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文如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连载』 《苏小驴学棋记》

[复制链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07:54 | 只看该作者
南征北战

1990年第一次来到全国赛场感受了比赛气氛后,苏小驴南征北战的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如今硕士虽然都毕业了,可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研究课题”没有着落——当苏小驴还等于菜鸟的阶段,倾全家之财力还要靠些“化缘”,王老虎还要请事假“牵驴”出去比赛为了啥?貌似我那个时候也没看出来有什么过人之处嘛。莫非老爸就有做领导、当教练的爱好?这手棋下的太不靠谱了!上大学之后不时曾问过王老虎,人家那是唱着说的: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电视剧《小龙人》插曲)这回郑重采访的答复是:尽心、尽力,不后悔!

1991年2月,“华南通信杯”全国协作区少年棋类比赛在长沙进行,秩序册上的代表队名单是按照报名先后顺序来写的,沈阳队排在了第三位,由此可见老虎希望小驴比赛的心情有多么迫切。至于沈阳市队的代表名单是这样的:沈阳市,领队王老虎,围棋运动员苏小驴。这“虎”和“驴”明显不是一个地方上的物啊,一开始由于还没和其他家长互通情报,名字就像个障眼法糊弄了很多人。不过后来别人一看,这领队和运动员长的还真像……(我的怨念)父女关系才明朗化了,哈哈。尽管如此,王老虎还是凭借着这个招法,当赛场禁止家长进入的时候可以堂而皇之的“溜”进去(当地的裁判哪里知道“地雷的秘密”啊)。前面说过:老爸喜欢在他认为的,我的假想敌名字下面画粗线,大约这个做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这本秩序册上和我年龄相仿的棋手名字下面,自然也都有那么一条粗线。胜负真是残酷啊,老爸为我设想的假想敌中,绝大多数都很快离开了赛场。在那么多离开赛场的棋手中好多曾是我的“苦手”,遗憾啊,人家打败你了,不跟你玩了!那次比赛年代过于久远,以至于我盯着秩序册、成绩表看了好半天也没回想起啥有趣的事情来。不过看成绩,29人参赛我矫健获得第13名,这应该就是老爸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吧。

所以同年7月,我又参加了在郑州进行的全国少年“福乐尔”杯集训赛,关于这次比赛还真记下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赛开始我怒涛三连胜,大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意思,尤以第三盘半目胜河南的王蕊爆了个冷门。要知道当时王蕊可是河南队的新锐啊!不过这都是几年后王老虎和我才知道的,要不当时怎么也会关注一下王蕊的成绩了。需要说明的是,多年以后我到郑州中信训练时,王蕊三段还和我有了一段师生的情谊,她作为河南队的队员每周都会来给我们下指导棋,“王老师”我叫了多年。再后来我们还成了上海的队友。这段我犹豫要不要写,因为对这件事情很是得意,平时自己就总是拿这事情吹牛,(因为还有棋谱)王蕊已经对我忍无可忍了,怕她和我绝交啊。反正当时呢,她已经比我强了很多,我当时的水平貌似点目也点不太清楚。结果经过一番胡砍乱杀,我半目获胜。王老虎说,当时俺日后的老师兼队友完全无法相信点目的结果,裁判数棋之后愣了半天。后来还有一件事情:1998年,我幸运的被马晓春老师借到中信队,和张璇老师组队参加全国女子团体赛。我在前六轮五胜一负,后面三轮只要赢一盘就可以获得团体冠军,偏偏自己不争气,一盘没赢,仍然拿了第二。当时输掉最后一盘,人都傻了。呆呆的坐在那里,心里想的是,自己是老二的命不要紧,这下还辜负了马晓春老师的信任和张璇老师的鼓励。(自我表扬一下,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就在我发呆的时候,王蕊默默的走到我身边,拍了拍俺的肩膀,说:“你就别难受了,你还赢了我呢。”当时因为人傻了,也没啥想法。后来品了品,这句话有味道啊……不过有的时候想想,棋手之间感情的维系,胜负应该是很重要的因素吧。我和这位日后的老师队友就是如此。反正我写出来了,要是你怪我,就找王老虎报仇哈。

幸运总是短暂的,我在怒涛三连胜后就以六连败的“骄人成绩”被淘汰出局,悲惨的结束了河南之行。这个六连败实在让人觉得胸闷,完稿时,我和王老虎聊天,说我这次比赛连败N盘。他说,你连输四盘被淘汰的。我说不可能,是五盘。全国比赛都是五盘淘汰的。老爸大怒,你又不认真看资料了。再去看看成绩单。这一看不要紧,原来我六连败……因为三连胜的开局,虽然比赛规则是五连败淘汰,但因为人数出单,而我小分高,成为唯一有资格六连败才离开赛场的棋手。真是人生一大悲剧啊。
记得人生第一次喷鼻血就是在河南……那年郑州特别的热,好像气温一直在三十四、五度的样子。再加上干燥,几乎每天都要有好多孩子“血洒棋盘”。当时比赛结束后,老爸说要去参加闭幕式,我是被六连败淘汰的人啊,自然不肯去感受那种气氛。老爸说你没品啊,输了也不面对现实。然后我狂哭,老爸丢下一句“镪锅伐锯驴叫唤……”关门离去——。我哭着追过去的瞬间,老爸无耻的拍下了我满脸泪水的脸……多亏那时王老虎没有摄像机,否者他还不得总拿出来“忆苦思甜”啊。还有这次比赛和我们同住一室的是青海队的刘新房。刘新房老师毫无架子,每天比赛过后都会主动的把我叫过去复盘。记得他带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是参加的围棋比赛。我们一起玩的挺愉快的。

这次比赛的最终结果,有必要在这里记录一下。第一名韩洵、第二名唐洁、第三名闵娜、第四名海亚楠、第五名李烛宇、第六名蔡莲、第七名王蕊、第八名李春芳。可以说这次比赛的阵容已经基本奠定了在日后三、四年之中女子比赛的阵容。顺便提一下男子组的前六名:第一名王磊、第二名董彦、第三名刘世振、第四名杭天鹏、第五名罗洗河、第六名朱松力。这豪华阵容,看的我汗哒哒啊。

这次比赛结束之后,原本的计划是直接回沈阳的。结果老爸发现,很多参赛的小朋友都是直接打包行李准备去北京赶场下一个比赛的。老虎同学的“教练瘾”也上来了,自然要去打听一下是啥情况。结果一问,这比赛是每个省市、体协选拔,每个省市、体协都只有一个名额。看来我没戏了,老爸心里有些遗憾。不过后来这剧情和下棋一样,峰回路转,我获得了参加这次比赛的机会。先来说一下比赛的名字:中华棋童围棋赛。这个比赛第一届和第三届的冠军得主是常昊九段,(请大家允许我很虚荣的努力拉近和偶像的关系)至于我怎么有机会下到这个比赛的,且听下回分解。

写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遗憾,老爸资料收集的工作已经做的很出色了,不过整理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缺口。网上查找是没啥结果了,要是可以将信息汇总,会是多大一笔财富啊。另外如有错误请大家不吝赐教,我好及时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7:03:26 | 只看该作者
“忆苦思甜”话说王老虎

一台戏净末旦丑凑起了才热闹。主角固然重要,可谁又能说配角可以忽略呢,红花还要配绿叶不是?对我家超级大配角、偶尔要抢红花风头的绿叶——王老虎同学,还是不得不控诉一下的。

在我学棋的过程中,因为老爸的火爆脾气和我的淘气倔强,家里不说每天吵架,唱好“每周一歌”那是必须的。家住三楼,只要头天晚上我们吵架了,第二天老妈下楼上班时准一路小跑,怕人打招呼不好意思见人呐(楼里住的都是妈妈单位的同事)……。老爸中气太足,用在部队训练新兵喊口令的大嗓门面对自己的女儿吼起来是什么样啊。以前面对是一二百号人,据说喊口令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准确无误的听到,所以声音一定要大。人多、排面宽,口令还要有“予令”和“动令”。我就不明白了,他面对我一个人整那么大嗓门干什么?后来得到一个非正式的答案:不喊?不喊就打了!原来人家那是在“压制满腔怒火”呢!过去他面前的新兵服管,如今他面前的我倔啊……。如此看来,老虎不自觉中多了些咆哮的气力也是有些无奈的。所以那个大嗓门一放开,就楼上直到六楼,楼下到一楼都能听到了……那么我老妈一出门肯定就会被邻居们同情一番啊:“啊呀,你们家老王又打孩子啦。太可怜了。”

