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与名人》第三章 隋唐五代(上)

[复制链接]

2480

主题

57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00: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皇甫绩因棋自责
  北周宣帝宇文赟死后,他的岳父杨坚掌握政权。五八一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开皇年间,苏州刺史名叫皇甫绩,“精心好学,略涉经史”。皇甫绩年轻时喜欢博弈,一度荒废学业,受到外祖父的责备。魏征《隋书·皇甫绩传》载:
  皇甫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尝与诸外兄博弈,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幼孤,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
  皇甫绩“自杖三十”,说明他是一个知道上进的人。然而使我们更感兴趣的则是皇甫绩“尝与诸外兄博弈”这件事。有关隋朝的史料中,对于围棋的记载绝少,而凡是记载的地方,又都将围棋与“六博”连系在一起称为“博弈”。例如《旧唐书·刘黑闼传》载: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
  刘黑闼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出身市井游民,酷嗜赌博。刘黑闼“好博弈”,显然与赌博有很大关系。“六博”本身就带有赌博的性质,而围棋也可以用来进行赌博。这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一度比较消沉的“六博”,又开始活跃起来,从而打破了南北朝时期围棋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是社会动荡在人们心理习俗方面的影响所致。一般地说,无论什么时候,作为社会中的人总是需要娱乐的。但是不同时期,人们的娱乐趣味则有微妙的差別。即以围棋与六博为例,社会比较稳定的时期,人心思上,高雅的围棋就为人们所喜爱。社会动乱的时期,人心浮蔽,娱乐趣味也随之降低,粗俗而又带赌博性质的六博就会获得较大的市场。
2.李渊与裴寂博弈通宵连日
  唐朝的帝王多爱好围棋,自高祖李渊以下几乎是一脉相承。只是有人爱的深些,有人爱的浅些而已。唐朝廷设立专门陪侍帝王下棋的官职——棋待诏就是明证。
  李渊其人昏庸无能、贪好酒色,并无创业的才干。只是凭藉周、隋大贵族的身份,六一六年,得为太原留守。在此期间,他和隋晋阳官副监裴寂过从甚密。裴寂是个佞人,私送宫女给他,两人臭味相投,昼夜赌博饮酒,过着昏天黑地的生活。《旧唐书·裴寂传》对李渊这一时期的生活记载得比较含蓄: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大业中,历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高祖留守太原,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每延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
  当时太原城外战火弥漫,唐太宗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也正积极准备起兵。而李渊竟与裴寂博弈通宵连日,可见他并不曾想要反隋自做皇帝。当他登上帝位以后,认为裴寂功劳最大,予以最高信任,其昏谬自不待言。后来唐太宗斥责裴寂说:武德年间,货赂公行,纪纲紊乱,都是你当权的缘故。其中大约也含有责备裴寂勾引李渊耽于酒色博弈的成份。可见围棋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但它魅力之深,往往使人心迷,有时也会象酒、色、赌博一样,叫人耽误正事。对于当权的人来说,能不谨慎对待吗?
