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文如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连载』 《苏小驴学棋记》

[复制链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3:34:47 | 只看该作者
平顶山的记忆

1995年,就是在“登” 平顶山那年春季里的某一天,不知是我果真“顿悟”了,还是黄老邪看徒儿小驴上坡实在困难“推”了一把,不经意间黄老师那的“二子关”居然顺利的过了。当我听到老师平静的说:“你赢了”的那一刻,我的野心瞬时膨胀了(现在想来那盘棋下了不过一百五六十手,也是我和老师所有对局中手数最少的一局)……我的野心膨胀了,老爸、老妈的心情开始烦闷了。此时我已经是初中一年的学生,功课是越来越忙。本来见我在围棋上多日不见长进,他们已经要对我进行“工作重点”转移了。我这里“二子关”一过,他们当然也就“举棋不定”了。

怎么办呢?老爸、老妈决定在当年下半学期开学前回答这个摆在全家面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还有段位赛、团体赛、个人赛、少年选拔赛供他们“试应手”,让我“腾挪”把握主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领队兼教练王老虎,率领苏小驴再次(或许就是最后一次)扛起沈阳队旗帜上了平顶山。

1995年在平顶山进行的定段赛入段名额只有7个,实在少的可怜。当时我基本上就没想入段的事。但是老爸的赛前誓师大会开的极有成效(当然包括剃头宣誓),弄的我是情绪极其高涨,人家说了:定段赛实力固然重要,但心态、运气、临场发挥更重要。所以只要你自己抱着必胜的信念,希望就在心里就在眼前。虽然当时已经12岁了,但是对很多道理体会的并不深刻,平时大大咧咧的就没有心态不好的时候嘛。所以只记住了最后一句:希望就在眼前……就冲上了战场。
这里先插播一下定段赛的情况。1994年——1999年之间,随着我们这批80后开始大批学棋,定段赛的门槛越来越高了。1991年——1993年相对比较容易,是赢到几盘棋就可以入段了。1994年以后,由于想下段位赛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但每个省市(有资格参赛的队)先进行选拔,而且中国棋院对总的参赛人数、定段比例、名额都重新做了严格的规定。所以说,除了少数比较偏远的省市之外,只要能够参加定段赛的就都是当年各省市的佼佼者了。老爸在95年定段赛陪我去,然后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拿着相机开始拍和我同龄、水平相近的小朋友。现在俺家里还有很多照片,小时候的甲A、甲B……都好可爱啊。然后我就常常很“无耻”的和朋友们说,想要当年“玉照”否,先拿好处费来……

经过王老虎同志的形势判断,他认为有30多个小孩子都是有可能定段的,出于当老爸的“私念”,我也堂而皇之的被他列入了30多人的“群殴”队伍之中……

我们比赛的地方在平顶山水库,周围生态环境极好,经常从外面飞进来一只硕大的昆虫,吓的我半死。它在衣架上悠然自得的趴着,我在座位上动也不敢动深情的凝视着……类似事情还有很多,那个时候我超级崇拜一位江苏的老爷子教练李刚六段(其实他比王老虎还小呢,不过就是白头发多一些),他就不怕虫子。他当时住我隔壁,我从阳台就可以去他房间了。然后还没走到呢,就看到一只大昆虫床边,而老爷子早已经发出均匀的呼声了……李刚老师在平顶山和已故的唐锦潮老师住一起,每每找唐老师复盘的时候,李刚老师也对我进行指导,每次比赛还都会拉着我聊天……。

有了大水库嘛,孩子们就有了撒欢的地方。那个时候说来也挺有意思的,家长的关系比孩子们还亲。比如甲C,我没和他说过话呢,但我老爸和他老妈早就已经交流过平时对待孩子学棋的经验了…… 所以有一个休息日,就是我老爸带着我,甲C老妈带着他,一起去划船了。说是去划船,哼,我老爸在我还没坐稳的情况下又是一脚就把我蹬下水了,然后把绳子往我脖子上一套,让俺拉着船游回去……

95年入段的都是牛人,这里把名单列出来:许顿、郭北雅、刘星、谢赫、古力、邱峻、丁明。当年刘星和谢赫都是中信少年队训练的棋手,他们的入段不仅在平顶山引起轰动,而且是一条绝对吸引眼球的新闻。新闻中提到的“中信少年队”是当时第一个具有“道场”气氛的少年集训中心,而且多少还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

我也记不太清楚都输给谁了。赢了对手,觉得都赢了没必要记得对方是谁;那输了的,更没必要记了,省的给自己添堵。反正王老虎会跟复读机一样反复提醒的……(自我安慰一下,这算是小驴的优点)

比赛的第五轮,我的对手是邱峻。记得和邱峻一共下过两盘棋,而且都是在段位赛上。一盘在哈尔滨,一盘就是在平顶山,我都输了。话说我也是有“三板斧”威风的,当年行走江湖有一个超级少见的定式傍身。只要对方“配合”我,下出那个棋型,我就差不多赢了。即使对手没直接栽倒在定式上,心态变化,棋型不熟悉,再加上我是黄老师带出来的“蛮力小丸子”,中盘获胜就是常事了。在遇到邱峻之前,有一个上海的男孩子就“死”在我这个定式上面。轮到我对邱峻这盘,该同学毫无惧色特别流畅的下出了一个新变化,落子速度居然比我还快。再加上我那个时候也确实技不如人,顽抗了一段时间就输掉了。这盘输掉以后入段算是彻底没有机会了。后来才知道,那天我用定式“砍”死别人之后,常昊给邱峻特意拆过招,研究了对付这个定式的策略。这是邱鑫老师事后告诉老爸的,让王老虎同学郁闷了很久。

如今回头看了一下当时的11轮对手,有7人最终成为了职业棋手;而我输的4盘棋中,有3人也是职业棋手。这样看来,老爸生生把我挤进有可能入段的阵容中,也算是有点事实根据的。(小驴又吹牛了,见谅见谅)

过了几年,小驴就去上海读书了。我和某位同样入学读书的棋手关系很好,他是在1999年入段的。我俩有一次就聊到了95年段位赛。他说:“95年定段赛我对上你了。比赛前就想,这盘对个女人还能输?可结果被你吃花了,耻辱啊。”结果我后面接的话让他更郁闷:“啥,我和你下过?那说明你确实很臭,是我赢了都完全没有印象的臭棋。”老爸帮我运东西到上海,同时也发现了当年的棋谱。特意叫他过来打打谱。两个人都神采飞扬,互相鄙视。说的是棋,回忆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岁月啊。

总之,95年平顶山段位赛虽然没有入段,却让我看到了目标“真”就在眼前,就像不远处挂着的一个苹果。只要我愿意,只要稍稍那么一伸手就可以摘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3:27:07 | 只看该作者
“渴望”的精神文明奖

记得所有比赛都会设立精神文明奖,但小时候肯定不会把她当回事。毕竟围棋比赛,最重要的就是成绩,获得名次才是重点。

之前提到过,下棋除了需要提高棋艺之外,还需要拼意志品质和下棋的态度。小驴自身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是比较晚的,“混世魔王”混迹江湖多年,想要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确实难度不小。咋办,小驴将希望寄托在了精神文明奖上。

精神文明奖每个队都会有一个名额,获奖者大都是随性填写。当然,肯定是这个队里态度认真的,或者是裁判一看,每天对局到最后结束的棋手,得奖概率更高些。说起来,“精神文明奖”这个词本身,应该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小驴同学从98年以后回老家开始读书,基本上就不碰棋了。2003年开始,以开心为目的又下了几次全国比赛。小时候几经努力也没有得到的奖项,2003年开始自然还想再次一搏了。

第一次是在2004年,和王蕊组队参加全国女子团体赛。那是第一次和王蕊一队参赛,和当年的老师一起,再加上本来也成熟了不少。下棋态度那是很不错的。印象中有好几盘都是鏖战到最后几台才结束。最后得了团体第二,等着颁奖礼。一边等一边和王蕊聊天,说你看我表现这么认真,会不会给我个“精神文明奖”啊?蕊说:“你要这个奖干嘛?”那我没得过啊,就很想得一次。然后就听到了获得“精神文明奖”人员名单,突然听到苏东。我就激动啊。这里插播:因为甦这个生僻字,我常常被叫成苏醒、苏更生等各种名字,此时激动的当然也没来的及思考,就认为是人家念错了甦字,就准备杀到台上了。幸好被蕊拉了回来:“那不是你,是位裁判,叫苏东”悲剧啊。