需要澄清一下,老虎打我的时候并不多。不过当时我更情愿挨打,也不愿意听他吼。因为他在保持吼得高分贝同时,还一套一套的教育着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啊。这个嘛,是典型的“对牛弹琴”,我生气或较劲的时候必然要瞪起牛眼的(有照片为证——有一年马晓春老师下一对七的指导棋,被授两子,我一瞪眼就赢了,这个也留待以后再说)。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可怜的还是我老妈孟老妖同学。因为老爸脾气差,我又倔。所以只要意见有分歧,骂、打这个过程肯定要上演的。老爸“骂”……我回嘴……道具发挥功用(道具大都是以那块可怜的木头墩子棋盘为代表的棋具或书本)我就怒视他……老爸“吼”……我“闭嘴”……他“武斗”……我怒视他……。每次“演习”到这个阶段老妈都要出场……(如果不是遭遇战,“王老虎”事前有准备,老妈是出不了场的),然后还要打扫战场……。老妈真不容易啊。
上大学后曾经调侃说,我虽然继承了老爸长相中的绝大部分缺点,和老妈身上为数不多的一点点缺点,长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唯一好看的眼睛还是当年每次被打的时候怒视老爸瞪大的。

老爸是当兵的,我爷爷一家都是当兵的……不知道火爆脾气是不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王老虎有一个极其荒诞、甚至反动的“理论”——“宁可要个残疾孩子也不要个坏孩子”,实践中当然就少不了一定的棍棒教育了。

那个时候我没少有离家出走的念头……。其实做父母的即使你有多少理由都不应该打孩子,难道就因为孩子打不过你,你就可以倚强凌弱!典型的对生命、对人权的不尊重!给王老虎留点面子,咱在这变铅字的地方就不多说了。

回忆自己早年学棋日子,总会想起好多“事故”,既然是“事故”总会有责任人,而这些责任人我是不会原谅他们并记在心底的。藏在心底时间久了怕霉变,今天就拿出来晒晒。知道吗,小孩子是“记仇”的。

之前说过,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就是不能受到父母的冤枉,把委屈憋在心里。通常老爸在外面一直对给我面子这一点做的非常好,所以有一次、也就一次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众人面前“出手”……,但就让我“记仇”到现在了。

基本上在10岁左右的时候吧 ,我精力旺盛啊,在地下室出点“节目”是正常的事情。说实话如果被王老虎发现了,或这“节目”实在不受看,他每次都能忍到家里再发作。确实难为这个急性子的同志了。

一天师哥师姐来的齐,小朋友们也来的特别全,下完棋后老爸就同意我“解散”原地活动了。孩子嘛,玩一会就乐不思蜀了。对老爸的数次催我充耳不闻,结果老爸实在是摒不住了,飞起一脚直接踢中我的屁股!当然也换来了我怒视的眼神和数天的冷战,和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的幽怨。

小时候水平低再加上认真程度不够,把棋下飞了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那些不是老师安排的内部对局、与来地下室的棋迷之间的对局,10分钟之内结束战斗也是常态。不过这样的事情王老虎一般是发现不了的,一来他不可能总在地下室待着,二来到了地下室他还想找人过过瘾呢。再有了,他那时候还真对我的输赢不那么放在心上,他强调的就是要认真!他心中的认真=思考的时间。

有一天王老虎下班早,就早早过来“看”我下棋了。我这里下上了,那边有人也把他拉走了。记得好像那天的对手应该是孙志刚老师的父亲,出于对长辈、对孙老师的尊重,当然还有王老虎不远处的窥视,那天的我下的很、非常、极其、特别的认真,而且还赢了。结果,结果老爸那天计时不久的手表停了,六月飞雪啊!从地下室出来回家的路上,老爸一张冷酷的脸让我心里发毛:我今天下的这么认真,差哪了呢?坐在老爸自行车前杠上还试图刺探一下军情,了解一下老爸冷酷的原因好想想对策。结果被敌人完全无视。到家后,我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吃完了饭,老爸这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你今天下棋很快就结束了嘛。我奇怪了,没有啊。老爸说:还说没有?!你看(用右手指着手表),从我去地下室到现在才过了多长时间?!我倔啊,不吭声、怒视他。那时候小孩子也没有手表……没法反驳。老爸看我怒视他,越来越生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接下来就是常规定式,一顿嘁哩喀喳(具体情景请大家自己描绘。)冤案就这样发生了。

事后老妈发现老爸表停了,老爸才意识到搞错了。但他就是不肯承认错……。现在我一想起来就要提醒一下老爸,说几次的时候老爸还说他不对,现在说多了,老爸开始捣浆糊:过了这么多年了,忘记了……选择性失忆,好功夫啊。

这些事情,直到今天我还在纠结。回忆有的时候非常美好,有的时候想想,要不是有这些事情童年会不会反而太平淡了呢。不是有句话嘛:“‘小人’记仇,君子感恩”。这个小人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57:28 | 只看该作者
一根桩上拴俩驴

有孩子学棋的家庭,父母都会自觉不自觉形成明确的分工。各自有自己的“定式”——负责的事情各不相同,管好自己那一摊;走着不同的节奏和次序——既在内部有各自的“调子”,又在外部区别他人。只有这样“这盘棋”才有的下,才能下的长远,下出成绩来。当然了,“分工”也好,“调子”也罢,都是要根据“棋手”的风格而定。我家、王老虎是我的专职“三陪”:陪下棋、陪比赛、陪吵架。(最后一条必不可少,锻炼承受能力啊。)老妈是后勤部长兼财政大臣,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和因为我下棋、学棋、比赛费用陡增导致的经济紧张,都是老妈要“腾挪”、“转换”操心的。

大家应该知道了王老虎的残暴,“对应”的自然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老妈了(不过请注意:是“对应”的)。下棋是心思之手应之,本不关嘴什么事,否则何来手谈。可是下棋时(在家里复盘、做死活等……)和老爸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用嘴而且是高分贝的,然后就是棋盘棋子不协调的交响曲。老妈、我的老妈,每当此时都会克制住内心想要过来抢救我的冲动,冷静的坐在房间等待暴风雨结束。也正是老妈能够做到不来救我,使得那个时候我真的相信了老爸的口头禅之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后来才明白那哪是他的专利啊,是一个叫欧仁·鲍狄埃外国老头的语录。完全是剽窃和篡改嘛,王老虎剽窃和篡改的事还有呢,以后继续揭发!

老妈虽然从来不在我和老爸吵架或者挨打时出手相救,但常常用一些小动作来调节气氛。记得有次晚上做“死活”,憋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正解,老妈那边有点着急了:明天早上还要上学呢。可她也不能不让我继续做,一来那是每天的“定额”,二来还要维持老爸威严(领导的威严很重要,常识呦)。咋办呢、老妈背着手笑嘻嘻的走过来,看了看棋盘,趁王老虎不备左手一指,点在了一个交叉点上——火速闪人、飘忽。这一下子我就精神了,再认真看题目,我的妈呀,那个点不就是正解嘛。事后想了想,这一点事出有因啊。老妈的围棋水平最高攀登过25级的高度,曾勇夺少儿启蒙班冠军,并常引以自豪。为啥她能如此潇洒的指点江山呢?想来她不但知道我每天所做死活题的内容,而且还努力的记过答案。顺便説上一句,那时候每天回家除了要复盘、打谱外,至少四道死活题是必须完成的。死活题我是一本一本做的,而且在每本书上都有标记,包括做了几遍,正确率是多少……。老妈就是用这个策略防止发生“冲突”保护我的,高手啊。

