并没有被定段棋手列入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棋手的竞技成绩和定段年龄基本成正相关,随着棋手的低龄化现象,除了竞争激烈和参赛机会以外,定段棋手的年龄因素也成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
据陶忻在对35年定段棋手大数据统计显示,721位棋手的平均定段年龄为15.5岁,目前在训的棋手平均定段年龄为14.6岁,2021年参加男子围甲 的棋手平均定段年龄为13.3岁,当前等级分在前32名的定段年龄为12.54岁,十九位男子围棋世界冠军 的平均定段年龄为11.7岁。
和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一样,围棋运动员的运动职业生涯也是短暂的,18岁至26岁被认为是职业棋手的黄金年龄,23岁达到运动生涯的巅峰,稳定期以后会逐渐呈下降趋势。在一般职业者准备跨步进入的而立之年,部分定段棋手却会面临退役的尴尬,像棋坛女神芮乃伟那样青春不老,驰骋战场几十年的毕竟是个例和神话,能够到达职业顶峰的更是极少数,大部分定段棋手,还是会经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扰,需要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重新选择。
3.2.2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不够专注58.93%,缺乏自信55.36%,心态问题48.21%,偶尔懈怠46.43%,情绪不稳44.64%。见图5。可见,对棋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提升棋手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稳定性,是围棋运动员职业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图5 影响定段棋手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



04  定段棋手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围棋运动员的职业发展现状,定段棋手的职业意识养成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刻不容缓,亟待引起相关教育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4.1 顶层设计,为定段棋手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历来是体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一些体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如欧盟委员会向成员国发布的《欧盟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指南》、美国奥委会创立的《运动员职业与教育计划》、英国的“竞技型生活方式网络”、澳大利亚的“个人卓越计划”、瑞典的《精英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国家指南》、西班牙的“铸造未来计划”等。在推动和解决运动员职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很好的经验,也使运动员在其运动职业生涯期间,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训练和比赛,实现竞技体育的良性循环。
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也是关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体育主管部门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也是高度重视,在不同时期制定了相应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政策和办法,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和推进作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就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运动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以增强运动员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近年来,对运动员职业保障和就业安置方面的力度也在加大,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推进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专项培训,帮助退役和即将退役的运动员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如体育教师资格证冲刺班、健身教练培训班、运动康复培训班等。除了运动员退役前后的职业培训,还利用送课的方式,为在役期间的国家队员输送各种课程,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在役期间的学习训练和比赛任务,促进运动员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但这些针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进行的教育和培训,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制定宏观政策和纲领性文件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运动员职业发展和保障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正在全力打造围棋冠军摇篮的中国棋院杭州分院,作为一个地方性体育组织,成立10多年来,对我国围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在运动员的培养方面更是硕果累累。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百多名定段棋手,在职业棋手的队伍建设和个人成长,以及运动员保障等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棋手职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如《杭州市围棋队、杭州围棋学校·棋类学校教练员和运动员签约、进编及退出机制管理办法》(中棋杭〔2013〕16 号)、《关于成立中国棋院 杭州分院棋类教练员和运动员进编考核领导小组的通知》(中棋杭〔2017〕4 号)、《关于印发<签约运动员签约、退出机制管理办法及生活补贴发放标准>的通知》(中棋杭〔2017〕 6 号)、《关于印发<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用编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中棋杭〔2017〕19 号)等系列配套文件,初步探索并建立了职业棋手培养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模式。
