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邂逅徽州唐模

[复制链接]

2421

主题

2602

帖子

8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09: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模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沿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唐模村整个水口的建筑构思十分独特:古宅、祠堂、小桥、亭阁、园林、牌坊和古树遍布。唐模以徽派水口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徽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一个极具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唐模


古徽州不仅山水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自成一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出自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的名句,表达了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粉墙黛瓦的古村落是徽文化的象征,引得无数人魂牵梦绕。徽州,引发了多少历史的情愫,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进程。

游客中心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最早是汪氏家族聚族而居的村落,其祖先汪华曾在唐朝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取名“唐模”据说是其后人为纪念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建立的村庄。“地以人名显、人以地增辉”,汪华、许远是唐模大姓汪、许氏族的祖先,也是族人引以为自豪的唐朝“英模”,汪、许两姓为了同遵唐祖,以祖先为楷模,立“唐模”命村名,是为祖宗树碑,纪念先贤,歌功颂德。

唐模村建于唐,盛于明、清


唐模村建于唐,盛于明、清。据历史记载,公元923年,唐朝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迁移回乡,认定唐模村是一块风水宝地,便率子孙长居于此。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

老宅


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

水街


唐模是末代翰林许承尧的家乡, 许承尧(1874—1946年)是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许承尧,祖辈为蒙学塾师,父辈在江西经商。光绪甲午科举人,与黄宾虹、江鞠卣同学莫逆相交,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成为中国“末代翰林”之一。辛亥革命后,应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等职,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该村晚清时期的诗人许承尧所撰楹联云:“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处处景美如画的村落。

现在,村中房屋大多是明末清初的古宅。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语句出自《诗经》,古村中檀干溪的溪名就是取自这里。小溪穿村而过,村中人临水而居,全村沿岸而居,一条石板路,一条溪把游人引向唐模村内。唐模是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历史和生活气息的古老村落。无论是走进古色古香的民居小院,还是步入气派不凡的徽商豪宅大院,都会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徽州文化。

全村沿岸而居,一条石板路,一条溪把游人引向唐模村内


唐模有徽派园林——檀干园、水口、水街、镜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碑刻等古迹。无疑,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山村,富甲一方的家族和金榜题名的荣耀使其声名远扬。

唐模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称。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入之洞口。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这个园林就是檀干园。

唐模的村口除了树林、溪流,还矗立着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沙堤亭”。此亭上下共三层,中空,上有回廊,飞檐翘角。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又名“八角亭”。微风吹过,悬挂在亭角的铁马飞铃叮当作响。亭子的旁边屹立着一棵老树,树龄据称已有400多年,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树上有人们祈愿系上的许多随风飘动的红幡条,显然这株饱经风霜的古树在当地已被视为神灵。

沙堤亭


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

沙堤亭


走过此亭,前行不远便是同胞翰林石坊。徽州一带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距村口不远处,是一座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横跨通往村中的小道,石坊上“同胞翰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同胞翰林坊


徽州地区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座牌坊指的是歙县的许国牌坊,唐模的这座牌坊,叫“同胞翰林坊”,指的就是另外的半座。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康熙皇帝为表彰唐模许氏家族的许承宣和许承家两兄弟而恩准建造的。他们分别于康熙十五年和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翰林。兄弟两人同朝中进士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整座牌坊几乎布满了精美的石雕。石柱之间刻有梅花,取"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表示同胞兄弟二人十年寒窗苦读考中进士的艰辛。

同胞翰林坊


唐模村的水口建于村东,过“同胞翰林坊”不远便是。既是水口,又是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水口园林。因园内遍植檀花和紫薇,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便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檀干园


相传,清初时当地的许氏家族有一富商,为弥补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游,却因年老体衰不得成行的遗憾,而建造的。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边挖塘垒山,模拟西湖的景致。因园内遍植檀花,又有小溪缓缓绕流,便取《诗经》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名曰“檀干园”。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名曰“檀干园”。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以“玉带桥”分外湖、内湖,形成“外西湖”、“内西湖”格局。过桥便是园内的中心——镜亭。

镜亭


檀干园花木扶疏,曲径通幽,仿佛一轴缓缓打开的引人入胜的山水长卷。走进这座皖南最大的私家园林,一泓深绿湖水周围茂密的枫树、檀树、桂花、紫荆和垂柳郁郁葱葱。在曲径回廊徘徊,听鸟自鸣,看花自落,清幽如入世外桃源。

沿溪而进,路过灵官亭,广场前古老的许氏宗祠已是断壁残垣。许氏宗祠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空旷的遗址上印记着岁月的痕迹。遗址的一侧是“法国家庭旅馆”,是融入法式旅游元素建设好的乡村旅馆 。

灵官亭


过了高阳桥是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实际上是南北流向长600米的小溪,小溪流过一座座石桥,溢满一道道水坝,形成潇洒的人工瀑布流向下游,沿岸数十棵巨大樟树撑开伞冠,与小桥、流水、人家掩映生辉。近百幢徽派建筑均匀地散布在小溪两岸,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高低错落又井然有序,沿街还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的一面有“美人靠”,凭栏临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

高阳桥


高阳桥内景


“美人靠”


“水街”是唐模的一大特色,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小溪的两岸是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等,形成了夹溪对望的街道。溪流上的高阳桥颇有名气,这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建于明代,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建有长廊。沿街建有一座好几十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此歇息聊天,溪埠浣洗的村姑倩影。徜徉在村中,在廊棚里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悄悄地驻足,静静地回眸,看面前小河流淌,绿波轻漾,临水映人,如梦如幻。