老妈虽然从来不“搀和”我和老爸之间的“战争”,但却是我俩之间必不可少的粘合剂。有时候我想,要是没有老妈从中调停,估计两个火爆性格早就打的不可开交(额,当年也确实不可开交……)外加互不理睬了吧。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次,老爸火冒三丈“抽”我一顿后,气鼓鼓的就闪人了。但又担心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太难过,自己又不肯过来看——摆高姿态。咋办呢,老妈出场了,每次都是慢慢推门,先探出头来,冲我一笑:苏小驴啊,你老爸就是脾气坏点,但还是个好同志。都是为了你好,不要生他的气。我基本上的回应就是,先一顿埋怨,然后再一句:哼、就是你来,要是他我才不搭理呢!估计老妈每次心中的台词一定是:两头倔驴!
老妈不仅是调节气氛的高手、我和老爸之间的交流使者,更重要的是掌握着经济命脉,担负着家庭开源节流的重任。以前提到过,80后一批孩子下棋之路,大都是带着“辛酸血泪史”的,最主要的当然就是经济压力了,我们家也不例外。出去比赛是需要钱的,路费、住宿、吃饭,样样开销都不小。老爸是个爬格子的,每个月的收入稳定,但有限。老妈为了让我继续下棋,也为了让我老爸继续当我“三陪”,开源的工作也承担了下来。比如单位出差,按照卧铺标准报销,老妈会坐硬座,然后差价补贴家用;还有就是住宿标准等等。记得她还利用休息时间给别的单位干过会计之类的活。具体数字我肯定已经无法弄清楚了,不过这应该是我能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有另外一面的老妈一定要提的。大家可能会问,这么温柔的人应该不会打孩子吧?错了!老妈也动手的,只是和老爸风格不同。老爸是练拳击的,老妈呢,则是太极高手。她不打我,她掐我……虽然次数不多,她那功力深厚的360度大腿内侧旋转掐,至今令我回味无穷。

印象中老妈带我出去比赛的次数不多,有一次南京的少年比赛,我在开始五连胜后二连败,丢了冠军,再度蝉联老二。老妈没有和我分享到入段时的喜悦,我也没有在她陪我比赛的时候拿过冠军,这点令我十分遗憾。没有后悔药啊……其实这些事情对我已经没啥立体感啦(选择性失忆……)。印象至今深刻的是老妈的各种变化图。举例说明:为了精简行李,一次出门比赛只给我带了一件外套。前一天晚上老妈洗了,第二天要比赛的时候还没干,咋办。老妈拉开窗帘,哇,外面阳光真好。小驴同学,吃完午饭(中午12点半比赛),我俩出去走走吧。当时没明白啥意思。吃好饭屁颠屁颠的就找老妈溜达,只见老妈直接就把这件没有干的外套搭在了我身上,原来她把我当成人肉烘干机了!

老妈和老爸有一点相同,就是年纪越大越可爱,变化图也越来越多,常常处于哭笑不得状态的老爸给她起了个外号:孟老妖。这个妖字起的我觉得真是传神,妖,行踪不定,出招飘忽,无法判断,恩,老妈的真实写照(比赛没钱,变钱;办事情找门道,出招儿;我和老爸的任何东西找不到,都能逮着……)。王老虎、孟老妖,苏小驴,三足鼎立特点够鲜明吧。

孩子对于父母的记忆,很多时候都是些片段。我对老妈的记忆,尤其是在下棋事情上,更是一些凌乱的小事穿插在一起,让我有些迷糊,落笔时犹豫不定。我记得了老妈的掐人神功,却大都不记得原因。我记得老妈为了我做了很多很多,可又说不出具体的事情来。要说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冬日里,早上4点半在厨房为我做早饭的身影……。人生如棋,千古无同局,局局日日新,唯有一点是相同的——落子无悔啊。父母给予孩子的东西,还不清,也没办法还。就说一句母亲节快乐吧。

愿所有母亲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54:37 | 只看该作者
追星之旅

学棋后不久,挡不住王老虎的旁敲侧击加各种刺激,我喊出了:“长大以后也要当九段!”的豪言壮语。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个下棋的孩子心中的小“秘密”,当然这个“秘密”早已经从他们手中展开的折扇、身上的T恤、随身携带的棋具和棋书昭告天下了。回首往事,套句定式语言真是——痛并快乐着啊!痛多一些、快乐多一些?

我们这批80后的棋手,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应该都是聂卫平九段吧。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来父亲恐怕都是个棋迷,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是他们从门外汉转变为棋臭瘾大爱好者的历史原因;二来我们开始学棋的时候,“聂旋风”仍然是横扫千军的态势,崇拜的心情自然就油然而生了。在第四届擂台赛上,聂老执黑2目半输给羽根泰正九段时,我的心也跟着碎了……。老爸还记得直播结束后,(很怀疑自己是否看懂了)看着我难过就鼓励我给聂老写信。信的大致内容就是:聂老您别难过,我以后也要当九段,给您报仇!那个时候聂老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棋迷写来的信,估计用麻袋装也要好几个袋子了吧。老爸对能够收到回信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估计他是希望藉由这个手段来激励我——当九段嘛。没想到,在1989年春节后,我真的收到聂老的回信啦!!!上面写着:苏甦小朋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聂卫平。激动的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热血沸腾啊。

我的另一位偶像是芮乃伟九段啦。芮乃伟九段的棋力就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平易近人、字写的还非常漂亮。赛场上她经常穿的是老式平底布鞋,用那个时候的流行语就是:“很有范儿”。我们这批人当年大都穿过的一件T恤,上面“行云流水”四个字就是芮乃伟九段的手迹。翻看家中的相簿,可以看到赛场内外“行云流水”陪伴很多孩子,陪伴他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当年虽然很崇拜芮乃伟老师,但就是胆子小,其实有几次和她同在一个车厢,还是不好意思上去和偶像说说话。怎么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呢?没想到唯一一次和芮乃伟老师对话,是因为意外促成的。一次比赛坐卧铺出行,一停车急性子的老爸就蹭蹭蹭下车了。我立马跟上,结果挂在衣帽钩上的奖状袋子忘了拿。我在站台上跳啊跳啊伸长脖子往车里看,看看有谁经过自己的铺位(还是懒哪,就是不肯自己再回车里)。这时候刚好芮乃伟老师出现了,我一着急大喊一声“芮乃伟……”。等芮老师很亲切的拿给我了以后,我转身就跑了……,突然想起、完了,怎么没叫老师啊!直接就悔的脸红脖子粗,实乃人生一大糗事啊!
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日本职业棋手的机会,是在1991年5月,第十九届中日围棋对抗赛在沈阳进行。中日围棋对抗赛可以说是见证中国围棋快速成长的一个历史舞台。该赛事始于1960年,是在陈毅元帅和松村谦三的共同倡议下,以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为团长,多位著名棋手组成日本围棋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这是解放后的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日后形成传统的中日交流赛事。1960年只有王幼宸和刘棣怀赢了一局。(分别执黑战胜濑越宪作和濑川良雄)当年的总成绩为2胜32败1和。也许是之后的交流战绩双方差距日渐缩小,开始渐渐有了“对抗”的味道,中国棋手获胜的盘数越来越多。比赛名称开始由“交流”转为“对抗”。再加上后期因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关系,该赛事慢慢开始转变为年轻棋手之间交流的平台,我想这也是如今很多文章都说这是青年对抗赛的原因。1992年进行了第二十届比赛,就此落下帷幕。

在沈阳进行的第十九届对抗赛,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如下:森山直棋七段、中小野田智己五段、柳时熏四段、有村比吕司四段、榊原史子三段、关山利道三段、宫崎龙太郎三段、中泽彩子初段。中方代表团成员:张文东七段、吴肇毅七段、丰云七段、康占斌六段、邵炜刚四段、常昊四段、刘菁三段、刘钧三段、朱燕铭三段、周鹤洋三段、付力三段、李予川二段、孙志刚二段、史鸿仪二段、王存二段、回敬辰二段、刘涛初段、杨爽初段。(以上全部为当时段位)这些职业棋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森山直棋,一来当时看秩序册,他的名字有个“棋”字。(貌似这理由有点牵强)二来,他当年在赛场上的眼神十分犀利,很有压迫感。穿着西装对局的样子气场强大。那次比赛他的成绩也很强大,七连胜!那年的总战绩中方35胜20败1和获胜。

小时候都是看翻译过来的日本围棋书,自然对于日本棋手有着强烈好奇感,为了看懂原版书,老爸甚至还带着我去上了成人的日语学习班。这个留待以后再讲。所以呢,当老爸拿着记者证假公济私带着我去看比赛的时候,我就想哈哈——我刚学的那几句日语是不是有了用武之地?虚荣心再度爆棚中。有个这个因素作支撑,趁着比赛休息间隙,就溜进了日本棋手的休息室。记不得室内的日本棋手在做什么,反正俺直接就“冲”到刚刚夺取第12期女流鹤圣战冠军的榊原史子三段(当时)面前,很自信的用日语对她说:“请您和我下盘指导棋。”榊原史子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引来了几乎全部日本棋手的“围观”。“对局”后她还带着我在赛区到处溜达,依稀记得自己的日语好像派上了一点点用场。后来老爸将拍的照片邮寄给榊原史子,很快就收到了她的回信……。这应该是我围棋生涯中第一次的“国际赛事”,貌似也是最后一次……。一直觉得优秀的棋手应该是浑身散发着特有气质的人,这也许就是这场比赛深深印刻在一个9岁孩子脑子中的记忆。
老爸十分遗憾我的万年老二战绩,扬言要在我60岁的时候举办一个老年比赛,争取让我“拿个”冠军。这样有了全国儿童冠军,又有了全国老年冠军岂不圆满?写到这里灵光一闪,应该建议老爷子举办国际老年比赛,那要是拿了冠军,这人生官子收的岂不是更漂亮……

开始连载“苏小驴”,有时候对我来说是个痛苦的回忆,因为自己小时候说了一大堆的豪言壮语都成了“假大空”。想把自己“剁成”九段未果,止步在二段实在汗颜。16岁后回到学校重新读书,再没有下过段位赛。曾经想过,要是自己继续下棋,人生会是如何。会不会有和偶像对弈的一天,或者是真的成了九段,完成心愿呢。

谁在年少时没有自己的偶像呢?又怎么能没有偶像呢?