还有一次,个人赛。担任裁判长的是位对我很好的老师。脸皮厚这么多年没变,比赛结束就冲过去要奖了。结果老师说,你们队两个人,肯定是给蕊的,你就别想了。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就越是哭着喊着想要得到。接下来的那几次全国比赛,都是抱着恨不得冲到裁判席吼一声:把精神文明奖给我的心态,等着最后的结果,甚至比赢棋更期待。直到现在,估计是再也得不到这个奖了。这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以后,认识到了下棋更重要的是态度吧。结果这次整理资料,意外的发现,在1994年团体赛成绩册上,苏小驴同学已经得过了精神文明奖了嘛~虽然知道这是鼓励性质,(每队一人),但也算圆了当年的梦想了。

不过说到底小驴对“精神文明奖”的渴望,其实还是缘于对下棋态度的理解。

到了94年,小驴下棋遭遇了瓶颈。行进的速度慢了下来。先从成绩说话。翻看了94年一年的全国比赛,定段赛赢了5盘(这是好像,没找到这一年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年沈阳队只有我一个人“单刀赴会”,身兼领队、教练、运动员于一身。“王老虎”没来俺玩的那都疯了……,就是孙志刚老师说的,那皮的已经不是“一班二班”战士了。“公费自助游”啊,心思根本就没有集中在比赛上,每天全国各地参赛队之间找人玩的那个痛快,可棋盘前呢基本上就达到了逢人便输的境界。其表现连其他家长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在事后向老爸报告。王老虎痛心啊,说我是“从黑龙江玩到海南岛搞‘大串联’”……(人无压力轻飘飘,这话老爸也总说。悲剧的就是,小驴的压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与王老虎画着等号。这就是不自觉的表现。)当然屁股也是被打的很疼的。

团体赛,老爸带队,请了一位辽宁的女棋手与我组队,我下女子乙组第二台。现在翻看秩序册,乙组第二台只有4位职业棋手,我的成绩是6胜4负,也是差强人意。8月的少年集训赛,又长了一岁参加B组,也只得了第14名。在C组能进前八,升至B组名次再次下滑。

同时期和黄老师下棋,到了让2个子的时候卡住了。有半年的时候不赢棋,反正就是训练不少,棋就是不赢。想着,差在哪儿呢。时间花了,比赛经验也在积累中。如今回头想,差就是差在对围棋的态度,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现在有点回忆不起来,最终小驴摆脱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窘境是因为什么了。不过要说起来,马晓春老师来沈阳下指导棋应该是一个契机。

马晓春老师来沈阳和棋迷下指导棋。当时在辽沈已经小有名气的小驴,获得了马老师1对10指导棋中的一个宝贵的名额。这种难得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当天我穿上了战衣,昂首阔步就上了战场。这件衣服运气很好,穿的时候很少输棋。下棋的多多少少都有点迷信,老爸虽然嘴上说,这有啥用!动作上还是自然的就拿出它给我套上。上午上课,下午就杀到了夏宫,这是当时沈阳最好的娱乐场所。

   10盘棋具整体排列,观战的人将赛场围的是水泄不通。老爸和我商量,摆几个?我想了想,二个!很有信心嘛,那就二个!冲过重围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比赛开始了。老爸显然也因为闺女和马老下棋激动过了头,后勤工作没做好。就把人带了,其他东西全扔家里了。下到一半看我热的满头是汗也没水喝。老爸一咬牙一跺脚在夏宫里花了5块钱买了一听可乐给我。连载里时不时的会提到父母的付出,年纪大了回忆反而越来越清晰。就说这可乐的事情,是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当年其实不以为意……如今评价男人一般都是说啥新好男人,回头看看倒还真是老爸的头衔比较实在靠谱点。老虎同学是位除了抽烟之外无任何不良嗜好的“五全男人”(自封的,不得不承认老头是对的),五全男人指的是挣钱全交、是活全干、剩饭全吃,后面俩记不得了……老爸每每自夸的时候还要补充说明:当年的剩饭全吃的含义是:括弧——不含细粮。拿到现在来说就要变成括弧——不含粗粮了。

回正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俺从小就大爱的可乐陪伴,小驴表现神勇,矫健的获胜,这成了老爸希望小火苗燃烧的越来越旺的原因,而在小驴同学自己“境界”提高了以后,终于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转眼迎来了95年定段赛,这可以说是改变小驴围棋人生的一次比赛。且听下回分解。

照片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21#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3:24:1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恩师“黄老邪”

   想着这期写啥的时候,突然发现截稿的日子恰逢重阳节。我的老师江湖人称“黄老邪”,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当然是个有故事的人了。当徒弟的何不写写,作为给黄老师的节日礼物。     

按说哪有弟子叫师傅江湖诨号的呢,可是有时在说到黄老师的时候,还真就把“黄老邪”挂到了嘴上。“黄老邪”的大名在辽沈棋牌界焉有不知之人,名至实归,叫着亲切。

我的老师黄成俊四段曾是上世纪60——80年代东北乃至国内颇有名气的围棋高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授予的我国第一批围棋职业段位棋手之一。关于这点在陈祖德著《超越自我》中可以找到旁证。

1960年全国赛后不到半年,我们又要准备迎战日本围棋代表团了。从各地来的围棋高手们再次云集北京崇外旅馆,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围棋集训。……参加这次集训的有老中青三代棋手。老的都有六七十,而小的只有十六七。……年轻棋手除了上海的赵之华、吴淞笙和我之外,还有江苏陈锡明、山西沈果孙、福建的罗建文和黄良玉以及黑龙江的黄成俊等。这一代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年轻棋手,其实力已不亚于中年棋手。”

这么多年来从老师零零碎碎的闲聊中知道,想当初老师中国象棋下的也相当了得,用他自己的话说“至少象棋下的不比围棋差”。经过互联网检索,我还真就查到了两条相关的网页。

“1962年10月26日我省棋艺代表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参加1962年11月4日举行的全国棋艺锦标赛。代表队中有王嘉良、王有盛(中国象棋),张东禄、李中健(国际象棋),黄成俊(围棋)等5人。”

“1973年10月-11月,沈阳和哈尔滨方面联合举办了上海、沈阳、哈尔滨三城市象棋邀请赛,在与沪沈大战中,孟立国、韩福德、郭长顺、黄成俊等名将与上海队大斗顺炮……”

说实在的老师的这些经历我还真了解的不多,比方说他老人家当初怎么就北上黑龙江了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返回了奉天城呢?这些问题以后我一定要问个清楚……。
在“家里的成员们”那期中就曾对黄老师进行介绍。“黄老师名成俊,1982年定为职业四段,在围棋天地2009年的合刊里有个栏目叫职业界趣话,黄老师的名字出现在了最年长的职业棋手一栏中。”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老师对我说过的一句玩笑:你这小脑袋瓜给我当学生合适啊……。我这还没吧嗒出味儿呢,一句“辈分大啊!”把旁边看棋的人都说乐了。这既是玩笑更是实情,辽沈地区现有的职业棋手、业余强豪绝大多数都受过黄老师的指导。因为黄老师人缘极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沈阳祺界著名的地下室也就成了沈阳乃至东北强豪们的聚集地。每当他们来到地下室想找“黄老邪”讨教一盘的时候,只要有可能他都会不容置疑的说:你先教我这个学生一盘再说!有时候黄老邪要是忘了,我就会一声不吭站到他旁边,不断地往他身边蹭,直到“蹭”的他饮茶杯难举,落子手难伸……,接下来自然是他找个高手让我折磨了。当年在沈阳当兵的业余强豪龙霖,从部队驻地“进城”去一次地下室本来就不容易,可就因为这还被我折磨过好多次呢!