3.唐太宗五言咏棋诗
  李渊的儿子当中,太宗李世民、楚哀王李智云都是围棋好手,可见李渊家庭中是有下棋风气的。李智云不甚著名,《新唐书·高祖诸子列传》云:
  楚哀王智云,初名稚诠,善射,工书、弈。
  由此可知,李智云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开国的英主,多才多艺,爱好十分广泛。但是唐太宗是否会下围棋?正史中却无记载,只是在历代小说中有所描述。《旧唐书·吕才传》曾记载唐太宗对象棋产生兴趣:
  太宗尝览周武帝所撰之局《象经》,不晓其旨。太子洗马蔡元恭年少时尝为此戏,太宗召问,亦废而不通。乃召才,使问焉。才寻绎一宿,便能作图解释,元恭览之,依然记其旧法,与才正同。
  这一段记载显然表明唐太宗不懂象棋。如若唐太宗也不懂围棋,岂非是一种遗憾?幸亏唐佚名《翰林学士集》中载有唐太宗的两首五言咏棋诗,使我们了解,唐太宗不仅懂围棋。而且造诣颇深。
  《翰林学士集》现存唐人手写残卷,没有著者姓氏。诗集最后部分载有《咏棋》五言诗八首,内有唐太宗两首,署名“太宗文皇帝”,弘文馆学士许敬宗、刘子翼各两首,佚名两首。标题皆作“五言奉和咏棋应诏”。
  唐太宗《咏棋》诗云: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柯几寒芳。 (其一)
  治兵期治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其二)
  许敬宗奉和《咏棋》诗云:
  鱼丽新整阵,鸐雉忽予先。入围规破眼,略野务开边。
  分行渐云布,乱点逐星连。胜是精神得,非关品格悬。(其一)
  拂局初料敌,阴谋比用师。观形已决胜,怯下复徐思。
  转战频相劫,图全且自持。宸襟协尧智,游艺发如丝。(其二)
  刘子翼奉和《咏棋》诗云:
  一枰位才设,两敌智俱申。势危翻效古,行险乍为新。
  称征非御寇,言劫讵侵人。欲知情虑审,鸿雁不留神。(其一)
  锐心争决胜,运功合图全。眼均须执后,气等欲乘先。
  引行遥下雁,徇地远侵边。借问逢仙日,何如偶圣年。(其二)
  佚名奉和《咏棋》诗云:
  宝局光仙岫,瑶棋掩帝台。图云双阵起,雁写两行开。
  固节修常道,侵边慎祸胎。□□□储妙,空挹季长才。(其一)
  定位资裨将,制变停中权。重关□宿并,六出带花园。
  引寇疏疑绝,寇疆怯未前。金枰自韫粹,玉怅岂能传? (其二)
  以上所引唐初君臣唱和《咏棋》诗,是围棋史上的宝贵资料。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唐初君臣对围棋的认识和喜爱,还可以窥见唐太宗的棋艺水平究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唐太宗在《咏棋》诗其一中,一连引用三个典故,即“手谈”、“坐隐”、“烂柯”,表明他对围棋的历史和精神是精通的。《咏棋》诗其二全用比兴的手法形容围棋,结尾归结到“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显然唐太宗不仅懂得围棋具有怡神养命的功效,而且下棋可以创造一种高雅的环境,一扫周围庸俗的空气。体现了唐太宗追求文化环境、文化气氛的心理。至于唐太宗的棋力以何,他的诗中虽然也讲了一些围棋战法,但很笼统,不好准确判断。不过许敬宗的诗“宸襟协尧智,游艺发如丝”,称赞唐太宗有古圣人尧的智慧,行棋细腻,如发丝一样。可知他的棋是下得不错的。
  “宝局光仙岫,瑶棋掩帝台”。唐初朝廷上,君臣弈棋为乐,诗歌唱答,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情趣。这幅生动的文化图景,完全是一种发祥的朕兆。唐朝文化繁荣昌盛、光辉灿烂,冠于世界之林,难道是偶然的吗?