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对定段棋手的职业成长提供政策性支持,为低段棋手的生存状态提供相应的保障,是推进围棋运动员队伍可持续性发展的当务之急。相对于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的大力投入和积极探索,担负着“研究和制定项目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方针政策。负责和指导所管项目的普及和优秀运动队建设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等职能的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以及中国围棋协会等国家级组织和机构,在对职业棋手成长发展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上,却明显力度不够,针对当下定段棋手的职业发展现状,还没有对策性的指导性文件。
4.2 教育前置,提升定段棋手职业规划意识
欧美许多国家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就是将专业训练纳入到整个教育范畴中,如英国政府规定,16岁以前为强制性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必须以文化课学习为主,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法国政府早在1984年通过的《高水平运动员保证法》,明确规定了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四个基本目标:即提高运动成绩、创造学习环境和机会、保证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保证退役后人生道路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还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划分为儿童的基础训练阶段,青少年选手阶段,“希望”运动员阶段,“成熟”运动员阶段、“杰出”运动员阶段和退役运动员阶段。会根据不同的运动阶段,全方位的为运动员提供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福利保险和生活资助等方面的保障。法国政府一再强调,在运动员的体育生涯中,要保证运动员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使运动员现在和将来都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
定段棋手多数从五六岁就开始启蒙,由于训练的早期化,学训矛盾非常突出,二者难以很好的兼顾和平衡,随着定段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出成绩也越来越早,大多数家长在两难选择的情况下,会放弃学业而保证竞技训练。这就导致棋手的文化教育断层,职业发展和规划意识更是空缺,有的定段棋手甚至没有听说过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不能做出理性而清晰的规划。
因此,未雨绸缪,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运动生涯中,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培养围棋运动员的职业规划意识,加强对棋手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与社会适应的一体化服务,如就业择业和大学深造等相关的职业的辅导等,提升定段棋手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质的自我认知,引导他们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使围棋运动员队伍处于良性发展的成长轨道中。研究证明,明确的职业目标,可以减少运动员在役期间的后顾之忧,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4.3 分层推进,完善定段棋手的培养机制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拥有围甲、围乙、围丙的完整梯队,设有国家围棋青少年集训基地,常年有 60 多名主力棋手在院参加集训,分院下属的杭州智力运动学校坚持以读训班为基础,以冲段班为平台的职业棋手培养模式,从12年开始输送冲段少年,前6年成功定段的棋手为48名,近3年为73名,占全国总定段名额的81%,9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21名职业棋手,排在所有道场和培训机构的首位,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如此骄人的战绩,更凸显出杭州模式的绝对优势,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职业棋手培养成长链和生态圈。
然而,面对逐年增加的职业棋手,围棋运动员将面临新的课题,即定段成功之后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怎样解决好定段棋手的后顾之忧?如何体现围棋学校和杭州模式的整体优势?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顾问王国平书记在2017年棋文化国际峰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郑重的许诺:我们要给定段棋手们规划人生,彰显分院对家长和学生“终身负责制”的承诺。对棋手终生负责制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杭州分院对围棋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体现出在对围棋运动员培养机制上的前瞻性,杭棋对定段棋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超大力度的支持,无疑是棋手和家长的强心剂和定心丸。
杭州分院承诺对所有定段选手全部签约,并且要为棋手提供一个更好的比赛、训练、成长环境,让签约杭棋的职业棋手得到最大的成长支持,实现最大的职业生涯效能。那么,如何将这一重大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定段棋手的培养机制, 真正有利于定段棋手的职业发展呢?