之前也曾经颇为得意的提到过,我是唯一和黄老师有单独合照的孩子。自然,黄老师对我是非常温柔的。不过就一次,“黄老邪”发飙了,我的屁股就开花了。那次黄老师让我指导一个外来的孩子下棋,几步过去不认真的老毛病犯了,赢当然还是赢了。洋洋得意的冲到黄老师面前想本想邀功,黄老师头都没抬:“小驴你和别人下棋不认真,那以后我和你下也这样行吗。”吓得我脸色惨白。人不能干坏事啊,黄老师说话的当口,老爸进来了。回去以后一顿胖揍自然不在话下……

黄老师一般来说每天都会和我下上一盘,要么就“指令”他人教我。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他不方便教我,又没有合适人选供我“折磨”,他还有更绝的办法来锻炼我——赌棋。赌棋对我来说意义很重大,因为我脸皮厚不怕输,还是个“葛朗台”。后来提到这件事,隆师兄就很怨念,说为啥黄老师就安排你下赌棋,就没让我下过。还说不应该下赌棋。我得意的那是不得了啊,和他说这就是差距。说明我能够扛得住赌棋的压力——人才啊,赌棋考验神经呀。(不好意思,打击隆师兄是我的乐趣,见谅见谅。)黄老师给我找的赌棋对手大都是论年龄我要称为叔叔的业余强豪,而且他们过去或多或少都曾指导过我。“赌资”通常是50大洋,压在棋盘下露出个小角出来……那时真是不小的数目了。“赌资”都是对方先出放到那里……规则是赢了钱归我,输了黄老师帮我掏钱。话说那个50大洋的小角爆发出了我“葛朗台”的小宇宙,每看它一眼,就觉精力倍增,斗志激扬。黄老师为了激励我下棋更有拼劲而邀请众位业余高手与我下的赌棋,在我的心里演变成为了为50大洋而战。

说来也怪,下赌棋的时候可以说是拼了老命去下了,结果平时能赢的自然都拿下了,平时很少赢的也都拼下来了。是不是黄老师早就看穿了我是这号人物呢……黄老师成功的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50大洋激发了我赢棋的斗志,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黄老师和我下棋相当认真。一年冬天,师徒俩都沉浸在棋中,偶然间我的脚感觉漏风了。原来下棋时我的腿越界伸到了老师那边,黄老师的老烟枪正在不停的着着,不知道有多少烟灰落在了我的鞋上,低头一看,雪地靴上烧出了2个大洞……

在地下室学棋的后期,依然坚持去学棋的孩子已经不多了。他们要么准备中考、高考,要么还有其它“项目”……,在棋上有点“想法”的只剩下我一个了。由于这个原因,本来并不需要每天都要去“地下室”的黄老邪还会在我到达之前出现在那里的。至少老师会保证让我每天都见到他,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只要周六晚上我对老师说明天我还要去地下室学习,周日老师通常会比我还早到那里等着我。

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周日去地下室下棋如果时间晚了些,黄老师和一些棋迷还会带我到省体育宫附近的饭店去吃饭,还一定要给我专门点一个爱吃的菜。而且王老虎还一次不落的作陪。

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在我入段前的两三年就是到了年三十儿那天的下午,大多数单位都放假、人员都回家了。可是黄老师还会一个人在地下室等着我,为的就是和我下上一盘棋。我还有最过分的行为——初一的下午、初二的上午我都会到老师家借拜年之机,行下棋学习之便,把老师拽到地下室去。记得师母曾说:小驴啊,有你这个学生,你黄老师算安生不了了……

什么时候有机会,我能请“黄老邪”吃顿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59:46 | 只看该作者
两次过错、几条语录

5、6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凑合,说是凑合实际上也就是95分和98分以上那么3分的差距。但在当时这三分的差距就足以让老师把你打入“另类”,家长会上爹妈要被“再教育”了。好在小驴同学围棋下的好,经常给学校和区里争光添彩,班主任也就不再计较我托了班级后腿的“罪行”。我自己当然对进入98分梯队不感兴趣,同时还“纠集”了另外一些没进入“千足金”行列的同学大搞课间游戏活动。现在想来是不是有点“搅局”的嫌疑。这样一来又多了些绿林好汉的江湖习气,自然在学校里就成了名人。

过去或许在同学们眼里我是名人,自从上次说到的七战七捷、“称王称霸”之后,自己也觉着了不起了是个名人了。

成为“名人”总是有好处的,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学校里每周一的早上都是有隆重升旗仪式的,能当上升旗手那可是一件露脸的事,不是随随便便谁想当就能当上的。可是对我来说似乎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要我获得了好成绩,那么下一周的升旗手就一定是非我莫属啦。教委、体委、少年宫的比赛还有市里其它各种比赛,一年之中冠军得的多了。只要有证书、有媒体报道的都算数。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脸露多了也容易受风 “面瘫”,落成嘴歪眼斜的毛病……。不是还有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嘛。好景不长,虚荣过了头,遭遇报应也就是迟早的事(常在江湖飘呀,哪有不挨刀啊……)。

对于学校里的学习成绩王老虎的态度从来都是懂了就行、会了即可,至于具体分数一般他是不大过问的。只是他经常采取随机或突然袭击的方式,自己出题来考核、检验我实际学习的情况。就在我自认为是名人、感到了不起了之后的不长时间,一次学校里的考试上小驴遭遇了滑铁卢,成绩差的吓人(具体分数不好意思提了)。记不得当时是怎么回家的了,总之因为老师再三叮咛,这么差的分数一定要让你老爸签字明天拿回来。所以抱着要被抽一顿,英勇就义的信念把卷子递给了老爸。之后就是一番暴风骤雨,细节就不描述了(悲惨啊)。第二天拿着老爸写着:“我们一定注意对小驴的教育,请老师放心。”的卷子回到了学校。再度遭到老师鄙视的眼神。老爸最狠的是,卷子上补充了一句:请老师过目后让小驴再把卷子拿回来,这对她是一个教训。脸上是真挂不住啊。当年那是羞愧的恨不得找地洞钻了。我比较善于自我安慰,这既是优点当然也是很大的缺点。在当我选择性忘记自己曾有个这么差劲的成绩的时候,老爸寄来的书籍和资料中,赫然发现了这张当年的考卷……人生真的和下棋一样,棋子一上,回头再看只能是棋谱了,真不能悔棋啊。

考卷的事情是或许就是由于小驴虚荣心不断膨胀,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缺了埋头苦干努力的劲头所致。不过记得当时王老虎把他上升到了是否尊重老师、同学,是否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层面的高度了,否则他是不会仅仅因为考分低了就“咆哮”的。
另一个教训是在6年级的时候,一次市运动会的三棋少年赛上发生的。这次比赛固然重要,老爸出于对我的信任让我一个人骑自行车去赛场。结果途中碰到的同学说,***好像不知道比赛地点,我们去找他一起去吧。小驴是个绿林好汉,觉得友谊大过天当然同意了。当我一个人到了***家,人家早就走了。可是我这个路盲却迷了路,不知道从哪里直接去赛场怎么走,只好返回学校,从学校再去赛场…

结果悲剧发生了,第一轮已经结束,最后我只得了第二。老实说我早已不看重省、市少年赛的第一名了,可是我的名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成绩、区里的成绩,市运动会区里的总排名啊(各个项目的第一名权重很高)。这下好了,老爸的脸色青了,带队老师的眼睛白了,我的脑袋耷拉了……。出现这个结果就是一个原因:没有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观念这个词似乎大了些,可是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得开别人的支持、帮助吗?当你不顾及别人利益的时候,你自己的利益也不会是完整的。三年级开始省市小学(年龄组)的各种比赛对我来说第一名从来就没有旁落过,因此现在也找不到一张证书。可是唯独这次的第二名不但深深的印在了记忆中,而且还有相应的各种“物证”在老爸给我整理的档案中。

有了这么个身上毛病多多的女儿,老爸在教训孩子的时候,语录也就一套一套的。我曾经很讨厌老爸和复读机一样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语言,后来大了想想,还真不怪他,要怪只能怪小驴,天天都被复读机了,还每天犯同样的错误,境界太高了……老爸的语录很经典,大都适合用在我的身上,还是举例说明:

宁可要个残疾孩子也不要个坏孩子   

每次因为各种事情被老爸胖揍的时候,这句话都是老爸在阻止老妈拯救我和因为毒打我自己心疼时,自我安慰所必须的语录。不过作为一个女孩子从小被毒打我还是很怨念的。为啥不要坏孩子就一定得打成残疾孩子才行啊……,这不是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嘛!不过被打有一个好处,现在上围棋课的时候,偶尔小朋友就和我诉苦,老师啊,我总是被父母打……。我说,这有啥,老师是个女孩子还被打呢……。女孩子也挨打,这个对小朋友来说意义重要,他们心里释怀了。

剃头宣誓   

这个上期提到过。“剃头宣誓”应该源自日本几大超一流擂台赛失利之后的“造型”,结果被老爸引用了。问题男孩子引用也就算了,秃瓢也没啥。问题是我是女孩子啊,他每次重要比赛前让我剃头宣誓,我就变成了超级板寸(有照片为证)……虽然我头发质量好那叫一个厚,长的也快。但敌不过一年N个“重要比赛”啊。不过怎么说,板寸上阵以后,那个气势确实不一样了,有种逼上梁山的悲壮。只是不知道是否给对手的心理照成了影响……

你管别人态度干什么?!

