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6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文全面解读《能文能武李延年》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6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功勋》,第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讲述的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这个单元剧引起了空前热烈的关注,有网友评价“战争戏的水准可以说是国产剧的新标杆”,还有军事爱好者觉得“国产战争片有了希望”。
  为什么这部剧受到如此推崇?是因为它把抗美援朝战争的许多细节进行了真实而又艺术的表现,让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看得相当过瘾。可能有些观众也觉得这部剧好,但是还不完全明白好在哪些地方,本文就结合历史资料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相关展品向大家详细解说一二。
  本文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媒体与公众号“跟陶叔一起学”合作的“走近军博学军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这是第一部分:故事背景及史实还原。

  该剧是以参战双方1951年在中朝控制区开城来凤庄举行的第一次谈判作为开场。7月10日,谈判开始。在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美方以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借口,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战线后方,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到中朝方面坚决拒绝后,谈判中断。

中朝代表团(左)“联合国军”代表团(右)(军博展出)


军博展出《朝中代表团关于停战谈判的三项原则建议》《朝中代表团关于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对于停战谈判开始后可能出现的的形势和“联合国军”的行动企图,党中央毛主席早就作了充分的估计,判断停战谈判将是非常困难和曲折的,唯有经过坚决激烈的斗争和作持久作战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积极充分准备,随时有力反击敌人的进攻。
  8月18日起美军发动夏季攻势,妄图以武力压迫中朝接受其主张,被志愿军坚决粉碎。至9月18日,中朝军队共毙伤敌7.8万余人(其中美军2.2万人)。“联合国军”付出如此重大代价,仅在东线推进阵地179平方公里,根本不能达到迫使中朝方面在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谈判中接受其无理要求的目的。
  心有未甘的美军紧接着于9月29日,又向志愿军坚守的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首先在西线开始进攻。志愿军在西线由第19兵团指挥3个军担任防御,其中47军以2个师,展开于临津江东岸高作洞向东北至铁原西北大马里约30余公里一线。战役过程中,双方对多个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
  美第8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在他的极力主张下,美军夏秋季攻势中施展所谓“钢铁战术”,将炮击数量提高至原来的六七倍,搞出了剧中提到的“范弗里特弹药量”。47军全线每个阵地平均每天被炮轰2万发以上,阵地土石被炸松1米多深。


  10月8日,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指导员李延年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敌人炮火猛烈致我军进展缓慢,李延年和战友发现敌人每隔3分钟左右就会打一轮炮,掌握这个规律后,7连利用这个间隙机智地闯过炮火封锁区,率先夺下一个山头。经过激烈的战斗,9日天亮时3营完全收复346.6高地。
  在美军的反攻中,面对轮番强攻和远程炮火、轰炸支援,3营战损惨重。当时,李延年所在连只剩下40多个人,其他连队情况更差。李延年善于做思想工作,针对部队的情况,先后5次整顿部队,在营连干部牺牲较大的情况下,协调组织4个连作战,带领官兵两夜一天打退敌数次反扑,毙伤美军600余人,直到得到上级命令才撤出阵地。战后,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1次、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英姿勃发的战斗英雄李延年(军博展出)


  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在西线的整个进攻被粉碎。东线的战斗于10月3日打响,至22日结束,敌人整个秋季攻势彻底失败。战役期间,志愿军毙伤俘敌7.9万余人,而美军阵地仅推进467平方公里 ,平均付出170人的伤亡,才占去1平方公里土地。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为,“联合国军”这种攻势在战略上是完全失败的。他在给杜鲁门的报告中说:用这种战法,美军至少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到达鸭绿江。“联合国军”得不偿失的进攻遭到美国国会的指责。前文中出现的范弗里特还被国会议员质疑使用的弹药太多,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提出对其进行调查,并召他前往国会接受质询。虽然他侥幸过关并且死性不改,但巨量的弹药消耗却未能给美军带来胜利,使范弗里特弹药量变成了军史上的一个笑话。
  在无法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无理要求,并且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美方不得不灰头土脸回到谈判桌前。该剧也是以双方恢复谈判而结束。

美军被打回谈判桌前(军博展出)