王国平书记在《深化八个方向课题研究 攻关“低龄化”“智能化”两大新课题》一文中,提出将从棋手细分、资源整合、制度完善方面着手落实,并根据棋手的个人天赋和现状,把定段棋手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征战围甲赛场的主力棋手;二是征战围乙等中高水平职业赛事的次主力棋手;三是具备一技之能的特色棋手。这样的划分,给定段棋手分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能。
4.3.1 实行主力棋手导师制
主力棋手是最具潜力的精英运动员,位在第一层次,他们具备冲击全国乃至世界冠军的实力,因此,对这个群体的培养当以个体化指导为主,有条件的可实行导师制,包括技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将职业指导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为运动员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设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不断为棋手赋能进取,使之保持更为持久的理想比赛状态。
棋手的运动职业生涯十分短暂,要想在专业领域内成为佼佼者,到达事业的巅峰,走寻常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到了这一阶段,必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专业训练上,这是成长规律,也是客观现实。尤其是主力棋手,必须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在竞技水平上不断进步,不可有丝毫懈怠;要尽快提高等级分,然后去征战围甲,再争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但是要做到这些,棋手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4.3.2 推广双重生涯发展理念
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的理念,首先是由欧盟委员会文化教育总署体育部正式提出的,欧盟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其成员国的运动员职业发展问题高度重视,这一理念的提出,迅速扩展到欧盟各成员国,引发了欧洲双重生涯发展的研究热潮,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全国性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政策和规划,并在国家层面上提升对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这一概念的认识。
双重生涯发展是指在支持运动员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同时,完成学业或掌握工作技能,为运动员的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实践表明,双重职业的发展路径,有利于运动员体育竞技成绩的提升,能更好地达成运动员运动训练与教育和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近年来,不仅欧盟国家积极创建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项目,日本和韩国也引入了运动员双重生涯发展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运动员保障计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程度保护运动员的权益。
对于第二层次的次主力棋手,尽管未能打进围甲,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依然可以征战围乙和各类中高水平赛事。但随着年龄增长和人才竞争加剧,这一层次将出现职业分流,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自主创业或重新择业,然而在当今社会,低学历会成为制约运动员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是这个群体中很多棋手的首先选择,但特招渠道并不是对每一位棋手来说都是畅通的,真正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完成学业的依然是少数,到目前为止在定段棋手中仅占5.5%。
因此,对于大多数不能进入全日制高校继续深造的棋手来说,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大学学历,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为棋手提供多种渠道的学历教育平台和提升学历的多元化途径。
在调查中发现,定段棋手的学历参差不齐,大学在读和本科学历占比只有13%,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却占到了44%。在解决低学历棋手学籍和学历方面,杭州智力运动学校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初见成效。如低龄棋手的读训班模式,多年来始终秉持读训结合的特色,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文化课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否则不予录取。今年开始,学校还推荐优秀运动员到天元公学就读,帮助解决棋手的高中学历;而大专以上的学历问题,在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基础上,又与沈阳师范大学签订了推荐优秀运动员就读的合作协议;同时,杭州智力运动学校升格中专或高职院校的申请,也已经列入计划,正在紧罗密布的进行中,一旦申报成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围棋运动员的学籍、学历、教育、就业等问题。
4.3.3 尝试多元协同培养模式
具备一技之能的特色棋手,因受年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个人努力,仍然沦为了“不活跃棋手”的一部分。对于这一层次的定段棋手,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积极改变认知,及早调整和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效能感和就业期望值。
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指整合社会资源,与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等开展跨界合作,鼓励面临择业的定段棋手主动融入社会,缩短社会化过程。
可以尝试和大专院校或者著名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以推进棋文化普及活动为宗旨,如担任高校围棋协会或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开展文化普及和技术交流;为大学生开设棋文化知识讲座或围棋选修课;或者在崇尚传统文化的企业和机构,策划开展每年一次的棋文化节活动,宣传和普及围棋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内涵,这不仅可以提高定段棋手的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棋手走出舒适区,扩大人际交往圈,为将来的后职业生涯积累人脉和资源。
另外,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不定期的邀请顺利转型和成功创业的职业棋手,为在役围棋运动员开设专题讲座,交流成功经验,为棋手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定位提供经验和参考。
4.3.4 提供各类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影响定段棋手未来职业选择的因素依次为“个人能力”66.07%,“人际圈子”57.41%,学历因素和文化修养为46.33%,见图6。可见,在对有退役转行意向的在役棋手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很有必要。

图6 影响定段棋手未来职业选择的因素

从事围棋培训事业,当一名围棋教练或培训老师,是很多定段棋手的最后归宿。但是随着中国棋协定段规则的改革,定段年龄限制的放宽,成人组定段名额的增设等多项改革,无疑促进了围棋事业的发展,但也给定段少年带来了危机感。随着定段名额的逐年增加,职业棋手的资格标签将会受到时间的贬值,以往极具优势的围棋教学岗位,也将受到冲击。尽管当下围棋培训市场呈现火爆,但更多的是由于素质教育和围棋文化的推进,真正竞技培训的市场并没有改变,定段棋手的教学优势也会面临挑战。
为了指导定段棋手成长为优秀的围棋教练,有条件的棋手可以通过培训,去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和中国围棋协会,也可以定期为计划退役的棋手举办运动员转教练员技能培训班,组织开展围棋教练员师资培训等,经考核成绩合格后,由行业协会颁发围棋教练员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创造条件,为定段棋手提供更多教学实践的机会,如杭州分院长年聘请优秀棋手担任智力运动学校的复盘老师、网校的围棋教练,以及推荐到培训机构担任教练员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棋手的教学水平,提升定段棋手的社会竞争力。
定段棋手的职业发展是围棋运动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面对围棋运动员当下职业发展的现状,定段棋手的职业意识养成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围棋不是运动员的终身职业,定段棋手同样将面临职业转型的困境,做好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平衡训练比赛和生活学习的关系,让每一位职业棋手在提升段位的同时,也能提升生活品味,成为规划生活的高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深化八个方向课题研究 攻关“低龄化”“智能化”两大新课题.中国围棋论丛[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8,1-10.