PS:4月12日我的恩师,黄成俊老师在沈阳过了70寿诞。没能赶回去贺寿,心里郁闷了很久。黄老师是俺心中永远的大“星星”,也在这里祝黄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9#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50:20 | 只看该作者
苏小驴开始攻山头啦

开篇写这期题目的时候想起了一句歌词:“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向上爬……”。无论是当时无忧无虑唱着“蜗牛与黄鹂鸟”,还是从歌词的语境看“背着重重的壳”都不是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可是如今想一想人家自己背着蜗居,执着、踏实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肯定是充满自信、不缺少快乐的。要说学棋的过程就像是打仗攻山头,还真和那认真分析了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等我爬上他就成熟了”的蜗牛有点像。不过蜗牛是自觉的,而小驴是要套上“笼头”的。

怎么也没想到苏小驴今儿也玩儿起了“想当年”,不过咱可比不了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以这想当年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翻箱倒柜的找到了老爸以前积攒的成绩单、秩序册、运动员证件,甚至包括当年刊载相关消息的报纸,然后我再按照时间顺序一点点整理。记忆的碎片在整理中有些残缺的拼接了起来,虽然不那么清晰、连贯。

上小学后不久,苏小驴同学开始崭露头角,拿下了区里冠军,成为了老爸和学校谈判可以只上半天学的砝码;到了市里比赛,第一年参加小学组,矫健第二名。第二年直接参加初中组,斩获季军。这一时期的历次比赛,老爸都工工整整的画出积分循环的表,然后将成绩录入。在那些已经泛黄的秩序册上,当时“干掉”我的人名字下面,都有一条粗粗的黑线……这些人成为了老爸给我设定的假想敌。名单都有谁呢,小学组是二师姐杜娟,到了初中组是我的大师姐和升入初中后的二师姐……现在回头看看,这不就是典型的“窝里斗”嘛!

小学三年级开始,苏小驴同学称霸沈阳市少年女子棋坛,甚至已经对男孩子们造成一定威胁了。只可惜大师姐不是我战胜的而是她不学了,没给我留下日后吹牛的机会啊……。同时发现,打那以后市内所有比赛(教育、体育、社会方面)秩序册几乎都找不到了。本想质问王老虎为何工作不认真……,人家只是轻描淡写的回应了一句:还记那些有用吗?当时没反应过来,事后一拍大腿——明白了。敢情我已经成功的抢攻下了一个“山头”,要打出辽宁、杀向全国了。再去翻翻其它保留下来的比赛秩序册,看看更多的名字下面出现了黑色粗线……。要知道那可都是些当年的、今天的,绿林好汉、江洋大盗、英雄豪杰、卧龙雏凤啊。

1990年,我第一次走出家门远赴嘉兴参加了“红梅杯”全国协作区少年棋类赛。如今看来,老爸不过是秉着带孩子出去游玩的心情,拎着我这只小菜鸟出去见世面的。因为比赛成绩说明了我的围棋水平实在是相当不咋地。据王老虎回忆儿童女子组不过34个人,而我幸运位居二十名没有垫底。井底之蛙算是知道有比井口大的多的天了。翻看秩序册,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仇丹云、闵娜、袁卫红等等。还有一位当今红遍围棋界的美女棋手毛昱衡(当时秩序册上的名字是毛佳君),当时赛场上很多人说她是个小天才,记得好像当时《围棋天地》的某一期的封面上就有一张她的照片。

顺便说两句,在嘉兴和我们住在一个房间的还有如今已是象棋大师的金海英姐姐,那时金海英好像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王老虎知道自己围棋不是一般的“臭”,在嘉兴没敢“菜篮里装猪伢——漏手漏脚”。可能是自觉象棋水平还可以,惦记着“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于是乎邀请金海英不时来上一盘。现在想来要么是海英姐姐给他面子,要么就是海英姐姐老师拉了他一把,否则连平局都没有。这些是老爸日后自己提及的,我那个时候印象深刻的是,金海英姐姐的教练,因为没带刮胡刀,自创两枚硬币夹胡子大法。每次看到都让我感同身受觉得浑身疼痛,甚至日后还曾经“阴暗”的想过,要是哪次老虎同学让我效法一下,我可就什么仇都报了。嘿嘿嘿嘿……
那个时候老爸老妈的工资都不高,但买火车票(那个时候坐火车在我眼里还是个稀罕事),报名参加比赛,这些钱他们都是舍得花的。老爸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钱要花在刀刃上,该花的多少都不能省,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能浪费。”结果如此有大局观的老爸却在嘉兴下了步“问题手”:1921年8月2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签署制定党章,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么有观看价值的景点——是要收取门票的。老爸作为17岁就入党的同志,因为门票放弃了带我进去受教育的机会。这件事他一直耿耿于怀,后悔了N多年……

前几天上海市升段赛我去做裁判,一个孩子总是在叫我去数棋的时候就开始哭,不管输赢看到我就哭。升段赛的要求是7盘对局要赢5盘升段。这孩子一直哭到了最后一盘,输掉,4胜3败功亏一篑。真正确定了失败,这孩子哭的更伤心了。我看着揪心啊,他是最后结束的一盘,我就在旁边安慰他。结果负责赛场纪律的一位老师跑过来教育我,你这样不行,做裁判要冷血!我想想,她说的是对的。只是,这孩子就像是小时候的自己,这次攻山头的行动宣告失败,哭是难免的……

嘉兴比赛结束的仪式我就死活没去参加,记得因为王老虎让我去我不去——以我“抽泣”结束了“争执”。想想当初为什么就坚决不去呢?自己下的不好?没得名次?都很正常的啊!虚荣!要面子!不好吗?挺好的!要是得了二十名还惦记着回沈阳能当第一那还能有什么出息?!说到底,下棋的孩子都是好胜的,攻山头其实也都是自愿的。

下棋是项很客观的游戏,两个人面对面厮杀,总归是要分出了高低胜负的。可以说每一个下的不错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手上都攥着很多“冤魂”。大家聊天时出现的话题就是,当年我赢过谁谁谁;谁谁谁是菜鸟,是俺滴手下败将……“过五关斩六将——气概非凡”说起来牛啊。可当年的过程绝对不是美好的,生活早早的就充满了竞争。孩子的胜负不仅牵扯着老爸嘴上的咬合肌和脸上的表情,关系着老妈菜篮子,甚至还直接决定了家庭中的“恩格尔系数”。不过这个“恩格尔系数”低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非但不是富裕的标志,倒是相对贫困的表现。学经济的肯定说我这个理论是歪理邪说,可你要是问问和我同时期学棋的人和那些当年陪着他们走南闯北的家长,就知道我说的是不错的了。这些家长中曾经自发的评选”出过类似“模范”、“优秀”乃至“天下第一”的爸爸、妈妈、姑姑、姨妈……,当时这些爸爸、妈妈、姑姑、姨妈……往往在次序册上还有着“领队”、“教练”的头衔呢。虽说这些“评选”不过是非组织活动,但还是有相当影响和榜样作用的。他们的先进事迹有辞职、病退相伴、自带炊具赛地造饭、打地铺、学习训练驻地打零工……等。

爬坡的艰辛已经不用多说,还要加上心理上的煎熬,那感觉……所幸我有位好老师,一位虽然急性子但发脾气还算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老爸。在我痛苦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在偶爬的很舒畅的时候又踢我几脚,让我可以到如今还有吹牛的资本。当然了,走麦城的经历也不是没有的!