4.虬髯客相李世民
  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描写的是“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红拂的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共时唐太宗李世民和刘文静正积极准备起兵反隋,而虬髯客也是一个有志图王的人,故他约李靖赴太原去探视李世民的虚实。小说描绘的这段戏剧性的故事也与围棋有关:
  ……(李靖)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座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敛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无以为念。”
  这一段故事自然不能看作历史,但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时弈棋的某些情况。道士不仅是一位世外高人,同时也是一位围棋好手。棋未结束而主动认负,正是高手的风范,小说的描写相当准确。更为精彩的是,道士以棋局比喻世界,暗示虬髯客:不能与李世民争天下。围棋在这里起到双重的作用,尤为传神的佳构。大抵以棋局暗喻时事,自古多有。这是因为,棋局虽小而变化无穷,与政治、军事形势的风云变幻颇有相通之处。像《虬髯客传》这样比喻巧妙,形象生动,令人玩味无穷,则不多见。
5.萧翼围棋赚《兰亭》
  唐太宗深爱王羲之书法,“心摹手追”,评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他多方搜求王羲之的墨迹,据说曾派萧翼到僧辨才处骗取《兰亭序》,观赏一生,意犹未尽,命为死后殉葬,随棺入墓。
  萧翼是怎样骗取《兰亭序》的呢?说来与围棋很有关系。唐何延之《兰亭记》中记载了这段趣事,简述如下:
  唐太宗闻知《兰亭序》在越州永欣寺辨才和尚处,遂降旨召辨才入内道场,供养丰厚。优洽数日后,太宗召辨才谈话,假作无意问及《兰亭序》,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谁知辨才一口咬定自己并无《兰亭序》。太宗无奈,对侍臣说:“哪里找一个智略之士,设计谋取之?”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说:“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任。”太宗召见萧翼,萧翼说:“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但需二王杂帖三数篇。”太宗依允。
  萧翼微服至湘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穿一套又宽又长的黄衫,扮作书生模样,趁日暮进入永欣寺。假作游玩,先观赏壁画,然后走到方丈院内,见到辨才。两人略谈数语,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原来辨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忽见来一落魄书生,与自己志趣相投,不由惺惺惜惺惺,忙将萧翼延入内室。即摆开棋盘,入局手谈。两人直下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才尽欢而散。自此以后,萧翼数访辨才,两人下棋、抚琴、投壶、握槊,饮酒作诗,讲谈文史,意甚相得。
  过了十来天,一次,萧翼和辨才谈论翰墨,萧翼说:“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说:“明日可带来看看。”第二天,萧翼将二王书帖拿给辨才,辨才审视良久,说:“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僧有一真迹,颇亦殊常。”萧翼问:“何帖?”辨才答曰:“《兰亭序》。”萧翼佯笑说:“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向搨伪作耳。”辨才说:“我师傅在日爱惜非常,临死时亲付于我,可明日来看。”
  第二天,辨才将藏在屋梁上槛内的《兰亭序》拿出,萧翼看后故意指摘说:“果然是后人伪作。”两人争论不休。但辨才也不再将《兰亭序》藏诸梁槛上,而是与二王诸帖并置几案之间。
  一日,萧翼窥辨才外出斋会,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弟子知道萧翼常来常往,不复猜疑,即为开门,萧翼遂从案上取得《兰亭序》及二王书帖,便赴永驿,告驿长说:“我是御史,奉敕来此,可报都督齐善行。”齐善行遂派人召辨才,萧翼告诉他:“奉敕前来取《兰亭序》,今得矣,故唤师来告别。”辨才方知上当,当即晕倒,良久始苏。
  后来唐太宗曾厚赐辨才,但辨才“惊悸患重,不能强饭,唯欼粥,岁余乃卒”。
6.卢藏用多能