[2]陶忻.定段赛三十余载,职业棋手今何在?自媒体公众号,2021
[3]李先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精英运动员培养的出路[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06):57-61.
[4]王天齐,王一喆.大数据视野下围棋一流职业棋手的成长规律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9,41(04):50-54.
[5]汪颖,李桂华,李晨.体育发达国家运动员职业发展政策研究及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7):98-102.
[6]陈忠南.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规划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6):72-74.
[7]赵亚菲.浙江省队现役游泳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周玉川.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现状及改善和发展方向[M].中国围棋论丛,杭州:杭州出版社,2020

附录

定段棋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你好!
为了解围棋队员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状况,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请你花几分钟时间,选择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独立完成以下各项内容。
感谢你的支持!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
运动心理咨询中心



1、你的基本情况:
年龄    岁;性别:男/女;段位    段、定段年限    年;
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2、你目前的竞技状态处在:
上升期/稳定期/瓶颈期/下降期
3、你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清晰:
非常清晰/基本清晰/不太清晰/不清晰
4、你的中短期目标是:(可多选)
等级分前50/围甲主力/进入世界大赛本赛/获得全国冠军/成为世界冠军/其他_______
5、你觉得实现目标的自身优势是:(可多选)
信念坚定/自我潜能/坚韧刻苦/勤奋努力/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年龄优势/其他_______
6、你觉得影响你目标达成的主观原因是:(可多选)
偶尔懈怠/不够专注/缺乏自信/压力过大/情绪不稳/恋爱情感/心态问题/人际矛盾/其他_______
7、你觉得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社会大环境、参赛机会、竞争激烈、收入水平、年龄因素、身体状态、父母压力、他人评价、其他_______
8、你选择围棋作为职业的初心是:
职业理想/个人热爱/父母期望/他人影响
9、如果再有一次选择,你是否会选择围棋:
肯定会/也许会/不确定/肯定不会
10、假如有一天退役了,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围棋教练/与围棋相关的工作/与围棋无关的工作/自主创业
11、你觉得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学历因素/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人际关系/个人能力/工作经验/其他_______
12、如果有机会提升学历和技能,你希望:(可多选)
进大学深造/通过挂靠拿到文凭/利用在职教育取得高等学历/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他_______
13、你对自己当下的训练比赛状态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4、如果可以有所改善,你最希望的是:(可多选)
升段/提升竞技水平/多参加比赛/参与社会活动/训练更自律/增加文化课学习/扩大交往圈/改善人际关系/加强身体锻炼/提升心理资本/其他_______
15、你认为定段成功以后,是否有必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
很有必要/有必要/暂时没有必要//没有必要
16、假如棋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相关指导,你希望的形式是:(可多选)
开设系统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其他_______
17、运动生涯很短,你觉得作为一名职业棋手,需要为实现职业理想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到达和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并超越自我创造辉煌?(开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7 20:04 , Processed in 0.2413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