  10月25日,中断了2个多月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会。期间又经过谈判场内场外多轮剧烈斗争,终于11月27日上午11时,双方代表才批准了按照现有接触线所确定的军事分界线。至此,双方在实质性问题谈判上取得了第一个协议。
  美方在谈判场上一贯蛮横无理、漫天要价,只有让他们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他们才会泄气,才能真正地尊敬对手。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在犯着老毛病,但中国人民不惯着他们,因为从70年前起,我们就不惯这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6 10:45: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电视剧《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故事背景与一些真实历史情况,可以看出这部剧对历史进行了高度还原。当然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该剧不是照着历史原模原样来拍,而是通过艺术加工来塑造典型人物,因此这部剧的情节很饱满,通过多个侧面反映了一位能文能武的军队干部的立体形象。这一部分就来解读该剧反映了军队干部的哪些工作内容与业务素质。
  本文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媒体与公众号“跟陶叔一起学”合作的“走近军博学军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这是第二部分:能文能武的军队干部是啥样?

  首先,李延年是7连指导员,是一位政工干部
  近些年来,有些军事剧只表现英勇与牺牲,却不说明英勇牺牲的动力从何而来,不解答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能打赢的问题,甚至刻意回避党员、政委、指导员等角色,有的还要夹带私货。在那些影视产品中,革命斗争精神被哥们义气取代,共产党的军队被拍成了江湖帮派,看着就觉得味不对,是遇到了伪劣产品。
  而在该剧的开场,就告诉观众指导员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政工干部的本事。
  许多观众都评价处理小安东开小差事件这场戏拍得好,表现了李延年高超的政治工作水平。李延年非常清楚地点明了小安东要逃跑的原因:为了活着回去跟救过他命的二妞结婚。这说明他对连里每一个战士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这一点后来从营教导员口中也得到验证)。而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熟悉官兵的经历、家庭、个性、爱好和特长,就是连指导员的基本职责。接下来,李延年从个人的小家延伸到国家这个大家,结合战士们亲眼见到的朝鲜村庄的惨状,讲清了保卫国家对个人家庭的意义——只有将美国鬼子赶出朝鲜,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过上安宁的生活。道理讲透了,战士们低落下去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而小安东也反省了自己错误,迈出成为一名合格战士的第一步。


  而全剧中,随处可见李延年进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片断。连里每一位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也并不天生就是英雄。戴眼镜的王毓文,是个书生兵,一心想当班长带队伍,第一次上战场却尿了裤子;解放战士罗厚财,总是擅自行动去捡美军留下的宝贝,被战友叫老落后;五班长韩冬年看不惯罗厚财,找机会就要吼他几句;二班长陈衍宗作战勇猛,却没有组织观念,在战斗中扔下班里的战士,只顾着自己追敌人……对这些同志的问题,李延年非常清楚。他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同志,始终关注着每个人的成长,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推动着他们的进步。特别是他对五班长说的那句“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更是揭示了7连在最后的决战中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原因。这部剧里的英雄人物,并不是那种个人血勇的突然爆发,而是有着合理的逻辑与清晰的成长轨迹,这背后就是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发挥着威力。
  在最后的防御作战中,各连伤亡减员后,李延年组织官兵进行合并整编,人事安排没有任何抵触,迅速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团结有力的集体。这体现出他优秀的组织能力,同时因为之前的剧情已经对他的威信与影响力做了足够的铺垫,使得此时的情节发展显得相当自然与合理。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就是像这样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起到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
  其他的如场景安排与道具运用,该剧也有独特的匠心。动员会、班会讨论等场景多次出现,生动反映了志愿军的政治思想活动,同时对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左图为剧中班会的场景,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战士班会历史照片


左图为剧中动员会的场景,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动员会历史照片


  还有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道具——战斗日志。它记录着连队日常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每一位英雄的故事被铭记与流传。要把自己的名字与事迹登上这本日志,也是每一位战士英勇杀敌的重要动力。

剧中李延年将战斗日志的记录工作交给文书王毓文


军博展出的志愿军战斗日志及内页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在敌我装备、保障等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就是因为有大批像李延年这样的优秀政工干部,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激发和调动官兵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顽强斗志,有力保证了作战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反映我军的影视作品,如果这么突出的特色不表现,这么明显的优势不宣扬,反而照着别的军队的样子照猫画虎搞成不伦不类,是艺术上的短视,根子则是文化上的不自信。而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剧,《能文能武李延年》对此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受到了观众的充分肯定,希望这样优秀的作品能更多的涌现。