  唐朝以进士科取士,作诗成为取禄利的正路,后来甚至规定:非科第出身的人,不得为宰相。唐朝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只有好不好的区别,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作诗成为衡量士人才能大小的标忘,“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以取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如若深入考查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唐朝的文人不仅专务作诗,他们往往也向知识和才能的广博方向发展。越是诗歌作得好的人,越是多才多艺。自然,所谓多才多艺,对于文人来说,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四大艺术方面,围棋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唐朝的著名诗人多会下围棋,即是有力的证明。大凡社会文化愈是发达,人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就愈是全面。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要比那些专精某一部分技能的人,更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和爱戴。唐朝虽以诗歌取士,但每年朝廷所取数额有限,因此竞争相当激烈。绝大多数落选的士人,如若不能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才干,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到有出头之日。因此一个人在才艺方面准备得更充足一些,那他在社会生存的竞争中,机会也就更多一些。
  唐初杰出诗人王勃会下围棋,据冯贽《云仙杂记》载:
  王勃围棋,率下四子成一首诗。勃犹诧之,向人曰:“吾自夺造化,虽一时之间,百用亦可。”
  王勃相当自负,但他一面下棋一面作诗,才思敏捷是没有问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为什么要边下棋边作诗呢,难道仅仅是向人夸耀吗?或者围棋对他作诗很有帮助也未可知。
  唐武则天年间,有一个卢藏用,时称为多能之士。他不仅围棋下得很好,而且在琴、书等其它方面也很有造诣。据欧阳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
  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能属文,善蓍龟九宫术,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善琴弈,思精远,士贵其多能。
  卢藏用虽然多才多艺,但品格卑下,他的一生典型地说明了唐代部分士人的心理,即以自己的多才多艺做为“敲门砖”、出仕的资本,讨价还价。“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卢藏用本已中了进士,不得调选,就隐居终南山,学炼气、辟谷之术,而一心不忘仕进,被人目为“随驾隐士”。只因为“士贵其多能”,名声很大,在武后长安年间,被召授左拾遗。嗣任中书舍人,吏部、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以谄事权贵、奢靡淫纵,获讥于时。后因附太平公主被流放,失势而终。
  卢藏用虽然围棋下得很好,但他没能像王叔文那样,因下棋而受到帝王的赏识,而做高官。围棋在卢藏用的仕宦生涯中,并未起到关键作用。但会下围棋则是他“多能”的重要内容。这也反映出围棋在唐代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即一个人的才能大小,是与他会否下围棋有一定的关系。
7.李泌七岁咏棋诗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殷富达到开国以来未有的高峰,文化艺术也呈现无比繁荣的状态。“太平天子”玄宗李隆基一心纵欲享乐,沉湎于声色之中。不过,李隆基其人,于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修养,兴趣也很广泛。他除喜爱诗赋歌舞以外,也很喜欢围棋。因此史料中有关他下棋和观棋的记载较多。例如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一则李隆基下棋的趣事:
  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子于坐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
  琵琶伴奏,美人观局,太平天子下棋,气象也非同一般。另据唐李复言《李邺侯外传》载,李隆基曾召七岁的李泌赋诗,李泌来到的时候,正值李隆基观人下棋:
  ……玄宗方与张说观棋,中人抱泌至,俶与刘晏皆在帝侧。及玄宗见泌,谓说曰:“后来者与前儿迥殊仪状,真国器耳。”说曰:“诚然。”遂命说试为诗,即令咏方圆动静。曰:“愿闻其状。”说应曰:“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说以其幼,仍教之曰: “但可以意虚作,不得更实道棋子。”泌曰:“随意即甚易耳。”玄宗笑曰:“精神全大于身。”泌乃言曰:“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说因贺曰:“圣代嘉瑞也。”玄宗大悦,抱于怀,抚其头,命果饵啗之。遂送申王院,两月方归。仍赐衣物及彩数十,且谕其家曰:“年少恐于儿有损,未能与官。当善视之,乃国器也。”
  李泌智慧早成,世称奇童,尤为玄宗、张说、张九龄等所器重。长成后不肯作官,玄宗使与太子李亨为布衣交,实际上对李泌寄于厚望,希望他辅佐李亨。安史之乱时,李亨到灵武,即皇帝位(唐肃宗),正当缺乏挽救危局的谋略和实力时,李泌来到灵武,李亨才有了得力的助手。李泌共经历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君主尽管猜忌昏庸,他都有所补救和贡献;奸佞尽管妒嫉加害,他总用智术避免祸患,可称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忠臣和智士。
  李泌七岁赋诗,并非十分奇特的事情。奇就奇在他能用围棋比喻“行义”、“用智”、“逞才”、“遂意”,可见他小小的年纪,就已对社会和处世有一定的认识,非天才而何?