蜗牛——快乐;驴——痛苦;上山之中——

走麦城?不告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8#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45:05 | 只看该作者
学围棋的孩子上学

前面说过拜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声势,托围棋文化的福分,虽然我既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满七周岁还是混进了爸爸单位附近的小学校。按说我这么个在“各个领域”腾挪、转换过的“散仙”,冷不丁儿进了教室是很难适应的。但是开学前几个月的围棋学习,至少让我练就了同龄孩子少有的“坐功”。所以“布局”阶段至少没出“恶”手,尽管老师很早就敏锐的发现我在课堂上不够“老实”……

学过围棋的小孩,通常在小学一年级的文化课学习上是有优势的。小学课程中那些浅显的东西对已经通过围棋训练,初步有了逻辑、形象思维的孩子来说是个很轻松的事情。简单的说,他们对数的概念已经建立,个位的加减不成问题,十位的加减也知道,百位的数字概念也不陌生。最重要、最可贵的是通过围棋的学习,这些孩子甚至可以说已经不自觉的、朦胧的建立了一些哲学的观念。

学围棋的孩子哪个不是天天演习输赢,日日面对“生死”的,抗打击能力强就是生命力强啊。说句题外话,眼下患自闭症、性格孤僻、容易郁闷的孩子似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我敢说,一个从小学过围棋(或其它带有“生死”、“输赢”游戏)的孩子是不会轻易就逃避、认输的。因为他们懂得形势分析、知道转换腾挪、能够建立“卷土重来”的信心并付诸行动。

上学没几天课堂的新鲜感就没有了,书桌前哪有棋盘前自由啊。每天就盼着早放学,好到“灯光球场”去玩。其实那时候老爸也看出来了,学校那点东西太简单了不足以充分调动我的学习积极性,他也想继续用围棋来消耗消耗我旺盛的精力。可是刚入学,当学生的我总要向同学们“看齐”啊,老爸当然也就不敢轻易造次,有啥“不轨”的想法了……

入学一个多月之后,王老虎筒子的机会来了。区里举行“三棋”比赛,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学校是怎么让我去参加的了。反正继上次闪亮登场后怒掏8连败后,我这次就是稀里糊涂的一个劲的赢棋,还打败了比我高几年级的学长,矫健的获得了第一名……。当了冠军的我丝毫不感到兴奋和骄傲,也许真就是赢的太容易了。不过事后学校体育老师的话让我很是高兴,表扬、夸奖的话没意思,有用的是他说让我坚持学棋,有问题可以找他解决。感到自己有地位了,受重视了,与众不同了……。老爸知道了之后充分“发酵”了我那本不足一提的战绩,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打着体育老师重视、围棋老师要求的旗号,借着要为学校、区教委增光的幌子,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班主任不得已给我的文化课“打折”了,下午可以不上学了。没费什么口舌老爸的“阴谋”就实现了,重要的是他也多了些去下棋的机会。从那时起,直到小学毕业,我几乎就再没有在学校上过下午课。同时区里的围棋冠军就没有旁落过。

班主任同意我下午不上课,主要还是给体育老师“面子”。而体育老师的热心还在于由于我的成绩不但给学校挣了“面子”,甚至给区里也挣了“面子”。当然体育老师的脸上自然也是有光的了,据说当时“三棋”比赛的成绩还是学校和老师的考核内容之一。体育老师的“面子”要给,班主任老师自己的“面子”更要自己维护了。正因为这样,老爸和班主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几年之中一直没有达到“战略伙伴”的水平。(这段写的有点绕口令了……)

班主任老师同意我下午不上课是有一定损失的,一来那个时候学生上辅导班老师是可以有一份收入的,二来我的每次考试成绩若达不到全班平均成绩以上还会影响学校对老师的评定,这就是个既有“面子”又关乎“里子”的问题了。为此老师专门找王老虎谈话提出了要求,我的每次考试分数必须在95分以上。他当然是无条件的、阳奉阴违的接受了老师的要求……
现在经常会有人问我,小孩子学围棋每天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我实在很难给提出问题的人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它缺少了必要的前提——学围棋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在我开始学习围棋的几年中,不要说我没有想过“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可以肯定的说王老虎也是不曾想过的。开始我愿意学一是好玩,二是多了许多“自由”,三是满足了虚荣心。至于老爸的想法我分析也和我想的差不到哪去。

说句老实话,一二年级的时候即使我下午就去了围棋班,在三点之前基本上也是没怎么认真下棋的。因为在那个时段“灯光球场”或“地下室”里下棋的人虽然很多,但往往只有我一个小孩。我不找别人,别人是不会找我的,而我又乐的自在。当然老师还是会给我布置一些“定式”、“死活”作业的,不过在记忆中那些作业我好像从来就没有认真对待过……。当然也不知道“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道理,倒是乐得接受一些“软柿子”的挑战……。那时候夏天通常要到晚上七点左右结束训练,到了冬季天黑的早五点左右我们就收拾棋具、打扫卫生了。回到家里之后,要做的自然就是吃饭、给同学打电话询问老师留的作业、写作业了。虽然睡觉的时候最晚已经八点多了,可还是挺愉快、挺轻松的。

凡事总会进步、变化的。年级长了、棋力长了、虚荣心长了,与此同时老师留的作业也“长”了。更要命的是老爸开始认识、考虑“学围棋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标准”,我“被野心”了。这直接后果就是,假日里全家同行游玩的日子越来也少直到没有了。游泳、滑冰那得老爸高兴,他认为我需要了才会进行……。一句话,一天只有24小时啊,时间不够用了。

王老虎同学想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还是有理论支撑的。他认为:如果我用60%的精力就可以在学校的语文、算术课上得85分的话,就没有必要用90%的精力去得95分,况且就是用100%、200%的精力也未必能够保证得100分。所以,文化学习上能得85分以上就可以了。在这个问题上“王老虎”还真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这样要求我的,这样一来,“王老虎”满意了,老师不高兴了。老师心里十分明白,只要我认真对待考试,分数肯定在全班平均成绩以上。因为大多数同学不会的题,我都是会做的。(这里要补充一句,大多数同学会的,我倒是经常错,因为马虎……)

就这样,我的大部分时间课余都被“围棋”吞噬了。小学期间,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无一例外都是早上去上学时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完成的。没办法,一来省时间,二来学围棋的孩子就是记性好!(吹牛一记)记不得从哪年开始,王老虎也布置起了家庭作业,无论多晚都要做完他预先在棋盘上摆好的若干死活题。不做完是不允许睡觉的,为此家里“夜半三更”时常发生“火拼”事件,这点以后也会常常提到……。

马克思曾说过: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只要你曾经专门学习过围棋,或喜爱这项游戏,你就一定会对马克思这句话又深切的感悟。棋艺的提高,没有时间的推移、积累,就不可能有“空间”的突变——入段。况且围棋规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时间换空间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7#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37:31 | 只看该作者
在“灯光球场”的日子


我想灯光球场一定在某一段岁月中曾经有过自己的青年时代,灯光球场曾经承载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给予过这座城市以荣誉和欢笑。当然了,她一定更多的珍藏在体育、篮球爱好者们用青春编织的记忆中。现在想来挺有意思的,篮球场好像就从来没有过篮球比赛。在我的记忆中“灯光球场”在那段时间活动偶尔还是有的,大约就是秧歌活动、附近小学校的活动、拳击比赛什么的。有意思的是,或许灯光球场得地理位置好、知名度高,那附近的经常会集聚着一些人“开会”交流着什么,“讨论”研究着什么。那场景比较神秘,有点像电影中的“接头”。后来才明白,原来这就是那个时代“传说”的“找缝”、“对缝”啊。

其实就是灯光球场老了,老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快被人遗忘的程度了。“双轨制”经济下,灯光球场“下海”了。或许正是看台下二三十个学围棋孩子的学费(当时“灯光球场”有两个围棋班,一个是黄老师的,另一个是徐老师的),在证明着它的价值、延续着它的生命。之前提过在此之前孩子学围棋是不交钱的,还有补助……。能不能说,我、我们这一代是市场经济下产生、培养的棋手呢?