  同时,李延年还是一位军事过硬的指挥员
  打仗不是喊一句“冲啊”就完事了,而是有着周密的战前部署与战前准备,在战斗进行过程中临场指挥必须果断及时、各环节紧密衔接。战争不仅是意志力的较量,更是军事专业素质的比拼,这些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全剧围绕几场重要的战斗进行,每一场战斗都反映出李延年不同方面的优秀军事素质,同时在战斗场面的表现上也显示出比很多战争片更出色的专业性。
  1. 夺取346.6高地,反映对战场全局的把控能力
  战前,营长召集各连连长指导员一起开任务分配会。7连被安排做为助攻,这引起了7连长的不满。但此时,李延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7连的任务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能够影响全局,而且在完成任务之后还可以扩大战果。这体现出李延年对战场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对上级决策意图的准确领会。

左图为剧中战前任务布置,右图为军博展出志愿军对照沙盘研究战术


  接着,他又建议在正式进攻开始之前,增加一次袭扰,不光可以迷惑敌人,还能进一步暴露敌人火力布置,并留出时间做好扫雷破障准备。这个建议为夺取胜利、减少伤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李延年对战场全局的把控能力,并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与高超的智慧。
  战斗开始之后,剧中对志愿军夜袭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袭扰时使用稻草人吸引敌人火力,并记录位置;破障小组剪断铁丝网后再搭上,排雷小组取雷后将坑填上,避免被敌人发现;正式战斗中,每个队伍都有明确的进攻方向,敌人的碉堡分为好几个层次且火力交叉,炸碉堡时需要班组之间相互配合,用机枪和迫击炮攻击射击口来掩护爆破手;通过吹哨子发指令,用蒙着红布的手电筒向后方部队发信号……这些战斗的细节,能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同时也让情节更饱满丰富,引人反复回味。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表现志愿军战斗队形的画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性。
  很明显的就是冲锋时的队形。不同于一些影视剧的密密麻麻,给敌人当移动靶子的拍法,这部剧里志愿军发起冲锋时遵循了“三三制”的原则,以三到四人组成小组,一个班分成三个小组,各组之间相互掩护,发挥最大的作战效益。这是我军最有特色的步兵“班组突击”战术,但恰恰以往表现不多,该剧有所体现,但限于篇幅并不是重点。

上图是剧中冲锋场景,下图是军博展出志愿军冲锋历史照片


  很多人喜欢说志愿军搞人海战术,这种说法对比敌方的回忆也可以看出错误。美国人撰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就记载:“有人曾说,中国军队就像人浪一样,但这么说也许并不完全恰当,实际上最初只是很小的波浪,随后越来越大,一轮大过一轮;第一轮进攻可能只是一个班,然后是一个排,随后就变成一个连。”
  剧中迫击炮的布置也是注意分散,而不是为了画面好看挤在一堆,生怕敌人的一发炮弹打不全。

左图是剧中迫击炮摆位,右图是军博展出志愿军迫击炮阵地历史照片


  2. 穿越封锁区,反映对战争难题的破解能力
  穿越封锁区的战斗虽然不是与敌人面对面的较量,却需要指挥员有高超的观察能力与超常的胆识。而在历史上,李延年确实指挥连队在炮击间隙逐坑跃进,藏身弹坑躲避爆炸飞溅,有效降低了战士的伤亡,成功穿越封锁区。


  战争作为人类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最暴力的手段,同时也因为在战争过程中,人类需要使出最高的智慧来解决一系列难题。志愿军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由于火力、装备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需要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而志愿军中恰恰就是有着一大批像李延年这样优秀的官兵,能够正视难题,不怕难题,总能找出巧妙的办法解决难题,成就了伟大的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军博展出的史料中就有许多经验总结材料,介绍如何打坦克、打飞机、克制敌人优势。破解战争难题,是志愿军全体官兵的共同任务,而李延年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佼佼者。

军博展出的介绍打坦克、打飞机等克敌制胜先进经验的材料


  作为这场战争优势方的美军,却陷入了军事智慧短缺的困境。虽然他们新名词花样翻新,所谓“绞杀战”、“钢铁战”、“磁性战”、“火海战”、“坦克劈入战”、“空坦炮步协同战”……其实核心就是一招:利用其火力与装备优势对志愿军一通乱炸。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研究透对手,每次都是希望把手中的利器换个姿势使出来,靠着气势汹汹就妄图压垮志愿军。这种战争思维的懒惰,注定他们取得不了最后的胜利。
  3. 防御美军进攻,反映战斗的组织与指挥能力
  作为该剧最重头戏,阵地防御战最全面反映李延年的军事能力。
  防守作战并不只是依靠战壕工事拿枪向外突突突,而是需要针对敌人的不同攻击战法见招拆招。这就需要敏锐的观察、果敢的判断与机智的决策。