8.四句乘除语,人人为国手
  高僧一行,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佛学、历法、数学和天文,是唐代著名科学家。据《西阳杂俎》载:
  一行公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  则人人为国手。”
  一行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由观棋而能领会围棋“争先”的道理,可谓已得围棋之三昧。围棋本与天文、历算有相通之处,从理论上讲,一行作为精通天文、数学的专家,他学围棋自有得天独厚的地方。
  但是,若说一行“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则是文人的夸张。至于一行说:“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也不免是过份自信的隔膜之谈。
  一般地说,围棋虽与数学相通,但毕竟不等于数学,而主要是一门艺术。因此艺术规律在围棋上的表现,要比数学规律更为强烈。一个棋手下棋,尤其对高手来说,形象思维要比逻辑思维用得更多。“布局”乃是一局棋搭筑骨架的最重要阶段,如何构思,往往不是建立在逻辑的理念之上,而主要凭棋手的艺术感觉,因为棋局变化异常繁复,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计算清楚,只能凭借感觉,或者求助于灵感。只是到了棋局大致确定,如何判断形势,如何收官,数字计算才显示出无比的重要性。
  自一行说“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以来,还不见数学家成为国手的例子。既使在计算机已相当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不见这样的例子。数学家下棋则大有人在,然而他们往往过于注重理性,总想走出最为完善的棋来,而又无法计算清楚,结果只好一块棋一块棋地被对手杀死,这一类的“悲剧”不是也很有趣吗?
9.吕元膺请“棋处士”他适
  吕元膺,字景夫,东平人。元和中,宪宗李纯召问政事,元膺所对详洽,进御史中丞,俄拜东都留守。元膺很喜欢下围棋,家中聘有“棋处士”,时相手谈为乐。据唐卢仝《玉泉子》载: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局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会,仍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疾亟,命儿侄列前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当日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虑其忧畏,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惘然长逝。
  棋处士私易棋子,品质确实不佳,但是吕元膺为这件小事,至死仍耿耿于怀,似乎也不够豁达。而使人感兴趣的,乃是“棋处士”这类人物。
  唐代所谓处士,专指未仕或不仕的士人。“棋处士”是否以自己的棋艺技能,陪侍官僚、贵族下棋的人呢?从上述记载看,还不能遽下定论。但从吕元膺“以他事俾去”,“仍以束帛赆之”,似乎不是待朋友、宾客之道,倒象是对待下属“雇员”,只不过客气一点儿罢了。或许“棋处士”即是吕元膺请来,至为陪他下棋的人。
  从唐朝围棋繁荣的情况分析,社会上出现以下棋为谋生手段的人,也是极有可能的。棋待诏无非就是陪侍天子下棋的人,那么官僚贵族自然也可以找人陪侍下棋,社会的需要,自然会造成一种新的职业。至于上述《玉泉子》中的棋处士,是否就是以下棋为职业的人,尚须进一步的考证。
10.段成式欲穷棋术
  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少卿。段氏博闻强记,深通佛经。所著《酉阳杂俎》,乃唐人笔记中著名作品。《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唐代围棋的趣闻轶事,这是和段氏本人喜爱围棋分不开的。据唐冯贽《云仙杂记》载:
  徐峰善棋,段成式欲穷其本。峰曰:“子若以墨狻猊与我,当使子过我十倍。”
  看来,段成式曾想认真学习围棋,所以才向徐峰求教。至于徐峰用什么方法,能“使子过我十倍”,则不易揣测。
11.白日唯消一局棋
  李远,蜀人,太和进士。宣宗时,令狐绹拟授李远为杭州刺使,商之于宣宗。据赵令畴《侯鲭录》载:
  唐杭州缺刺使,欲除李远为守。宣宗曰:“远诗曰:‘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如此安能治民也!”