只要老爸要对我进行严肃教育,和风细雨的时候有也有限,那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城管对小贩,你说他的态度能好吗?你态度不好,我就顶。我一顶、就“失火”(如果在事后我才说他态度不好,或许挨打挨的轻一些……)。但真要是事后对他说:老爸你就是态度不好,你说话态度好点就好了……。只听老爸大喝一声:你老管别人态度干什么,关键是你自己做的对不对……!同志们啊,态度决定一切啊。

老爸的经典语录太多,拿出其中最有特色的与大家分享。也因为这几句和我孩提时期这两次“经典”错误相得益彰,所以自己觉得很有意思。下棋的孩子,除了拼棋力,最重要的就是意志品质,下棋态度的比拼了。留待以后再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54:56 | 只看该作者
奠定老大地位的一次比赛


上次说到比赛的名额难得,只有参加了团体赛的单位才能有少年集训赛的名额。无奈之中老爸才有了家庭组队,招聘雇佣军,打着省或市旗号参加全国围棋团体赛的招数。招数是灵验,可那都是银子啊!
      
记得92年老爸搞“贴牌”、侵犯“知识产权”的招数也不灵了。现在想来,或许是我一个人多年垄断了沈阳每年参加全国少年集训赛的名额犯了众怒,或许是省市棋院要把那宝贵的名额给真正能代表辽沈地区少年水平的人,那年要想进京就必须参加由省棋院组织的选拔赛,名额只有一个!
      
全国少年集训赛男女混编、按年龄分组,沈阳的选拔赛当然也要男女混编了,可是却没有了年龄分组。老实说那时候我还真没有绝对把握赢得比赛,可是场子摆上了是骡子是马总的上去溜溜啦,人称小驴的我怎么得也得闹个“黔驴”的名声吧。
      
要说我的围棋人生中最残酷的赛事一定是定段赛,可最紧张的赛事就要算这次选拔赛了。为了这次选拔赛辽宁省棋院举办我记忆中唯一的一次小棋手集训,机会难得啊。记得参加集训的孩子有二三十个,虽然孩子们都相当的熟悉,是玩伴、是朋友、是敌手,还有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身份——都是来自各个“门派”之中的高徒。所以,说是集训为了争夺当年进京参加少年集训赛唯一名额。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骨子里谁都咬着牙、较着劲呢。
      
集训中只有我一个女孩,我的对手就不是N个人,而变成了N个小男孩。小孩子下棋,女孩子人数明显少于男孩子。一旦有个小男孩输给小女孩,基本就被集体鄙视了。所以女孩子既是“全民公敌”,又是被照顾的对象,只是一个是下棋时,一个是放学后。时间不同角色也就不同了。不过集训对于小驴来说,是个苦差事,为啥呢,因为小驴记性差……记得当时辽宁省棋院最好的几位棋手,孙志刚老师、王存老师、刘涛老师等轮流带我们训练,每位老师风格不同。当时最怕上孙老师的课,因为他总是讲大盘,然后让大家背下来棋谱第二天抽查我们是否背出……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忘了的话想找出棋谱复习是不可能的。小驴记性差,晚上都不敢睡,夜里反复默背,就怕第二天抽查被男孩子看笑话。如此紧张的集训熬过去之后,选拔开始了。
      
集训时的训练棋,我基本上是输多赢少。说老实话还真不是水平真比他们低多少,原因在于一来战略上过于“藐视”他们了,二来体育大院里可以玩得事情、有趣的事情太多了(看辽足训练、跟举重教练学跳绳、看着才力那样的大胖子骑自行车……)。这样就让很多如临大敌的男孩子放下了包袱,知道班上唯一的女孩子,小驴=小菜鸟。选拔开始,在预期名额归属问题时,我自然被排除在外。小驴那时真明白了什么叫“目中无人”了,怒了、还是大怒,回家和老爸说了。老爸自然不会放过激励教育的机会,当然也是再度奏效。
      
七轮比赛,第一轮小驴赢了;“这盘是侥幸赢的,她还是不行。”第二盘小驴又赢了;“不能轻敌啊,大家还是要认真下啊。”第三盘小驴继续高歌猛进;“她怎么这么厉害,我们要顶住,不能再有人输给小驴了!”第四盘、第五盘、第六盘、第七盘,小驴七连胜,一鼓作气得了第一,拿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名额。不过去训练班之前,小驴根本不知道有选拔赛,这也许就是王老虎的高明之处吧。
不过老虎同学还是使用了他的盘外招的。
      
记得小驴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地下室”的对手都是一个人,他叫胡硕,我们关系很好。我俩的老爸也是棋逢对手。(其实王老虎一直输,斗棋不行,斗嘴可以掐的很紧)小时候对胡硕输多赢少,输的多了没准哪天胡硕对面坐的就是一个板寸,小姑娘变小子了……。前面曾提过,老爸对于小驴的精神“摧残”达到了极致,各种手段无法一一例举。其中常规做法的就是“剃头宣誓”这一招。我好歹也是个女孩子嘛,当男孩子养没关系,你不能真把我当成男孩子啊(外出比赛因为头型问题,多次被阻挡在女卫生间之外……)。老爸这招狠棋通常都是用在各种大赛之前,那次争夺名额之战当然是要剃头的了……
      
平心而论那次选拔赛嬴的真不容易,可怎么就能“横扫千军如卷席”呢……比赛结束后黄老师和老爸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一、小驴同学是需要激励的孩子,虽然懒,也不太上进,但不能忍受对手的漠视。所以适当的激励就能事半功倍。二、围棋每天训练,一朝出成绩,是个渐悟的过程,顿悟的表现形式。小驴应该是之前已经积累了很多能量,在选拔赛上爆发出来了。三、就是对手的心态问题。
      
现在想来“心态”太重要了。他们有人不肯输给小女孩,气已经短了半分;他们有人要联合阻击,忘了棋终归是要靠自己下的,少了斗志;他们有人高举的是“门派”的大旗,不知道对局表上填下的还是自己的姓名,负担太重……
      
说小驴幸运,应该是一点不为过的。因为就是这样的一次冠军,让我就此在辽宁的孩子之中真正的成了“江湖老大”、称王称霸了。
      
如今想想看,下棋水平是一方面,心理素质、环境、种种因素都是影响最终成绩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作为老师、家长需要怎么做去引导孩子不断进步呢。黄老师一直认真培养我,让我有了努力的目标;老爸虽然“残暴”,不过知道自己闺女的性格,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双剑合璧最终成就了“苏小驴老大”的诞生。不好意思吹个牛,见谅见谅。各位当年的师兄弟们,莫怪小驴哈。
      
现在我经常在想,学围棋或者说围棋教育这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正解”,怎么才能做得最好,可是一直没有可以认可的答案。不过想的多了,倒是另外悟出了点道道。学围棋的孩子为什么要学?出钱的人(家长)为什么出钱?国家、社团为什么要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老师为什么要教?……这之间的目的性、动机是有差异的、不一致的,可以算作另一种“和而不同”吧。围棋永远首先是一种游戏,是否喜欢、在游戏中能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无论怎样,学围棋孩子的利益、诉求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们愿意学(不是愿意下),围棋终归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50:23 | 只看该作者
在“外”的岂止只有功夫


下棋的孩子都知道“功夫在棋外”这句话,有听来的、有看来的,但要说真理解、真明白其中含义的恐怕还真不多。倒不是说我就真从中悟出点什么妙义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境遇不同都会有自己的独到解读。况且要下的棋多着呢,人生这盘棋也长着呢,对“功夫在棋外”这句话的领悟、解读不也得“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吗?说“功夫在棋外”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棋艺,其实我的体会更多的是丰富人生。

开始演绎“功夫在棋外”就是学日语,记得学习日语是从10岁左右开始的。前文说过八九十年代围棋书不多,老爸的“死党”(“摸泥”之交)夫妻俩都是日语专业的人才,自然就担当起了为我收集日本报纸刊登的棋谱连载的工作了。叔叔阿姨每天坚持将《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报纸上登载的新闻棋战棋谱剪下来,工整、整齐的排列、或粘或订在一起,积攒到一定数量就邮给我。起初是为了有更多的资料、接触到最新的战法,可是时间长了面对着那些似懂非懂、似识非识的日文就不在满足算数的学习,有了要“拆解”文字的欲望。于是乎老爸决定,咱学日语去!

