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写保证书

[复制链接]

2123

主题

2528

帖子

80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0: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王朝时期,安徽桐城出现一大批历史上留下声名的汉人官员,最受宠信的莫过于张廷玉了,三朝元老、位极人臣五十年而不倒。
知名的“六尺巷”典故就来自他的父亲张英,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他们父子。
从康熙39年(1700年)中进士后在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雍正皇帝上位后担任军机大臣后,历经雍正朝13年。
乾隆朝时期,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人官员再莫有如此尊荣。
可以说,张廷玉见证了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所经历重要历史事件更无法一一枚举,但是他一生没有波折,甚至得到三朝君王宠信。
就在他致仕之后却做了一件糊涂事情,以至于遭到乾隆皇帝记恨而被抄家,晚年郁郁寡欢,死后才得到乾隆皇帝的赦免。


从康熙晚年入南书房到成为雍正的军机大臣,清史里记载的张廷玉文史方面来说成就显著,更是朝廷的得力助手。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什么张廷玉一生仕途平顺呢?
首先张廷玉颇有文才。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
皇上口述一番就能挥笔而就,这番才能实在不是谁能比得上的。
清代皇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有能力做皇上的秘书,必然可以一人一下,万人之上。
其次是张廷玉的为官之道。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清代黄山谷说他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所以雍正皇帝会说他“器量纯正,抒诚供职”称他是“大臣第一宣力者”。
他不参与党争、一生清廉,忠诚皇权。
这样的臣子,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喜欢。
最后是张廷玉的勤勉。张廷玉职务繁多,工作忙碌。他自己在自订年谱中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两三次。
他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
因为这些原因,张廷玉被雍正称为臂膀。
被雍正称为臂膀,当然是张廷玉的“拥立”功劳。但回头想:如果康熙不重视他,怎么会将国家储君的事情,交给他呢。


不能否认,张廷玉得以雍正如此优待,有些裙带关系。
康熙二十二年,胤禛六岁进南书房,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
张英就是张廷玉的父亲,也就是说雍正和张廷玉是师兄弟关系。
也正是有着这层关系,雍正打击政敌兄弟,师兄张廷玉始终不说不,而且坚定不移地出谋划策。
而康熙,更是因为张廷玉的父亲张英的品质,对张廷玉信任有加,这个王朝重臣,其实就默默地站在雍正身后。
故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时为防止新君即位遭兵变,和张廷玉对隆科多演了一出请君入瓮的厚黑戏。
张廷玉借助康熙去世,王子见面的时间,将事情透露给雍正,给了雍正派兵重重围困和春园,并将丰台大营的兵权掌握在手上。
在当时,手握重兵,雍正顺利登基。
雍正思念的时候,八王爷搞所谓八王议政向雍正逼宫,张廷玉临危救驾,一番翔实的史料分析,大气凛然地击溃了八王议政的假把戏。
就是其弟张廷璐被设计为科场舞弊案的主犯,也是张廷玉大义灭亲、临场观刑,大大地支持了雍正!
雍正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张廷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从不说不。
最终,雍正病故时,又将辅政重任交给了张廷玉。


这样一个谨慎小心的宿臣却在乾隆面前办了件糊涂事,那就是要乾隆皇帝写保证书,这件事情以质疑的方式处理也导致后来被抄家的悲惨,晚年郁郁寡欢。
乾隆是康熙最爱的孙子,自命文治武功。即皇帝位后便要施展抱负,对元勋老臣自然颇多顾忌。为官几十年的张廷玉自然能感受到这种威胁。
因此,在乾隆继位之后,聪明的张廷玉已不断地示意家人亲属,各以事由等等先后辞官回家。他自己也屡次上奏,要求退休回家。
聪明反被聪明误,乾隆刚刚上位,三朝老臣就要退休,这就有了故意撂挑子的嫌疑了。此时已经让乾隆颇为不喜。
之后的十年里,张廷玉不断提出要求致仕。终于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同意了。万万不该的是,张廷玉竟然提出要求,他在感谢皇上恩典之时,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遗命。
他说:“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这不就是让皇帝写保证书么?虽说委婉提出,但在封建王朝来看,这也算是大逆不道,何况十年来,乾隆对他早就心怀不满。




(张廷玉墓园)

乾隆皇帝借题发挥,先是责汪由敦漏言 之罪,下旨削去张廷玉伯爵,一年之后,张廷玉再次提出南还之意,并以请罢配享治罪,乾隆因此大怒。
在乾隆看来,你分明就是赌气。
因此,他借其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张若澄续妻之父)之罪,株连了张廷玉,下令尽缴张廷玉历年皇帝所赐之物。
一辈子的平顺,最终的结果却是抄家,这对于张廷玉而言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一直到张廷玉死后,乾隆才赦免他的罪,最终仍然按着雍正许诺的对待张廷玉,“命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三十年过去后,乾隆对张廷玉之事仍然耿耿于怀。
他说: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对张廷玉的不满可见一斑。
观张廷玉一生,谨小慎微,不敢有错,却仍有错之。概归起来就是错看乾隆了。这个当年学生、一个英明皇帝,不过如此矣。封建王朝,臣子混的再好,不过是仰帝王鼻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21:31 , Processed in 0.2312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