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铜陵:青山绿水 诗意“铜都”

[复制链接]

2640

主题

3015

帖子

97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09:1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下辖3区(铜官区、义安区、郊区)、1县(枞阳县)。
  △铜陵
  铜陵,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多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在铜陵……在铜陵,跟随千百年来人文墨客的足迹,随处都可以感触到这座城市的山水风光和“铜都”魅力。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大铜官山公园
  这首《铜官山醉后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的“铜官”,是指铜官山,在今铜陵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是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已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铜官山1978创意园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博导韩震军解析说:“铜官山,古代叫‘即山’,它在五松山的南面,是黄山的余脉。这里乔木常青,鸟语花香。登上铜官山,长江上的帆船、城市的新貌,尽收眼底。千余年前,大诗人李白游历铜官山,在这里置酒宴饮,写下了这首《铜官山醉后绝句》。”
  这是一首酒后乘兴而作的小诗。首句“我爱铜官乐”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接着,连用两个夸张,从时空上极度渲染诗人对铜陵的深情厚谊。“千年未拟还”,人生一世,何来千年?这里诗人用时间上的夸张表达对铜官山的眷恋和钟爱。即使这样,在诗人看来,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谊。“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宴饮之余,面对良辰美景,怎能少了执剑舞袖浪漫一曲?“拂尽”表面上是实写,而实际是空间夸张。
  △铜官山美景
  韩震军继续解析说:“李白之所以热爱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一是因为这里山川奇丽,令人陶醉;二是这里铜矿富藏,让人迷恋;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里的人民古道热肠,使人难忘。李白写这首诗大概是在天宝后期,这个时候他穷途落寞,再起无门,是热情好客的铜陵人,让他在窘境中感到了温暖。像五松山下荀媪的盛情款待,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这首诗是李白醉后吐出的真言,但终究是一时一地的心声,李白并没有永久地留在铜陵。但他的这首小诗却成了后人缅怀的诗魂,像王安石、苏东坡、王十朋、汤显祖等都有“铜官乐”的诗传。
  △天井湖
  △西湖湿地公园
  △梧桐花谷
  六朝至唐宋时期,是铜陵地区铜矿采冶业的鼎盛时期。在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铜坑》这首诗里,就形象描绘了古铜都人民采掘铜矿的情景。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韩震军教授介绍说:“古代的冶铸技术是中国古科技高度发达的见证。从历史上看,铜陵是中国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的采冶历史已经绵延数千年。铜陵以铜命市、以铜立市、以铜兴市,这是抓住了地域文化的命脉。铜陵有铜采冶遗址十多处,有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铜井等等。汉代,铜陵所产的铜已闻名天下,西汉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全国历史上最早‘铜官’。”
  铜陵的采冶的历史一直未曾中断,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到铜陵,用诗歌描绘了采矿的热烈壮阔场面。
  △铜陵博物馆
  梅尧臣,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的老家在安徽宣城,皇祐五年,梅尧臣本在杭州永济仓做监官,主管粮仓事务。同年母亲病逝,便解官归乡,扶母亲灵柩回宣城守制。路过铜官山,当听到矿山深处传来日夜不息的凿山采铜声时,梅尧臣虽在丧母之痛中,仍按捺不住心悸,写下了《铜坑》这首诗。
  韩震军教授解析说:“《铜坑》这首绝句一共二十个字,却有十个字是重复的。三四两句反复吟咏‘青山凿不休’,而读来毫无累赘之感,相反,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奋进采铜情景更加凸显。‘青山凿不休’是‘碧矿不出土’结果之原因,也是‘坐令鬼神愁’缘由之结果,它像一束纽带紧紧联结着首尾,让全诗浑然一体。‘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矿工们这种不凿穿青山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不仅让人为之动容,而且致使鬼神也为之愁叹,可谓是神来之笔。”
  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述古代采矿工人劳动场面的好诗,诗人将目光投注到采矿工人的生活上,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大通古镇全景
  铜陵作为沿江古矿区,伴随着对铜矿的开采、冶炼,铸造业高度繁荣,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如今,铜陵江边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大通,是这段繁华岁月的见证者。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大通镇》中留下“渔罾最碍船”、“鱼蟹不论钱”的佳句。如今,走在古镇大通的红麻石板街,看着临街粉墙黛瓦的小门面,还有自带美人靠的临江吊脚楼,似乎还能想起当年这里商贸辐辏、经济富庶的兴旺景象。
  △大通板龙
  在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有座浮山。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远望犹如一叶轻舟漂浮水面,构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梦幻境界,古有“海上蓬莱”“江上绿叶”之誉。自古以来,浮山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与黄山、九华、天柱、琅琊山并列,为安徽省五大历史名山之一。
  △山浮水面水浮山
  明朝诗人王守仁,听友人描绘浮山风光绝伦,称冠江南,就有了欣然往之的想法。王守仁是否曾经游览浮山,后人难以肯定,但他写的《寄题浮山》两首诗,被时人镌刻在朝阳洞的岩壁上,堪称绝唱。
  【明】王守仁《寄题浮山》
  其一
  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
  何时拂衣云,三十六岩栖。
  其二
  见说浮山胜,心与浮山期。
  三十六岩内,为选一岩奇。
  △浮山景区
  王守仁,号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文学家。他在第二首诗中写道:在浮山三十六岩里,替我择最奇绝的一座,待他日前来隐居。表达了诗人对浮山风光的向往和赞美。
  △浮山摩崖石刻
  步入浮山,散布在全山唐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有480多块,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年代跨度大、延续时间长、作者广泛、书体兼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
  韩震军教授介绍说:“浮山会圣岩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这里有200多块石刻。王守仁的诗刻,就在这一区域的潜龙峡西侧的石壁上。王阳明的这两首诗歌,一方面赞美了浮山的胜景,同时又表达了自己期盼归隐浮山的意愿。诗人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他并不在浮山。‘深林绕石溪’‘三十六岩奇’,这些形胜,是他从别人处听闻得到的。”
  王阳明在尘世中活得很累很沉重,他蹲过监狱、挨过廷杖、遭过贬贬谪。自身的经历和见闻,让他忧思深重、欲“栖”浮山,做世外桃源的隐者。这两首绝句语言简朴凝练,音律圆韵,情感真挚。王阳明虽然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的一些思想像“内省自己,守住良知”等,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浮山景区
  千百年来,无数名人墨客慕名而来,吟诗写记、赋词刻石。唐朝的孟郊、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代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竟陵派文学家钟惺……都曾来到浮山。
  △铜陵长江码头
  △江心洲
  一方山水一座城,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铜陵作为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伴着绿水青山,更显地方特色的魅力。如今,我们在人文墨客的笔墨中,能找寻到许许多多与“铜都”有关的故事,在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中,领略铜陵这座城市3000年的青铜文化和历史繁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9 00:36 , Processed in 0.2475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