当年社会上教授学习小语种的各种所谓学校、学习班非常多,可是要找到一个适合我的并不容易。老爸、老妈估计几经寻找,才终于寻觅到一家时间合适的日语班,经过协商还同意他在后面坐着陪读。老爸当时让我学日语的初衷就是要看懂日本棋谱,所以要求也不高,跟着读下来就行。他自己就在后面看报纸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苏小驴同学一下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首先,俺贪吃。赶上学日语的日子是来不及吃晚饭的,所以常常在路边买“杠头”,一种特色面食。“杠头”绝对练牙口,它也成为学日语的附属期待物。还有一条很重要,在我看来说学日语与其说是什么寻求“功夫在棋外”,不如说是围棋之外多了项“课外活动”。离开残酷的“生死场”,不再像哑巴一样低头顶着牛,简直有点“胜利大逃亡”的味道。

日语班上恰巧有个和我同龄的小姑娘,我俩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再加上小孩子也没啥不好意思,发音也算标准(自我吹捧一下),每次老师让读课文的时候,大人们都垂着头当没听到,(自己现在也是如此……),我俩则每每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久而久之,读课文的重任就自然交给了我们。超级满足虚荣心啊……学到后面一般的棋谱当然已经看懂了,再后面又因此多了一种人生选项,这个还是留待以后再说。
透漏一个秘密。一年北京的选拔赛上和对手从角部厮杀一直蔓延到二三路的边上,局面已不可能转换、妥协。执黑的我不能死棋,断尾巴都不行。执白的对方不能容我活棋,活出去他将全局目数不够。可以断定几乎所有来简单看几眼的人都认为我没戏了,可是我还是潇洒的活了出去……。知道为什么吗?刚好比赛的前一天,我打过一盘半个月前赵治勋的棋谱(当时这样的棋谱恐怕只能在年鉴中找到),棋谱中的局部手段刚好被我照猫画虎不自觉的运用上了。如今想来胜之不武,可是不也恰恰证明来学习日语和信息的重要吗!

对于老爸来说,做很多事情都是围绕着对小驴意志品质的锻炼。学日语也不例外。一次周日下大暴雨,老妈看看外面对老爸说,这天气肯定不上课了就别带孩子出去了。老爸摆出李玉和的一个造型,来一句“时令不好下雨也得走……”。对老妈说:“今日事今日毕,不能找任何借口!”父女俩就冲进风雨中,落汤鸡一般闯进了教室里。定睛一看,老师一人。于是小驴vs老师,外加一个陪读的老虎。下课了,老师说:我没白等。老爸说:我们没白来。没白等也好,没白来也罢,背后不就是守信、守时,彼此的信任吗?

遗憾的是,老爸最希望小驴具备的优良品质,俺却并没有真正体悟到,到现在仍然是个拖拖踏踏的大懒虫。年纪大了以后,感慨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悔恨不已。常常和老爸说,要是你姑娘不是我就好了,换个人早就有出息了。此话一出,往往惹得老爸瞬间发飙。不过老爸的努力也并没算白费,小驴同学虽然总是到截稿日才交功课,外出总是踩点到达,不过一定会准时完成任务……想想要是老爸没有铁腕+春风化雨的教育,如今的小驴,可能已经是头懒驴加笨驴,早没有了努力的方向。

  “功夫在棋外”我还有一别解:学围棋(不单是学下围棋)真就不能仅仅囿于棋盘上的内容,棋盘之外相关文学、理论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了。很早老爸就让我学习《棋经十三篇》了,其实10岁出头的孩子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奥秘,棋理说起来很玄虚,不过还是在简单的说明之后坚持让我背诵其中的内容。老爸说:今天不懂,明天会懂;现在理解的粗浅,将来一定会领悟的深刻。只要你下棋……

每天和老爸一起上学上班的路上,就是两人一起学习、背诵,试图理解但当时无法理解《棋经十三篇》的过程,到现在还能马上背出其中有的篇章和内容。记得当时复盘时,不仅要检讨彼此手数、应对的合理性,还要讨论那些验证了《棋经十三篇》中的论述。

“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这几句,简直就是小时候苏小驴的真实写照。下棋不认真,随手而下……印象中黄老师第一次,也可以说是唯一一次很严厉的批评我,就是因为下棋不认真,是态度问题。其实棋经里早就已经告诉了我们道理,只是围棋需要慢慢感受,才能最终顿悟。《棋经十三篇》真是瑰宝,老爸让我背,到了N年后入段,我常常会一拍大腿:“棋经里说的那句就是这个意思嘛!”建议学棋孩子的家长一定和孩子们共同学学《棋经十三篇》,棋外的事情一样灵验,不信你认真读一读。

再有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其中关于围棋的描述、记录、感悟也不计其数,同样是学围棋的孩子不应忽略的知识宝库。从中可以懂得“棋虽小道,品法最尊”的道理;品味“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的悠闲;玩味“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意境;“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兴……

有句说的再“俗”不过的话,“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真要是认真想想,其实有谁能置身棋外,又有谁不在棋内行走呢?这样说来功夫既在棋外又在棋内,重要的是棋要在心中!想想看是不是手艺在内,功夫在外;技在棋内,道在棋外;人在枰内,神在枰外。在“外”的岂止只有功夫,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41:14 | 只看该作者
高举两面“五环旗”

1993年中国棋院组织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围棋夏令营,全国各地的小棋手都可以报名参加。这次活动恐怕是中国棋院举办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次。老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那时候想要参加一次高水平的比赛,取得一次和江湖上各路豪杰切磋的机会太难了。报名、请假、进京——那是必须的!

面对着当年夏令营结束时的合影可以想起许多有趣的事情来,可是由于照片的尺寸太小、上面的人太多,居然分辨不出都有哪些“高手”了。

记得开营的第一天吴玉林老师首先给我们宣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了各项要求,宣布了夏令营活动的基本安排。接着请来来多位在棋院集训的国家队队员,和我们这些人下指导棋。名义上是指导棋,实际上是水平测验。似乎是根据指导棋的结果和往日里对孩子们的了解,最终将孩子们分成A、B二个组,进行二次大循环的对局训练。B组前两名升到A组,A组最后两名降到B组。每天高质量的一盘对局,还有复盘、死活之类的内容。

忘记了当年有幸向哪位职业棋手学习了一盘,第二天一看安排表被分到了B组,指导棋我不是赢了吗?再一看A组的名单,里面明明有在其它比赛中曾输给我的人嘛。回来以后就嘟嘟囔囔,不服、不忿、不高兴……。此时王老虎这个曾经的指导员再度发挥作用了:小驴、B组就B组,好好下实战解决问题,打到A组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就行了嘛。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怎么不是驴?)……。我一听立马就来了精神,对啊,下棋就是盘上见真章,多简单的事情嘛。

夏令营的住宿安排在棋院马路对面胡同里的招待所(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和无线电运动有关),依稀记得自己和仇丹云住一个房间。由于工作的原因,老爸在北京呆了三天就回去了。我那个时候还是个野小子,只要不在老爸的视野之内我就到处撒丫子的玩。仇丹云那个时候非常用功,看到我淘气,有一次实在忍不住和我说:“小驴,别老是想着玩,训练要认真啊。”当初一定是影响了“仇仇”的学习和休息,现在道个歉是晚了些啊……。

夏令营食宿自理,我兜里自然就有了钱、成了财主。由于白天训练,早、中饭都是招待所完成。而每天晚饭记得几乎都是在棋院马路对过露天的摊位上解决的,基本内容就是N两水饺和一个大鸡腿,总价在10块钱之内(王老虎的规定)。1993年的10块钱,太值钱了。当时没咋当回事,如今想起来,对不起父母的地方太多了。