  敌军狙击手对我方精准打击,这时如果我军也派个神枪手对射靠枪法取胜,好看但不符合实情。剧中李延年是安排迫击炮轰击,迫使对方露头,再将其消灭,这才是专业的战场事件处置。
  敌人的狙击手同时也启发了李延年,他将神枪手组织在一起,针对敌方重点目标集中力量清除,在后面的防守中取得了奇效。这种创造性的做法,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
  敌人炮火猛烈,需要将部队隐蔽,但是346.6高地反斜面过于陡峭,且通道被炮火严重破坏不利于部队迅速返回阵地。李延年安排部队埋伏在炮火没有覆盖的雨裂沟,等敌人上来被我方炮火打击后,再发起进攻消灭占领阵地的敌人,打了一次漂亮的反杀。


  在敌人发动坦克攻击之前,紧急挖掘反坦克壕沟,并且构建第二道防线,在交通壕中预埋炸药等着敌人上圈套,连环妙计迭出。剧中用一个长镜头完整展现了我军的战前准备成果:最前方是单兵掩体,用于伏击坦克;往后是垂直于敌人进攻方向的反坦克壕;反坦克壕通过向后延伸的交通壕,连接与之平行的第二道防线;最后方是我军阵地。

长镜头中表现的我方工事,左上是单兵掩体,右上是反坦克壕,左下是交通壕,右下是第二防线与阵地


军博展出的志愿军挖掘工事历史照片与使用的工具


  出色的战斗智慧、积极主动的斗争态度、超强的军事能力,使得我军在李延年的带领下始终坚守阵地,沉重打击敌人,直到赢得胜利。

  能文能武历来是对军人的极高评价,但古代所谓的文指的是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人民军队干部能文能武是啥样,这部剧向观众生动地进行了演示——就是像李延年这样,政工能力高超兵心所向,军事素质过硬指挥若定。
  是人民军队发现了这样的干部,培养了这样的干部,重用了这样的干部,让他们大放异彩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正是拥有大量这样的干部,人民军队才能无比强悍所向披靡,保家卫国捍卫亿万人的安宁。这也是人们看完这部剧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6 10:52:3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前面两个部分分别对《能文能武李延年》故事背景和人物塑造进行了解读,而观看军事片时军迷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辨识武器。最后这个部分咱们就一起认认看。
  本文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媒体与公众号“跟陶叔一起学”合作的“走近军博学军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这是第三部分:武器认认看。

  我们随着剧情发展来逐一辨认。首先在小安东出场时桌子上摆放的枪有3种,分别是中正式步枪、莫辛-纳甘M1944式步马枪和PPSh41冲锋枪。


  中正式步枪
  最下方的两支是中正式步枪,其中一支的枪栓被小安东拿在手里进行保养。
  中正式步枪是国民政府购买了德国毛瑟枪的专利后仿制的产品。最早在1935年组织生产,以取代汉阳造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出于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的考虑,仿制时将枪管缩短,同时将刺刀加长,以加强拼刺刀时的战力。
  中正式下护木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方便把持的指槽,是那个时代许多步枪的特征。

军博展出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与同一时期日军主要配备的三八式步枪外观很相似,但是有几点重要区别。
  三八式步枪,是日本于1905年(即明治三十八年,这是三八的来源)研制的一种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
  首先是长度,中正式长1110毫米,而三八式全长1280毫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步枪。虽然中正式加长刺刀长度,拼刺刀时还是会吃亏。但是小日本那个子配这么长的枪确实也是挺迷的。
  其次是三八式在拉机柄(即枪栓)上方有一个防尘盖,这就是它“三八大盖”外号的来源。
  最后是枪托。一般步枪的枪托与下护木都是用一整块木料,三八式的却是用两块木料拼的,因此枪托上有一条拼接缝。日本人的小算盘打得贼精,光这一项,就不知道得省多少木料。

军博展出日本三八式步枪


三八大盖与中正式的原型毛瑟枪长度对比


  莫辛-纳甘M1944式步马枪
  桌子最上方放的是莫辛-纳甘M1944式步马枪,是苏联军队上世纪40年代的装备。该系列步枪是由俄军枪械设计师莫辛和比利时人纳甘兄弟共同设计。志愿军部队大量装备的是苏联提供的1944年的改进型。
  该枪射击精度好,性能稳定,为二战结束前苏联军队的制式步兵武器。