水街


溪上就有小桥相连。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明清街市之中,顿感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徜徉在村中,在廊棚里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悄悄地驻足,静静地回眸


“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行走在唐模,依稀穿行在时空的记忆中,有种陶醉其中、迷离恍惚的感觉,仿佛悠然游荡在远离尘世的仙境里。唐模如诗,浪漫却如此真切;唐模如梦,茫然却并不遥远;唐模如画,绚丽却又置身其中。

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


唐模,祠堂、天井、古街、石巷、流水等景致相映成趣。一户一景的徽州水乡民居,小桥流水,庭院深深,千年时光就在这里驻足。邂逅唐模,逃离世俗的尘寰纷扰,只想在别致的庭院里,独享静谧时光,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一杯香醇的咖啡,小憩、发呆……

邂逅唐模


在这里,闻香、品茗、会客,做一回乡间的文人雅士。那一个个古老的村落里,那一处处错落有致的百年老宅里,那一口口四水归堂的天井里,承载着太多关于人生,关于家园的梦想,蕴藉着旧梦一样的乡愁。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更显得徽州山水和谐而又启人深思,这算是走进了如梦如幻的徽州诗境了。

茶坊


高阳桥向西望去,就见飞檐翘角的建筑,分别是“尚义堂”、“继善堂”,再向前行便是“许承尧故居”、“铭德堂”和“老作坊”。 “尚义堂”、“继善堂”和“骏惠堂”是许氏宗祠的三个支祠。象征族权的祠堂宏伟壮观、精雕细镂、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尚义堂”,三个支祠中造得最堂皇,讲究肃穆和庄重。相邻的“继善堂”次之,讲究气势和规模。“骏惠堂”则平民化。老作坊汇集了古徽州地区一些集体和家庭式作坊,如油坊、豆腐坊、布鞋坊。以及文房四宝的制造坊、茶叶加工坊等作坊,还有少数古朴的商铺。作坊内的所有加工设备都是按照古时候的相关模式和原理添置,制作工艺也是徽州传统手工工艺,水车、农具,无不刻写着农民田园劳作的沧桑,

高阳桥


尚义堂位于唐模水街上游的显要地段,为唐模许氏宗祠中的一个支祠,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祠堂由前庭、中堂和后殿三大部分构成,前低后高,气势恢宏,为三进两院五开间祠堂,祠堂前庭为八字衙门式建筑,门槛有近一米高,大门中开,显得威严、肃立、高贵。祠堂门前还建有一座木牌坊,现仅存中间两柱和一木雕月梁,但仍显示出她昔日的华丽。这根大保通条月梁是精美的木雕,上面雕有一百九十九朵牡丹花,梁托上雕有飞鹤和奔鹿,这些都象征着富贵。牌坊两边各有个大石墩,这是上马石和下马石,古时多兴骑马,凸显荣耀。祠堂的石门坎上还加有木门坎,近一米高,这也是古时人对地位、等级的显示,祠堂平日一般不开大门。

尚义堂


尚义堂外景


尚义堂内景


继善堂:唐模许氏家族的三大支祠之一,坐落在村落的东西中轴线上,占地面积为510.27平方米。内有影展、历代名家书法展,可喝茶、听戏、演出。

继善堂外景


唐模“继善堂”,始建于清初年间。民间流传“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这三句谚语,当时“尚义堂”地位最高,“继善堂”次之,而后是“骏惠堂”,按照唐模许氏祠堂建造的严格规定,依据不同的社会阶层(即官、商、农)建造。“继善堂”所代表的是一支以经商为主,讲究气势和规模的祠堂。

继善堂内景


“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 行走在唐模,依稀穿行在时空的记忆中。唐模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唐风明韵,让人驻足忘返。徜徉在粉墙黛瓦的村落中,走在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流连于数百年来陆续留下的深宅大院,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木与石的雕刻,忆想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与荣耀,任思绪在沧桑变幻中变得宁静而又从容。

许氏宗祠


许氏宗祠


游走在唐模的慢生活中,在客栈品尝当地的豆腐乳,喝一碗翰林红米酒,在继善堂品茶听戏,在徽韵茶香中感受唐模的慢时光。行走在村中,世间的尘嚣在瞬间消失了,只有田园的春色,飘逸着一种古韵,潺潺的水声,古老的廊桥,粉墙黛瓦的民居……

行走在村中,世间的尘嚣在瞬间消失了,只有田园的春色,飘逸着一种古韵,还有潺潺的水声……


走进廊桥,远眺着水街,不由人不发思古之幽情。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恬然,没有游人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烦燥,没有都市的喧嚣,村民们过着宁静的生活,幽静的古山村依然散发出古朴的幽香,就在这一刻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宁静也是一种美。夕阳落下去后,村子里,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整个乡村便笼罩于轻柔的烟雾之中,粉墙砖黛瓦马头墙在袅袅炊烟其间,弥漫着淡淡的古韵,美到极致,不由得让人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诗意境界。

村中的古驿道


一夕之间,梦回大唐,粉墙黛瓦间触摸繁华盛世的遗韵。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临岸而居,青山绿水,幽情古趣,独特罕见。远离尘世的幻境,回到梦的家园,任思绪在沧桑变幻中变得宁静而又从容。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沉浸在唐模那如诗、如梦、如画的美景中。唐模,没有小贩们的沿街吆喝叫卖,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嘈杂喧嚣;但它却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地方……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8 06:26 , Processed in 0.2108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