外出比赛老爸通常都是坐硬座,我是卧铺;一般我在赛会就餐,而老爸用芝麻糊、麦片、饼干凑合一顿是经常的事情。不过早餐吃到煮鸡蛋的时候也是很多的,因为同志们都决心赢棋,自然就忌讳“蛋蛋”。自己的那份鸡蛋不吃,留下来“偷偷”带出来,当然也有伙伴们馈赠的了……。

跑题了,接着说夏令营。

憋着一口气的小驴同学,在B组中怒涛十一连胜,以B组第一的战绩升到了A组。打电话给王老虎报了战绩的同时,仍然没忘了被定为B组的不满!夏令营宣布第一次循环比赛成绩和升组名单之后,我美、乐、牛,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后半夜做美梦——好景不长”,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真的是很快,我就高高举起了二面五环旗(不知道是哪个倒霉孩子的“知识产权”——恨你~~~)。什么意思?因为我连输10盘,10个鸭蛋组成了闪亮的二面五环旗……

我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顺势时就自信心过度膨胀,逆势时则是拼了命的自我否定。其实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二面五环旗披在了身上也得汇报啊,电话里自然又开始把自己贬的一文不值……电话那边王老虎乐了:五环旗好啊,重在参与,更高、更快、更强……。有旗无杆多遗憾呀,有志气把最后一盘拿下,怎么得弄两个旗杆扛扛啊(1+1=2)!
苏小驴被一激,又打起了精神。这最后一盘也确实值得说一说。大循环是不看积分的,总归大家都要下一盘。我最后一盘的对手,是当时十连胜的古力。十连胜的碰上个十连败的,通常是不会被人所关注的。一来不关乎对局者最后的名次,二来不关乎“围观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结局那不是明摆着的吗!不过对我来说可就不一样了,关乎“小驴”在“老虎”面前的尊严,关乎“输输”的名字是否响彻全国的大问题(苏甦是平舌音,输输是翘舌音明明是有的人不会普通话。即使真叫“输输”,那也是负负为正、否定之否定嘛……)!最终我硬是吃了古力一条大龙,没有一路输到底。

夏令营结束后,马上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少年集训赛。夏令营有个特别吸引孩子家长的“奖品”,A组第一名可以获得少年集训赛的名额。这里有个事情要说说。当时全国高水平的围棋比赛非常的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比赛。这样一来只要是有学围棋孩子的省市、家庭就都瞪大了眼睛盯住了每年一届,由中国棋院主办的这个孩子们参加的全国“业余”围棋比赛。这个比赛有着严格的参赛资格,记得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只有参加了当年全国围棋团体赛的单位才有资格报名,而且名额极少。少年集训赛按照年龄最大的16岁往下分为A、B、C三个组,每个组一般只有一个名额(不论男女)。能参加这个比赛不仅是个资格问题,还是个水平认可,赢得机遇,甚至还是一种荣耀。记得在当时好多学围棋孩子的家长都把这个赛事看作是准段位赛,实际上就竞技水平、激烈程度来说也确是如此,只是参赛的人数、和分组的方式有所区别罢了。

由于前面讲过的资格和名额的问题,这个赛事我一直是代表沈阳参赛的。其实直到我入段为止,沈阳队就是我的家庭队,因为领队、教练都是王老虎,不变的队员就是苏小驴。每次比赛都是自费,参加团体赛还要负担另一个“雇佣兵”的全部费用。这一切为的就是得到那么一个珍贵的名额!1993年之前这个比赛我已经参加过两次了,但还没有见到过古力。这至少说明古力当时还是“体制外”的小棋手一名。因为不管你水平怎样,参赛的资格和名额可不是随便可以得到的。

现在想来,古力之所以参加当年的夏令营肯定就是为了获取夏令营中唯一的一个比赛的名额。最终他以自己的实力夺得了这个名额,而且在随后的比赛中,在C组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而我呢,最终赢了6盘,算了算小分,大概12名上下。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从那以后古力就从“个体户”转变成了“体制内”的人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当初夏令营把我分到B组还是有道理的。

我以为那次夏令营收益最大的就是古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次夏令营就是为古力举办的,而古力的脱颖而出不也可以看做是中国棋院的意外收获吗?记得夏令营结束时,吴玉林老师还就古力得到了这个名额的事情专门给我们上了一课。

上面说的这些不知道作为当年的夏令营营员古力同学是否还记得,如果有遗漏和差错的话请你来补充、纠正!不过古力同学要想扳回一盘(我再赢一盘)的机会恐怕是“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了”……哈哈。

本期苏小驴里独家奉送一张当年合照,大家可以找找看有哪些熟悉的身影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27:25 | 只看该作者
“歪理邪说”父女情

做女儿的开口闭口称呼自己的父亲“王老虎”是不是有点怪异,不过老爸他自己认可、愿意听啊。要说老爸在家里的别号那才应该是“驴”呢,记得老妈和老爸“打架”的烈度要是较高的话,老妈自认为一句最有力的话就是对着老爸说:你就是头活驴!此话一出,接下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了。老爸呢、当然知道该“腾挪”了,也就“借坡下驴”找个由头闪人了。“你就是头活驴!”这话的威力我当然知晓,可我哪敢叫啊。于是我就将“王老虎”的雅号送给了他。

认识王老虎这么多年了,知道他时不时的就会整点“燕山夜话”,弄个“歪理邪说”出来。关于这方面“王老虎”在单位的表现咱就不在这里说了(单位里人家叫他“王老倔”、“老愤青”),只说说家里的、棋盘前的。

我上大学之前,王老虎经常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提出一个“命题”来教育我。“下围棋”这话咱们经常说、甚至天天说吧,其实他也说。可是没准哪天他就严肃的向你指出:围棋不是下的,是学的……。你说他这不是偷换概念、搅局吗!还有,学围棋总得有进步吧,可突然有一天他就会批判你“长棋”的用语和判断。就是你不能说“长”棋力了,而要说“长”棋艺了。有量化的标准不用,非要模糊的,矫情!为上面的两个“命题”,我们俩之间就没少“打架”,现在我都混上老师了还“打”呢。我“动手”,他“动口”难以统一认识。局面要是控制不住的话,就演变成我“动口”、他“动手”,平衡了、和谐了。说了不少“王老虎”打人的恶行,事实面前一般他都能承认,心情好时不但有一套嗑溜着还会伴有肢体语言。鞠躬——“我有罪、我该死、我是人民的罪人,人民要把我砸烂砸碎!”再不就是“作为一个检察官我犯下如此罪行,追悔莫及。我决定就此结束我的生命。”

嘴上认了,其实是不服的。他常说:小孩子不懂事的情况下,有技术含量的打一打是必要的、可以的。我四岁的时候或许是听妈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入戏了,特别愿意玩火柴。要知道那时住的是筒子楼、灰条子的木头间壁,多危险啊!多次教育无效,一次“王老虎”鼓动我和他一起划火柴玩……。小孩子的手不够灵活,玩的高兴就把手烧了个大大的泡不说,还被打了手板。要知道那是“王老虎”精心设计的啊——打是可行的。其实不是记住打,是记住烧了!可王老虎就说是记打了,哎……

孩子只要学棋了,当家长的都闲不住。虽然不能当教练,但也要过一下当“讲师”的瘾,再不济也得抢占一个评论员的身份吧。老爸对围棋的认识也是相当“深刻”的,我入段以后他还在不断吹牛自己的布局境界有多么多么高,讲棋是永无止境的。在这个事情上咱也举贤不避亲,先提出表扬。给我讲棋的时候,他都特意避开了具体的计算问题。在我每每忍无可忍,大喝一声有本事操练一盘的时候,他总会很“无耻”的说,我们讲的是战略问题,你不能寻求战术解决,这正是你眼光不远的表现。每次要张嘴反驳,他立马就会大喝一声:黄老师就说我比你大局观好,你还有啥话说?!