  李远的诗,意境颇为悠闲。唐朝的诗人常以饮酒和下棋比拟神仙、世外高人的生活,藉以寄托情思。但宣宗据此除官,刻有失公允。虽说诗言志,言为心声,然而才干和作诗毕竟是两回事,不可一概而论。幸亏令狐绹为李远辩解说:“诗人托此以遣兴耳,未必实然。”宣宗才答应说。“且令往试观之。”李远到杭州后,果然不废政务,受到百姓的好评。如若李远真为一句诗,丢掉杭州太守的美差,岂不令人遗憾。
12.唐僖宗梦吞《棋经》
  明陈耀文《天中记》里,有一段奇异的记载,略摘如下:
  唐僖宗自普王即位,素不晓棋。一日,梦人以《棋经》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觉,命待诏观棋, 凡所指画,皆出人意。
  僖宗时,唐王朝已江河日下,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唐朝只是名义上还存在着的一个小朝廷。僖宗不理朝政,专事游戏,下围棋也是其中的一项。上述记载虽然出自明人手笔,也未注明出处,但是作者想必自有所本,只是我们今天不易见到罢了。僖宗梦吞《棋经》,棋艺顿进,于常理不合,显系文人夸饰之谈。然而棋手做梦却是常有的事。例如日本当代著名棋手藤泽秀行,在“棋圣”决赛前夕,曾梦见阴曹地府,与阎罗围棋大战。再如科学上的某些重要发现,象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也是在梦中突然排列清楚的。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即此类也。
13.杜甫夫妇下棋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都很喜爱围棋。在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中,涉及围棋至少有八处。例如《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这是杜甫回忆三十年前的往事。“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据朱瀚注:“旻居幽涧,公携棋局以相随;公在湖船,旻着袈裟而同泛。”可知当年杜甫曾携带棋具去寻旻上人下棋。又一同泛舟湖上。这一段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杜甫直到“头白昏昏”时仍留恋不已。
  其它的诗还有《别房太尉墓》:“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回忆自己与房琯下棋。《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描写自己在终明府水楼观棋的情景。《秋兴》:“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以弈棋比喻政治形势,历来是为人传颂的名句。
  杜甫在家中,还常与夫人下棋,《江村》诗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的夫人杨氏,乃司农少卿杨怡之女,名门闺秀,颇具文化修养。《江村》是杜甫晚年之作,其时杜甫因房琯罢相一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后又弃官居四川成都草堂。年老多病,药物相随。然而夏季四周景色宜人,看身边年幼的孩子钓鱼戏耍,与老妻下下棋,日子也过得颇有情趣。从诗中可以看出,“老妻画纸为棋局”,所用棋具也很简陋。
14.白居易与围棋
  作为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享名久远。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于围棋也有较深的造诣。有关他下棋的事迹,并不见于唐人史籍之中,但是在他自己的诗中,却留下了许多线索,使我们得以知道,这位大诗豪是一位酷爱围棋的人。
  《舍张云举院》一诗云:“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对于自己的棋艺和诗才都同样的自负。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家中素有下棋的传统。《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云:“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回忆兄弟二人弈棋的情景。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结识了一位“专心在铅汞,余力工琴棋”的炼师郭虚舟,两人“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数局”,志趣相投,过从甚密。数年后,郭炼师欲游天下,白居易和元稹赋诗赠别,馈以白鹤,颇为依依难舍。
  面对藩镇割据的动乱局面,白居易不得已只好以棋酒自娱。《刘十九同宿》云:“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苦闷。他还曾以围棋比喻政局,《放言五言》云: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诗人用老子“祸福”的思想解释时事,结尾一句则以弈棋为喻,表现了是非终须分明的愿望。
  白居易还有一首诗:《和春深二十首》之一,涉及各类棋戏。诗中提到之围棋、象棋、投壶、弹棋,皆是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棋戏。大约白居易对这些棋戏都有兴趣,但他终生爱好的唯有围棋。《官舍闲题》曰:“职散优闲地,身慵老大时。送春唯有酒,消日不过棋。”正是对自己嗜棋的真实写照。
  总之,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活跃在弈林中的业余好手。他的棋艺活动和他的十余首描写围棋的诗作,足以为唐代的围棋史增添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4 10:21 , Processed in 0.2333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