这里要给我“帅呆”了的黄老师先来个简单介绍:黄老师名成俊,1982年定为职业四段,在围棋天地2009年的合刊里有个栏目叫职业界趣话,黄老师的名字出现在了最年长的职业棋手一栏中。黄老师在东北的棋坛鼻祖地位这里不细说了,不过俺黄老师最有趣的是,人家得意的不是围棋水平,倒是对自己的象棋造诣更为自信。对于职业棋手来说,下个车轮战不算什么,不过黄老师的一对三就不一样了:一般我代表围棋小队员坐在中间,外来的象棋和国际象棋小朋友一左一右坐在两边,三个人憋的脸蛋通红找机会赢棋,黄老师抱着个大水杯指点江山还觉得俺们下的太慢……俺曾经问过黄老师,对自己三棋水平的评价,老爷子说,象棋肯定是最好的,围棋其次,国际象棋也就是业余5段吧。

这样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在金庸武侠小说风行的年代,东北的棋迷们终于在书中找到了一个与他个性极为相似的人物——黄老邪。这一雅号一传十、十传百,可能有人不知道黄老师的名字,但一提黄老邪在“关外”那可就是如雷贯耳了。
隆威师兄直到现在还记得,灯光球场没有热水,黄老师每天都骑个破自行车,车把上跨着个热水瓶来上班。那个时候经济环境不算好,黄老师又喜欢喝茶,买不起好茶就买些如今看起来就是茶渣子一样的茶叶泡水喝。小时候就看着别人碗里的饭香,黄老师的玻璃茶杯我自然是不能放过的。溜茶根是我每天的必备科目,也想当然的觉得这是最好喝的茶水。多年下来,这直接导致我对茶水的品鉴能力还不如王老虎的围棋水平,龙井、乌龙,啥好茶都不如黄老师的茶渣……

在“灯光球场”我的“地位”低了,可是却得到了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照顾。我常常溜出教室跑到灯光球场里面去跳台阶、捉蚂蚱、捕蝴蝶,走在最高的台阶上玩平衡。除了前面提到的各位师兄师姐之外,其他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师兄们,也都很宠着我。小时候喜欢逮蚂蚱,但自己不敢动手。师兄们就找了个破饭盒让我捧着,大家去帮我逮。结果黄老师喊我们去下棋,我把饭盒藏在厕所里。下完棋一看,蚂蚱胜利大逃亡了。嚎啕大哭着回去,心疼我的师兄们就马上跑出去继续逮蚂蚱了。
在“灯光球场”那段时间里还有一件事情会让我永远记得的,幸福啊。1989年的春天,黄老师领着他的这些孩子去北陵公园游玩,大大小小近二十个人。当初是什么“名目”去的北陵公园不记得了,都玩儿什么也不记得了。可是这件事情怎么也不会忘的,一来有照片为证,二来即使我记不住师兄师姐还帮我记着呢,他们嫉妒啊。那次活动留下了一些照片,“全家福”是一定要有的,可其它“变化图”也是有的。留下的那么多照片中有一张是特殊的,是仅仅属于我自己的,是黄老师抱着我照的。据“考证”,在所有师兄师姐中那么多年还没有谁有过这种待遇呢!隔段时间当我面对这张照片的时候,总免不了会眼睛潮湿几近唏嘘起来。

黄老师训练班上的学棋模式,是拉帮带。一开始我大都是和各位师兄们学棋。小师兄们教我,大师兄们教小师兄。之前提到了王传海师兄、隆威师兄,虽然在俺儿时的记忆中都曾经留下过“阴影”,但也反证了一点:他们是常常给予我教导的“小老师”。王传海师兄与我下的对局应该是众师兄里最多的,也许是下的太多了,敌人才想着用笑话来快速解决我吧。怨念……黄老师有空就选择当天的一盘训练棋进行讲解,大家围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讲完,就下课了。这也使得我们都非常珍惜每一次听黄老师讲棋的机会。也同样珍惜看别人对局复盘的机会,因为:“了解别人的问题,可以保证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小时候,这句话一直是老爸常用来教育我的语录。说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他这句是为了能够让我安心听讲用来“稳定军心”的。以后回头想想,还真是有道理。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等于让我很早就懂得了知己知彼的道理。了解了身边的“敌人”们的棋风特点……很快,我也第一次上了战场。

1988年,学棋后不久我有了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仗着超级无敌厚的脸皮,我完成了空前的7连败。到了第8轮,在场外热切盼望着我能以赢一盘给首次比赛划上完美句号的王老虎筒子,等到的还是我输棋的消息。不过这盘下完数棋了,黑棋168子。事后怎样“研讨”的过程忘记了,但王老虎筒子精心记录的棋谱(局部)和“批注”却保存了下来。如今来看那个局部确实“有棋”,可一个学棋半年多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出来的。只是老虎希望小驴开和的心思太迫切了,一堆鸭蛋回家的结果让他无法正视……所幸,这鸭蛋人生很快结束了。小驴上学以后,水平大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6#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33:39 | 只看该作者
父亲们的较量

上篇说到了我的师兄师姐们,这次就让其他“大人物”隆重登场吧。

围棋班里孩子们下棋,怎么着也不是一件能让人始终能保持心情愉快的事情。有对手、有压力、有要求、有目标……,总要求孩子进啊、取啊,大人们就不知道孩子有时候有点退啊、舍啊的念头是“人间正道”?要不那围棋才是白学了呢!可是貌似担负接送孩子们学棋的大人们就不一样了,参与也好、竞争也罢,学习也好、斗气也罢,大多数情况下愉悦都会毫不掩饰的写在脸上。别看是儿童、少年围棋班,实事求是的说最活跃的倒是那些在百忙之中参与“教学”的父亲们。接送孩子学围棋的“重任”大都担父亲们的肩头,其实大多数情况并不是他们多么主动的要完成一项任务、承担一份责任,而是因此他们给自己想玩、能玩找到了一个颇有些“神圣”的充足理由。

围棋班里并不是看不到孩子的母亲,只是她们确实只是履行接送的职责,至于参与“教学”的更是没有的了。有意思的是,好多孩子上学、放学早就不用接送了,做家长的也懒得接送。可是去围棋班就不一样了,乐此不疲。孩子去、父亲去;孩子由于学校或身体的原因不能去了,父亲也要去!注意,他们可不是去请假的。

在围棋班里孩子们总会“论资排辈”、“排座次”的,但是“被窝里伸出一只脚——你算老几”这样的问题对他们、对他们的家长都是不存在的,不用老师说谁都知道自己是“老几”。知道归知道,可都是“肚脐眼里灌汤药——心服口不服”。孩子们之间不服气是“炸麻花的碰上搓草绳的”,通常是心里较劲棋盘上见高低。可是大人们就没那么含蓄了……。

孩子们下棋,大人们闲不着也得过瘾啊。大人们都知道要求孩子下棋时不要说话,可是他们自己下棋要是不说话估计那乐趣也就打了折扣。说话的内容当然是离不开围棋的了,要是说的具体一些呢,那就是拐着弯儿的表扬自己贬损别人……。

张扬的——“我儿子管你儿子,我管你,正好!”
露骨的——“我儿子管不了你儿子,我管你啊!”
含蓄的——“回家跟你儿子学的不错啊,涨了啊。”……

王老虎自己总结说:他们的作风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他们的原则就是“老子下棋——动手又动口”。说来也怪,王老虎虽然“好好学习”了,可是那么多年就是不见“天天向上”。在围棋班的棋盘前他通常都是扮演“被教育”的角色,好在他确属棋臭瘾大型选手,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那棋也不是白输的。他输棋事小,要求我为他“报仇”事大。标准的说法是:“我输给**他爸不要紧,只要你赢**就行了!”
那时候王老虎常常切磋的几位对手中,孙志刚老师的老爸是他无法撼动的敌人,和隆威师兄老爸负多胜少。胡硕他爸爸最认真,下了棋之后复盘那是必须的,不过被教育的对象通常还是王老虎。唯一和王老虎旗鼓相当、不分伯仲的要算是大师姐的老爸了,他们俩见了面只要有时间总是要“切磋”的。大师姐的老爸和我的老爸性格很像,也是火爆脾气,两个女儿也都不幸遗传了这一点……。让我记的更深刻的是,大师姐的老爸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个“特色”。

那时候有个电视剧插曲叫做“好爸爸坏爸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旋律能哼唱几句。“……我有一个好爸爸。做起饭来锵铛铛……;洗起衣服嚓嚓嚓……;高起兴来哈哈哈……;打起屁股啪啪啪……;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害怕,打是亲来骂是爱,哪个不是好爸爸……”