话说A同学,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家里有个棋臭但特爱当“讲师”的老爸,造就了一场又一场的“冤案”。某天,A同学训练输给了同班的伙伴。回家了讲师老爸说:“坐下,把今天的棋摆摆。”A同学嘴上嘟囔,老师都已经复盘了。“我就不能再看一遍了吗?!”“讲师”脸上不悦。刚摆了2手,黑星位,白星位。“讲师”猛然大喝:“怎么还下星位,上次你输棋不就是下星位输的吗!这次怎么不下小目呢?!”接下来“讲师”开始逐步进行讲解,越讲自己越怒,开始上演家庭版武林大会……A同学已经见惯了大场面,自然百毒不侵了……至于王老虎善于从“战略”高度上找问题,那是他有自知之明(就是狡猾)。
我们家不管谁过生日一般是不买蛋糕的,老爸是不吃的,即使买了蛋糕,他也是坚决不让“吹蜡烛”的。知道“‘吹灯拔蜡’是什么意思吗?外国人愿意‘吹灯拔蜡踩锅台’,咱中国人凑什么热闹!”——无语啊。

上大学之后只要俺生日,按照惯例老爸早上都会发条短信祝贺我又老一岁。前年又到了我的生日,早上五点多我就先发制人给他发过去了一条:27年前俺军歌嘹亮来到世上,某人腿软应声倒地。原因啥的趁今天这个日子俺就不计较了,一笑泯恩仇吧。我给他发条“短信”,本以为这可以起到提醒他,给我来点“物质”奖励的作用,谁知道他不怕麻烦回过来一条“电邮”:

----由于你的到来,我拥有了人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领导岗位”职称——爸爸!当年的幸福似乎至今还可以“闻”到,那沁人肺腑的味道(幸福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幸福就在女儿的尿布里)。有人叫俺爹了那是啥滋味——一个人走在大街上都迈着标准的齐步走步伐,恨不得高声喊出“一、二、三——四”的口号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日快乐”吧?可是集二十七年之经验,经过认真的总结、反思,我终于有了顿悟、有了发现——生日其实是不能快乐的,生日只能慢乐!只有“生日慢乐”,才有可能“日日快乐” !尤其是当你面对着别人的生日时。别人过生日我快乐,有点傻啊。还有人家一声随便的“狗叫”,你就当了爸爸、做了领导就更是一根绳索、一个圈套了。想来“领导就是服务”怎么说的这么对呢!不幸啊、不幸在于“快乐”!没办法,只能自己化解了——“慢乐”,在一个接一个的日子里“慢慢的找乐”。在服务中提高“领导”水平,在努力中使“职称”名副其实。现在想来成绩还是有的,“狗”叫中我已经从爸爸逐步变成了王铁人、王老虎、小心眼子……。我进步、有成绩啊。    不幸又当上了“硕导”。不敢“快乐”,只能在“慢”中找乐,还真找到了那么一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争取职称的不断提高和增加,在被折磨中体会快乐。虽然戴上高帽的不是厨子就是被批斗的对象,可是女儿给的高帽我还是愿意戴的——不戴你也不让啊!不多说了,我们还是共同“慢慢”乐吧!                                                         
                              小心眼子  某年、某月、某日

经过老王头同志授权,将他写给俺的,号称生日礼物的“电邮”部分贴上来。(底下署名小心眼子,是因为我小时候总说他是小心眼子。而他现在还记仇,可见该同志就是个小心眼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18:3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未来不是梦”——知道这句话源于二十几年前一首张雨生唱的歌曲;懵懵懂懂、或多或少明白点其中的含义缘于读了《叶乔波日记选》;把这句话认真的记在心上,并且引起共鸣是在和叶乔波的一次见面之后了……

老爸老妈知道小驴是个小有进步就容易满足的孩子,所以很注意对我进行激励教育(其实用东北话来说就是忽悠、就是给你戴高帽……)。从小时候用激将法让我开始学围棋,到后来学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让我更加努力,他们的“手段”可谓各式各样,层出不穷。记得在1992年“希望杯”之前,叶乔波来老爸电台做节目。老爸大喜,认为这是个教育我的大好机会,就把我拉到了电台。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叶乔波的的人恐怕不大多了,要知道当年叶乔波的名气、知名度、拥有的“粉丝”一点也不必今天的姚明、刘翔少。在1992年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她夺得500米、1 000米速滑银牌各1枚,使中国冰雪运动实现了冬季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1992年3月,她参加世界短距离速度滑冰锦标赛,力挫群英,连获3枚金牌,夺得女子全能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短距离速滑世界冠军……

几天前,为了写这期连载翻出来我当年的日记,还看到了读《未来不是梦——叶乔波日记选》的感受呢……听说来了真人,我立马屁颠屁颠就杀过去。叶乔波当年的头型特拉风,远看是个普通的短发,近看头发一根根都是标准的“立正”军姿,那精神劲儿就别提了。绝对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让你看了就眼前一亮、不会忘记。

我总觉得后来自己一直在短发、板寸之间转换头型,或许就是老爸从叶乔波那里受到了什么启发吧。不过老爸一直说和叶乔波没有关系。他说:他当兵时经常剃的就是板寸和光头,上战场、准备打仗更要剃光头了。那是气势、士气和态度问题!这倒是真的,每当我去参加全国比赛之前老爸都是要带我剪头的,“黑话”叫做剃头宣誓!看来没给我剃光头就不错了。

见到了叶乔波之后,确实激励了苏小驴的革命斗志。学英雄,见行动。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果然进步明显,不时的还要哼唱几句“我未来不是梦”……,那时候我是真的把这句话放到心里了。小时候觉得能够入段未来就光明了,未来就不是梦了,就梦想成真了!
恐怕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曾面对过父母这样的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未来想做什么?面对提问俺曾豪迈的喊出要当九段的口号,虽然现在看来有点“虚”。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当做父母的给孩子提出这样的提问时,首先应该是做父母的心里有所准备。你要准备回应孩子的回答,你要尽其所能的支持、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怎样做、做的好不好才是关键!

老爸一年的假期有限,基本都用在带我外出比赛上了,就算可以请事假那也不是能总请的啊!所以,有的比赛我要么是自己出去单兵作战,要么就是暂时编入其它序列。外出比赛我在学校方面请假,相对容易些,不过请的太多肯定也不行,所以就要用些“盘外招”了。这个“盘外”就是——“杀人”。听起来吓人吧,其实是这么回事:我的比赛成绩一般,打着为学校争光的旗号,只能用在省市比赛上,要是全国比赛就不行了。这时就只能常常谎报军情,说老爸、老妈、爷爷、奶奶……生病换取比赛假期。家里人总归都被我“杀”过一遍……。“杀人”这个词老爸说是他在部队带新兵时“发明”的。战士想家了、家里人想战士了,没有假期怎么办?这时候“父(母、爷爷、奶奶……) 病危”的“假”电报就来了。老爸说:那时候他就说来电报的战士“杀人”了。

1992年夏天在北京进行的“希望杯”全国青少年棋类比赛,老爸没办法带我去了。记得是铁西区的一位老师带着我和众位师兄师姐,还有其他学校的队友一起去参加的比赛。赛场在崇文区的一所小学校里。这次比赛我的表现不错,开始就怒涛N连胜。因为老爸不在,比赛的资料自然是一点都没有留下。现在没办法看看战绩,真有些遗憾。如今有印象的只有最后一轮了,对阵表上的名单:苏甦vs陈怡。师兄郑重其事的用沈阳普通话当众大声宣读,叔叔对陈姨——两个长辈对决嘛。话音未落他自己就先大笑了起来,接着屋里的人都乐了。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矫健获胜,得到了我的第一个(现在看来也是最后一个)全国冠军。

那个时候比赛很少,少儿比赛的结果也会在中央广播电台上播报。老爸和老妈在晚间体育新闻时间就等着听这个他们已经知道了的消息。终于到了希望杯的新闻了,只听到播音员说:围棋儿童女子组冠军苏醒。?!老爸、老妈傻掉了,苏醒是谁?!经过N秒之后,他们冷静下来,哈哈大笑。播音员念白字啦……


最后说说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上海市围棋活动开展的非常好,每月一次升级赛、三个月一次升段赛,参加的孩子人数众多。有多少孩子参赛,自然就有多少在赛场外等待的家长。小孩子下棋,吵吵闹闹,再加上一个教室要容纳七、八十人,裁判就警告了:**,你要是再说话就判负了哦。这个**仍然无视裁判的警告,依旧不停的说话。有了裁判的警告,他的对手自然不断要求裁判直接宣布比赛结果。比赛规则里当然没有下棋说话就判负这一条,裁判仍然是口头批评。在这盘棋结束后,**获胜,开开心心回家了。他的对手下楼告诉父母:裁判说话不算话,应该直接判负的。父母看着孩子哭了,大怒。没来得及问清楚事情缘由,带着孩子就冲到了裁判室。理论了一个多小时,一定要让仲裁改变比赛结果。理由就是,孩子因为裁判的话影响了心情才输棋的。

在这件事情上,裁判的说法也许不够准确。但毕竟管理这么多孩子,不用些“手段”是不行的。但家长在孩子明明棋已经输了的情况下,仍然抓住这一点带着孩子过来讨说法:你们需要安抚好小孩的情绪……之类。孩子有了父母的支持,不管裁判怎么解释也想不通了!也不会想的通了!