军博展出的“冷枪冷炮运动”中涌现的“志愿军特等神射手”张桃芳战斗照片及他使用的M1944式步枪


  这款枪显著特征是扳机护圈前的三角形弹仓,弹仓上有两道纵向加强筋,弹仓底部可以打开快速退弹。


  在剧中,装备的重度美粉罗厚财吐槽五班长“天天抱着个水连珠子”。这里的“水连珠”就是指的就是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传入中国后,因其枪声清脆,供弹、发射动作干脆,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就得了个“水连珠”的外号。

罗厚财吐槽坚决不用美械的五班长


剧中战士手拿水连珠的近景照


  PPSh41冲锋枪
  桌子中间放的是PPSh41冲锋枪。PPSh-41冲锋枪,由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于1941年设计完成。到上世纪40年代末,该系列枪生产了约600万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大的冲锋枪。
  PPSh41在国内被称为“波波沙”。其显著特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枪管外镂空开窗的散热片。
  散热片伸出了枪口并有一个斜角。这个设计起到了补偿器的作用,不仅抑制枪口上跳,又可以降低后坐力。这个设计还让枪口火花变得更大更明显。

充当枪口补偿器的散热片


  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弹匣。小安东桌上放的波波沙装的直板弯曲弹匣,可以装35发子弹。而它最惹人注目的是另一种装71发子弹的弹鼓,后来李延年手里拿着的就是装的弹鼓。


  我国在1950年仿制了波波沙,即50式冲锋枪,它是新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国产制式冲锋枪,当年即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50式基本是原模原样照抄(都是社会主义兄弟客气个啥)。

上图为波波沙,下图为50式(军博展出)


  PPS-43式冲锋枪
  剧中出现的另一种苏式冲锋枪则是PPS-43式7.62毫米冲锋枪,是苏联苏达列夫工程师设计的PPS-42式冲锋枪的改进型,1943年正式列为苏军制式冲锋枪。该枪从1943年开始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停产时为止,共生产了约100万支。

两位战士拿的都是PPS-43


  国内把该枪叫做“波波丝”,结构上比波波沙简单轻便。因为有可折叠金属枪托,志愿军又称之为“铁把子”冲锋枪。

军博展出苏制PPS-43式7.62毫米冲锋枪


  我国于1954年仿制PPS-43,定型为54式7.62毫米冲锋枪。没错,又是完全照抄。这款国产枪最著名的照片是雷锋叔叔拍的这张。


  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
  罗厚财在剧中第一次出场就冲副连长要“大八粒”。大八粒指的是美军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


  M1伽兰德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半自动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装配部队的半自动步枪。该枪性能可靠、坚固耐用,是美国在二战中使用量最大的单兵武器,总产量超过了400万支。

军博展出美制伽兰德M1式7.62毫米步枪


  M1伽兰德步枪的供弹方式非常有特色,能装双排8发子弹,比一次只能装5发的水连珠有优势,得到“大八粒”的外号。它体现了美国一贯坚持的单兵武器火力压制观点。
  因为罗厚财是国军出身,对美械比较了解,但副连长明显不清楚大八粒是啥。
  大八粒的上下护木比较大,是该枪的重要特征,但是搞得比较重,像是木头包裹的一坨铁。

罗厚财搞到了大八粒,但被迫上交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五班长老是拦着罗厚财不让他随意换用美军武器。
  并不是五班长自尊心的问题,而是因为军队经常靠枪声判断敌我身份,如果枪声不同容易造成误判。李延年的态度和五班长是一致的,只是提醒他要讲究方法,灵活管理注意尊重和信任。
  后来战场上五班长并没有禁止罗厚财使用美军的枪。

在最后的防御战中罗厚财手持大八粒与手持水连珠的五班长并肩战斗


  春田步枪
  罗厚财虽然爱美械,但是不专一。大八粒刚到手,还没热乎,又豁出命去战场拣敌人留下的狙击步枪,差点被炮给轰着。
  他捡的这支枪就是春田狙击枪。


  春田枪听起来特别像个日本名,却是正经的美国货,是生产商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的意译。
  喇叭形的击针尾部、向下弯曲的拉机柄和向上隆起的后段上护木是其外形的显著特征。
  春田步枪在美国服役之后,一直都是美国士兵的标准配置步枪,一直到1936年,被M1式伽兰德取代。但是二战开始时M1式伽兰德产量少,春田步枪略做改进后,被再次生产有了第二春(对得起它的名字)。
  而罗厚财拣回来的,则是该枪专门的狙击步枪改进型M1903A4,加装了光学瞄准镜。