或许是因为这首歌歌词不符合当代教育理论,不够尊重人权,现在基本已经听不到了。可是我一直认为歌词说的是事实,歌词中的爸爸就是王老虎,打起屁股被打的啪啪啪的就是我……。或许是因为这首歌让我不断的原谅了他的一些“暴行”,或许是因为这首歌温暖、融洽了我们父女之间的亲情。

所以,问题倒不是打不打孩子,而是你要给孩子自己一定的空间和维护他们的尊严。王老虎筒子,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我小时候怎么皮,怎么闹,即使他已经脸色铁青,身体僵硬,但仍能做到在外面给我留面子,脸上保持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这一点直到今天我抨击老爸打我时,还有很多叔叔、老师们为他辟谣:你老爸怎么能打人啊,他对你多好啊……那种感觉真是,我太冤了!王老虎的神情,只有我看得懂啊。一看到他脸发青,我就意识到,完了,今天闹的有点过,回家轻则没有娱乐时间,重则屁板子伺候。小孩子好面子,只要王老虎不在众人面前动手,我也每次都能够做到大义凛然的坐到老爸自行车后座上受训,绝对不哼哼。这也成了我俩之间的一种默契。所以呢,当有一次老爸没忍住,在众人面前对着我的屁股飞起一脚时,我觉得自尊心严重的受到了打击,当时和老爸绝交了好几天。而且“记恨”了20年,至今仍想起来就要和老虎理论一番。

大师姐的老爸当时显然“不懂”这个道理,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围棋班里,在众人面前,大师姐的老爸常常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所以,大师姐虽然天赋很高,棋下的也很好,但却中途放弃和这个问题也有一定关系。

年纪慢慢大了以后,懂的东西多了,底气也足了些。于是与老爸之间这样的对话也常常出现:

——王老虎,你知不知道孩子需要表扬,要经常的表扬,孩子才能更快进步!
——这个教育方法是对的,孩子确实需要表扬。但对你不行。
——为啥?!
——教育这个事情,要因人而异。对你,隔三差五的打还不思悔改呢……

每次说到这里都有些卡壳,接下来有些无言以对。因为自己还算有个清晰的形势判断,虽然不服气,但很清楚老爸对自己孩子看的真是很透彻。倔强的苏小驴不打还真是不行,真淘啊。很感激俺有个在20多年前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老爸,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老爸的骄傲,借用一句看过之后就泪流满面的话:“如果要给父亲颁一个奖,我希望自己就是属于他的那枚勋章”。

现在有时教棋,也会面对各种不同性格的孩子,但作为他们的大“家长”,给予孩子们绝对的尊重,找到孩子们的优点,经常表扬他们,是我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事情。

忍不住还要再说一遍,“好爸爸坏爸爸”那首歌真挺好的。每次见到王老虎少不了要来上一段“重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5#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24:38 | 只看该作者
黄老师“家”的成员们

上了大学之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孩子在一个既有比他大,又有比他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的成长是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好处的。在黄老师那里我显然是得了这个“便宜”。下棋找高手,是自然的了。同时,师兄师姐们和我比哪个不是“高人”,哪个不比我“文化”高啊。当然后来我也成了“高人”,就是我的师弟师妹还真没几个……

师哥师姐们在我输棋的时候给我鼓励,让我充满自信;在我赢棋时给我赞许,使我心存感激;当然我在和师弟师妹的相处中也学会了谦逊和忍让。总之,黄老师那里有安定、有友善、有祥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着胜败的滋味、输赢的感悟,下着自己人生的棋局。

黄老师围棋队的具体成立日期,大家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师兄说,最初的成员都是由各个区选拔出来,享受的是运动员待遇,每天是有补助的。这点让后来进队的我十分羡慕。黄老师的学生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和下棋一样,棋风各异,特点鲜明。

大师兄叫魏昕,长的很秀气,学习非常好。我入队后不久,他就全家移民去了加拿大。我们虽然接触得不多,但大师兄的带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他的努力、好学,使得黄老师对他的离开万分遗憾。每到我下棋不认真,或者有人不努力的时候,魏昕的名字肯定会作为正面教材出现的。另外有件事是后来知道的:黄老师棋风大开大合,非常潇洒。1960年的《围棋》月刊上就曾提到当年的黄老师,“颇有古棋之风。”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都是攻杀极强,官子相对弱了一些。而魏昕师兄则自己找到了一本官子书,每天钻研,后来有人想借这本书来看,发现这本书被翻了无数遍已经破烂不堪,令我等不用功的孩子汗颜。

魏昕师兄离开的早,我心目中的大师兄就变成了隆威。隆师兄为人非常善良,脾气极好,甚至可以用“任人宰割”来形容。据说我小时候总是欺负他……(当然我自己是不记得了。)隆师兄心中有个遗憾:1990年有次开家长会,隆师兄老爸没空,奶奶去的。结果在会上,黄老师特意点名提到他和魏昕,说可以让孩子朝职业方向努力。隆威的奶奶不懂围棋,回家将这句话过滤掉了。那时隆师兄正面临升初中择校,知晓“伯乐相马”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如今隆师兄也当了围棋老师,有了自己的围棋教室。直到今天他都牢牢的记住了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要是糊弄学生,学生比赛的时候就会糊弄你。”你说,在他门下学棋的孩子,是不是有福了。

隆师兄对我好是好,仇还是要记得的。有一次黄老师安排他和我下棋(让四子?记不清了)。其实让四子我是必输无疑,可是隆师兄不愿意被我纠缠想尽快结束战斗,于是布局刚结束他就给我下了一套,稍微复杂了一些的“扭羊头”。当时论水平,真要是认真一些还是能够看出来的。可是警惕性不高自然就被“牵羊”了,大龙愤死。仅仅四五十手,我就完成了从“热血沸腾”到“热泪飞扬”的全过程。输棋不要紧,问题是被“征”了二尺长,人丢不起啊。现在只要提起这件事,我就坚定的认为这是“人品”问题,是“素质”问题——当然这问题不是我滴。
二师兄金永焕,日后打入了黄河杯的决赛,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辽宁业余强豪。

俺家大师姐脾气火爆,基本上班上所有人都被她教育过。尤其是大师兄……大师姐对我很好。我小时候淘气,到处捣蛋,她帮我挡住了很多麻烦。过去了太多年,很多事都淡忘了。但有一件让我至今印象深刻:黄老师的班距离学校很近,我一般都是下课以后自己走去下棋。晚上老爸来接我,骑自行车回家。但有一天他工作耽误了,我等啊等,他就是不来,大师姐就陪着我等。最后她也等不及了,就自己带着我回家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带着一个7岁多的小小女孩,两个人长途跋涉很久,终于找到家了。当时把我老妈吓的不轻,在没有电话联络的时代,老爸去棋校接我,却发现我已经不见了,估计他心脏病都快犯了。

还有二师姐,不知道你还记得吗。你曾送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你有着让人羡慕的年龄……”这句话一直是老爸拿来鞭策我的台词,而那时你不过是一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初中生而已。如今因为隆师兄的努力,基本上大部分的朋友都联系到了,就只有你,好久没说话了……

还有位后来转到黄老师班上,按“辈分”是俺大,但俺“白白”叫了他很多年二师兄的王传海。他呢,是个特别逗的人。脑子里笑话无数,下棋的时候只要不在黄老师视线范围之内就开讲,再附送肢体语言……基本上和他下棋就是小品节目快乐十分。快乐嘛总会很快过去,大多数演变的后果都是“快乐十分钟”,很快就被他吃光了认输了事。下完就哭,哭完了再找机会和他下棋,成为了我一段时间内的常规动作。后来想了想,在“地下室”那么多年和他下了很多盘,可是很久都赢不了他。因为啥呢?他的盘外实在太厉害了?还是我不够认真?