围棋赛场上,胜败寻常事。下棋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让孩子可以在以后遇到各种人生难题都能冷静应对,并且淡然处之。还有一点,就是能够明白,不论外来因素如何,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还是自己。而这个孩子的家长,显然没有明白孩子下棋、学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王老虎说得对啊:要学围棋,不是学下围棋!不知道那两位孩子的家长能否看到小驴的这篇拙作,既然学了围棋就建议你们和孩子共同学学《棋经十三篇》。它不但可以指导学棋,对领悟如何做人也是大有益处的。

“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引自《度情篇第八》

“胜不言,败不语。振廉让之风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无亢,卑者无怯。气和而韵舒者,喜其将胜也。心动而色变者,忧其将败也。”——《杂说篇第十三》

前几天看了张栩的一篇报道,他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俺也补充一句: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不是梦。只是孩子的未来,需要父母、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5

主题

577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01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神童杯”上建立自信

年长的棋迷一定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棋院主办的“神童杯”(后来改为国家少年队选拔赛)。当时,在棋迷和所有家中有孩子在学围棋的父母眼中“神通杯”简直就是能够点石成金的魔杖。能够参加“神通杯”不仅是对孩子棋力的一种认可,也是判定孩子在全国真实水平最权威的检验平台,当然甚至还是教练、家长、孩子的一种“荣誉”。事实证明:凡是在“神童杯”上崭露头角的孩子,日后几乎都成了“大侠”。

那时候我在沈阳的同龄孩子当中已经称王称霸,老爸当然对我抱有奢望。我刚刚在郑州的六连败被淘汰出局,但他仍希望能在“神童杯”上检验一下我的水平究竟怎样。要知道那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赛事相关的所有规则和要求,唯一知道的就是比赛的地点在北京、时间就在最近。

为了能够参加比赛,老爸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带我进京了!(要知道仅往返的火车票和“王老虎”请假所扣的工资,成本是很大的了)到了北京,“王老虎”不去中国棋院却坐上地铁直奔万寿路,他那位“死党”的家里。由于爸爸和那位叔叔的关系,我到他们家从来就没有做客的意识。叔叔家的阿姨喜欢我,叔叔家的弟弟我们更是好朋友。

到了家,王老虎没等屁股落地就和叔叔、阿姨说明了来意,请她帮助了解情况、联系报名……。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来比赛其实就是一步“试应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试应手”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王老虎向阿姨求助是有根据的,因为阿姨当时在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部门工作,上大学时学的还是日语。所以王老虎判断,阿姨直接或间接一定会和中国棋院有工作上的交往、人际关系。当过作训参谋的王老虎果然参谋业务可以,情报收集、建议提出、帮助领导下定决心都做到了。第二天,阿姨由于工作上脱不开,就写了一张便条让叔叔带着我和爸爸去了中国棋院。

多说两句。在一定程度上讲,会不会“试应手”是衡量一个棋手水平高低、懂不懂围棋重要标志。“试应手”中乾坤大、神机多,有着无穷的玄妙……。看似“先手”,实则“后手”,追求的是“后中先”……。“试应手”有战略、战役、战术之分,现在想来王老虎当你这一手当时算是战术性质,可要是就其结果和影响来说就是战略性质的了。

阿姨的那张便条是写给当时在中国棋院办公室工作的纪瑞老师的,不知道便条上写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叔叔和纪瑞老师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后来又找来了王汝南老师……,纪瑞老师还当着我们的面给辽宁围棋队的蒋峰领队打了一个电话……,我终于可以参加第二天的比赛了!

现在想来真是不容易啊!如果那天纪瑞老师不在;如果王汝南老师当即就否定,因为次日比赛就开始了……;如果辽宁围棋队的蒋峰领队不同意,因为在这之前蒋老师根本就没有见过我……。这么多的如果都不是现实成全了我啊……。

需要说明的是那次能够参赛虽说是经过了“公关”,但是并没有违背参赛的规则。记得那次比赛不分男女、按年龄分为三组,刚好C组辽宁没有人参加。比赛的结果与其说老爸是满意的,到不如说是让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儿童组(C组)几十名选手中最后名列第九,在女孩子中名列第二。真要是名落孙山了,不要说老爸离京时不好向纪瑞老师道谢,回沈阳也不好和蒋老师见面,就是他那个“死党”也会说他“不知死活”吧!

那次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比赛的最后一轮,我的对手是当时颇有名气,并有“神童” 之称的另外一位女孩子,而且在这之前在别的赛事中我还曾输过她两盘。这次比赛要是她赢了,进前六。而我即使赢了离前六还远着呢!结果我赢了,我的对手名列第八,其实我就是输了的话不过就再降几个名次而已。我害人啊!要知道当时的规矩是,进了前六是可以进国家集训队的,尽管那个规矩是带括弧的(不含女棋手)。不过女孩子进前六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啦!

这里还是需要用其他高手的名字来“无耻”的佐证一下自己的“精彩”表现。当年在C组中还有黄奕中、邹俊杰、岳亮、冯伟等日后的高手参赛,胡耀宇是当年的第二名。

不过这次比赛我主要想提的,倒是获得第一名的毕伟。

先说句题外话。苏小驴从小面对王老虎这样的爹,经历各种“打击”练就了一身功夫,心态好、脸皮厚、输棋不会很难受,赢棋就撒了欢的玩。所以在儿时,心理状态对于我,几乎是没有过影响的。直到年纪大了,才慢慢体会到,心理素质对于棋手有多么的重要。我们这些80初期的棋手中,毕伟当年可以说是其中最出色的了,在当时各种儿童、少年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慢慢淡出“江湖”了,不过毕伟不是被“打败”的,是他自己不跟我们这些想战胜他的孩子们玩了!之后我听人说,毕伟是因为觉得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好,认为以后继续下棋也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而果断的选择了继续读书,之后考取了天津大学。我想围棋对于毕伟一定都是愉悦和快活,不像我们有时是痛苦、是眼泪……。毕伟至今活跃在业余棋坛,获得了业余6段称号,棋在江湖,景在江湖啊。小时候不懂,大了却真的觉得这才是牛人。下棋的,每手棋都是自己选的,人生的路自然也是一样。只是这手棋一般人下不去手,所以毕伟是偶像啊。(你有毕伟下棋的照片吗?)

在家苦练了1年,到了1992年的比赛季,我第一次参加了这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结果就是,小驴只赢一盘就被淘汰了。在秩序册上每个参加定段组比赛的人名后面,都写着暂定初段四个字,共有119人。我认真查了查,有38人最终成为了职业棋手。当年的段位赛对于参赛资格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所以能够来比赛的,都是各地的精英了。最终能够入段,确实不容易。要说这次段位赛本身对我来说意义真的不大,但是这次哈尔滨之行却是始终不曾忘记。那年是妈妈带我去的哈尔滨,比赛的前一天不知道妈妈是怎么东寻西问的找到了哈尔滨棋院,也不知道的是妈妈是怎么知道哈尔滨棋院有位鲁健老师,更不知道鲁健老师怎么就能和我这个从来就没见过面的苏小驴下了两盘指导棋!依稀只记得在我们离开棋院时,鲁老师让妈妈和我回到沈阳向黄成俊老师问好!感激的话不说了,鲁老师您还记得这件事吗?

段位赛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我去北京参加了“希望杯”全国青少年围棋赛,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冠军,也就此开始了向老年组冠军“努力”的悲惨人生。(王老虎语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5 06:15 , Processed in 0.3042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