军博展出美制斯普林菲尔德M1903式7.62毫米步枪


  M1卡宾枪
  剧中还出现的一种美军轻武器则是M1式7.62毫米卡宾枪。书生兵王毓文第一次实战就缴获两支,很得意地向指导员报功。


  M1卡宾枪是美国陆军1940年左右要求研制的一种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也是二战中美军使用最广泛的步兵武器之一。
  卡宾是英文carbine(马枪)的音译,通常为某种步枪的变型,原为骑兵乘骑作战使用,后来也用于炮兵、伞兵、步兵和其他兵种。
  M1卡宾枪是一种半自动卡宾枪,是枪械史上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第一种专门设计及大量生产的卡宾枪。
  M1卡宾枪具有质量轻、射击时容易控制等优点。它单发射击,自动装填子弹,由15发弹匣供弹。与当时的步枪相比进步很多:可更换式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强。
  由于它广泛的用途,到二战结束时,已生产了超过6百万支。

剧中美军手拿M1卡宾枪


军博展出美制M1式7.62毫米卡宾枪


  汤姆森冲锋枪
  剧中还可以看到两种美军冲锋枪的亮相。第一种是汤姆森冲锋枪,是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著名的冲锋枪之一。
  该枪在1919年设计,由美国自动武器公司生产,并以该公司创建人之一约翰·汤姆森将军命名。
  1942年该枪的改进型M1式正式装备美军,成为美军第一支制式冲锋枪。不久又在M1式的基础上改进为M1A1式冲锋枪。1944年,汤姆森冲锋枪系列总生产量达到175万支,因造价昂贵当年停止生产,逐渐被M3式系列冲锋枪取代。

剧中手持M1A1式冲锋枪的美军


军博展出美制汤姆森M1A1式11.43毫米冲锋枪


  M3式冲锋枪
  M3式冲锋枪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廉价冲锋枪,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服役。
  由于外型像很像用来加注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就有了外号“黄油枪”。
  由于外型抢眼,在好莱坞战争片里面,M3冲锋枪经常抢尽风头。但是美军其实非常不喜欢它。
  设计黄油枪的初衷就是为了便宜,便宜了性能也就不太讲究,不仅射速慢,弹匣还容易脱落。
  美国人在二战时采取了重欧洲轻太平洋的战争策略,欧洲美军普遍装备的汤姆森冲锋枪,而太平洋的海军陆战队却只能用春田步枪,后来换装时,又给的M3冲锋枪。

画面前景志愿军战士背着的就是M3冲锋枪


军博展出美制M3式11.43毫米冲锋枪


  DP式轻机枪
  还要提一种大家印象里志愿军的标志性武器,就是《英雄儿女》里王成使用的带大圆盘的机枪。


  这就是苏制捷格加廖夫DP式轻机枪。枪身上面那个标志性的大圆盘,实际上是能装47发子弹的供弹器。圆盘在射击的时候跟着转动,外号“转盘机枪”,又叫“唱片机枪”。
  这款轻机枪由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捷格加廖夫于1923年开始设计,1928年正式装备苏军,型号为“DP-28”,是苏联二战时期最重要的轻武器之一。在中国译为“德普式”。
  有人说剧中没有出现它的身影,其实是有的,但是没有重点表现。

红圈内就是转盘机枪


军博展出苏制捷格加廖夫DP式7.62毫米轻机枪


  这部剧中还有其它许多武器,包括重机枪、火焰喷射器、地雷、坦克等等,但由于篇幅已经比较长,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读者对相关知识感兴趣,可以给公众号发消息,大家想看就继续往下写。
  另外,这些武器陶叔也不一定识别得完全准确。如有错误,欢迎发消息指正与讨论。

  对《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全面解读就写到这。该剧的成功是因为故事内容扎实,反映志愿军面貌真实立体,道具细节上严谨细致且对情节起到了推动作用,能看到创作团队的匠心,耐人回味,确实难得。希望这样的军事题材优秀作品能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0 11:57 , Processed in 0.2174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