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宁国:长桥垂虹连古今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984

帖子

33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00: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山巍巍,津河汤汤。三津环绕,穿宁城而过,在千年的岁月里滋养着这片土地和人民。桥梁,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无数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而在东津河上也有这样一座古桥,它见证着这座小城的历史,到今年恰是五百年光阴,这便是河沥溪桥。



河沥溪桥又称永福桥,因建在东津河上,故又称东津桥。明嘉靖元年(1522),邑人胡珂捐资始建此桥,主桥148.5米,两侧上桥引道均为30多米长,桥上原有桥亭39间。时任知县范镐为河沥溪桥题写的匾额“画桥流水”,描绘的便是青山碧水石拱桥、鳞次栉比风雨桥亭的优美画卷。河沥溪桥经历洪水、战火、损毁、历次重修之后,在建成五百年的当下,焕发出燿燿亮光。

修桥缘起

东津河,因其发源地天目山的主脉在杭州府内,故也称“杭水”。东津河是通向江浙的水路交通要道,往来商旅络绎不绝,春夏之交又屡屡泛滥成灾,两岸百姓涉水渡河也艰险异常,宁国百姓为此困扰多年。嘉靖元年(1522)胡珂捐金两千开始修建河沥溪桥,丙戌年(1526)夏毁于山洪,于是胡珂便又捐金五千加以重修,戊子年(1528)四月建成。此桥为百姓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胡珂建桥的义举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训导王皞称赞他:“珂之建是桥也,智以匡之,惠以溥之,义斯大矣。”



河沥溪桥位于渡口码头处,建桥后,码头依桥拓展延长,绵延百余米,有青石板筑成的二层石阶供船舶停靠。除正面的30余米上桥引道外,古桥侧面还设有上桥石阶与之相衔接,便于行人上下。古桥栏杆由长条花岗石砌成,每隔十几米便设有狮、象动物石雕的望柱,雕工精美。桥上设有桥亭,便于往来商旅客户休憩,河沥溪桥的多块桥碑也安置在桥亭内。古桥的第五孔桥洞附近还安装有“斩龙剑”,以驯服蛟龙、护佑桥梁安全,也可标志警戒水位,预防水患。实在是一座宏伟壮丽、美轮美奂的建筑,与同时期的西津桥南北相望,犹如“双虹之落彩”。

艰难维护

由于皖南多山,季风气候又带来山洪频发,河沥溪桥自建成就不断经历洪水和战乱,几经重修,留存至今。明清两代,历经数十次维护重修,大桥始终保持建成之初的建筑规制。



到民国24年(1935),因芜屯公路通车做公路桥用,为便于汽车通行,将桥上桥坊桥亭等遗迹遗物并桥头石兽皆尽拆除。1938年,为防日本侵略军入侵波及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下令炸毁河沥溪东津大桥,得蒙夏楚中将军竭力周旋,大桥得以保全。



新中国成立后,于50年代整修大桥、加固桥墩、排雷,并除去桥孔堵塞土石;1972年,为拓宽车行道、增建悬臂梁人行道,拆除了古桥栏和部分桥头建筑;1995年因拓宽东津路、重修沿河堤岸之故,古桥周边的古旧民居、古河堤码头皆尽拆除,自此,古桥风貌与沿桥环境都不复原初。

大桥新生

2013年,宁国市政府开始实施河沥溪古桥保护性加固工程,加固桥墩桥台,加高台身,并在桥拱之上架设板梁,避免桥拱受力,以便古桥主体结构的永续保护;同时新设石雕栏杆,增设石狮望柱头,以使桥面接近古貌。此次大规模修整改造,兼顾了古桥的古韵之美、桥体的坚固耐用以及便利交通三方面的需求。2016年,东津桥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国的文旅工作者对这座古桥细心呵护,定期巡查检查、日常监测,遇到极端天气更是加强防护,既是对古桥的保护,也是乡愁与记忆的延续。



从胡珂捐资始建河沥溪桥至今已有五百年整,沿河遥望,桥以济水,数百米的大桥如彩虹垂落,蔚为壮观。上桥前行,平坦路面便利往来行人车辆,雕栏石柱古意盎然,令人心折。古桥见证了宁国五百年风雨变迁,我们也应为后人存古迹、为人民谋福祉,兼顾古桥的保护与便民,让这座桥继续见证宁国这座古城的一个又一个五百年。



作者:宁国市文旅局 何仙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3 14:50 , Processed in 0.225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