当然啦,小孩子嘛,都是有过糗事滴。王传海也不例外。有年省比赛,第一轮他下了10分钟就结束战斗。结果被一向和蔼可亲的黄老师直接拎着耳朵拉出了赛场:“你看看有谁这么快结束?!你就站在门口看着别人下棋吧!”话说黄老师对我们最大的惩罚就是罚站了,以后将会慢慢道来。结果王传海筒子在外面一直站到了全部对局结束。他的内心独白是:哼,你们别得意,等以后我都能赢了你们。有了这种斗志,最终王传海筒子成功的以10胜7负第25名光荣的定为省初段。由此可见,他虽然是黄老师班里唯一一个一直因为下棋态度被骂的学生,但和蔼的黄老师罚站这一招还是出了效果滴。

以我的经历来看,与其说围棋学的好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是不是有“王婆卖瓜”的味道),不如说学围棋会使孩子变的更加聪明,重要的是这种聪明体现在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和我一起学围棋的孩子就没有学习不好的……,他们之中就有清华、北大、吉大、第二军医大……等大学的,中途不学围棋的几乎都上了重点初中、高中,还有所谓“超常”班的。对了,最让我兴奋的是前段时间找到了一位既是小学同班同学,又是“地下室”中淘气伙伴的臭小子。这小子棋没下过我,可学习比我好。重点大学毕业后在海关当了“兽医”——边境检疫,他承诺以后我养狗,检疫、防病、治病的事情他都负责了。不过表忠心是没有用的,他照管我的狗,我还是要管理他这个人的,绝对不会给他翻身的机会啦。

PS写这期内容的时候,曾经和隆师兄聊了很久。完稿时师兄先审了审,结果看完之后大怒:“小驴,你怎么能把我小时候的外号给写上去了?!这让我以后怎么带学生!快点删掉!”小驴嘛,自然是驴脾气,怎会轻易就范:“人人都有外号啊,我的外号都快有一个班了,老爸嘴里是小驴,班上大师姐是金庸迷,俺就变成了小傻姑。又怎么样嘛。”结果王老虎筒子从中调停,让俺不要和大师兄生气。故而删掉了文中的外号,但有了这段PS。至于这外号为啥会引起大师兄这么大的反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问他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6

主题

576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3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6:14:56 | 只看该作者
初学围棋的日子


现在小孩学围棋的条件真要比我小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回想起来那时候父母和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记得刚学围棋的时候(1988年),整个城市都买不到一本关于围棋方面的书。没有书,就只有靠“王老虎”口传心授了;没有书,也就没有了框框和“定式”,“王老虎”的创造力也就有了发挥的天地。更重要的正因为是没有书,使我对围棋的认识不是从数字开始,而是从文字开始;不是从具体到抽象,而是从抽象到具体。

刚开始没进老师的“托管班”之前,“王老虎”与其说是教我学围棋到不如说是教我识字更合适。识哪些字呢——“大小”、“多少”、“上下”、“左右”、“前后”……,看着这些确实像学前班孩子的语文课。后面还有呢——“厚薄”、“死活”、“取舍”、“输赢”、“腾挪”、“转换”、“扬弃”……看着这些还像是学龄前孩子学习的词句吗?是不是有了些许哲学的味道!这种学习究竟怎么样,如今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鉴定。但我敢肯定的说,它至少要比只教会孩子“会下”、懂得规则要好得多。没有人会说,学围棋仅仅就是为了围棋“技术”的纯熟和提高吧?

现在我也在教小孩子学围棋,我也想像当初“王老虎”那样教他们,至少“王老虎”的做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可是我又确切的知道,那样做大多数孩子家长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花了钱,是让我教孩子下围棋不是学围棋的。可是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下围棋”仅仅是“学围棋”的一小部分,学围棋不等于学下围棋!作为家长你也许没有能力教孩子“下围棋”,可是你却能很好的教孩子“学围棋”。说的有点像绕口令了是不是?

“王老虎”仅凭父亲这个职称教我学围棋自然是缺少权威性的,教我识字用词当然也没什么吸引力,时间长了“瞪眼”、“罢课”之类的事件免不了要发生。“王老虎”在我走神啊,不耐烦的时候说:你不学了是吧,没关系。我去教××了。话说这个××就是邻居家的小男孩。自己老爸去教别的小朋友,而且还能比我下的好,这哪行啊!老爸用这一招就让我乖乖的坚持住了3、4个月的初学时光。
前面说了书的事情,再说说棋具。当时不知道是棋盘没得卖还是因为太贵,老爸自己前后做了两块棋盘,一块一公分厚,另一块四公分厚。每每记起他当时光着膀子,锯刨钻磨、着色划线,大汗淋淋的样子都觉得眼前有些模糊。棋盘的质量相当的好,至今健在。不过因为这棋盘曾经被老爸当做了“凶器”,所以一度对这破木头墩子完全没有好感。

再说段题外话。

要上某小学,必须先上某小学的学前班。这个“祸国殃民”的规矩至少二十多年前就有了。上小学前我进了唐老师的“托管班”,自然就没什么时间上学前班了。可是某小学据说教学质量好,更重要的是离“王老虎”的单位、唐老师的“托管班”近,所以“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那是必须的。非要上某小学总得有个理由吧,“王老虎”侦查到某小学是“游泳传统学校”,就跟人家吹牛他女儿游泳如何的好!你再吹的好,人家得信啊。“写几个字吧……”,估计人家是想用这个办法把“王老虎”打发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没写“大小”、“多少”、“上下”、“左右”,好像写的是“死活”、“取舍”、“输赢”、“腾挪”、“转换”之类的东西。字写的肯定不怎么样,因为现在还不怎么样!可那几个词恐怕是他学前班的孩子不会写,更不会懂的了。于是乎……“这孩子会围棋啊……”,就这样“王老虎”看准时机“打入成功”!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围棋带来的好处!

正是都看到了学围棋带来的好处,老爸教的更认真了,我学的也似乎更主动了一些。老爸的围棋水平自称有1段水平,在我入段之后基本上就不肯和我下了。偶尔下上一盘,基本上是让7个很小心的下,在不伤害他老人家自尊心的情况下小赢他一点点。尽管这样,他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棋输理不输”的态势,那才真叫“鸭子上蒸锅——肉烂,嘴不烂”呢!

“王老虎”可以说是深得苏老先生的真经,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典型的棋臭瘾大型选手。他可以驾轻就熟的边写稿子边下棋,当然了在新浪围棋上其5到15级的“职称”波动也是正常的。



暂时告别“地下室”
唐老师那时候真的是特别的忙,可以肯定的说那时候他参与足球活动的时间、精力都要远远超过用在围棋上的时间。况且他还十分热衷组织、参与桥牌活动呢!记得是在1988年10月吧,终于有一天,由唐老师“主办”的当时沈阳第一个面向社会招生的围棋班宣告“停业”了。“停业”的原因似乎和当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所谓的减员增效、自谋职业、承包……这些“新名词”有关系。

“托管班”不办了,尽管家长们有意见、心存不甘,可最后“托管班”里的孩子们还是各奔东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客观的说经过四五个月的学习,在唐老师、于老师的精心教授下我们六七个孩子可以说已经入门了。特别是在“地下室”那个特殊的环境中,只要你愿意总会有人或是指导、或是开心、或是无聊的和你下棋的。经历这样的磨砺,我们个个还不都成了老手。

也许是因为我是唐老师教过的第一个孩子,也许是因为在“托管班”中我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许是因为当时爸爸妈妈的抱怨和请求……,唐老师在“托管班”“停业”之时将我托付给了黄老师。现在想来,当初若不是唐老师的介绍和托付,若不是黄老师的热心和爱护,我的人生一定是另外“一盘棋”了。

从“地下”走到“地上”,离开了唐老师的“托管”来到了黄老师的课堂,变化是相当大的。当时唐老师那“圈”内人称为“地下室”,黄老师那“圈”内人称为“灯光球场”。其实从“地下室”到“灯光球场”并不远,它们同在马路的西侧直线距离不过三四百米,中间只隔着省体育宫。要说“地下室”和“灯光球场”还真有共同之处。“地下室”其实就在市体委的一个室内篮球场的看台下,而所谓的“灯光球场”就在室外篮球场的看台下,看台下怎么就都成了围棋的活动场所了呢?

到了“灯光球场”对我来说发生了两大变化。在“地下室”的时候,六七个孩子当中我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去的最早,棋下的最好。到了“灯光球场”,黄老师门下的所有学生无论是在年龄、身高还是棋力上,无一例外的都成了我仰视的对象。我居然变成棋最差的了,心理落差那个大啊。

自从1988年的秋天来到了黄老师的身边,就一直跟着他学棋直到1995入段。可以说和黄老师学棋是我这辈子最幸运、最幸福的事情。黄老师的班上有好多孩子,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下一期我的师兄师姐们就要隆重登场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8 22:36 , Processed in 0.2950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